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華夏衣冠上一抹別樣風景

2024-04-06 16:45張尉
中國收藏 2024年3期
關鍵詞:龍首玉帶上海市

張尉

近日,上海嘉定博物館舉行了“片玉鉤玄——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玉帶鉤展”,100余件展品是從2萬余件同類藏品中精選而出,為觀眾呈上了一場玉石盛宴。該展自2023年6月在上海首展以來,開啟了為期一年的巡展模式,還將相繼亮相于重慶萬州、上海青浦、上海松江等地的博物館。本文作者為展覽顧問、上海博物館玉器專家,不妨跟隨他來細細品味琢器之美及其背后的中華衣冠文明。

作為人們腰帶上的鉤束用具,帶鉤是中國古代輿服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浩瀚深厚的中華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

帶鉤常見的材質有銅、鐵、金、銀、玉等多種,而玉帶鉤則因其材質、工藝的特殊和珍貴性在帶鉤家族中獨領風騷。

據迄今考古資料,帶鉤最早可遠溯至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浙江桐鄉金星村和余杭反山、瑤山、匯觀山、橫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蘇武進寺墩等遺址均有發現,其質材為玉,形體較小,一般光素無紋,少數飾有獸面紋。造型大致一樣,作長方形,器身較寬,一端彎鉤形鉤首較長向內,束帶鉤系能夠牢固;另一端為穿繩而鉆有一孔,無鉤鈕。初始造型較為簡單原始,與后世玉帶鉤頗不相同,是帶鉤的濫觴期。商和西周的帶鉤面貌尚不明晰。

東周至西漢是帶鉤發展的盛行期,造型、裝飾千姿百態,精彩紛呈,惹人愛賞,是上層貴族標榜自身等級、地位的一種重要象征?!蹲髠鳌べ夜哪辍酚淉R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和漢昭帝之母鉤弋夫人手握榮辱與共的玉帶鉤是著名的帶鉤用例。春秋玉帶鉤尺寸較小,或無鉤鈕,或鉤尾以一扁方孔來穿系革帶,形制不一,尚處于未完全定型的階段。

確立形制 注入活力

圖1 戰國 馬首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2 漢 龍首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3 宋 螳螂首蟬紋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戰國兩漢玉帶鉤已具備確立了鉤首、鉤身、鉤鈕三部分的基本形制。鉤首大致有禽首、龍首、馬首、獸首等造型,抽象夸張,具有概括性。鉤身也大致可分短小型、長條型和異型三種造型:短小型或似矩形,或似琵琶形,多光素不加紋飾(圖1);長條型或似圓棒形,或似矩形,加以各種簡繁紋飾(圖2);異型如鏟形、動物形、人面形等。裝飾紋樣則有龍紋、螭紋、虎紋、獸面紋、谷紋、云紋、弦紋、方格網紋、瓦棱紋等,或多重組合的復合紋樣等。鉤鈕大致有方形、圓形、方圓形等造型。另外,見有用鐵芯串聯多節玉塊組合成一條細長的特大帶鉤,還有集錯金銀、鎏金、包金、貼金、鑲嵌等多種技藝于一身的金屬帶鉤,并嵌入玉、綠松石飾等,紋飾復雜,做工精致,讓人耳目一新。為保護帶孔、提高革帶使用壽命,人們往往還使用小型銅、玉或骨質小環來與帶鉤鉤首連結,與帶鉤配合使用。東漢以降,玉帶鉤的創新有所消減,至魏晉南北朝因受社會動蕩、帶扣肇始等多重因素影響而走向衰微期,器物風格則延續了兩漢的遺緒。

兩宋伴隨復古思潮的興起,玉帶鉤進入復歸期,個性特征帶有戰、漢遺風,裝飾刻畫則趨于描摹自然、寫實具象(圖3)。

元明清玉帶鉤出土和傳世數量頗多,也是此次展覽展品的大宗。元代玉帶鉤最為常見的程式化典型造型是龍首螭紋琵琶形圓鈕玉帶鉤,也是明清兩代玉帶鉤所仿效的主要形式:一般尺寸較大,龍形鉤首稍顯扁長,寬頸卷耳,頸發后拂,眉毛粗重,五官靠近前臉,張或閉口;高浮雕伏地的蟠螭則口銜靈芝,大耳凹頸,尾部分叉,前后足一弓一伸爬行于鉤身上(圖4)。同代玉帶鉤其它造型、裝飾亦見獸首、花形首、螳螂形、橋形鈕和花卉紋、素面無紋的,尤富時代特征的是橋形鈕。有的帶鉤還采用瑪瑙、水晶等材質,或巧妙利用材質自然形成的天然色澤琢出“俏色”作品(圖5),這種“俏色”工藝始見于殷商,北方游牧民族如女真、蒙古等族尤喜使用。元代玉帶鉤有時也與橢圓形的玉帶環存在相互配套使用的組合關系,江蘇無錫錢裕墓出有實例。

成為時尚 花樣出新

明清時期的用玉繼續沿著宋以來的社會化、世俗化道路加速前行,大規模的治玉機構、更大范圍的使用階層,也使得玉帶鉤成就了它的繁興期。

明清玉帶鉤的主要功能已擴大至可供裝飾、欣賞的雅玩,但其實用功能仍見保留。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清佚名畫家所繪的《憲宗調禽圖》和《情殷鑒古圖》中,可以分別見到腰佩帶鉤的明憲宗和清道光帝形象。此外,清人林蘇門的《邗江三百吟》中有《大帶鉤》詩一首:“紛披印綬掛朱衣,鉤處全憑帶一圍。玉判舊新真亦贗,銅夸秦漢是耶非?只于分寸爭長短,不為腰肢斗瘦肥。最是宮袍初著日,有余垂處更贈輝?!弊髡咦⒃疲骸皫с^有白玉、古銅之殊,近俗以大者相尚?!北砻骷螒c年間的地方風俗中,佩系帶鉤依然是一種流行時尚。

圖4 元 龍首螭紋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5 元 龍首鳳紋瑪瑙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6 明 雙龍首螭紋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7 明 鵝首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8 清 龍首鳳紋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圖9 清 龍首螭紋玉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明代玉帶鉤形制較元代更顯多樣,常見的龍首螭紋玉帶鉤在元代風格基礎上稍予變化:隆起的面額、微凸的雙眼、凹陷的鼻梁、露齒的大口、葉形的耳朵、較窄的頸部、后拂的頸發,共同構成寬短的龍形鉤首;略呈方斗形的首部,微立的身軀,略似元螭的足、尾,組成鉤身上的蟠螭紋。此外,同代玉帶鉤首尚有雙龍首(圖6)、羊首、鵝首(圖7)、鴨首等,鉤身有螳螂形、矩形、異形等,飾以如意紋、花果紋等圖案,鉤鈕于圓形、方形外,或見花瓣形,較前代的玉帶鉤裝飾趨于繁復。有的玉帶鉤上還嵌以珠寶,彰顯出雍容華麗的貴族氣派,如北京定陵出土的明萬歷皇帝生前使用的玉帶鉤。

清代玉帶鉤造型、紋飾尤為豐富。圖案裝飾與其他器物一樣,大多蘊有吉祥寓義,無論動物、植物、詩文、仿古等,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如龍與鳳寓“龍鳳呈祥”(圖8),大龍與小龍寓“蒼龍教子”,三只羊寓“三羊(陽)開泰”,馬與猴寓“馬上封侯”,鶴與鹿寓“ 鶴鹿同春”,蝙蝠、鹿、桃寓“ 福祿壽”,筆、銀錠、如意寓“必定如意”,石榴、佛手、桃子寓多子、多福、多壽即“三多”,五個“?!弊衷ⅰ拔甯ER門”等,此系兩宋以降的傳統做法。這些圖案既是世人對安定祥和美好生活希冀與祈求的寄托,也是當時社會實際世俗功利心態的反映。

清代龍首螭紋玉帶鉤造型基于明代再加以變化,龍形鉤首變得稍短,頸部更窄,面額增高,二細長耳,夸張突起的雙目猶如蝦眼,張口露齒見舌,鉤身上的蟠螭鏤空站立,腦后或披長發,耳作圓凹形,口或銜靈芝,頜下出髯,曲頸彎腰呈爬行狀,亦有呈特殊造型者(圖9)。其工藝制作水平的標桿是乾隆時期的玉帶鉤,類似于同期其他玉器品種,講究選材,注重細部處理,精益求精,從而達到歷史上的天花板級別。

明末清初,從南部鄰邦緬甸傳入中國的翡翠在清代中晚期作為后起之秀,開始成為與中國傳統玉材新疆和田玉分庭抗禮的玉種,受到普遍追捧,應運而生的翡翠帶鉤亦給人帶來視覺上的全新沖擊力(圖10)。

不甚起眼的小小玉帶鉤,上演著時代的潮流與風尚,不僅與我們祖先的日常生活息息悠關,也積淀著五千年的文化內涵;既凝聚著華夏民族愛玉的綿綿情懷,亦折射出東方古國衣冠文明的絢麗之光。

圖10 清 龍首螭紋翡翠帶鉤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猜你喜歡
龍首玉帶上海市
關于玉帶飾的兩點認識
美育之窗
家鄉的玉帶
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
上海市房地產學校
玉帶扣賞析
騰勢400 用在上海市區的來回穿梭克服里程焦慮
龍首洞
家鄉的玉帶河
上海市制冷學會四?!半p·陽”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