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對農民充分就業影響分析

2024-04-08 10:54王菲菲
廣東蠶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產品農民技能

王菲菲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鄭州 450046)

農民工就業問題關乎農民增收,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數字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工充分就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背景下,如農村電商、數字文旅等各類新興產業不斷涌現,有效擴大了用工需求,拓寬了農民工就業新渠道,為農民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不斷地發展,對傳統人力的依賴性降低,尤其是對簡單勞動替代性較高,擠占了農民工群體的就業崗位,無法讓農民工充分就業。因此,基于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促進農民工充分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文獻綜述

關于數字經濟的研究,美國學者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最早提出“數字經濟”一詞,并描述了數字經濟的12 個顯著特征,但其并沒有對數字經濟的內涵進行界定。2000 年之后,數字技術迭代升級加速,新業態不斷涌現,數字經濟的內涵也得以擴展,除信息通信技術產業以外,數字經濟催生的新業態,如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開始被納入數字經濟的范疇[1]。此外,數字經濟具有滲透性和融合性,能夠滲透至傳統產業,實現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因此,傳統產業中被數字化的經濟活動也被認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構成[2]。同時有些學者如楊新銘認為數字經濟從三個層面改變了傳統經濟模式:一是從微觀層面,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結合,使傳統的商業利潤模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是從中觀層面,數字經濟帶來的市場結構變化,使得買方和賣方幾乎處于完全競爭狀態;三是從宏觀層面,隨著大數據的運用,數字經濟不斷擴大了經濟規劃的資源配置范圍,推動了政府和市場深度融合[3]。關于農民就業的研究,國內相關學者田鴿等認為數字經濟發展可以帶動非農產業的就業,從而帶動經濟結構轉變,因此必須大力推動[4]。

2 數字經濟對農民就業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農民就業的影響涉及多方面。

2.1 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

農產品的傳統銷售渠道是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使之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流通成本。而數字經濟的發展拓展了新的銷售渠道如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等。農民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農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拓寬農產品銷售范圍。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農產品產地直供模式的興起。通過農產品溯源技術和物流配送系統,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到“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優質農產品,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

2.2 農業生產方式升級

農業信息化。數字經濟為農業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農業技術、市場信息和政策指導,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農產品的生產和管理技術。這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和效率,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

農業技術創新。數字經濟催生了農業領域的技術創新。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農田監測、精準施肥、智能灌溉等,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此外,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技術等方面也受益于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和提升。

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數字經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農民可以通過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來增加收入。利用數字技術推廣和宣傳農業生態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農村觀光,推動農村旅游經濟發展。

2.3 農村電商和數字服務興起

農業數字服務興起。數字經濟發展帶動了與農業相關的各類數字服務興起。例如,農民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獲取農業技術咨詢、銷售渠道信息、天氣預報等服務,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和效率。同時,數字化的農業管理、農產品追溯等服務也為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他們可以成為農業數字服務的從業者。

農村互聯網普及與培訓。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也逐漸提高。政府和相關機構通過開展培訓和推廣活動,幫助農民掌握數字技術的知識,學會使用數字技術,從而參與到數字經濟發展中。這種培訓和支持為農民拓寬了就業渠道,例如可從事網絡營銷、電商平臺運營等相關工作。

2.4 農村創業和就業機會增加

農產品電商創業。數字經濟能夠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創業的機會[5]。農村電子商務具有數字化和信息化等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信息不通暢、農產品售賣難的問題,是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推動力[6]。農民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農產品直接銷售給全國甚至全球的消費者,去除了傳統渠道的中間環節,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和成本。

農產品加工和農村產業鏈發展。數字經濟促進了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產業鏈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數字技術應用使得農產品加工過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數字經濟還推動了農村產業鏈延伸和擴展,形成了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的產業鏈,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和創業的機會。

智慧農業和農業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了農村智慧農業和農業科技創新興起,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創業機會。農民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創辦各類農村智慧農業園和農業技術咨詢企業等,從而實現就業。

3 數字經濟對農民就業的挑戰

3.1 技能不匹配

數字化技能缺乏。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農民就業所需的技能變得越來越復雜。然而,由于知識結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水平差異等原因,許多農民缺乏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和專業知識。這種技能不匹配已經成為農民獲取數字經濟工作機會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技術升級壓力增大。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許多農業生產和加工業需要更新自己的技術和設備。然而,這種技能升級和轉型需要相應的培訓和支持,且無法在短期內實現技術迭代,致使技術升級壓力增大,這也是數字經濟帶來的重大挑戰。

教育資源不足。許多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匱乏、教育水平有限,農民存在較大的技能不匹配問題。教育資源匱乏不僅影響了農民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升,也給他們子女未來就業和發展帶來了阻礙。

3.2 數字鴻溝

數字基礎設施缺乏。數字經濟對于數字基礎設施的依賴較高,如寬帶網絡、電子支付等。然而,在一些農村地區存在缺乏數字基礎設施、網絡信號不穩定、物流運輸不暢等問題,從而影響了數字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率。

數字技能匱乏。數字經濟需要人才進行開發和維護。但受限于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許多農民缺乏數字技能,導致他們難以適應數字經濟的就業需求,進而造成了“數字鴻溝”。

數字信息獲取不足。在數字經濟時代,信息獲取和分享變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受到生活和工作環境的限制,農民無法獲得足夠的數字信息,甚至還會因數字信息差異化造成不公正待遇。

數字貧困限制。數字貧困是指由于數字鴻溝導致的貧困現象。農村地區的數字貧困現象尤為突出。數字貧困限制了農民在數字經濟中獲得就業和創業的機會,弱化了數字經濟對農村地區發展的推動作用。

3.3 競爭壓力大

技術替代增加就業難度。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農業勞動力的工作崗位逐漸被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所取代。這種技術替代加大了農民在數字經濟時代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的難度。

跨行業競爭加劇。數字經濟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涉及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在線教育等領域。然而,這些領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不僅有來自農民群體的內部競爭,還有來自城市的居民和其他優質人才的外部競爭。

創新能力缺乏。數字經濟時代注重創新和創意,對于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創新能力尤為重要。然而,由于農民在傳統農業中的工作經驗和專業背景,使之在創新和創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市場需求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不確定性增加。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市場需求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相關的就業渠道可能會受到沖擊。同時,一些新興的數字經濟領域也需要農民具備相應的技能和知識,否則可能錯失就業機會。

4 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數字經濟策略

4.1 數字技能培訓

開展數字技能培訓計劃。政府、企業和非營利機構可以聯合開展數字技能培訓計劃,面向農民提供相關的培訓課程,包括基礎的電腦操作、互聯網使用、電子商務、數字營銷等內容。培訓內容可根據當地農民的需求和就業市場的需求進行調整。

建立培訓中心和資源共享平臺。設立農村培訓中心或者數字技能學習中心,提供優質的培訓課程和資源,并建立資源共享平臺,便于農民獲取學習材料、在線課程和實踐機會。

提供資金支持和補貼。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資金或者相關項目的資助,為農民提供數字技能培訓的補貼,減輕培訓成本壓力,鼓勵更多農民參與培訓。

4.2 農業科技創新

推動農業科技研發。政府可以增加對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鼓勵科研機構加強與農民合作,開展針對性的研究和創新。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發展智能農業技術。智能農業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政府可以支持智能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幫助農民掌握相關技能,并鼓勵農民使用智能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就業機會。

引導農業轉型升級。通過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農業產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例如,發展農業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鼓勵農民參與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設,提高附加值。

4.3 眾包和共享經濟

建立農產品眾包平臺。通過線上渠道將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連接起來。消費者可以在平臺上下單購買農產品,農民則負責種植、采摘和發貨等環節。這種方式有助于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建立農業服務共享平臺。讓農民能夠共享農業機械、設備和勞動力等資源。例如,鼓勵農民共同購買農業機械并共享使用,或者通過平臺發布農業務工信息,給其他農民提供工作機會。這種方式可以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為農民提供額外的就業機會。

發展農業合作社和社區共享農業。鼓勵農民組建農業合作社或參與社區共享農業項目。通過合作社或社區共享的方式,農民可以共同分擔農業生產的風險與成本,同時實現生產和銷售的規?;?,提高效益。

5 結語

數字經濟對農民就業的影響是積極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農業生產方式升級、農村電商和數字服務興起、農村創業和就業機會增加。但是在實現的過程中也充滿了挑戰,若要充分實現數字經濟與農民就業良性互動,需要政府和社會大力協作??傊?,數字經濟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實現增收的機會,也為農村地區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數字經濟對農民就業的影響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猜你喜歡
農產品農民技能
高級技能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