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轉型之路曲折邁進
——2023年全球油氣市場的“變”與“不變”

2024-04-05 11:38孫賢勝戚永穎孫娜
國際石油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原油油氣能源

孫賢勝,戚永穎,孫娜

(1.國際能源轉型學會;2.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3.中國石油規劃總院)

2023年,全球經濟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后的復蘇考驗,全球能源格局也正在經歷調整和動態平衡。一方面,傳統的油氣市場依然在全球能源供應中占據主導地位,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并沒有大的根本性改變;另一方面,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加劇,綠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求日益迫切,各國政府加大力度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加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安蛔儭迸c“變”的交織,使得2024年的全球能源格局充滿了挑戰與機遇。

1 全球經濟韌性發展,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

2023年全球經濟展現出復雜態勢,全球經濟繼續從新冠病毒疫情、烏克蘭危機等負面因素中緩慢復蘇并展現出較強韌性,但經濟增長仍然緩慢且不均衡,各國分化趨勢日益擴大,多種因素交織影響著全球發展。

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明顯不足,受制于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巴以沖突等地緣政治風險,全球供應鏈紊亂、高通脹以及貨幣政策收緊,多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出現衰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3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3.0%,2024年預計為2.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2000—2019年的20年間,全球經濟的平均增速為3.8%,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或將降至20多年來除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病毒疫情時期外的最低水平[1]。

全球經濟增速分化引發關注,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出現明顯分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將從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1.5%,而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速只是整體小幅放緩,從2022年的4.1%放緩至2023年的4.0%。東亞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最為強勁的地區,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形勢都比2023年年初預期的好,東盟表現稍差,但增長速度也保持在4.2%以上[1]。

此外,全球貿易格局在2023年經歷了深刻變化。隨著中美貿易戰進入新階段,以及烏克蘭危機的影響持續深化,全球貿易量減少,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這不僅對參與全球貿易的各方造成沖擊,也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不利影響。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風險進一步加劇,跨國公司和投資者在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和風險時,可能會更加謹慎地開展全球業務和投資活動。

2 全球油氣市場的“不變”

2.1 全球石油市場生產主體沒有變化

2023年,全球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有所緩解,國際油氣市場的主要生產國仍然保持穩定的生產態勢,美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這3個1000萬桶/日生產能力的主要原油生產國的格局基本沒有變化,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首先,美國的石油產量激增,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產量,列居最大石油生產國。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2023年9月美國原油產量創下1323.6萬桶/日的月度新紀錄。美國能源信息署在2023年12月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中表示,2023年美國原油產量平均為1293萬桶/日,2024年將進一步平均增至1311萬桶/日[2]。

其次,作為歐佩克(OPEC)的重要成員,沙特阿拉伯原油產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23年上半年,沙特阿拉伯原油產量平均約為1020萬桶/日,但自2023年7月以來,該國一直額外自愿減產100萬桶/日,下半年平均產量為900萬桶/日。但沙特阿拉伯旨在穩定市場的減產初衷被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的飆升部分抵消。

第三,俄羅斯作為全球第三大石油生產國,產量也保持穩定增長。雖然為了應對美歐油價上限的制裁,俄羅斯從2023年3月起承諾削減原油產量50萬桶/日,但從實際市場情況看,俄羅斯原油出口量持續創新高,2023年5月海運原油出口接近400萬桶/日,10月也達到353萬桶/日。據統計,2023年10月俄羅斯原油產量預計達到966萬桶/日,相對2月僅減少29萬桶/日[3]。預計2023年全年俄羅斯整體產量有所縮減,但其并未完全實施減產協定,還保持日均1000萬桶的生產水平。

2.2 “歐佩克+”減產機制仍然發揮作用

2023年,“歐佩克+”成員國繼續達成減產協議,并持續施行額外自愿減產措施。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依然主導減產行為。俄羅斯宣布在2023年3月主動減少石油產量平均50萬桶/日,之后將這一決定延長至6月末。4月3日,“歐佩克+”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會議宣布,自5月開始將原油產量大幅減產115.7萬桶/日至2023年底。6月4日,“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定堅持2023年的石油產量目標,并宣布將2024年原油產量上限調整為4046.3萬桶/日,較2023年產量上限減少139.3萬桶/日。沙特阿拉伯還宣布7月將額外減產100萬桶/日來穩定石油市場?!皻W佩克+”再次達成減產協議,反映出當下全球經濟及石油消費增長乏力。

2023年11月30日,“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以線上形式召開。經各方努力,就2024年第一季度自愿減產初步達成一致,“歐佩克+”整體將自愿減產219.3萬桶/日。其中,沙特阿拉伯減產100萬桶/日,俄羅斯將在2023年5—6月出口水平的基礎上,分別減少30萬桶/日原油出口和20萬桶/日成品油出口。其余國家的減產規模分別為:伊拉克22萬桶/日、阿聯酋16.3萬桶/日、科威特13.5萬桶/日、哈薩克斯坦8.2萬桶/日、阿爾及利亞5.1萬桶/日、阿曼4.2萬桶/日。然而,安哥拉表示不同意減產,并計劃超額生產。2023年12月,安哥拉宣布于2024年1月1日退出歐佩克。

從“歐佩克+”減產角度分析,此次自愿減產的規模相當大,多個產油國都宣布了削減產量計劃?!皻W佩克+”成員國生產的石油占全球總產量的近1/3,自愿減產的初衷是為了應對全球能源市場的供需變化和穩定油價,也起到了維護能源市場穩定運行的作用。

2.3 以布倫特、WTI為主的油價體系仍然發揮決定作用

在2023年全球油氣市場的發展中,以布倫特和WTI原油為主的油價體系仍然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盡管全球能源市場面臨著許多變化和挑戰,但這個油價體系在全球范圍內仍被廣泛接受并應用,繼續為全球能源市場的運行提供基準和參考。

2023年國際油價變化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根據專家分析,2023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82.63美元/桶,比上年下跌18.97美元/桶;WTI均價為78.14美元/桶,比上年下跌18.84美元/桶;普氏迪拜原油均價為82.4美元/桶,比上年下跌16.86美元/桶[4]。與此同時,基準油結構總體堅挺,2023年,布倫特原油期貨首次行價差平均為0.43美元/桶,近期穩定在1.5美元/桶左右;WTI首次行價差平均為0.23美元/桶,近期在0.5美元/桶左右波動[4]。

2022年12月5日,七國集團和歐盟對俄羅斯海運出口原油設置60美元/桶的價格上限,其后又宣布對俄羅斯成品油設置價格上限:重質燃料油價格上限為45美元/桶,汽油和柴油等輕質油品價格上限為100美元/桶。2023年9月1日,俄財政部宣布,俄羅斯烏拉爾原油1—8月平均油價為56.58美元/桶,而2022年的平均油價為82.13美元/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2023年7月均價為64.37美元/桶,8月份均價為74美元/桶,俄羅斯的國家預算假設2023年烏拉爾原油均價為70美元/桶,而烏拉爾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之間的價差已從6月的19.43美元收窄至15.70美元[5]。

可以看出,限價措施對俄羅斯1—8月油價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低于限價的60美元/桶,但之后的影響不斷減弱。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轉變,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原油價格體系的逐漸崛起,現有布倫特和WTI定價基礎油種受到很大挑戰,但現階段作為全球基準油價的主要作用并未改變。

2.4 低碳綠色的能源轉型趨勢沒有變化

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使歐洲(及亞洲)的能源供應受到嚴重影響,油價、氣價、電價一度飛漲,給歐洲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為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特別是為應對冬季嚴寒,一些國家不得不重啟火電。但增加的煤炭生產與使用只是應急措施,并不是長期的主流趨勢。全球能源轉型的目標和計劃沒有變化,低碳綠色的能源轉型趨勢并沒有改變,歐洲仍是能源綠色轉型的引領者和推動者。相反,這場沖突進一步加速了清潔能源的發展和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的建立。許多國家意識到傳統的能源供應方式可能帶來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更加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能源安全。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積極謀求通過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力度,向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體系過渡,甚至開始提速。從2022年歐盟的“重新賦能歐洲: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REPowerEU)計劃、美國《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開始,到2023年歐盟出臺《歐洲風電行動計劃》、中國快速發展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技術,都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國際能源署(IEA)《2023年可再生能源》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已達510吉瓦,裝機容量增長速度比過去30年的任何時候都要快[6]。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政府和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低碳綠色能源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2023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達成了《阿聯酋共識》,大會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減緩、適應、資金、損失與損害、公正轉型等多項議題達成共識,并首次納入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承諾。參加峰會的190多個國家承諾減少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減少能源系統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體現了全球各國政府削減化石燃料的決心。會議期間,超過100個國家簽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宣言》,提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022年的3倍,即裝機超過11000吉瓦(110億千瓦);每年提高能效的速度加快1倍,即從2%增加到4%。這個目標的提出,向全球釋放出進一步加快綠色轉型的信號,COP28開啟了化石能源退出的元年。

國際能源署《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預測,2023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將超過1.7萬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24%,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電力、核能、電網、儲能、低排放燃料等領域,其中太陽能光伏被認為是關鍵發展領域之一[7]。

3 全球油氣市場的“變”

3.1 全球油氣消費擺脫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實現恢復性增長

2023年全球石油和煤炭的消費出現新高,天然氣消費恢復增長。各機構的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石油消費總量已超過新冠病毒疫情前的2019年,達到1億桶/日的水平。油氣消費復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的放開,各國對能源的需求逐漸恢復,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量較大,隨著這些行業的復蘇,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量也相應增加;另一方面,油氣行業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例如加大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優化供應鏈管理等,這些措施在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控制后迅速發揮了作用。

中國作為原油消費大國平均進口1000萬桶/日。2023年,隨著中國解除新冠病毒疫情相關防控措施,燃料需求尤其是航空燃料和汽油消費增長,導致原油進口增長強勁。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56399萬噸,比2022年增長11%;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128萬桶/日,打破了2020年1081萬桶/日的歷史最高水平,而2021年和2022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平均分別為1026萬桶/日和1017萬桶/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恢復性增長是在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之后的復蘇,并不意味著全球油氣消費的增長趨勢已經完全恢復。實際上,由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全球油氣消費的增長趨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3.2 全球油氣供應走向和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油氣貿易發生深刻調整,貿易方向從“逆時針”轉向“順時針”。

第一,美國和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實施一系列嚴格的制裁措施,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與成品油,禁止為運輸俄羅斯石油的船只提供保險及再保險服務,并進一步提高對俄羅斯石油的“限價令”制裁,導致俄羅斯改變原來的油氣向歐洲出口的方向。

第二,歐洲大幅減少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加大從中東、美洲、非洲等地區進口,以填補供應缺口。烏克蘭危機前,在歐盟能源的進口份額中,俄羅斯的煤炭占47%、天然氣占42%、原油占27%。目前,俄油氣轉向亞洲的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中國、印度等國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基本彌補了歐洲進口的減少量。此種貿易流向轉變至少會持續3~5年或者更長時間,國際油氣貿易格局在動蕩中不斷探索與平衡,隨俄美歐關系的變化而最終定型。

第三,雖然“歐佩克+”深化和延長減產計劃以維護市場價格,但美國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通過提高產量搶占市場份額。2023年,美國原油出口量首次突破400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出口國,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9.4%[8]。

3.3 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顛覆性變化

烏克蘭危機徹底分裂了俄羅斯與歐洲的合作與聯系,歐洲對歐亞地緣政治和能源安全的認知發生了顛覆性改變,歐盟尋求擺脫俄歐能源的依賴關系,將能源作為對抗俄羅斯的一種地緣經濟武器。歐盟從2022年起先后實施的多項能源制裁,深深刺痛了俄歐雙方,也歷史性地破壞了俄羅斯與歐洲版圖相鄰、心心相印的局面。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加深了歐盟與美國的能源合作關系,促進了確保能源安全的政治合作,促使LNG貿易量激增。

這種改變將是深遠而巨大的,將會對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經濟貿易及能源合作造成歷史性的影響。隨著全球政治關系的進一步分化,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將影響中東、中亞、亞太等地區的能源地緣政治博弈,美國為鞏固其全球地位,將會進一步調整其全球戰略。同時,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多,例如,哈馬斯以色列沖突的突然爆發,代理人戰爭形式越來越普遍等,全球正在經歷百年未有的巨變。

3.4 美國在全球油氣行業的影響力快速提升

2023年,美國的油氣生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也成為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國。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3年美國出口了9120萬噸LNG,創下出口紀錄。這個改變一方面得益于美國頁巖油氣技術革命的成功:技術進步促進美國油氣生產量大幅度提高,成為世界油氣生產第一大國。另一方面得益于歐洲對俄油氣制裁和能源進口轉向:歐洲能源供應緊張,冬季嚴寒急不擇價,迫不得已推升了國際油氣價格,使原本生產成本比較高的美國頁巖油氣加之長途運輸費等成本賣到歐洲后仍然有暴利,刺激了美國油氣行業的快速發展。2022年和2023年這兩年的變化,使得美國從全球前三大的油氣生產國躍升成為第一大國,對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產生了實質性的改變。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正在取代俄羅斯成為歐盟能源市場的主要賣家之一。

3.5 國際社會的關注點更側重能源供應安全

能源安全持續成為國際社會的關注點,人們加大了對石油和天然氣安全的警惕,更加關注可承擔的風險、供應安全和清潔能源供應鏈的韌性。

烏克蘭危機造成了能源供應緊張的氛圍,近兩年國際油價在相對較高的價格區間內波動,一定程度助推了行業對油氣資源的信心。截至2023年11月底,2023年全球油氣資源并購市場完成交易182宗,實現交易金額2177億美元,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9]。特別是創下了近10年油氣并購金額記錄的??松梨诠?45億美元收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以及雪佛龍530億美元收購赫斯公司,表明石油巨頭們看好油氣能源的未來,對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障能源需求的作用充滿信心。

能源安全保障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歐洲經歷了能源供應緊張之后,咬緊牙關變通應急采購渠道,忍受價格壓力,奮力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以求徹底解決能源供應安全問題,徹底擺脫對俄羅斯及中東國家的油氣依賴,把能源安全的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為全球新能源發展的先鋒,歐洲各國發展新能源的決心和措施將繼續引領全球能源轉型大趨勢。

3.6 全球能源消費心理變得更為低碳和綠色

在各國對于能源轉型脫碳進程的討論中,全球對能源消費的心理變得更為理性,趨向低碳和綠色。2023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期間,參與各方討論激烈,焦點在于“阿聯酋共識”中是否要包括“逐步減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最終,各國代表就制定“轉型脫離化石燃料”(transitional out)的路線圖達成一致。過渡性地退出化石能源這一認識,越來越多地被國際社會所接受。會議期間,50家全球油氣公司加入《石油和天然氣脫碳章程》,向世界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油氣行業將直接參與并推動全球脫碳轉型進程。

2023年,全球極端氣候出現頻率增強,例如中國在夏季經歷了罕見特大暴雨,人類社會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氣候變化對于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同時在愈發重視能源安全的形勢下,全球能源消費觀變得更為低碳和綠色,大眾對新能源的接納度更高。隨著全球各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和人們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視,消費者群體對綠色消費的關注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低碳消費的人群不斷擴大,消費者更愿意購買具有綠色屬性的商品,綠色消費行為更加受到鼓勵。例如對汽車的選擇,電動汽車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時尚選擇,低碳、綠色、智能的出行方式,對傳統燃油車市場造成一定沖擊。

3.7 中國能源轉型取得了巨大進步

中國從全球能源轉型積極的參與者轉變為重要的貢獻者。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達到1450吉瓦(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量的50%以上,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稍偕茉窗l電量達到3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量已超過同期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突破15%。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政策的推進、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成果,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相當于2022年全球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到2028年,中國將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60%[10]。

中國在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領域的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競爭力持續增強。中國風電機組趨于大型化,陸上風電單機容量6~8兆瓦,海上風電11~16兆瓦。光伏產業中各類電池轉換效率持續增長,近兩年來量產電池效率可達24.5%,實驗室效率達26.8%。技術的進步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得到提高,進一步增強了競爭力。2023年1—10月中國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分別為55.7吉瓦、32.4吉瓦、177.6吉瓦,分別同比增長90%、72%、34%,成為中國外貿的一大亮點[11]。

4 2024年全球油氣市場格局展望

站在百年大變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刻,回望過去,2023年見證了全球油氣市場“變”與“不變”的交織狀態,洶涌澎湃的能源轉型高潮迭起。展望2024年,全球油氣市場將迎來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圖景,在氣候變化、經濟復蘇、新能源蓬勃發展、局部性地緣事件突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能源發展將呈現怎樣的走向,值得我們思考和觀察。

4.1 影響全球油氣市場的主要政治因素

烏克蘭危機將仍然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和一大變數。在目前俄羅斯、烏克蘭雙方都無法在戰場上實現重大突破的情況下,沖突的“烈度”和影響范圍都將呈弱化趨勢。歐洲國家采取拓展能源進口渠道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措施,使得烏克蘭危機對能源市場的影響將減弱。俄羅斯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普京需要擴大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優勢以鞏固其國內支持率。烏克蘭議會決定將總統大選推遲到戰爭結束6個月后,澤連斯基目前的支持率不高。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政治變動對烏克蘭局勢的影響至關重要。2024年美國大選,如果支持結束烏克蘭危機的特朗普獲勝,將結束對烏克蘭援助,緩和甚至結束戰爭狀態。目前隨著“愛潑斯坦案”丑聞進一步發酵,一大批民主黨政客深陷丑聞事件,特朗普因為沒有卷入丑聞而支持率大升。在這樣的局面下,拜登對烏克蘭問題自身無能為力,2023年11月美國通過對以色列145億美元軍事援助計劃時,就已經顯示出對烏克蘭問題的重視度下降。大選臨近,拜登不得不考慮通過結束戰爭狀態贏得輿論支持。一些媒體預測,在2024年底2025年初可能會出現戰爭?;鸬木置?,表面上雙方大規模軍事沖突結束,但俄烏雙方根本性的矛盾將會持續長久發酵。

巴以沖突外溢: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紅海以色列貨運船只,報復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殺,引發美歐對胡塞武裝的打擊。紅海作為全球重要的交通要道,每年1.7萬艘船舶經過蘇伊士運河,貨物貿易量達到1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量的12%。沖突發生以來,海運費和附加費已增加了40%。在全球各方壓力以及巴勒斯坦人民頑強抵抗下,以色列已經被迫開始從加沙撤軍,這種撤軍行動能否緩解已經開始溢出的中東戰火有待觀察。

4.2 影響全球油氣市場的經濟因素

從全球經濟層面看,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會放緩,但隨著通脹率回落、利率水平平穩,國際貿易增速將出現小幅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3%小幅回落至2.9%。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的消退、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減弱,以及美國經濟在2023年第三季度增長強勁,預計全球經濟總體形勢將平穩發展。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預測,由于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仍低于預期水平,石油需求增長將放緩,2024年石油需求增幅將減半至110萬桶/日。全球石油供給繼續增加,能源供應相對寬松的局面將維持,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主導的“歐佩克+”對于全球油氣市場的影響還將持續,但減產將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4.3 2024年全球油氣市場預測

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將主要來自中國、印度、中東國家和非洲國家等非經合組織國家。中國石油需求繼續保持良好增長,與上年相比增幅約60萬桶/日,貢獻超半數的全球增量。印度經濟中高速增長仍將拉動石油需求穩步提高,預計增幅約12萬桶/日。中東國家交通和化工用油需求持續增長,預計2024年需求增幅為14萬桶/日。美國在2023年高基數背景下,預計2024年保持溫和增長,需求比上年增加10萬桶/日。歐洲能源替代疊加經濟低迷,對石油需求增長空間有限,預計2024年比上年小幅下降。

2024年,全球低碳綠色轉型將理性推進。全球對低碳綠色轉型的決心堅定,COP28對全球減排效果進行盤點,將推進下一步轉型措施陸續實施。在歐盟、中國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引領下,全球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產業將獲得較大發展。國際能源署預測,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首次超過全球電力供應總量的1/3。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近450吉瓦,比上年增長約20%。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大力布局下,全球氫能的市場規模也將加速擴大。2023—2028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將大幅提升,將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產能的56%。

猜你喜歡
原油油氣能源
平涼,油氣雙破2萬噸
“峰中”提前 油氣轉舵
《非常規油氣》第二屆青年編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油氣體制改革迷局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放開我國原油進口權的思考
初探原油二元期權
“1噸原油等于7.33桶”的來龍去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