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設施菜豆主要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措施

2024-04-06 23:00
西北園藝(果樹) 2024年1期
關鍵詞:菜豆菌核灰霉病

黃 韜

菜豆種植簡單,管理容易,在遼寧大連地區廣泛種植,隨著設施菜豆栽培面積的逐年增長,菜豆病害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 病害防治是菜豆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 當前, 當地菜豆種植者對菜豆病害的識別、監測和防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對病害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仍不了解, 病害發生后缺少高效的應對措施,造成減產和經濟上的損失。 為此,根據大連地區菜豆生長特性,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闡述菜豆生長時期的幾種病害發病癥狀和發生規律, 提出適合大連地區設施菜豆生產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方案,供廣大菜豆種植者參考。

1 銹病

1.1發病癥狀 可危害葉片、葉柄、莖蔓,嚴重也侵染豆莢。發病初期葉背有淡黃色斑點,之后變為銹褐色,鼓起形成小膿包狀病斑,逐漸擴大后會產生紅褐色粉末狀孢子堆并向外擴散孢子。后期,孢子堆逐漸變為黑色,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導致葉片早衰脫落。

1.2發病規律 孢子在枯枝落葉等病殘體中越冬,通過空氣流通、生產操作等傳播。設施栽培棚內濕度大,以及葉面上結露和水滴,是銹菌孢子萌發的主要因素。進入開花結莢期,氣溫16~24 ℃,高濕、晝夜溫差過大,該病易發生,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種植密度大、偏施氮肥也會引發銹病。

1.3綜合防治措施 選用抗銹病品種,如連農架豆10 號、雙豐1 號等;采用高壟栽培,提升冬季和春季土壤溫度,加快植株緩苗速度,同時降低設施內空氣濕度,減少銹病的發生和流行;合理密植,種植前清除設施內病殘體并集中燒毀,從根本上消除病源;化學防治要做好提前預防, 可噴灑1~2 次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 發病較重時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500~800 倍液, 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連噴2~3 次,間隔7~10 d。

2 根腐病

2.1發病癥狀 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表現多為植株矮小,直到開花結莢時癥狀才陸續顯現。植株下部葉片變黃,葉緣枯萎,發病趨勢由下至上,病葉不脫落,莖基部及主根呈黑褐色,病斑有凹陷。

2.2發病規律 菜豆根腐病主要來自土壤和帶有病原菌的肥料,通過作業工具、灌溉水、雨水蔓延傳播,排水不良和黏重土質地塊易發病。

2.3綜合防治措施 與蔥蒜類蔬菜輪作;采用高畦方式種植,防止積水;如不能輪作,種植前土壤消毒,定植前每畝撒施50 kg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藥土(藥土比例為1 ∶50),深翻,可有效防止根腐病的發生,也可在播種或定植時,藥土穴施或溝施;發病初期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灌根。

3 灰霉病

3.1發病癥狀 灰霉病可危害菜豆地上部所有部位。葉片染病,多從葉尖開始,逐漸向內擴展,呈水漬狀淺褐色,潮濕時病斑逐漸增大,導致葉片枯死;莖蔓染病,出現水漬狀小斑點,慢慢變成橢圓形并出現灰褐色霉層; 花朵感病一般發生在花瓣及萼片處,待萎縮腐爛后,表面產生霉菌,造成落花。

3.2發病規律 灰霉病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18~25 ℃。 設施內空氣濕度大,空氣濕度連續達到90%以上時就會引發灰霉病, 灰霉病菌孢子萌發首先會侵染枯萎或植株衰弱的部位,如植株下部老葉、凋謝的花瓣、受粉后花的柱頭等部位。 另外,采摘時形成的傷口也是灰霉病侵染的主要途徑。

3.3綜合防治措施 在空閑時間采用高溫悶棚對設施內消毒殺菌,或者用10%腐霉利煙劑整棚熏殺;生長期內及時通風放風,降低棚內濕度;發病后可用50%速克靈1 000 倍液或50%嘧霉胺800 倍液噴霧,每隔7~10 d 用藥1 次。

4 細菌性疫病

4.1發病癥狀 葉片染病后從葉尖或葉緣發病,初期呈暗綠色油浸狀,擴展后呈不規則形病斑,逐漸變褐壞死,周圍有黃白色暈圈,最后病斑連結后呈薄油紙狀,易破碎;莖部染病,病斑呈水漬狀,使莖部產生環狀剝皮或萎蔫;豆莢染病后,產生凹陷的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 在豆莢的果縫處出也會出現深綠色病斑,被侵染的豆莢種子種皮變色、皺縮。

4.2發病規律 病原菌在種子內可存活2 年之久,隨種子越冬、傳播,病原菌侵染葉片和莖蔓后,可經風、昆蟲、農事操作傳播。 設施栽培棚內高溫高濕或葉片上有水是誘發細菌性疫病發病的重要條件,施肥不平衡、偏施氮肥、植株長勢弱都容易引發該病。

4.3綜合防治措施 播種前種子消毒可有效殺死病原菌。 菜豆種皮比較薄,不建議用溫湯浸種,可采用藥劑拌種消毒,最好現拌現播,采用50%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按所用種子質量的0.3%~0.4%拌種后播種;科學合理施肥,保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 發病初期可噴施14% 絡氨銅水劑300 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

5 菌核病

5.1發病癥狀 菌核病也是菜豆的一種常見病害,莖部、葉片和豆莢都可染病。 多始發于莖基部,初期表現為水漬狀,發展后變為灰白色,皮層組織出現干裂,葉片被侵染后初期呈水漬狀,后期會長出白色毛狀物,濕度大時出現狀黑色菌核。

5.2發病規律 設施內菜豆生產容易引發菌核病。病原菌會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病殘體、糞肥、種子中越冬,菌核在干燥的土壤中能夠存活3 年以上,在潮濕土中只能存活1 年。適宜條件下菌核萌發,經過幾天后釋放孢子,隨風進行傳播。 在低溫高濕條件下,適宜溫度為5~20 ℃,發病較嚴重,出現莖蔓枯死、豆莢腐爛,造成減產。

5.3綜合防治措施 選用無病、飽滿、無機械傷、發芽率高、發芽勢強的新種子;栽培期間要及時中耕鋤草,去除老葉及病葉;避免施用過量氮肥,增施磷、鉀肥及有機肥,前期還可噴施適量微肥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植株高抗病能力,防止落花落莢;藥物防治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 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 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 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開花后噴施。

猜你喜歡
菜豆菌核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實驗研究*
向日葵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絲型萌發特性
不同營養條件對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響*
一株產菌核曲霉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
簡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菜豆采后生理及貯藏技術的研究進展
春播菜豆如何實現一播全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