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辨·悟:打造初中道德與法治思辨課堂

2024-04-08 12:16仲小丹
教書育人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堂教師學生

仲小丹

(江蘇省連云港市夾山中學)

思辨課堂指的是通過創設思辨式情境活動,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批判質疑、解決問題為手段,以培養他們理性思維、思辨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初步發展,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契機,構筑思辨課堂,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件展開質疑、分析、反思等一系列活動,從而促使他們提升學習能力。

一、疑,啟迪問題意識

(一)講述身邊故事,深度思考

疑問是學習的起點,也是啟迪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方法,能幫助學生形成思辨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故事入手,積極思考,由于討論的問題都是身邊的日?,嵤?,所以學生的思考更全面,獲得的感悟也更多,更有辯論的興趣。

在學習“情緒的管理”一課時,學生圍繞身邊的故事展開深度思考,討論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如何才能調整情緒,更好地融入生活中。有學生認為在和同伴發生爭執的時候,最好要忍讓一下,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教師讓他們聯系身邊故事,看看一味地忍讓是否真的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有的時候單純地忍讓反而會讓對方得寸進尺,容易引起校園欺凌等更嚴重的問題。在找到問題后,教師又讓他們思考如何才是控制情緒的正確方法。學生最終總結出了三點,一是要有禮有節,要控制情緒,但是也不要過于懦弱。二是要利用集體的力量,在發生矛盾的時候可以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三是雙方都要冷靜思考,找到協調彼此矛盾的正確方法。

在結合生活場景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自己此前的思考不夠全面,分析問題不夠準確。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們就會主動思考,想一下自己忽略的哪些地方,從而激發問題意識,更好地融入生活中。

(二)結合社會熱點,設置懸念

由于初中生的社會接觸面不大,所以很多社會問題他們都無法親自感受,自然也不能提出疑問,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各種社會熱點新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懸疑性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問題思維,促使其主動思考。

在學習“生活需要法律”一課的時候,由于學生接觸過的法律問題并不多,所以很難舉出具有辨析價值的問題,于是教師就引入了社會新聞,設置懸念。如在某新聞中,有人借錢給他人,對方欠錢不還,此人前去討債,但是誰知道討債的人反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教師特地隱去了新聞中的細節,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發現其中的矛盾點,為何討要欠債的人,反而會違法了呢。學生結合這個問題思考,通過自主搜索信息等方式補充細節,他們發現原來要債的人采用了暴力的方法,毆打欠債者,并強行從其家中搶奪財產,這種做法違反了法律,所以才會被捕。教師繼而又引導學生沿著這個問題思考下去,說說主人公應該怎樣做,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要回自己的錢。學生由此問題入手,探討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對法律的認識更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法,待人接物都要依法行事。

在圍繞社會問題展開探討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更寬闊,他們也能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沒有覺察的疑問點,這樣就能深入提問,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

(三)甄別網絡信息,科學判斷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學生都會利用網絡獲取各種信息,但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常常會是虛假、錯誤信息,如何能形成火眼金睛,分辨真假善惡,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素養之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各種網絡熱點自主搜索信息,找到相關的資料,并分辨是非對錯,提升思辨能力。

在進行“誠信與責任”主題的學習時,為了引導學生了解誠信對社會的重要性,教師組織學生分析網絡熱點新聞,嘗試辨別其中的真假信息。舉例來說,某年某次的新聞報道稱某家企業違反了環保法律,導致嚴重污染環境,但后來這條新聞被證實是虛假的。教師以此為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如何確定新聞的真假,并思考在網絡瀏覽時如何識別可信信息。學生認為,該新聞缺乏權威調查和證據支持,因此應該對其真實性持懷疑態度。此外,學生還提出可以查閱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了解企業應遵守的環保法律要求,以幫助自己判斷新聞的可信度。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搜索其他相關資料,比對不同新聞報道,以此培養他們理性思考和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結合網絡問題展開思辨活動,這有助于學生提升探究網絡信息中隱藏的疑點,提升問題意識。他們逐步能學會謹慎思辨,帶著批判質疑的眼光看待各種網絡信息,從而提升科學判斷的能力。

結合網絡問題開展思辨活動,這有助于學生提升探究網絡信息中隱藏的疑點,提升問題意識。他們逐步能學會謹慎思辨,帶著批判質疑的眼光看待各種網絡信息,從而提升科學判斷的能力。

二、辨,發展理性思維

(一)設計爭議話題,主動參與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所以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創設真實或擬真的情境,讓他們置身在情境中,展開辯論活動。在選擇話題的時候,要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且具有辯論性的主題,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

在學習“依法履行義務”一課的時候,正好有學生提到自己的父親運氣很好,買彩票中獎了,教師把握住機會,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討論買彩票中獎后是否要納稅,并深入思考還有哪些情況需要納稅,除了依法納稅以外,還有哪些也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該問題和生活有關,而且具有可辯性,有學生認為中彩票是運氣,所以不需要納稅,但是也有學生認為彩票也是收入的一種,所以也需要納稅。在爭辯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找到正確答案。學生決定通過搜索相關法律的方式了解情況,并分成了若干小組,圍繞“哪些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個義務的具體內容”等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參與興趣十分濃厚。

教師要創設具有爭議性的主題,讓更多學生能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批判質疑,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思維能力,他們也能更扎實地掌握相關的課程知識點。

(二)碰撞個性觀點,互補交鋒

在交流辯論的過程中,由于每一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他們自然會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教師要避免用自己的觀點限制學生的想法,而要給他們搭建平臺,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在思維交鋒中形成互補,從而提升思維能力。

在“公平正義的守護”一課中,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某社會新聞展開辨析,該新聞說的是某人在路上遭到歹徒搶劫,他奮起反抗,反殺歹徒,學生要判斷一下,此人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各自表達了想法,有學生認為此人的行為是為了保護自己,所以應該屬于爭當防衛,但是也有學生認為不能武斷地判斷,而應該仔細分析當時的監控錄像,看看此人是否在對方失去反抗能力后依然動手,如果是的話,則屬于防衛過當。他的觀點又立刻引起了其他同學的反駁,認為在當時緊張的情緒下,人們很難準確判斷對方是否失去抵抗能力。在學生各自表達觀點后,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并了解相關法律,看看法律中如何界定,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公平正義性。

在交流互補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從單一過渡到多元化,從片面過渡到全面,從感性發展到理性,他們能體會到思維的逐步完善,從而提升了科學思維能力。

(三)運用不同知識,遷移綜合

教師要搭建多元化的情境,促使學生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能幫助他們形成知識的遷移運用,從而思考問題更全面,得出的答案也更準確。在辨析的過程中,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學習“自由平等的真諦”一課時,教師將歷史、政治、文學、藝術等各個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探索“這個世界上是否應該有絕對的自由”這個問題。通過哲學思辨,學生了解了哲學對于自由的定義,分辨了精神的自由、肉體的自由等的差異。通過文學、藝術學科,學生欣賞了和自由、正義有關的藝術品,并分析作者所追求的自由是哪一種類型的,這樣的自由是否有束縛,如可以分辨“逍遙游”到底屬于哪種自由。結合歷史學科,學生可以了解一下人們反封建壓迫,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進程,說說在此過程中,人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突破。最后,學生將各種知識整合在一起,回到問題思辨上,辯論分析絕對的自由是否有可行性,自由和法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等問題。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而課堂也呈現出了學科融合的特點。

如果能抱著學科融合的態度,讓學生在自主辯論的過程中將其他學科的知識也融入進來,那么課堂辯論的形式就會更豐富,交流的內容會更廣泛,學生的參與興趣也會更濃厚。

三、悟,涵養價值觀念

(一)反思過程細節,形成認知

引導和促進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涵養價值觀念,這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點。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的基礎上進行領悟反思,從而讓自己升華精神境界,提升綜合素養。學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思辨的全過程,看看有哪些不足之處,從而提升認知能力。

如在學習“公平正義的守護”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某些錯判的案子進行分析,反思如何才能做到守護公平正義,哪些人應該為此負責任,要承擔怎樣的責任。在反思中,教師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存在問題,有學生認識到自己沒有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思考,所以提出的想法也脫離社會實際,在以后的分析中要注意這種問題。法律的宗旨永遠都是盡可能地守護公平和正義,所以要對法律充滿信心。在反思中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信念要堅定。

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兩方面入手反思:一是可以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學會辯證思考問題,二是反思自己在道德觀、價值觀上是否存在問題,端正自己的思想。

(二)聯系自我生活,調整認知

在引導學生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思考,看看對人生是否有啟迪作用,并在此過程中調整認知,更全面、客觀地分析各種人生問題。

在學習“走向未來”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了解了李大釗等人的事跡,讓他們認識到青年一代應該懷揣夢想,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在此基礎上,筆者還讓他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說說自己是不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并試著調整自己的觀點。有學生提出自己原本認為學生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做什么職業是未來的事情,現階段不用考慮,但是在了解了那么多名人的事跡后,自己認識到了問題所在,從現在開始就要對未來有明確的打算,這樣將來步入社會的時候,才不會不知所措。此后筆者又讓學生進一步深刻辨析,說說“懷揣夢想”和“胡思亂想”之間的差別是什么,要如何才能避免“做白日夢”一般的想法。學生還可以辨析思考:“如果夢想長時間沒有實現,是放棄夢想好,還是繼續堅持更好?!边@些問題都有助于學生聯系自我,反思人生,調整認知。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在構筑思辨課堂的時候要體現出生活性、生長性、生成性、生命性這幾個問題。如果能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綜合思考,則能促進其生命成長,提升其自我調節能力,有助于完善思辨課堂。

(三)開展實踐活動,內化認知

思辨課堂要打破傳統課堂的條條框框,要連通課堂內外,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生活中,讓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教師要結合課堂學習內容設計活動主題,讓學生融入社會實踐中,深化認知。

結合“多彩的職業”一課,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了解自己的父母從事的是什么職業,并拓展開來,了解當前社會主要有哪些職業,工作內容分別是什么。在搜索資料的基礎上,教師還組織學生展開思辨活動,說一下選擇職業的重點,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還是選擇能賺錢的職業。學生要結合這個問題展開辯論,說說自己的觀點,并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反思,談談如何優化調整自己的職業觀。有學生原本認為要選擇賺錢的職業,這樣才能贍養父母,讓家人改善生活狀態,但是在反思后,他認識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才能有毅力堅持下去,能深入研究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情。通過實踐,學生的提升了對職業的認知。

在組織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貫穿課堂學到的各種知識,讓學生結合實踐情境進行反思,看看學到的知識能否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能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所學的內容具有社會意義,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更加濃厚。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構筑以疑導學、以辯明理、以悟提升的課堂,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策略來讓他們自主思考、理性思辨,從而提升綜合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漸漸地掌握了自主探究學習思路,總結問題的方法,學習能力顯著提高。

猜你喜歡
課堂教師學生
甜蜜的烘焙課堂
最美教師
美在課堂花開
教師如何說課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趕不走的學生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