?

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研究

2024-04-03 21:04賀登科何蒲明李祥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6期
關鍵詞:雙重差分法

賀登科 何蒲明 李祥

摘要 利用2000—202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法評估了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平均效應、動態效應,并探討了其機制。結果表明: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提升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此結論經過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但在短期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效果不顯著,存在滯后效應,而在長期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效果逐年增強,其效果主要是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的方式取得。

關鍵詞 中部崛起戰略;農民種糧積極性;雙重差分法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6-022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5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ising Strategy of Central China on Farmers Enthusiasm of Grain Growing

HE Deng-ke1,HE Pu-ming1,LI Xiang2

(1.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Hubei 434023;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Jiangxi 33004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the average and dynamic effects of the rising strategy of central China on farmers enthusiasm for grain planting were evaluated by the differential method, and the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ed tha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sing strategy of central China improves farmers enthusiasm for grain growing. This conclusion still holds after the robustness test. However,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farmers enthusiasm for grain growing in the short term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re is a lag effect. Its effect is mainly achieved by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mprov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Key words Central rising strategy;Farmersgrain grow enthusiasm;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

中部崛起戰略是促進中部地區共同崛起的一項國家政策。中部地區包括中部6省,即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中部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中,中部地區擁有5個。2020年,中部地區糧食產量為20 173萬t,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達到30.13%,長期以來肩負著我國糧食的供給重任。中部地區在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同時,耕地面臨著被占用的威脅,糧食生產也遭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由此可知,中部地區在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承載著非常大的壓力。

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部崛起戰略。2006年,中部崛起戰略正式實施,同年出臺的《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指出: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在財政上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012年出臺的《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中部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比重需要得到提升,并支持和完善糧食直補政策。2016年頒布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提出 ,改善糧食種植品種結構,進一步推進高標準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部崛起工作座談會中,對強化糧食生產基礎作出指示。2021年《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了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并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

農民作為糧食生產的重要力量,其種糧積極性直接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國內學者圍繞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研究非常豐富,很多學者探討了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因素。何蒲明[1]對農民收入結構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家庭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顯著提升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崔釗達等[2]研究發現,務農勞動力數量促進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提升,但技術稟賦對農民種糧積極性提升產生了負向影響。李國祥[3]認為,糧食生產的勞均現金收益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少學者側重于研究農民種糧積極性相關政策的政策效應,杜銳等[4]運用合成控制法對陜西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糧食主產區政策的實施穩定了糧食播種面積,進而穩定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袁寧[5]通過探討糧食補貼政策,認為耕地規模、純收入水平和農業經營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都有利于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方蕊等[6]指出,農民對政府補貼越滿意,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可能性越強。

現有對中部崛起戰略的研究中,晏濤[7]認為,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后,農業生產條件脆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不利于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屈露[8]研究發現,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后通過農業人口的增長實現了農業經濟增長,但中部地區農業科技水平明顯落后。楊曉宇[9]認為,農業勞動力素質低和農業基礎設施脆弱難以實現農業經濟增長。鮮有學者分析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對農業增長的影響效果,陳昊[10]發現,相比于東部和西部地區,中部崛起戰略對中部地區農業增長效果非常明顯。

基于此,該研究將實施中部崛起戰略視為一個準自然實驗,基于2000—2020年省級面板數據,運用雙重差分法,探討中部崛起戰略與農民種糧積極性之間的關系。該研究可能存在的邊際貢獻在于:在研究視角上,已有研究大多關注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的農業增長效應,而該研究側重于探討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在研究方法上,該研究使用雙重差分法檢驗中部崛起戰略與農民種糧積極性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系,不僅能夠緩解處理組和對照組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前不滿足平行趨勢假設而產生的內生性問題,而且能夠準確分析中部崛起戰略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凈效應并減少估計誤差,進而提供更可靠的證據。

1 作用機制與研究假說

中部地區在糧食生產上存在諸多問題,如農業資金需求缺口突出、財政支持力度嚴重不足、基礎設施不足、生產條件脆弱、科技投入匱乏以及農業技術轉化效率不高[7,10]。2016年出臺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完善并加大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的獎勵政策,健全農民利益補償機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并積極開展土地、水利、土壤、道路和電網林網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建設皖江、中原、江漢平原和環洞庭湖等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而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進而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诖?,提出假說H1:

H1:實施中部崛起戰略能夠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

財政支農力度的加大, 能夠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從而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11]。在研發投入上,財政支農可以促進技術進步,進一步提高化肥、農機等農業生產投入要素的質量,讓農民在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糧食產出,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在人力資本上,人力資本積累對農業技術進步至關重要,其投入的增加能夠提高農業技術的使用效率,并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進而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

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糧食生產能力、糧食抗災能力和糧食生產效率[12]。水利設施能夠為糧食提供充足的水源,改善糧食土壤結構,增強糧食抗災能力;公路設施能夠減少糧食生產中的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有利于糧食生產技術的傳播;電力設施能夠為糧食生產提供充足的動力來源,提高各類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從而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13-14]。

農業技術進步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一種重要方向[15]。一方面,農業機械化作為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能夠降低糧食生產中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克服了勞動力外流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困難,有利于提升糧食生產效率[16]。另一方面,生物化學型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糧食單位產出,增強糧食作物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進而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升?;诖?,提出假說H2:

H2:中部崛起戰略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的方式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升。

中部崛起戰略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從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短期內是很難取得明顯效果,因為中部崛起戰略發揮作用以及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需要一定的時間,中部崛起戰略實施的時間越久,意味著中部地區能夠持續獲得中央到中部地區的政策支持。隨著制度紅利持續釋放,中部地區能夠通過政策支持不斷積累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獲得更多的財政資金,進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動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使農業技術得到應用??梢灶A期,中部崛起戰略政策實施時間越久,對中部地區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越大?;诖?,提出假說H3:

H3:中部崛起戰略政策在短期內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促進作用不顯著,但長期促進作用將逐年增大。

2 研究設計

2.1 模型構建

雙重差分法是一種用于評估政策效果的方法,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為該研究提供了一個準自然實驗,根據中部崛起戰略是否實施將樣本分為處理組和對照組,并比較處理組和對照組在一定時間段內的效果差異,隨后探討效果差異是否隨著時間推移,進而分析政策實施后產生的效果差異。雙重差分法不僅能夠控制某些除政策干預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影響,也可以通過添加控制變量來控制處理組和對照組之間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而得到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真實政策效果。另外,通過加入雙向固定效應對雙重差分法進行估計,控制不隨個體和不隨時間而變的遺漏變量,進而克服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該研究構建如下面板數據模型檢驗中部崛起戰略提升種糧積極性的凈效應:

Yit=β0+β1Treati+Timet+γXit+δi+μt+εit(1)

式中:下標i是省份;下標t是年份;Yit是被解釋變量,主要包括糧食種植面積和糧播比;Treati是省份虛擬變量,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省份取值為1,其他未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省份取值為0;Timet是時間虛擬變量,2006年及以后取值為1,2006年以前的年份取值為0;β1是雙重差分的估計量是交乘項Treati×Timet的系數,展現了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凈效應;Xit是控制變量,即第一產業占比、人均GDP、化肥施用量、種糧勞動力、糧食灌溉水平和農村電力化程度,γ為其系數;δi是個體固定效應;μt是時間固定效應;εit是為殘差項。

采用事件分析法來驗證共同趨勢假說以及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在不同時間上的動態變化[17]:

Yit=β0+2020t=2000βtTreati×Timet+γXit+δi+μt+εit(2)

式中,交乘項Treati×Timet是某省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后第t年的虛擬變量。βt度量了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第t年,中部崛起戰略政策影響剩余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效應。

2.2 數據來源與變量選擇

該研究使用2000—202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包括31個?。▍^、市),作為初始樣本來評估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該研究的省級面板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

該研究的重點在于檢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相關變量選擇如下:

一是被解釋變量Yit,該研究選取各?。▍^、市)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比重(糧播比)來衡量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是核心解釋變量Treat×Time,代表是否為2006年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省份。其中,Treat為省份虛擬變量,如果省份是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省份,則賦值為1,否則為0;Time為時間虛擬變量,2006年及以后賦值為1,2006年之前賦值為0。

三是控制變量 Control,綜合已有研究成果及農民種糧積極性實際,選取第一產業占比、人均GDP、化肥施用量、種糧勞動力、糧食灌溉水平和農村電力化程度作為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主要控制變量。第一產業占比采用第一產業產值占GDP比重表征、人均GDP采用地區生產總值/年末總人口表征、化肥施用量采用化肥施用折純量表征、種糧勞動力采用農林牧副漁業從業人員×(農業產值/農林牧漁總產值)×(糧食播種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表征、糧食灌溉水平采用有效灌溉面積/糧食播種面積表征、農村電力化程度采用農村用電量×第一產業占比表征。該研究對絕對數進行了對數化處理,進而緩解異方差帶來的影響,表1為各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3 實證分析

3.1 DID基準回歸

為了探討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該研究使用雙重差分模型和雙向固定效應進行分析,表2報告了相關的估計結果。表2中,模型(1)和(3)未添加控制變量,模型(2)和(4)添加了控制變量,明顯看出,模型中無論是否添加控制變量,政策效果的系數和顯著性水平都沒有很大差異,證實了回歸結果是可信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比交互項Treat×Time的系數為正且顯著,說明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提升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具體而言,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對糧播比的影響效果較弱,為5.11%,對糧食播種面積的效果較強,達到了8.58%。

3.2 動態效應

DID基準回歸結果驗證了中部崛起戰略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但是沒有從動態視角來分析政策效應隨時間的變化特征。該部分運用模型評估了中部崛起戰略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動態效應,即以年為單位來分析政策效應隨時間的變化特征,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促進作用是否持續,比較短期和長期政策效果之間的差異。

動態效應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在控制其他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因素后,模型(1)和模型(2)中Treat×Time1~Treat×Time5的系數整體上是逐年增大的趨勢,且顯著性水平由正向不顯著逐步轉向正向顯著,證實了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促進作用隨著時間逐年加強。一方面,糧食播種面積隨著時間的推移,交乘項系數逐年增大,但政策實施第1~3年是正向不顯著,從第4年開始交乘項系數在0.01水平正向顯著,這反映出中部崛起戰略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短期效應不明顯,但長期呈現逐步增強的態勢;另一方面,糧播比顯示Treat×Time1~Treat×Time4系數在正向不顯著到正向0.05水平波動,在統計上由正向不顯著變為正向顯著,但可以推斷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的1~4年內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可能產生正向影響??偠灾?,中部崛起戰略在短期內并不能顯著地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具有明顯的滯后效應。對此的一個可能解釋是:一是200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在安徽、河南和湖北展開試點,農戶不確定收購方式與收購標準,對小麥最低收購價產生了懷疑的態度,從而放棄小麥的種植;二是中央財政在2005年實施了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獎勵力度逐年增強,2005—2020年獎勵資金由55億元增至464.81億元,農戶得到了更多的種糧獎勵,逐步轉向種植糧食??偠灾?,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在短期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效果不顯著,存在滯后效應,而在長期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效果逐年增強,從而使假說H3得到了驗證。

3.3 安慰劑檢驗

對于該研究得出的結論而言,可能產生的另外一種質疑在于,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比2個指標的顯著性是否來自于某些不可觀測的隨機因素。該研究通過安慰劑檢驗來判斷中部崛起戰略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是否由某些不可觀測的隨機因素造成的。對總樣本進行隨機抽樣,重復抽樣1 000次,并統計1 000次回歸中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比的t值,作出對應的核密度圖,最后與DID基準回歸中的t值進行對比。通過觀察圖1和圖2可以發現,對于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比2個指標,回歸中只有少數t值大于DID基準回歸中的真實回歸系數的t值,這說明中部崛起戰略對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作用比較穩健,的確促進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高。

3.4 其他穩健性檢驗

3.4.1

PSM-DID檢驗。為了驗證該研究得出結果的穩健性,該研究進一步使用PSM-DID方法驗證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為了更方便地進行對比,通過Logit回歸進行分析,即使用基準回歸中的控制變量來預測中部地區各省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概率。隨后通過核匹配方法為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省份匹配對照組,使處理組和對照組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前盡可能沒有顯著差異,從而緩解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時自選擇偏誤引起的內生性問題。傾向得分能夠緩解可觀測協變量引起的偏差問題,而雙重差分法可以消除不可觀測變量造成的影響。將傾向得分和雙重差分結合來更好的識別政策效果,PSD-DID檢驗如表4所示,其中模型(1)和(3)分別是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比的核匹配估計結果,明顯看出核匹配中的估計系數、顯著性水平以及符號和DID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因此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正向促進作用是穩健的。

3.4.2

縮尾處理。分別將糧食播種面積與糧播比最大與最小1%的樣本進行縮尾處理,剔除了異常值。表4模型(2)和(4)列分別展現了糧食播種面積和糧播比的估計結果,與表2-DID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因此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正向促進作用是穩健的。

3.5 機制分析

已有研究發現,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促進農業技術進步是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原因[18-20]。為了探討中部崛起戰略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內在機制,檢驗假說H3,表5引入與財政支農資金、等級公路里程和種糧機械總動力等變量進行分析。從表5明顯看出,模型(1)~(3)列系數均在0.01水平正向顯著,證實了中部崛起戰略有效加大了財政支農力度、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和促進了農業技術進步,進而提升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該結果與表2回歸結果相對應。由此可見,中部崛起戰略主要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等方式來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假說H2得到了驗證。

4 結論與啟示

4.1 結論 該研究基于2000—202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法研究了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同時也探討了其動態效應和作用機制。得到的基本結論如下:第一,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一結論經過嚴格穩健性檢驗仍然成立。第二,根據動態政策檢驗結果,在短期,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效果不顯著,存在滯后效應,長期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促進作用逐步增強。第三,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主要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的方式的作用路徑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升。

4.2 政策啟示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得到如下政策啟示:

第一,繼續鞏固與加強中部崛起戰略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是中部崛起戰略政策中的重要部分,為避免出現農民種糧積極性短期改善,切實加大中部地區農業投入,各項農業發展項目和資金投入適當向中部地區傾斜,支持河南等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鞏固提升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地位,通過政策紅利引導農民著眼于長期發展,進而順利建成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

第二,加大中部地區財政扶持力度。完善中部地區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穩定并提升中部地區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加大對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的支持力度,快速推進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在中部地區的試點。

第三,改善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作,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作物抗旱能力,加強對水庫和泵站的建設和監管;嚴格執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試點工作。

第四,提升中部地區農業科技支撐水平。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裝備,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的發放;扎實開展新品種研發和推廣試點工作,加大對優質水稻和小麥的研發投入;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

參考文獻

[1] 何蒲明.農民收入結構變化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基于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的對比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20(1):130-142.

[2] 崔釗達,余志剛.資源稟賦、主體認知與農戶種糧積極性:基于政府抓糧行為的調節效應[J].世界農業,2021(4):32-43,64.

[3] 李國祥.基于成本收益對我國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因素的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1):46-52,165.

[4] 杜銳,毛學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糧食主產區政策效果評估[J].中國軟科學,2017(6):31-38.

[5] 袁寧.糧食補貼政策對農戶種糧積極性的影響研究:基于農戶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3,15(2):63-70.

[6] 方蕊,安毅,劉文超.“保險+期貨”試點可以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嗎?——基于農戶參與意愿中介效應與政府補貼滿意度調節效應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9(6):113-126.

[7] 晏濤. 促進中部崛起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8] 屈露.中部崛起戰略實施效果評估[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

[9] 楊曉宇.“中部崛起”背景下農業發展問題[J].開發研究,2013(5):80-83.

[10] 陳昊. 中部崛起戰略對農業增長的政策效果與評價[D].合肥:安徽大學,2017.

[11] 羅東,矯健.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民收入影響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12):48-53.

[12] 蔡保忠,曾福生.中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糧食增產效應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7(7):31-40.

[13] 吳清華,周曉時,馮中朝.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1995—2010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5(3):29-37.

[14] 卓樂,曾福生.農村基礎設施對糧食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8(11):92-101.

[15] 魏鍇,楊禮勝,張昭.對我國農業技術引進問題的政策思考:兼論農業技術進步的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3,34(4):35-41.

[16] 廖開妍,楊錦秀,曾建霞.農業技術進步、糧食安全與農民收入:基于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分析[J].農村經濟,2020(4):60-67.

[17] JACOBSON L S,LALONDE R J,SULLIVAN D G.Earnings losses of displaced work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685-709.

[18] 張澤鑫,史清華.財政支農與糧食增產:總量與結構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2):200-209.

[19] 朱晶,晉樂.農業基礎設施與糧食生產成本的關聯度[J].改革,2016(11):74-84.

[20] 楊義武,林萬龍,張莉琴.農業技術進步、技術效率與糧食生產:來自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7(5):46-56.

猜你喜歡
雙重差分法
我國人口遷移政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
“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農業產業貿易的影響研究
DRGs試點的住院費用控制效果分析與推行建議
自貿區設立與區域協同開放
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降低水污染強度了嗎?
“營改增”影響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研究
開征房產稅能夠降低房價并替代土地財政嗎?
低碳城市試點效果實證分析
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試點的碳減排績效評價
西部大開發戰略對重點縣經濟發展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