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故事教學法,讓英語課堂更精彩

2024-04-08 07:29高佳楠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角色扮演學情積極性

高佳楠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入新穎的教學策略,讓課堂更加生動、高效。故事教學法因其兼顧趣味性與教育性,被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為了更好地發揮故事教學法的效用,教師需要加強理論學習,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本文將從具體的教學案例出發,深入分析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篩選故事內容,營造課堂氛圍

在每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這些內容比較抽象且理解難度較大,學生在接觸具體的教學內容時,經常會存在畏難情緒。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引入故事教學法,將教學重點難點融入妙趣橫生的游戲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教學中引入故事內容時,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小學生的自然興趣點、認知規律均與成年人不同,教師在篩選故事內容時既要保障其趣味性,又要保障其教育性。其次要貼合教材主題。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選擇與之相近的故事。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My friends”為例。從教材內容來看,本單元圍繞“朋友”“打招呼”等主題展開。在備課階段,教師選定了主題為friend的英語繪本。根據繪本內容,學生將回答“What characters are included in the picture book?”“What a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兩個問題。從后續的回答效果來看,學生可以從圖片中感受到主人公之間的友誼,并深刻理解了“何為朋友”。接著,教師提出“How do we introduce our friends to others?”這一問題,受詞匯量的限制,學生開始產生“我該如何表達”的困惑。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引入Story time中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學習“介紹朋友的諸多方法”。當學生掌握對話中的知識點后,教師再擬定“如何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的故事化情境,引導學生圍繞這個情境,積極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故事教學法以故事為載體,教師圍繞故事化的情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而運用生動有趣的英語繪本、紀錄片,則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分層教學

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是不同的,若教師按照統一的方法教學大量的知識點,無疑會讓學困生“無法理解”,讓學優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基于故事教學法這一新穎的教學模式,采取分層教學法。從定義來看,分層教學講求個性化、靈活性,圍繞某一具體的“故事”,教師要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匹配不同的互動模式。針對學情較差且探索積極性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采取鼓勵、肯定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針對學情較好且有一定探索積極性的學生,教師要擬定大量的、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并加以指導。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In the library”為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shout、run、sleep、eat、drink、talk等動詞。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均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提前搜集學情并匹配不同的講解方式。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他們只需要將詞匯與圖片釋義對應即可。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需要圍繞“If you saw someone making a loud noise in the library,how would you dissuade them?”構建故事內容。從后續的效果來看,因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積累情況不同,他們的分享亦存在差距,如有的學生利用教材內容回復:“Dont shout.”。從故事搭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回復方式尚有些生硬。這時,學優生積極闡述自己的勸阻過程。如“You cant talk loudly in public places.If you want to play, you can go outside to the garden.”。這樣,學生在相互分享中取長補短,都能取得相應的提升。

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不同學情、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學情,并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級,依托不同層級的特點,擬定差異化的目標,輔以不同的引導和評價方法。

三、擬定角色扮演,促進換位思考

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獲取信息、積累經驗的主要方式為實踐和游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故事教學法,擬定角色扮演任務,輔助學生高效率地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將從以下兩方面形成理性思考。首先,學生要將自己帶入某一角色。通過臺詞演繹,既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又讓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特點。其次,角色扮演任務通常需要小組合作。為了更好地演繹故事內容,學生會積極交換彼此的觀點,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Cinderella”為例。由于本單元的內容是一篇童話故事,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完整的繪本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還原故事情節??紤]到各小組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先根據故事內容,將本次角色扮演分為舞會開始前、舞會開始、舞會結束三個部分。接著,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角色,進行合作表演。從后續的實踐效果來看,大部分小組會按照組員的自然興趣點劃分為編劇部、演員部、道具部三個部分。其中,編劇部需要擬定演員臺詞和旁白,道具部需要自主設計演員的服裝,錄制表演視頻。在課程講解之前,教師可提前篩選出三個視頻用來導入課程。

故事教學法講求寓教于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秉承課內外融合的理念選擇英語故事?;谪S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提升了學習自信心,發展了學科核心素養。

四、引入生活教育,促進深度學習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的理念?;诖?,教師在引入故事教學法時,應秉承以下原則。首先,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選擇盡量貼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故事。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采用情境化教學的策略,圍繞生活化的故事背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促進他們開動腦筋,努力搭建故事框架,組織故事內容。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At weekends”為例。在課程講解的最后,教師提出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is weekend?”。接著,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展開分享??紤]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先選擇1~2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鼓勵他們羅列出事件的名詞或詞組。如有的學生想要表達“我想在周末和小伙伴們踢足球”,教師就可鼓勵他們先表達“踢足球”,然后考慮如何連詞成句。此外,針對一些學情較好的學生,教師秉承引導和肯定的原則,輔助他們構建完整的故事情境。如有的學生想要表達“我想在周末和小伙伴一起做蛋糕”,教師就可輔助他完整地闡述具體的流程以及計劃。

生活化的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欲,還能讓他們在搭建故事內容時形成創新意識。教師要通過肯定、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理順故事內容,流暢地表達故事,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

總之,故事教學法兼具趣味性和實踐性,比較適合小學英語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生本理念,在備課、課程講解、復習等多個環節,進行學習內容與游戲的融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教師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逐步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久隆小學)

(責任編輯金燦)

猜你喜歡
角色扮演學情積極性
三方共進,激發干部積極性更上一層樓
角色扮演游戲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作業批改中如何了解學情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角色扮演”拯救荷蘭艦隊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語會話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技校生學習積極性的探索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