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與價值意蘊

2024-04-05 19:57趙立永武毓宣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文明時代思想

趙立永 武毓宣

(河北經貿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2)

文化起著凝聚時代意志、匯集時代精神、傳遞時代火炬的重要作用,在人類社會變遷的歷程中扮演著關鍵的推動角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新時代如何進行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戰略,習近平文化思想應運而生。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從生成邏輯和價值意蘊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推進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意義重大。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全新命題,為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唯物史觀的全新視野深刻闡釋了文化的本質、作用及鮮明的階級性,形成了內容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出發,闡釋了文化的本質。在唯物史觀誕生以前,資產階級觀念論者主張文化是思辨精神的產物,否認人類能動地客觀實踐。馬克思曾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隨著人類勞動實踐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意識也由低層次的社會心理上升到高層次的社會意識形式。作為精神層面高級別社會意識形式的道德、文藝、科學等都是在人類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不斷改進中逐步形成的。由此可見,文化的產生是人類物質生產實踐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辯證關系出發,揭示了文化的作用。恩格斯在給瓦爾特·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指出:“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盵2]這表明,文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重要的反作用,在其性質和程度上表現為:先進文化能夠推動和引領社會進步,加速社會變遷;腐朽文化會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造成遲滯和阻礙。

最后,馬克思、恩格斯從人類社會的階級關系出發,指明了文化的階級屬性。階級分析法是始終貫穿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的基本方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盵3]178在階級社會中,物質生產資料的占有者決定著精神生產資料的使用和分配?!耙虼?,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3]178。由此可得,當物質生產資料被少數人所占有時,所創造出的精神財富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當物質生產資料被絕大多數人所占有時,所創造出的精神財富是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進一步指出:“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盵4]列寧在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期間也強調,無產階級必須通過階級斗爭的方式掌握生產資料,進而建立為人類解放事業服務的無產階級文化。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文化的重要論述為無產階級政黨深化對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引,形成了內容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志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和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積極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決同一切錯誤思潮作斗爭,提出了關于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觀點。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根源。

(二)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百年探索

回顧百年黨史,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并始終秉持科學態度對待文化建設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不斷創新文化建設思想、方法及實踐路徑。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孕育生成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將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擺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汲取近代仁人志士傳播進步文化的經驗,就如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化觀武裝全黨、改造人民思想進行了艱辛的實踐探索。黨的第三屆第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的《教育宣傳問題決議案》指出,“文化思想上的問題亦當注意,這是汲取知識階級,使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工具的入手方法”[5],并要求共產黨員要做一名“宣傳者”,將宣傳思想文化作為一項基本工作。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就意識到了思想、文化在革命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此后,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總結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文化革命的鮮明特征,深化了對文化本質的認識,糾正了黨內關于文化性質的認知偏差,并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6]的目標?!靶旅裰髦髁x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繁榮和發展了新的社會主義文化。毛澤東堅持“文化為人民服務、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以“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7]指導科學、文化事業的“雙百方針”,激發了中國人民文藝創造、學術探究的巨大潛力,文化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精彩紛呈的生動局面。1964 年,毛澤東在對中央音樂學院學生來信的批示中明確了對待古代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成果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8]的方針。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而不能割斷歷史,強調要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化和國外文明的中國化“雙向互動”,目的是建設真正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際需要的新文化,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在繼承和發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來的文化方針的基礎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文化形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現了思想、政治、組織上的撥亂反正,重新將“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確立為黨指導文化建設的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著重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9]40,要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作用,并強調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此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深化了對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認識,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10]的目標,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文化使命。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第四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科學地區分了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作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1]的重大決定,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建設理論體系,進一步深化了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發展了黨的文化建設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東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交鋒的形勢日趨明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勢嚴峻。對此,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盵12]要充分發揮文化在思想引導和道德教化方面“潤物細無聲”的強大功能。在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延續了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光榮傳統,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戰略指引。

(三)現實邏輯:“兩個大局”背景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時代呼喚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當前,我國正處于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兩個大局”,對文化建設面臨的國內外新形勢、新要求的時代回應。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第二個目標要“更好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13]。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盵14]43當前,在前進道路上風險與挑戰并存,紛繁復雜的世情、國情、黨情對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文化建設新考卷、回應文化建設新題目的時代答案。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客觀要求。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這一夢想,團結、帶領廣大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百年探索,書寫了波瀾壯闊的宏偉史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到底以什么樣的路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深邃思考。黨的二十大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4]21明確為黨在新征程上的中心任務,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內涵、基本特征等作了詳細闡釋。走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之路?!拔镔|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14]22。因此,文化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從黨在民族復興的重要關頭領導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不僅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文化基礎,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趨勢的回應和關照。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同處地球村這一大家庭中,命運聯系日益緊密。這就要求,國際間只有搭建起聯結各種文明的溝通橋梁,持續深化合作,才能破解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難題。習近平同志在出席國際重要活動時多次闡釋了對世界文明發展道路的見解與思考。一方面,要堅持“以和為貴”,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各國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文化土壤中形成的這種天然“差異性”雖包含著文明對抗的因素,但也蘊藏著文明間和諧相處的無限可能,“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15]。另一方面,要推動構建以平等交流為基礎的世界文明發展新秩序。倘若沒有各種文明在國際地位上的平等,也就談不上各種有益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盵16]各國之間的“求同存異”,有利于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情感與互信,深化各種文明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中和諧共存。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正確方向和具體路徑,還為促進世界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一個不斷開放、發展、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要從理論、實踐、世界等方面系統把握其深刻的價值意蘊。

(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

首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本質的觀點。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文化是反映一定社會存在的某種社會意識,是從人類物質生產實踐中凝聚起來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飽經風霜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征途中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要做好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深入挖掘中華文明中所蘊藏的屬于中華民族自己的獨特創造,講清楚中華文明的中國特色,創造性地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17]。這充分說明了文化的形成是由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實踐決定的,因此,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只有把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才能永遠保持高昂奮進的“精氣神”,在世界舞臺上立得住、站得穩。

其次,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作用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指明了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則進一步闡明了文化對黨、國家和民族的具體作用。關于黨的建設,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18],塑造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發揮黨內政治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關于國家發展,習近平同志指出:“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盵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自近代以來,實現國富民強的不二選擇。因而,必須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文化地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于民族復興,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盵20]中華民族在近代以前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關鍵在于有中華文化的強大精神支撐,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繼承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推動中華文化的新發展。

最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的本質屬性的觀點。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觀建立在對資本主義文化的質疑與批判的基礎之上,揭露了資本主義文化的本質是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無產階級的思想工具,進而指出文化的本質屬性在于其階級性。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加突出了文化的人民性。文化來源于人民、屬于人民,必須服務人員惠及人民。習近平同志形象地將人民群眾喻為歷史的“劇作者”和“劇中人”,強調人民是創造文化的主體;文化服務人民。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價值導向,促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不斷推出人民滿意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要以人民滿不滿意作為文化發展的價值旨歸。習近平同志指出:“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盵21]由此可見,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

(二)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

習近平文化思想以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根基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展示出了強大偉力,樹立起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光輝旗幟,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

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離不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指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黨和人民各項事業的突出位置,黨的創新理論日益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得以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大幅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不斷擴大,國際傳播力更加強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效卓著。

另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新時代新征程,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和較量具有長期性、復雜性,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務更為艱巨。面對新形勢,習近平同志圍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個環節作出了詳盡的規劃和安排,先是用“九個堅持”總結了黨對宣傳思想工作內在規律的認識,進而用“十四個強調”,提出了黨對文化的領導權、以“兩個結合”的根本方法推進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重大創新論斷,再用“七個著力”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一步指明了實踐路徑。這充分彰顯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質。

(三)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繁榮昌盛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習近平同志在思考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的同時,不忘關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世界難題。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開闊的全球視野和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懷為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文明的繁榮昌盛發出了中國之聲。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實現世界文明的和合共生確立了基本前提。孟子曾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比魏问挛锒几鞑幌嗤?,這是事物存在的客觀規律。各種文明分別植根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獨特的歷史和道路之中,映現出的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土人情,共同構成了世界文明的集合,不同發展道路的具體差異決定了各類文明不可能絲毫不差。然而,以西方為中心的“文明沖突論”日益成為阻礙世界各國文明平等交流的一大障礙,對各國人民造成了視野干擾,導致各類文明間的矛盾愈發激化。習近平總書記以宏大的國際視野,深刻洞悉阻撓世界文明發展的根本原因,提出“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22],將平等作為文明交流的前提和基礎,撥開了文明沖突的迷霧。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緊密聯結提供了精神紐帶?;诓煌瑖樯傻膬r值理念也多種多樣,價值觀難以認同是導致文明沖突的又一重要因素。從個性之中找到共性,是通往和諧的最佳途徑。要促進世界文明的繁榮發展,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平等前提下,從具體的文明樣態中抽取出能夠凝聚不同國家和民族共識的契合點。習近平同志從增進全人類福祉出發,深切關照世界各國人民的不同價值訴求和普遍期望,提出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23]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秉持著對全人類未來負責的真誠態度,提倡從價值觀中拓寬世界文明發展的陽光大道,以合作共贏的新思維取代零和博弈的舊思路,消解意識形態領域的偏見與對抗,系牢了世界文明健康發展的安全帶。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促進世界文明的持續繁榮提供了動力源泉。文明是聯結過去和未來的思想樞紐,任何文明要實現長盛不衰,就必須注重發掘歷史文化的寶藏,并在傳承和守護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與時偕行,用新鮮的時代精華實現接續發展。習近平同志不僅強調要創新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強調要“充分發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24],推動世界各國文明能夠實現與現代化道路相適應的協調發展,發揮傳承與創新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助推劑”作用。一方面,世界各國要充分發揮本國及本民族文化的積極作用,傳承好、發展好優秀的文化因子;另一方面,要在超越時空的交流對話中實現本國及本民族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國際傳播工作提出了根本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認識,積極推進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平臺建設,簽訂政府間文化、旅游合作文件,定期召開各國文化部長會議,推進城市間文旅深度合作,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多種文化交流活動,涵蓋了區域與國際、官方與民間文化交往的方方面面。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持續推動國際間的人員來往,不斷創新人文交流合作的體制機制,“推動各種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實,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創造條件”[25]。各種文明只有在平等、友好的交往中不斷取長補短,互鑒、互學、互信才能為世界文明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結語

習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文化建設道路的探索與思考,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結晶。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貢獻是深層次的,對新時代文化建設有著強大的實踐指引作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更加細致、透徹地從整體上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脈絡,深切體會其帶來的時代價值,學習貫穿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守正創新,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繼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進而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歡
文明時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請文明演繹
思想與“劍”
漫說文明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對不文明說“不”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