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實踐研究

2024-04-06 06:19汪臻彥
中國軍轉民 2024年3期
關鍵詞:思政課課程內容紅色

汪臻彥

紅色文化是我國當代文化的底色,是信仰、忠誠和追求,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燦爛文脈和用生命鑄就的不朽豐碑。近年來,紅色文化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以《戰狼》《我和我的祖國》《建國大業》等影視為主導的流行文化激蕩起了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熱潮??v觀當下,高校思政教育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和教學依舊有著明顯不足,紅色文化精神無法得以全面展示與傳承,思政課程的育人目的未有明顯成效。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如何更好的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是未來思政課程發展、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當下思政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的現狀

(一)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單一

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陳舊單一,在枯燥、乏味的課程內容基礎之下,許多教師依舊采用口頭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老師講、學生聽,師生間缺乏交流互動,知識點的呈現無趣,授課方式無聊,導致課堂氛圍不佳、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會討厭思政課程。

(二)思政課中的紅色文化缺乏實踐

在理論課程中,各大高校都存在一個致命弊端——“重理論,輕實踐”,在理論知識冗長的課程中,沒有實踐或者實踐活動創意欠佳的情況下,反而促使學生對課程產生逆反心理;思政課程雖然是理論課程,但其承載的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任務,因此實踐的缺乏將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程無法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三)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方式有待改進

紅色文化對于承載著培養優秀人才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擔,但在高校思政課程當中,紅色文化的教學呈現方式欠佳,大多高校沒有紅色文化的單獨宣傳政策,課程內容比重較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依賴課本,照本宣科,紅色文化案例欠缺,導致學生信息接受不足甚至偏差。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意義

紅色文化作為獨特的精神文化,有著獨特的價值功能和育人功能,具有劃時代的教育價值,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砥礪奮進的精神指引。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培養我國優秀人才、繼承我國傳統文化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其目的和作用就是為了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其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思政課中紅色文化運用的路徑構建

(一)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的體系構建

1.內容體系的融合銜接

高校思政教師在既定的思政課程內容中,挑選優秀的紅色文化內容插入講授。在授課過程中,課程內容和紅色文化資源要有著一定的連貫性和適配性,這才是思政課程和紅色文化有效融合。

2.多媒體課件優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思政課是高校純理論課程,紅色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以及嚴肅的先進文化,在二者相結合的課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授課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程內容。譬如授課PPT 的優化,還可以播放紅色文化紀錄片、紅色書籍、紅色音樂等等,理論與視覺相輔相成,帶學生回溯歷史,從而促使學生深刻感悟紅色文化的強大內涵。

3.教學多元化,課程實踐的鋪設

“重理論,輕實踐”這一理論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代高校教學,思政課與紅色文化相結合,課程實踐必不可少。定期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思政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梢越Y合當地紅色文化背景適當進行遺址參觀,籌備特殊節日的紅色文化演出以及開設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知識講座、知識競賽等,打通當下與紅色文化歷史的時間大門,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接觸、多體驗,讓學生親身感悟紅色文化的精神與內涵。

(二)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入

大學思政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及《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編寫有關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教材,整合紅色文化資源,以我國革命歷史和文化傳承為主深挖優秀紅色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并挑選優秀紅色文化案例進行輔助學習,諸如《永遠的九歲》《一袋干糧》《七根火柴》《草地夜行》《紅軍鞋》等,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及其精神核心。這是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的關鍵一步,將標志著紅色文化正式加入高校思政課程,是有體系的課程內容,是不容忽視的課程內容。

(三)教學設計的升級與改進

在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的體系構建中,教師占據著重要地位,無論是內容的融合銜接、課件優化還是教學多元化,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教師對于課程的教學設計,這對于課程質量的把控,課程完成度以及效果監督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偏向于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輸出,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結合社會發展,對于思政課程的教學設計可以做出如下升級與改進:

1.教學手段的升級利用

當代教學升級讓授課形式從傳統板書走向了多媒體,信息時代的便捷也為課程教學帶來了福音。手機廣泛使用,恰巧可以成為課程教學設計中的一環。簽到打卡、調查問卷、數據收集、拍攝、評分等功能無一不在協助著教學的正面開展。在迎合學生喜好的同時,起到監督與激勵作用。不會缺課、不再枯燥,大大提高了授課效率與效果。

2.混合式教學的升級

近年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方法逐步成熟,各大高校采用線上或學習或預習理論知識的方式讓開展教學,而線下則以實踐為主,這一方法在思政課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教學中也同樣適用。線上提前預習可以讓學習提前對課程基礎知識和紅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前提下,線下課堂的教學效率將得到大大提升,更有利于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同時,還能利用線上模式高效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3.教師考核標準升級

思政課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教學是將來高校思政課程的發展方向,是一項長久的戰略改革,不僅需要學校的全力配合,還需要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品質,當以身作則傳承傳遞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精神,積極響應配合課程改革的進行,同時,需要升級教師的考核標準,加入思政課與紅色文化融合教學的考核指標,如課程內容的豐富、課外實踐的硬性要求、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驗收要求等。

四、結語

紅色文化是我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改革與建設實踐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它映射著中華人民奮勇奮斗的理想信念與道德內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與時代意義。在高效思政課中正確運用紅色文化,將對于我國人才培育、社會建設都有著莫大的推動作用,在為當代大學生梳理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同時,傳承先輩的優秀品質與精神。通過上述對于思政課與紅色文化融合的分析與構建,我們大致可以明晰思政課教學中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方向與發展方法,從授課模式、授課教材、授課教師三個方面出發,挑選優秀的紅色文化案例,教授高校學子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正面的積極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在為高校思政課程提供新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同時,推動其創新升級,提高高校包括但不限于思政課程的工作效率,真正落實“以德樹人”的教學宗旨。因此,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程中的運用是正面積極的,是可持續發展的。

猜你喜歡
思政課課程內容紅色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紅色是什么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紅色在哪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追憶紅色浪漫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