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圈鹽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及對細胞因子的影響〔1〕

2024-04-03 06:46鐘燕芳謝建寰廖文霞
臨床醫藥實踐 2024年3期
關鍵詞:結腸鏡灌腸細胞因子

鐘燕芳,謝建寰,廖文霞

(贛州市中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潰瘍性結腸炎(UC)是腸道的慢性炎性病變,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40 歲為高發年齡,病因尚不明確,多認為與遺傳、環境、感染、免疫等因素有關[1]。本病主要發生于黏膜及黏膜下層,以潰瘍糜爛為主,多累及乙狀結腸、直腸,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為主要表現,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2]。目前,臨床對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免疫抑制劑、氨基水楊酸制劑、調節腸道菌群等藥物,雖可暫時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極易復發,與大腸癌的發病有一定的關系,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現代難治病之一[3]。近些年,中醫在本病的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本研究從中醫癥候積分、細胞因子、結腸鏡等角度探討竹圈鹽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UC的療效,為尋求安全、有效、可行的療法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 例UC患者分為對照組、中藥保留灌腸組和綜合治療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31.12±4.03) 歲;病程(2.85±0.70) 年。中藥保留灌腸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1.06±4.11) 歲;病程(2.90±0.68) 年。綜合治療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1.01±4.20) 歲;病程(2.76±0.65) 年。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4]:腹部疼痛,大便帶血,伴腹瀉、發熱等癥狀,病程反復發作,多持續4~6周,經結腸鏡、黏膜活組織檢查確診。中醫診斷標準[5]:辨證為脾胃虛弱證,癥見多有腹瀉,便溏如鶩糞,間雜黏液與膿血,納欠食減,餐后腹脹(主癥);腸鳴,隱痛喜按,神疲憊,懶言語,面色萎黃,舌質呈淡胖及邊見齒印,脈象細弱抑或濡緩(次癥及舌脈象)。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可耐受艾灸治療;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合并結腸腫瘤者;有胃腸道手術史者;伴腸穿孔、消化道出血、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者。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美沙拉秦腸溶片(黑龍江天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359,規格:0.25 g)口服,每次1 g,每日4次;蠟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安陽市源首生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10980014,規格:每粒0.25 g,每粒含活菌數不低于2.0×108CFU)口服,每次0.5 g,每日3次。療程為4周。

中藥保留灌腸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保留灌腸。藥方組成:黃柏、地榆各30 g,石菖蒲、白芨各20 g,白頭翁15 g,苦參10 g,青黛6 g。將上述中藥煎至100 mL,囑患者排尿,取左側臥位,下墊橡膠單、治療巾,將臀部充分暴露,抬高臀部10 cm,潤滑前端,排氣,顯露肛門,將灌腸管插入直腸15~20 cm,緩慢將藥液推入,液面距肛門不超過20 cm,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調節灌腸速度。同時觀察病情變化。灌腸結束后,不斷變換體位,以利于藥物吸收,每次保留2 h左右。每晚1次,共治療4周。

綜合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竹圈鹽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中藥保留灌腸方法同中藥保留灌腸組。竹圈器具的制作方法:將直徑7~9 cm左右的毛竹據成1~3 cm竹圈,一端用雙層醫用紗布封底,橡皮筋固定周邊。取25 g左右細鹽均勻鋪于底層,在食鹽上放置約20 g艾絨,將艾絨壓實,并捏成錐體狀。取穴:采用俞募配伍配穴法,取氣海、天樞(雙)、關元穴。將上述準備好的竹圈器具中的艾絨點燃,5 min后,患者取仰臥位,雙手平放軀體兩側或屈曲放頭部,暴露上述所選穴位,于患者腹部放置竹圈并緊貼皮膚,若患者自覺皮膚灼熱,甚至不能忍受,可用手移動竹圈,在神闕穴周圍(以神闕穴為中心,直徑5 cm)打圈熨灸,灸療15 min。竹圈鹽灸安排在下午進行,每周3次,連續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每日大便次數≤2次,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檢查黏膜恢復正常為顯效;每日大便次數3~4次,結腸鏡檢查黏膜輕度炎癥,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為有效;結腸鏡檢查黏膜及臨床癥狀均無改善為無效。

細胞因子水平: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水平。

電子結腸鏡評分: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用電子結腸鏡從顆粒感、血管分布、黏膜破壞3個角度對腸黏膜病變程度進行評估,其中顆粒感按照有無分別計2、0分;血管分布按照正常、模糊、消失分別計0,1,2分;黏膜破壞按照無、輕度、明顯分別計0,2,4分,總分值0~8分,評分越低,腸黏膜病變程度越低。

中醫癥候積分: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患者腹瀉、便溏、間雜黏液與膿血、納欠食減、餐后腹脹5項主癥進行評估,每項計0~3分,總分值0~15分,評分越低,癥狀越輕。

不良反應:統計惡心嘔吐、皮膚紅腫等。復發率: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統計患者復發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

綜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和中藥保留灌腸組,且中藥保留灌腸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單位:例(%)

2.2 細胞因子水平和電子結腸鏡評分及中醫癥候積分

治療后,綜合治療組IL-1β,IL-8水平及電子結腸鏡評分、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和中藥保留灌腸組,中藥保留灌腸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和電子結腸鏡評分及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2.3 不良反應和復發率

三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8 例復發,復發率為20.00%(8/40),中藥保留灌腸組4 例復發,復發率為10.00%(4/40),綜合治療組1 例復發,復發率為2.50%(1/40)。綜合治療組和中藥保留灌腸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綜合治療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中醫學將UC歸屬于“泄瀉”“痢疾”等范疇,認為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稟賦不足、感受外邪、飲食不節等導致脾運失司及大腸傳導失職,濕熱瘀毒內生,下注于大腸,郁熱灼腸,熱傷血絡,與血相搏,日久損害腸黏膜,誘發本病[6-7]。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脾胃虛弱為本,濕熱瘀毒蘊結于腸道為標實,在中醫“益氣健脾、溫陽化濁”理論指導下,從整體論治,標本兼顧,可獲得良好的效果[8]。

研究證實[9],炎癥因子失衡與UC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IL-1β可提高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水平,如IL-8,IL-6等,使中性粒細胞向炎癥部位募集,引起一系列腸道病變,誘發UC的發生、發展。IL-8可通過對中性粒細胞的趨化作用,誘導各種炎癥細胞浸潤。本研究中,綜合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和中藥保留灌腸組,且中藥保留灌腸組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綜合治療組IL-1β,IL-8水平及電子結腸鏡評分、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和中藥保留灌腸組,且中藥保留灌腸組低于對照組;綜合治療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說明竹圈鹽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UC效果確切,可減輕炎癥反應、腸黏膜病變程度,降低復發率。本研究中藥保留灌腸方中黃柏、苦參清熱燥濕;地榆、青黛清熱解毒;石菖蒲理氣活血、祛風除濕;白芨、白頭翁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全方共奏清熱燥濕、理氣活血、活血解毒之效。本病病位在大腸,涉及大腸黏膜淺層,中藥灌腸可促進藥液直達病位,使藥液有效成分充分吸收,發揮藥效[10]。隔鹽灸屬于間接灸的一種,而竹圈鹽灸則屬于改良的隔鹽灸,在身體各部位均可施灸,患者可自行移動竹圈,且食鹽屬于礦物質,加熱后可產生熱輻射,透熱持續均勻,與中醫的砭石療法有異曲同工之處[11-12]。本研究取氣海、天樞(雙)、關元穴施以竹圈鹽灸,其中氣海為任脈,具有理氣、益氣之效;天樞為大腸之募穴,具有通調腸腑、健運脾胃之效;關元為小腸募穴,具有溫陽止血之效,諸穴配伍可疏通腸腑、溫補脾胃。本研究從中醫外治角度著手,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竹圈鹽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UC,內病外治,從多環節發揮作用,達到藥效、穴效雙效合一的作用,能更好地從整體對UC進行治療,具有獨特優勢。

綜上所述,竹圈鹽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UC安全有效,可減輕炎癥反應、腸黏膜病變程度,降低復發率,改善臨床癥狀。

猜你喜歡
結腸鏡灌腸細胞因子
結腸鏡治療前腸道清潔準備致水中毒一例報告
抗GD2抗體聯合細胞因子在高危NB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結腸鏡下治療腸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
175 例結腸鏡診斷和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細胞因子表達及臨床意義
一例空氣灌腸法治療犬腸套疊
細胞因子在慢性腎缺血與腎小管-間質纖維化過程中的作用
灌腸方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減輕結腸鏡操作中腹痛的研究進展
熱敏灸結合中藥灌腸緩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