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涵養作用

2024-04-06 06:19范凱軒劉晨竹李亞鑫
中國軍轉民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華馬克思主義思政

范凱軒 劉晨竹 李亞鑫

中華文化如潤物細雨,滋養中華民族千百年之精神,支撐華夏人民前行至今。文化自信,必須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才能有效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浸潤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活動之中。

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及實踐教學過程中,都應當深刻理解“兩個結合”,主動嘗試融會傳統文化,以中華文化涵養思政教育,為高校思政教育尋根溯源,增添文化底蘊;同時創造文化育人教育氛圍,從根本上加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建設。

一、傳統文化在推動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意義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睆闹泄步h百年的歷史進程,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中來看,根植傳統文化,滋養思政教育具有理論必要性、歷史必然性、現實優越性。

(一)根植傳統文化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途徑

馬克思主義作為普遍真理,始終在強調其為指導思想與原則,必須要與實踐、時代、民族特征相結合。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要與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并且被賦予能夠得到民族全體人民認可并接受的精神內涵、表達方式,才能真正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并應用,才能真實反映國家發展歷程與未來走向,才能最終轉化為改造國家與世界的物質力量。五千年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智慧結晶,長久以來為全民族認可并且不斷豐富,形成全民共同價值理念的來源。由中華文明不斷滲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文化與價值觀念上為其賦予民族特色,使其與中國人民的表達方式與價值認可連接起來,成為中國式的理論。

(二)根植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必然

中國共產黨自1921 年成立至今的百年歷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理論完善與實踐檢驗,可以說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包括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發展新的理論,并運用其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一系列重大問題的過程。

在全黨、全國、全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時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泵鞔_提出持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堅定選擇,并且將持續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繼承并重塑中華文化新輝煌。

(三)根植傳統文化具有其現實優越性

國際風云變幻,中國進入新時代這一發展階段的同時,也持續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際、國內重大變革所產生的新命題,我們從理論和實踐上都迫切需要尋找答案,并在理論指導下走上新的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國之道、道德觀念、思想方法等都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沃土,使得中華民族為解決世界問題與自身發展問題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二、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最具生機與活力的群體,其思想代表社會思想文化發展方向,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當前文化環境、教育環境中,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現實困境,尤其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更為欠缺。主要表現為大學生在長久學習過程中積累歷史文化常識極為欠缺,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內容極少,形式、承載平臺相對單一,社會整體重視程度較弱。

(一)大學生歷史文化常識薄弱

在我國以考試為主導的教育下,大學生至少長達16 年的教育中,需要學習的學科較為豐富,但較多涉及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僅是語文、歷史科目。進入大學后,作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的高校思政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因教師個人歷史文化儲備、教學理念等,導致傳統文化與思政理論課融合不足。也就導致在大學生對于傳統歷史文化知識,前期學習不足,高校期間仍無法系統補齊短板,繼而影響其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二)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內容極少,形式、承載平臺相對單一

目前高校(以本科為主)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部分章節與傳統文化有所結合,其他則極少涉及。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少有滲透思政理論課程。而且,在課程講授中,教師與學生也更重視課程中的思政理論,而將文化內容一帶而過,缺乏系統且深入的講解與領悟。

此外,在傳統文化向高校思政教育滲透過程中,學校與教師仍然以課堂講授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缺乏其他輔助方式。結合融合內容極少的問題,加之信息時代,學生學習陣地由課堂擴展向傳播速度極快、承載內容豐富的互聯網平臺,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唯課堂方式極大限制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三、突破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困境的途徑

突破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困境,不僅需要持續完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與結構,提升教師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同時還需開辟高校教育新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搶占新陣地,踐行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內核,使其成為催生文化自信的沃土。

(一)完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應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構建更為完善的現代化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备咝敺e極調整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將中華文化納入全課程、全過程,以傳統文化涵養思政理論、以傳統道德映照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嘗試以思政課程為依托,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以選修、輔修課程作為過渡,開設以傳統文化安邦理政治國觀念、修身崇德道德理念、格物致知思想方法融入思政教育的跨學科課程;其次,嘗試開設依托思政教育理念,以中華優秀文化精神作為核心,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為內容的通識課程,全面提升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

(二)應用網絡平臺,擴寬高校傳統文化教育渠道

隨著官方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國內迎來傳統文化熱,推出一系列傳統文化影視節目,如《典籍里的中國》《經典詠流傳》等。以網絡平臺作為媒介,出現很多民間宣傳賬號,如朱鐵雄、柳夜熙等。但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在網絡媒體碎片化傳播的特征下,很難系統、完整、全面地進行傳遞與解讀。因此,高校需應用網絡平臺,以教育者身份拓寬傳播渠道。嘗試建立文化教育平臺,整合傳統文化內容,使其按照清晰脈絡,系統性展示在學生面前。對有爭議的文化問題與現象,突出思政引領,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分析與辯駁。

(三)踐行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興趣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融合的過程中,知行合一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認知方式,同樣也是提升認知并學習傳統文化興趣的有效手段。高校在思政實踐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專題,開展體驗式、參與式實踐教學。著力發揮社會大課堂功能,不僅將地域紅色資源納入思政教學,同時也將傳統文化資源納入教學。發掘地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傳統人文資源、傳統節日資源等,開展多元實踐,讓學生感受中華文明魅力。

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必須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進入中國后生根發芽,成為中共、中國人民長久以來的理論信仰,這一結果是在和我國優秀歷史文化不斷融合貫通中形成的。我們必須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扎根中國文化沃土,才能真正具有抵御文化侵略的自覺與自信,這也是繼承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題中之意。

猜你喜歡
中華馬克思主義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