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4-04-08 07:20道吉吉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經典誦讀問題與對策小學語文

道吉吉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經典誦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豐富的文化遺產,還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然而,傳統的誦讀教學方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創造性思考,即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誦讀的準確性和流利度,而忽略了對學生個性化理解和情感體驗的培養。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現有的教學模式需要持續創新和改進。文章重點探究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旨在提升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問題與對策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一直是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誘惑此消彼長,誦讀經典文學作品似乎已經逐漸失去吸引力。然而,經典文學作品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類智慧,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面臨一系列問題,如學生興趣不高、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等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對策,以提升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意義

(一)啟迪心智:激發想象與思考

經典誦讀不僅是對文本的重復,還是一種心智的啟迪。學生通過朗誦,能夠深入理解文本的含義,并學習用自己的話語表達這些思想。這種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使學生能夠欣賞和理解復雜的文學構造和修辭技巧。此外,朗誦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探索文本,從而增強學生的多元化思考能力。

(二)涵養素養:培育文化認同

經典文學作品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誦讀這些作品,學生不僅能學習語言知識,還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本國文化和歷史。這種深刻的文化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民族和文化的認同感。經典誦讀也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教會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在學生心中培養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三)溝通技巧:增強表達與傾聽

經典誦讀教學不僅關注文本的理解,還涉及有效溝通的技巧。學生學習如何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的觀點。這種雙向溝通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都是至關重要的。學生通過誦讀和討論,學會如何在團隊中合作,并學會尊重和接納不同的意見。

(四)創新思維:激發創造力與自主學習

經典誦讀不僅是對已有知識的復述,它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理解和表達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如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解釋和呈現文本。這種自主學習和創新表達的過程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表達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是接受知識,還要主動探索和創造知識。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

(一)學生興趣缺乏:經典誦讀的挑戰

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首要面臨的問題便是學習興趣的缺乏。許多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不感興趣,原因可能在于誦讀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脫節。經典文學雖然內容豐富,但對小學生而言,其語言風格、文化背景和表達方式過于陳舊和難懂,導致學生難以產生共鳴。此外,學生覺得經典誦讀缺乏互動性和創造性,僅僅是重復和模仿,不足以激發其探索和創新的興趣。

(二)教學內容單一:經典誦讀的局限

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還包括教學內容的單一性。通常,教學內容過分側重傳統的經典文本,而忽視了多樣化和現代性的引入。這種單一性不僅限制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全面理解,也縮小了學生對不同文學風格和時代背景的認知范圍。由于缺乏與當代社會和學生日常生活相關聯的內容,學生往往感到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距甚遠,從而降低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三)教學方法傳統:經典誦讀的桎梏

在教學方法上,傳統的誦讀教學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批判性思維的激發。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往往被要求嚴格遵循既定的模式,缺乏個性化和創造性的空間。此外,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信息技術的融合、互動式學習等,使得誦讀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四)評估體系僵化:經典誦讀的瓶頸

評估體系的僵化也是當前經典誦讀教學中的重要問題。評估方式往往過分強調記憶和模仿的能力,忽視了學生理解和內化經典內容的深度。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評估體系可能導致學生為了應對考試而機械地背誦,而非真正理解和欣賞文學的魅力。缺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表達能力的評估,使得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和探索精神被忽略。

三、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對策

(一)激發興趣:寓教于樂的誦讀策略

為了增強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更多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故事化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經典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主題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文本。針對古代詩詞,教師可以結合歷史背景和詩人的生平,將詩詞中的情感和景象轉化為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在想象和感知中深入理解詩詞的內涵?;佑螒蛞彩翘岣邔W生興趣的重要手段。通過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文本中的角色和情境,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在學習古代故事時,學生可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過對話和表演來展現故事情節。此外,誦讀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誦讀技巧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授李白的《靜夜思》時,教師可以講述李白的生平故事,讓學生了解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背景。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解釋詩中的意境,如月光如洗的夜晚,詩人遙望月亮時思念故鄉的情感。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并且,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游戲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興趣。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詩歌接龍”比賽,讓每個學生輪流背誦一句詩,并在最后一字上接上新的詩句。這樣的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記憶力,還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分組扮演李白和他的朋友,模擬李白創作《靜夜思》的場景,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詩的情感和背景。通過以上方法,教師可以有效地將枯燥的經典誦讀轉變為一個充滿活力、創造性和樂趣的學習過程。這些策略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學的深入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藝術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內容:多元化的經典誦讀

融入多樣化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師可以在保留傳統經典文學作品的同時,引入現代詩歌和短篇小說。例如,除了學習古詩詞,學生也可以接觸當代詩人的作品,這些作品通常語言現代,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更易于理解和產生共鳴。短篇小說則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文學表達方式。并且,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經典文學。例如,教師可以介紹世界各國的經典童話故事、民間傳說等,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價值觀念。這種跨文化的學習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文化包容性。

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內容的選擇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投票選出其感興趣的文學作品,或者讓其自行尋找并介紹自己喜歡的詩歌或故事。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投入。同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與文學作品相關的跨學科活動。在學習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詩歌時,教師可以結合自然科學知識,讓學生在實地考察中體驗詩中的景象,或者在美術課上繪制與詩歌相關的畫作。這樣的跨學科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豐富課堂內容。例如,通過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動畫或者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同時,利用網絡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線上平臺上參與到更廣泛的文學交流中,與來自不同地區的同齡人分享和討論文學作品。

(三)創新方法:互動性的誦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采用互動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小組討論是有效的互動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討論一個特定的誦讀材料或主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想法。教師可以在每個小組中引導討論,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討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激發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研討會也是提高課堂互動性的方法。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誦讀研討會,邀請學生準備關于某一文學作品的報告,并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和討論。研討會可以是關于一個特定的詩人、作家或者文學流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研究文學作品,還能學習如何在公眾面前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經典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一部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個人或小組研究。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原文、查找相關資料和參考評論來進行研究,并撰寫一份報告或者進行一個創意項目,如繪畫、戲劇表演或短片制作,來展現對作品的理解。這種自主研究的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將信息技術融入誦讀教學也是提高互動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和社交媒體,鼓勵學生在線上進行文學討論和分享。通過網絡資源,學生還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文學作品和資料,擴展學習視野。

(四)靈活評估:多維度的誦讀評價

評估體系應超越傳統的誦讀準確性和流暢性的評價,更加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個性化表達。例如,在評估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時,教師可以通過口頭報告的形式,讓學生解釋其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對詩歌中情感、意象和主題的看法,而教師的評估重點在于學生是否能夠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以及其表達的清晰度和創造性。創意寫作也是有效的評估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撰寫與所學詩歌相關的短篇故事或者日記,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融入創作中。例如,學生可以寫一篇日記,從古詩中的角色視角出發,描述其的情感和經歷。這種評估方式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此外,藝術表演是評估學生誦讀效果的重要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戲劇、舞蹈或朗誦等形式來表達對經典文學的理解。在學習一首描寫自然美景的古詩時,學生可以通過舞蹈來表達詩中的意境和情感。這種評估方法不僅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藝術表達和身體協調能力。教師還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這意味著評估不僅是課程結束時的一次活動,而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參與度、誦讀練習中的進步以及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積極性來進行評估。例如,學生最初可能在誦讀古詩時感到害羞和不自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能夠更流暢和自信地朗誦,并能夠在小組討論中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結語

雖然傳統的誦讀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接觸和理解經典文學,但也面臨一系列挑戰,如學生興趣缺乏、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和評估體系的僵化。為應對這些問題,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而創新的對策。包括激發學生興趣、豐富課程內容、采用互動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以及建立靈活多維度的評估體系。這些對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還能促進學生對文學的深入理解和個性化表達。這種全面且靈活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可以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和有效,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之路建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 張神琦.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 小學生:下旬刊,2023,(11):142-144.

[2] 單昭. 滲透傳統文化 提高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探討[J]. 考試周刊,2023(42):32-35.

[3] 聶苗枝.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策略探究[J]. 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08):28-30.

[4] 柳富平. 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及應用探究[J]. 試題與研究,2023(20):171-173.

猜你喜歡
經典誦讀問題與對策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教學實踐與思考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及其研究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喚醒、發掘、傳達
信息化條件下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生存關注”階段中學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