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傘博物館對外傳播困局與破局

2024-04-08 10:56曹茜邵有學
傳媒評論 2024年2期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

文_曹茜 邵有學

博物館承載著國家文化與歷史,是促進文化傳承與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中國傘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傘博物館是全國首家傘主題博物館,坐落于杭州大運河河畔,共有六個單元展區,展示了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傘文化、傘歷史、傘故事、制傘工藝技術以及傘藝術。中國傘作為國家文化形象,早已參與到國際交流之中,在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傘博物館傳播樣態已然發生變化。據此,本文分析當前中國傘博物館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傳播困境,同時進一步探究中國傘文化博物館的創新發展路徑,為中國傘博物館的轉型升級和對外傳播提供思路,以期促進中國傘文化的傳承與全球傳播。

一、困局:中國傘博物館的局限

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的傳播與發展不斷變化。數字博物館建設、優質內容開發成為許多博物館發展的目標。結合當前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到當前中國傘博物館面臨著不少困境。

(一)博物館新媒體技術局限

數字時代,互聯網技術、云計算、虛擬現實技術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字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也逐漸改變著人們對博物館的認知及情感體驗。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提出了情感體驗這一概念,互聯網時代下,基于情感體驗的沉浸式博物館體驗或許更能抓住受眾,同時擴大博物館的文化傳播。

中國傘博物館多個展廳設計有虛擬雨景的情境,并有多種交互設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情感體驗,但觀察發現博物館存在互動設計趣味性弱,突出性不強,體驗感不夠舒適等缺陷。比如“傘骨的制作工藝”展區,目前以動畫講解的形式介紹傘骨的制作工藝,缺乏直觀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展區新媒體技術設施尚待完善,對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二)博物館宣傳渠道局限

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以及5G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技術改變著傳統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方式,同樣也影響著大眾的博物館文化體驗。手機、電腦延伸了博物館的空間范圍,大眾可以通過博物館官網、社交媒體或相關短視頻,實現足不出戶、隨時隨地云游覽博物館,突破了博物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迄今為止,中國傘博物館還沒有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也沒有視頻號,宣傳推廣渠道有限,在對外傳播方面更是收效甚微。博物館的數字化程度影響著其對外傳播的效率。因此,在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推動傘博物館的線上線下數字化建設,以及對外傳播應提上議事日程。

(三)博物館內容設計局限

近年來文化傳承越來越注重文化遺產的活化,文化遺產的活化不僅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傳承與保護,還要讓文化遺產“開口說話”。因此,要注重博物館內容的設計,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開發。中國傘博物館在產品活化與文創設計方面缺乏創新,難以吸引年輕受眾群體。

油紙傘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如何活化油紙傘的制作工藝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傘博物館的責任不止于傳統意義上的保護與繼承,更肩負著將歷史文化遺產以符合新時代潮流的物質或文化精神加以詮釋、融合、重構,以活態的開發形勢,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四)博物館對外傳播局限

中國傘博物館目前仍缺乏對外傳播戰略布局,在展館建設及線上線下新媒體渠道搭建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要推動中國傘文化的對外傳播,還應當在現有基礎上走向海外,擴大海外受眾群體。

傘這一意象在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內涵,通過打造國內傘意象與其他國家傘意象共通的意義空間,并借助互聯網優勢,拓寬傘博物館海外傳播渠道,依托海外中國特色傘展覽、戲劇表演、音樂劇等宣傳傘文化,將有助于中國傘文化的海外傳播。

二、破局:中國傘博物館的發展與對外傳播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文擬結合數字時代優秀博物館發展經驗,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數字化推動發展,技術增強沉浸式體驗

目前,要做好博物館的傳播,僅僅依靠線下博物館是遠遠不夠的。博物館的傳播需要依托“互聯網+”開展宣傳工作,打造線上博物館,延展線下展館的文化內涵。如在數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絲綢博物館推出了“數字絲路文化”計劃,其中主打項目之一是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盤活了館藏資源,凸顯文化遺產的數字融合。

中國傘具有獨特的文化意境和內涵,通過互聯網的數字化呈現,可以將傘的意境表現在網站設計中,并通過AR、VR 虛擬現實技術增強沉浸式的體驗感。此外,在移動設備上利用H5制作互動頁面,循序漸進地介紹中國傘發展的歷史,如“清明上河圖尋傘”這一線下交互設計,就可以借助H5的形式實現線上互動,讓用戶在電腦端、手機端就可以進入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一步步尋傘,既領略到中國繪畫藝術之美,又感受到傘在中國文化中的代表性作用。

(二)搭建傳播矩陣,推動海外傳播

中國傘博物館要積極搭建新媒體矩陣,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設置官方賬號,增加曝光度,吸引游客量,為進一步在海外擴大影響力奠定基礎。近幾年,國家積極探索對外傳播路徑,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海外傳播矩陣,創作了一批優秀的外宣作品,吸引了海外受眾關注。首先,中國傘博物館的對外傳播要借助國家、政府的外宣平臺,宣傳具有創意的中國傘文化,將民間故事的表達融合創新到宣傳中,引發國外受眾的共鳴。其次,在中國的音樂劇、舞臺表演中多融入傘這一元素,借助戲劇的推廣,提高中國傘的海外知名度。再次,要注重人際傳播的力量,借助民間自媒體力量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如李子柒獨具中國風的視頻在海外火爆,在海外引起不小轟動。

在海外傳播中,還要注重利用華僑華人在中華文化傳播方面的優勢,讓中華文化在對外傳播上更接地氣。借助海外華文教育優勢,加大宣傳中國傘的歷史文化,并因地制宜,與所在國傘文化融合交流。

(三)豐富博物館內容,推動文創研發

目前,許多博物館的文創發展仍是走傳統路線,比如明信片、飾品、紀念章等等,在吸引游客方面收效甚微。因此,要發掘文化資源,適應新時代受眾的需求,推出文化創意產品,讓產品向品牌化、年輕化、娛樂化方向發展。如故宮博物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整合運用一系列網絡營銷策略,匠心打造故宮文化的超級IP。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設計聚焦年輕人,從年輕人視角出發,實現與粉絲的互動,以新媒體時代的年輕化方式達到文化宣傳推廣的效果。中國傘博物館也可借鑒故宮博物院的成功經驗,如將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與白娘子以傘為媒的愛情故事大眾化,將傘的意象在新媒體時代普適化,滿足年輕人對愛情的向往,并依托西湖文化景點的宣傳推廣,擴大杭州絲綢傘的影響力。

(四)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中國傘走向世界

中國傘博物館在新媒體環境下,既要立足于國內博物館創新性建設,又要作為文化載體在海外傳播中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杭州的傳統手工藝品西湖綢傘,因其造型靈巧、色彩鮮艷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是杭州西湖文化的一大名片。中國古代民間愛情傳說《白娘子傳奇》中許仙和白娘子因“傘”結緣而傳下一段佳話。在海外傳播中,通過展館的形式,借助傳統文化,以傘為載體,吸引海外游客了解中華文化,增添審美體驗的趣味性。

三、結語

傘文化蘊含著中國意境與中國傳統手工藝制作藝術。未來中國傘博物館的發展既要做好文化傳承,又要加強對外文化傳播。借助數字化在交互設計上提高游客的情感體驗,從情境設計、多感官互動、信息可視化等多個層面優化博物館設計。在博物館宣傳上,依托政府資源和互聯網優勢,搭建多平臺傳播矩陣。開發創意性文創產品,打造品牌IP,在吸引國內粉絲時借助多種傳播途徑,并兼顧海外傳播。數字技術帶來了全球性的社會變革,人工智能、云計算、5G技術不斷發展,未來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內容生產將會有更多可能。

猜你喜歡
博物館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博物館
誰遠誰近?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