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2024-04-04 15:32李海青
黨建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體制改革開放

李海青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边@一論斷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與中國式現代化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不竭動力與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開創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國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一經濟體制在現實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存在難以克服的問題,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與消費水準的提高,導致經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1982年9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陪同外國政要去四川訪問途中,對于傳統的經濟模式一連提出六個疑問:“國家這么大,這么窮,不努力發展生產,日子怎么過?”“我們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難,怎么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消滅貧窮,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則,社會主義怎么能戰勝資本主義?”“不努力搞生產,經濟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優越性如何體現?”“我們干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于貧困狀態。這叫什么社會主義優越性?”鄧小平同志進一步強調:“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备母锞褪谴蚱平┗捏w制機制束縛,通過立改廢,充分激發社會成員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造活力。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同時強調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要加強國際交往,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鄧小平同志指出,通過改革開放,“我們打開了一條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新路”“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這里的“新路”,其實就是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沒有改革開放提供與釋放的強大動力與生機活力,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開創。也正是基于這種動力與活力,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并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在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中,我們依然要依靠改革開放這一法寶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改革開放既要改造客觀世界,也要改造主觀世界。如果思想僵化,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盛行,改革開放就難以實行,我們也就難以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打破傳統模式束縛,獨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路。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改革開放需要正確的思想認識、良好的精神狀態、統一的意志行動。鄧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強調了解放思想的極端重要性:“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薄安淮蚱扑枷虢┗?,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秉h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實現歷史性轉折,就是因為這次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梢哉f,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歷史。沒有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不可能開啟,中國式現代化也無法推進。由于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始終要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解放思想也就成為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必須適應新的實踐要求,由實踐來檢驗發展,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解放思想的先決作用,指出:“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备母镩_放不僅需要解放思想來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還需要發揚斗爭精神,使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其中蘊含的斗爭經驗、斗爭精神,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因素。面對各種嚴峻風險挑戰和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的任務要求,我們只有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贏得歷史主動,將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同時,改革開放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精神氣度,對外開放使中國緊緊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融入世界中發展自身,進一步增強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意識,以自身發展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對胸懷天下精神氣度的進一步彰顯和弘揚。

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日益完善的制度保障

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與重大任務,沒有治理體系的健全完善與有效運作,中國式現代化是無法成功實現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建構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制度體系的健全完善、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通過不斷的改革開放來實現的。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們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但在四個現代化前面有‘社會主義四個字,叫‘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改革開放絕不是要否定和拋棄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充分發揮和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其本質而言,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先進制度,具有以往任何一種社會制度都不具有的優越性,但在實踐中,社會主義制度的健全完善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同時需要一定的實現形式,表現為具體的體制機制。具體的體制機制存在問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無法從可能變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有效的改革,借鑒有益的對外開放經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蓖瑫r,治理體系現代化離不開對外開放的推動,尤其是在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開放廣度、力度、深度持續提升。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得以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才得以扎實推進,我們的制度自信才會更加堅定?!?/p>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王孟秋)

猜你喜歡
中國式體制改革開放
中國式民主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聯動”提供體制保障
中國式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