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兩個春,有啥不一樣?

2024-04-04 04:11太空僧
關鍵詞:斗柄公歷盈虧

太空僧

年年過春節,春節是哪天?你可能會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還值得討論嗎?春節不就是正月初一?那你是否深究過,正月初一怎么來的,為什么每年它對應的公歷日期都不一樣?春節和立春又有什么不同呢?

初一是哪天?

我們的祖先從狩獵轉為刀耕火種后,發現如果能在特定的時間播種、耕作和收割,就有可能獲得更為可觀的收成,于是便逐漸研究出了一套有關農時的歷法,也就是農歷。農歷是一種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歷法系統,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智慧的體現。

上古先民最容易發現的農時參考,首先是太陽。每天太陽都會升起落下,于是便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為一日。

如果要找一個比“日”更長的參考周期,月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隔29到30 日,月亮就會完成一次從缺到圓,又從圓到缺的輪回,一個盈虧周期就是一個月。

為了能更精確地定義“月”的概念,古人將月亮剛完成上一個盈虧過程,即將重現光明的時候,稱為“朔”(“朔”字左邊的“屰”是逆的本字,在甲骨文中寫作一個人頭下腳上的樣子,表示與原來相反之意,代指月亮原來從亮到暗、現在反過來開始從暗到亮的轉變);將月亮與太陽在天球的兩端隔空相望,也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稱為“望”(“望”字在甲骨文中寫作一個人登高遠眺月亮的樣子)。于是,月亮的一個盈虧周期,便被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是農歷制定歷月的基礎,“朔”所在的那一天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每個農歷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初一”。

隨著天文觀測的發展,人們發現一個月的長度并不是整天數,而是約為29.53 日。為了彌補這個誤差,便有了大小月之分,有的月份有29 天,有的月份有30 天,由月相來決定。這種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的歷法,在中國被稱為陰歷或夏歷。

因此可以說, “初一”是哪天,是靠月亮來確定的。

LINK

我們現在知道,月亮本身并不發光,而是反射太陽的光芒,月相變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月球繞地球公轉造成的。

正月是幾月?

我們已經了解了初一是哪天,那么,“正月”又是哪個月呢?想要搞明白,就得先知道農歷里的“年”是指什么。

“年”,最初指的是“谷熟”。古代勞動人民發現,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寒暑相推總會以差不多的天數循環輪轉,每循環一圈,就意味著五谷至少能成熟豐收一次,就是一年。

古人又發現,如果在夜晚的同一時刻觀察北斗七星,會發現它的位置每天都會繞著北極星轉動一點點,四季循環一次,北斗七星也剛好轉滿一圈。北極星就像鐘表的軸心,旋轉的斗柄就像鐘表的指針,只要在夜晚同一時刻觀測斗柄的指向,就能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尔i冠子·環流》

北斗轉動一圈對應四季流轉一遍,它的時間長度差不多是12 個朔望月再多一些。所以農歷一年有時有12 個月,有時有13 個月。而冬春之交的第一個月,被定為正月,象征著新的四季,新的一年開始了。

我們現在知道,無論是四季更替,還是北斗的周年視轉動,都是地球圍繞太陽轉動造成的,因此可以說, “正月”,是靠太陽來確定的。

地理啟蒙

·七年級地理上“地球的運動”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晝夜也隨之交替,這種自然現象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

立春又是哪一天?

看來,農歷的正月初一,是由月亮和太陽共同決定的,古代月亮代表陰,太陽代表陽,因此農歷又被稱為“陰陽歷”?,F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則是完全以太陽的運行來制定的,是一種純粹的“陽歷”。

我們知道,太陽的高度決定了四季變化,也決定了耕種收獲的時節,因此我們智慧的先人以太陽為參考,發明了一個更加適應自然節律變化的東西——他們將四季流轉的一年分為了二十四個節氣。其中,立春就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表示春天要開始了。

因為是完全以太陽為參考,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節氣屬于傳統文化,但它與公歷竟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比如每個“立春”都出現在公歷2 月3-5 日之間。

而由于農歷的一年在12 到13 個朔望月間變化,因此正月初一不會總是在同一天,對應到公歷,就有了每年春節在不同日期間游走的現象。如果你仔細對比就會發現,每年的春節都會出現在“立春”這個節氣附近,分布在大寒(1 月20 日左右)和雨水(2月19 日左右)這兩個節氣之間。

猜你喜歡
斗柄公歷盈虧
古今北斗星的變遷(下)
古今北斗星的變遷(上)
探秘星空
《修真秘要》導引系列之六 “治頭暈”“神仙斗柄開關”導引法
雙閏年是什么年
寒露
巧用Excel盈虧圖分析差異一目了然
兩種方法解盈虧問題
新月歷
盈虧平衡點分析還有實用價值嗎?
——基于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