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對和創作的責任一樣重大

2024-04-08 10:56沈云才
傳媒評論 2024年2期
關鍵詞:雄關檢校稿件

文_沈云才

魯迅先生認為“校對和創作的責任是一樣重大的”。所謂“匠心”,是心與神的結合。檢校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內在的沉淀和外在的堅守,體現在精益求精和“為人做嫁衣”的奉獻,具體如何體現?我結合實際工作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體現在一字一句的咬文嚼字上。有從事采編的同事問我,為什么文章中的有些問題,你們能看出來,而我們卻發現不了?我想,能練就如此“功力”,一定與檢校人員在長期工作中養成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審讀狀態下是一個字一個字看、一句一句琢磨、一段一段消化的,長期咬文嚼字的功夫,這些差錯當然逃不過檢校人員的眼睛。咬文嚼字既要抓關鍵點,也盯緊每一個細節,并且要通過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謹慎對待,養成習慣,才能避免疏漏。

體現在一絲不茍的政治敏銳上。新聞報道講究“時度效”,作為黨的新聞媒體,更須嚴防“低級紅”“高級黑”。比如2016年9月29日晚,一則報道某市委主要領導奔赴抗臺一線指導救災的“記者手記”稿中有句話:“我們無意間在朋友圈看到了市委書記一行輕車簡從,在下午兩點多風塵仆仆從山路趕到文成,徒步30 分鐘,深入災區一線?!蔽铱春笾庇X“輕車簡從”一詞用得不妥,當廣大群眾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時不應該強調領導“輕車簡從”,這還會讓人產生市委領導平時出行時是否“前呼后擁”的聯想;和日夜奮戰在一線的搶險人員相比,領導的“風塵仆仆”就不必再提了。意見提出后,相關文字被刪除。

體現在窮追不舍的質疑求真上。人類思維中存在“沒有想到”和“想不到”,而寫作中的“憑印象”和“想當然”也會給稿件埋下隱患。比如,在介紹杭州亞運場館的綠色“黑科技”時,作者說:“‘亞運燈’運用一種‘焊插式技術’,使每盞燈散熱的總面積達到6 平方米左右,即使使用了幾個小時,燈的溫度只有10℃多一點?!蔽姨岢隽艘蓡?,燈點上幾個小時后只有10℃不合常理,比如夏天室溫是30℃時,暴露在空氣中的燈也會自行從30℃左右降溫到10℃?違反常理的描述,可能是作者的筆誤,也可能是作者對采訪對象表述的誤讀。時值深夜核實不便,值班主任便將最后一句話改成“燈的溫度也不會太高”作虛化處理。事后筆者聯系記者,記者為此再次專門采訪了相關人員,回復的信息證實筆者當初的判斷是對的。大膽質疑、小心求證,對檢查編輯來說,尤為如此。

體現在嚴謹規范和審慎推敲上。檢校人員在審讀稿件時,一般采取“逆向思維”,習慣用“雞蛋里挑骨頭”的態度去找稿件里的“毛病”,是用“已知信息庫”客觀地檢視掃描稿件的宏觀和細節,由此形成編與檢兩個方向的復合思辨,為稿件把好關。比如黨的十九大召開時,一篇講述浙江省深化法治建設的重要長文擬以“雄關漫道步履鏗鏘”為題?!靶坳P漫道”出自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中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雄關”即雄偉的關隘,這里指婁山關,漫道即莫說、休說之意。全句意即“不要說雄關鋼鐵一樣難以逾越,而今我們要從頭開始征服它”,而此文標題中的“雄關漫道”,顯然與毛主席詞中的意思不同。疑問提出后,最終換了標題。

又如在第二個國家公祭日來臨時,一篇題為“為了明天,請記住歷史”的評論文章中寫道:“70 年前結束的抗日戰爭,帶給中華民族深重的災難和無盡屈辱?!边@句話的錯誤在于,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之戰,而帶給中華民族深重的災難和無盡屈辱的,只能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梢?,檢查編輯在工作中,還需以嚴縝的邏輯思維來對稿件內容進行分析判斷,發現并糾正隱藏的差錯。

體現在不斷擴充庫存的積累上。檢校工作最體現“雜家”功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信息庫”,它是我們對事物作出判斷的重要依據,庫的大小,決定了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范圍的大小。要做好檢校工作,不斷地學習掌握新知識、擴充庫存是不二選擇。比如有文章在介紹湖羊時稱其“一羔多胎”,而在筆者的信息庫里,湖羊是(一年)一胎多羔或者多胎多羔的,一查果然如此。

再如2018 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位檢查編輯在檢查版面時,發現記者寫的一則稿件中“主持人還沒有宣布投票結果,我們就通過大屏幕看到了票數統計,2807張贊成票,全票!……”一句,里面的重要數字錯了,正確應該是2907。我問他是怎么發現的,他說查了當天《人民日報》上的相關內容。當“庫存”不夠用時,我們常常會采用“他校法”,即以書校書或以文校文,養成了引用文獻必查,重要講話與提法必查,人名、地名、重要數據必查,科技術語必查等“必查”的工作習慣。

體現在緊跟步伐的與時俱進上。短短三四十年間,出版與媒體行業經歷了從鉛與火、光與電直至數與網的變遷,傳統檢校人員緊跟形勢,通過加強學習積累、提升能力素質,將工作重點從“校異同”轉向“校是非”,逐步實現了從校對員到檢查編輯的華麗轉身。同時,大量新聞內容在電腦上生產、網絡上傳播,各家媒體都在抓眼球、爭速度上做足文章,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五花八門,需要新的思路和解法去應對。比如筆者在檢查新媒體平臺稿件時,發現過首頁標題鏈接與點進去的內容不同,報道中的一半文字變成亂碼等。在新媒體內容生產過程中,也常常會出現“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在一則《嚴防(亞運會)門票詐騙》圖文報道的圖片中,把“詐騙短信”幾個字放在“106號段‘預訂成功’”的短信內容下面一起呈現在詐騙對象面前,哪有這么笨的騙子?

體現在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上。當報紙版樣簽完后,檢校工作并不隨著值班總編的“改正付印”而結束,作為報紙出版印刷前的“守門人”,檢查編輯常常還會對傳版樣“多看幾眼”。有一次,筆者承擔題為“一臺太陽能收音機的絲路奇幻漂流”圖文報道版的檢查,凌晨5 點多時傳版樣終于到手。筆者并沒有著急回家,而是又耐心地對每個圖文細節作再次檢查,發現太陽能收音機說“我到歐洲咯”這句話的位置太靠后了,最終在傳版前進行了修正,消滅了錯誤。

作品完美出彩有檢校人員的貢獻,但鮮花和掌聲卻與他們無緣。追求完美的基因在骨子里流淌,優秀檢校人員在默默無聞的工作中活出了純粹,也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

猜你喜歡
雄關檢校稿件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相機畸變的混合模型迭代檢校法
傳播技術變革時代檢校工作新對策
檢校之道“三悟”
基于攝站優化的相機檢校方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專訪千百輝董事長沈永健先生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