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策略

2024-04-03 18:52安徽省舒城縣棠樹鄉社會事業服務中心馬海燕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4年5期
關鍵詞:工程技術廣播電視廣播

安徽省舒城縣棠樹鄉社會事業服務中心:馬海燕

近幾年,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我國帶入了前所未有的數字時代,一方面整合了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資源,另一方面促進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在這種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種類與特點均發生了局部變化,同時向平臺化、融合化、數字化發展。從整體上看,有利于廣播電視行業全面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傳播途徑等。從局部看,在其發展期間受到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影響,仍存在一些問題。因而,在當前階段有必要加強該方面的研究為其可持續發展制定一些應對舉措。本文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主要對新媒體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融合發展路徑及存在的問題、對策做出了具體探討。

1. 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媒體技術及其作用

1.1 新媒體技術

從《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看,媒體融合是在新時代的國家戰略之一,經過近十年發展已歷經融媒體階段、智能媒體階段,當前正處于智慧媒體階段[1]。在這種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新媒體技術也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具體而言,廣播電視臺為了解決傳統時期信息交流不足問題、數字信號干擾問題、傳播損耗問題等,一方面引入了其中的視頻會議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衛星傳輸技術(包括廣域衛星傳輸技術與移動衛星傳輸技術),另一方面在2018年全面實施“互聯網+”改革后拓展了上述技術應用范圍,并加快了與其他技術資源的融合發展,此類技術主要包括:①超高清視頻技術;②網絡技術;③數字音頻技術;④5G通信技術;⑤接地技術;⑥融媒演播室技術;⑦新型制播及非線性編輯技術等。

1.2 主要作用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為電視廣播技術的發展賦予了新功能及新作用,集中表現在跨時空、交互性、“IP”化三大方面。具體如下:①以跨時空為例,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廣播電視在固定時間、特定渠道、具體媒介傳播的時空限制條件,可在任意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不同的媒介實現廣播電視節目采編與傳播[2]。②以交互性為例,運用此類技術后,改變了傳統時期廣播電視節目供給側主導的基本模式,通過PC端與移動終端之間的信息雙向傳遞方式增強了交互性,既實現了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均衡發展,也可以在需求導向下選擇適配性較高的技術進行應用[1]。③以“IP”化為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作為一種實現廣播電視節目高質量傳播的手段,拓展了傳播渠道,使知識產權創新成為了同行業爭奪質量體系管理標準制定權關鍵,因而,各大廣播電視臺均在打造屬于自己的“IP”,以期借助它產出綜合效益等。

2.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路徑

2.1 平臺化發展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路徑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首先體現在平臺化發展方向。具體而言,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成后,廣播電視臺在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城市-鄉村大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一方面要參與全球同行業競爭,另一方面需要打造自身的供應鏈擴增可營利空間。例如,全球廣播電視行業均在竭力打造不同級別的廣播電視平臺(圖1),國內廣播電視臺為了適應新競爭環境,普遍在“大平臺+小系統”框架下借助模塊化設計思想,既建立了廣播電視平臺(包括云平臺、網絡平臺、自媒體平臺、直播平臺等),也在其基礎上結合新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建立與其匹配的采編模塊、演播模塊、制播模塊、編輯模塊等。

圖1 基于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平廣播電視平臺示意圖

2.2 融合化發展

傳統時期,廣播電視供給側與需求側長期采用單向供給模式,事件參與者、廣播電視臺、傳播對象之間始終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經過采編、制作后會進一步導致“信息差”。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通過應用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不僅縮小了“信息差”,還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實踐經驗表明,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本身具有跨時空、交互性特點,根本原因則來自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期間對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融合應用。簡單講,在融媒體階段、智能媒體階段,廣播電視技術與媒體技術之間形成了不同層面的融合發展,并且要求在智慧媒體階段持續深化其融合發展[2]。

例如,當前廣播電視工程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融合應用相對較多,在節目制作、運維維護、資源整理、自動化播放等方面,廣播電視臺在應用廣播電視技術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實踐要求融入了網絡技術,既完善了信息采集流程,又擴大了服務領域,還在打破終端平臺的前提下按照“PC端+移動客戶端”的基本構想,使自身研發的應用程序(App)應用到了各類終端設備之中。尤其在采集各類用戶數據的同時,為其節目開發設計積累了一定的資源等[3]。以IP網絡廣播電視工程為例,部分IP網絡廣播系統圍繞交換機,充分發揮了IP/TPC網絡技術優勢,將機房控制中心與電話廣播接入端、領導副控辦公室、辦公樓區域、室外區域、擴展功能等各個模塊進行了全面關聯,可以同步完成如下功能:①定時節目播放;②領導網上講話;③音頻實時采播;④自由點播;⑤網絡運維安全監控等。

2.3 數字化發展

數據媒體是整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臺工程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數字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為此類技術的數字化發展鋪平了道路。具體而言,媒體融合后促使廣播電視臺運用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搭建了不同種類的平臺,同時在深度的理論層面、廣度的技術層面、精度的指標層面的資源整合中,圍繞廣播電視節目采編、制作、傳播諸環節,建立了以數據采集→存儲→提取→分析→生成報表及應用為主的數據管理體系。一方面促進了廣播電視標準化建設,另一方面為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數字化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例如,在廣播電視臺與觀眾間的信息交互過程中,觀眾可以借助不同設備與應用程序中的設置的功能,從需求側向供給側反饋信息,此時通過數據采集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各類反饋信息(包括意見、建議、新聞事件素材等)收集,并將其轉化為后續實踐的資源[4]。再如,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平臺化、融合化、數字化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增加其風險,甚至通過“事件→風險事件→事故”傳導鏈條引發安全事故。此時,廣播電視臺可直接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和網管平臺系統”等,通過自動化巡檢、網絡設備管理、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技術等,完成對各類數據的監測預警,并實現數據安全監測、動態展示、日志管理等,為其輸送信號系統、節目傳輸過程、信號接收、節目錄制與播放等保駕護航[3]。

3.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問題

3.1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目前,媒體融合已進入智慧媒體階段,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中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有所增加。然而,部分廣播電視臺在融媒體階段、智慧媒體階段對舊設備的改造與對新設備的配置,雖然滿足了當前的發展要求,但是改造舊設備后其使用頻率增加、功率增大,故障發生率明顯增加[4]。加上新、舊之間因規格、接口、功用等方面的差異,實際上的協同較差,此類單位缺乏統籌思想,未能配套做好相應的基礎設施維護,導致了舊設備故障發生率增加、新設備應用效果不及預期的現象。在這種前提下,部分廣播電視臺在智慧媒體階段,未能根據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

3.2 數據管理相對滯后

廣播電視工程技術賦能廣播電視后,盡管在局部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整體上實現了平臺化、融合化、數字化發展。從當前實踐經驗看,一方面其中的數據正在從原來的結構數據向半結構數據、非結構數據拓展,另一方面原來的存儲資源有限,在海量資源快速增長后會拖慢整個系統的運行速度。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強調了對數據價值開發的重要性,當前此類單位在該方面的短板比較顯著,面臨著數據挖掘分析的困難。進一步看,此類單位的數據管理滯后性阻礙了其數據管理效率提升和質量控制,較難實現技術賦能路徑下提質增效、節能降耗等綜合目標[5]。

3.3 人才綜合素質不高

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早期以專業化特征為主,新時期突出了不同技術的融合,復雜化程度越來越高。此時,在“術業有專攻”的思路下配置廣播電視人才、通信人才、網絡安全人才等,已不能滿足常態化的應用與維保要求。廣播電視臺采用常態化的培訓方法,只是完成了不同人才之間的經驗與技術資源的優勢整合,并沒有滿足其實際要求。此時,如果持續增加人才數量會增加人力成本,實施常態化培訓較難培育綜合素質全面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

4.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發展策略

4.1 緊扣媒體融合背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廣播電視臺緊扣媒體融合背景,根據其發展階段建設與之匹配的基礎設備。具體如下:①對智慧媒體階段之前的基礎設施進行了調查,梳理其中的問題。然后,在“運維管理制度引領權責機制”的思路下,健全基礎設備制度規范條件,細化運維管理各崗位職能與責任,完成對原設備的全過程管理。②在維保原有基礎設施基礎上,淘汰部分舊設備,配置所需新設備,包括傳感器、執行器、監控裝置、物理服務器、融媒演播車與演播室,以及非線性編輯軟件等。

4.2 擴大技術配置比例,提升數據管理效果

建議在成功探索的技術賦能方式下,按照技術要素主導的資源配置方案,先擴大技術要素配置比例,再根據選擇的具體技術優化配置其他資源。例如,在當前應用的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中,直播需求明顯增加,此時需要在融合網絡技術期間,配套注冊若干新媒體賬戶,并利用各類平臺中的“同步上傳”功能等實現直播廣播電視節目的多平臺同步傳播等[5]。再如,當前的數據管理問題集中在多元異構數據同步采集、分類存儲、數據關聯分析及數據開發方面,此時應在采集環節配置大數據清洗技術,存儲環節應用數據引擎技術,然后利用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在“問題分析→數據挖掘庫設置→建立模型→關聯分析→數據挖掘→報表管理→應用反饋”流程下完成數據處理。

4.3 開展專項人才培訓,打造新型人才隊伍

首先,建議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專項培訓方法,一方面廣播電視臺的人事部與技術部協同合作,編制媒體融合背景下與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相關的知識結構優化專題、技能拓展專題、職業素養提升專題。例如,從宏觀媒體融合戰略、廣播電視行業升級轉型、廣播電視節目高質量發展編制知識結構優化專題,輔助全員理清思路,更新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應用理念等。另一方面應根據實際的廣播電視節目采編、制作、傳播等實際案例,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其次,應在培訓期間做好相應的人才檔案管理,并在培訓后按照“按能配崗”的方式,打造一支綜合素質全面、勝任力強的新型人才隊伍,為廣播電視臺的實踐提供助力。

5. 結束語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內容豐富、特點鮮明,在當前實踐中阻礙其發展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數據管理相對滯后、人才綜合素質不高三大方面,因此建議廣播電視臺盡可能遵循思路決定出路的大原則,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性處理”的方法制定一些適配性較高的應對舉措,進而推動廣播電視行業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

猜你喜歡
工程技術廣播電視廣播
工程技術矩陣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對磁浮工程技術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