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優化路徑探究
——以秦皇島市為例

2024-04-08 10:54郭冬梅孫若琳李成楠
廣東蠶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秦皇島市特色產業農產品

郭冬梅 孫若琳 李成楠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0)

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數字技術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深入應用,我國各地區越來越重視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作用。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目前,我國農村產業數字化快速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不斷深化,市場監測預警體系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獸藥基礎數據、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等平臺建成使用,單品種大數據建設全面啟動,種業大數據、農技服務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鼓勵發展數字農業,持續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深度融合。2020 年1 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的通知,對催生數字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開展數字農業試點建設項目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這為我國各地區積極探索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1]。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秦皇島市政府發布了相關政策文件,以鼓勵數字技術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2022 年6 月,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印發《秦皇島市推進創新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對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為農業數字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秦皇島市在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依舊突出,亟待研究與解決。故此,本研究聚焦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 秦皇島市農村特色產業數字化發展現狀

1.1 農村特色產業資源豐富

經過多年發展,秦皇島市目前在畜牧業、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農村特色產業集群。昌黎旱黃瓜、盧龍肉羊、青龍中藥材等11 個特色產業入選河北省24 個特色產業帶名單。河北省共有22 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其中,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土門子鎮豐果村、昌黎縣荒佃莊鎮、昌黎縣新集鎮小營村入選。昌黎縣、盧龍縣、山海關區、青龍滿族自治縣等地已發展為河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同時,昌黎縣昌黎葡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此外,休閑農業是秦皇島市農業發展的特色與亮點。截至2023 年3 月,全市規模以上休閑農業園區達到50家,其中國家三星級以上園區6 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達到24 個,其中國家級8 個、省級16 個。據相關部門統計,2020 年秦皇島市內共計擁有4.2 萬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有效帶動了7萬戶農戶發展休閑農業,接待游客近1 000萬人次,社會總收入達22億元,休閑農業逐漸發展成為秦皇島市農村特色產業[2]。

1.2 探索數字賦能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近年來,秦皇島市積極探索數字賦能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提高農業數字化水平。以昌黎縣為例,該縣推進農作物種植全程機械化,促使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2022 年該縣開展“碣石數谷”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農業大數據資源匯聚及農業大數據技術應用,同時還投建了100 個安裝有自動溫控系統的高標準蔬菜大棚,實現智能化管理[3]。

1.3 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為廣闊鄉村架設了農產品流通新平臺,拓寬了農民增收路徑,激活了鄉村振興潛能?,F階段,秦皇島市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村地區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以盧龍縣為例,該縣于2021 年被評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該縣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已建成1 個縣級物流快遞配送中心,50 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以及237 個村級物流網點,整合縣域內5 家主要快遞公司物流資源,共計整合優化12 條城鄉物流配送專線,有效優化了縣域內快遞物流網絡。同時,該縣積極發揮資源稟賦優勢,重點培育了鮮食甘薯、中草藥、黃桃等標準化種植基地,著力打造“盧龍味道”電商區域公用品牌,全產業鏈打造特色產業集群。該縣還積極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招募企業入駐,眾多電商紛紛發力,帶動當地農產品觸網銷售[4]。

2 秦皇島市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數字人才資源相對匱乏

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產業振興等農業農村發展領域離不開數字人才資源的支撐。因此,農村地區亟須培養和引進一批具備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的人才[5]?,F階段,秦皇島市在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數字人才相對匱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農村本土化數字人才資源相對不足。近年來,秦皇島市政府未將農業農村數字化技術應用相關的課程納入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內容;既有學者研究發現,秦皇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參培者多為4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培訓內容以專項技術、職業技術培訓為主,其他方面的培訓較少,不利于培養本土化數字人才[6]。

第二,農村電商專業人才不足。近年來,雖然秦皇島市農村電商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農村電商專業人才數量仍然不能滿足現階段秦皇島市農村電商發展需求。另外,有關資料顯示,在秦皇島市,僅有青龍縣將電商人才培養列入人才發展規劃,可見秦皇島市其他縣鎮對農村電商人才培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2.2 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在農村地區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才能實現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然而,現階段秦皇島市部分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仍比較薄弱,導致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不利于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7]。

2.3 缺乏農村產業數字化平臺

農村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不僅有助于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管理,為農民提供及時、便捷、準確的農業技術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還能及時為農民提供農村產業供需情況,有利于農民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開展農業生產[8]。但是,有關資料顯示,目前,秦皇島在數字化平臺建設方面僅開設了秦皇島市農業技術服務平臺。該平臺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旨在創新農技服務手段,提高農技推廣公共服務能力,為農民提供高效便捷、簡明直觀、雙向互動的農技服務,現已實現農業技術指導、專家團隊服務、測土配方查詢等跨平臺對接。但是,有關產品供需情況、農產品交易信息等方面的數字化平臺建設方面還存在欠缺。因此,秦皇島市亟須建立起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價格、交易信息、各類農產品供需信息等方面數字化服務平臺。

3 秦皇島市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優化路徑

3.1 加強培育數字人才,充實人才儲備

有關部門應重視數字人才培養工作,從加強本土化數字人才隊伍建設與農村電商專業人才建設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有關部門應定期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地區,向當地農民傳授數字化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方法,提高其數字素養。同時,有關部門還需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中加入數字農業生產技術等內容,進而培育出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管理的本土化數字人才。

第二,有關部門應重視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各區縣根據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將電商人才培育納入人才發展規劃;并制定電商人才引進專項政策,吸引本地戶口大學畢業生、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為秦皇島市農村電商發展增添力量。同時,秦皇島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還應積極舉辦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班,邀請專業講師授課,傳授專業知識與實操技能。

3.2 加快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為解決秦皇島市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不足的問題,有關部門需重視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首先,秦皇島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各地區發展情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擴大光纖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進一步推動農村地區5G 基站建設,擴大4G/5G 網絡的應用范圍。其次,有關部門還需出臺支持數字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為其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可在農民購買數字電視、平板電腦、打印機、路由器等設備時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在使用信息化服務方面享受更多優惠等。

3.3 強化農村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

有關部門應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開發出農村產業數字化平臺。進而提供在線專家技術指導、農產品交易信息、農作物生產信息、各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產品實時價格、土地產權流轉、創業投資、科技成果轉化等信息服務,引導更多的農民使用農村產業數字化平臺。

4 結語

秦皇島市為充分發揮出數字技術在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效用,應加強培育數字人才,充實人才儲備,加快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以釋放出數字技術的巨大潛能,助力秦皇島市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秦皇島市特色產業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產業促振興
中國人民銀行秦皇島市中心支行
秦皇島市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中國人民銀行秦皇島市中心支行
秦皇島市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