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中的應用探索

2024-04-08 08:09王科研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7期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農田

王科研

隨著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要,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機推廣工作中正變得越來越關鍵。傳統的耕作方式會導致土壤侵蝕、水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而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保留植被覆蓋層、減少或消除耕作操作等手段,能夠有效保護土壤結構、提高水分保持能力,并有效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因此,研究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機推廣工作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優勢

1、生態系統恢復與保護

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保留植被覆蓋層和減少或消除耕作操作,有效降低了土壤侵蝕的風險。植被覆蓋層可以防止雨水直接沖刷土壤表面,減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這有助于保護土壤中的有機質、養分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狀況。同時,保護性耕作技術有助于促進農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保護。植被覆蓋層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吸引了多樣性的昆蟲、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這有助于維持農田生態平衡,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節約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保護性耕作技術有利于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植被覆蓋層能夠減少地表徑流和蒸發,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從而降低農田的灌溉需求。此外,通過避免常規耕作的翻轉和深耕操作,可以減少土壤孔隙的形成,阻止水分快速滲漏并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同時,保護性耕作技術減少了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植被覆蓋層能夠阻止雜草生長,減少對除草劑的需求。此外,通過精確施肥和秸稈還田等措施,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并提高養分的利用效率。這不僅減少了農業對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依賴,還有助于降低農業產生的環境污染。此外,盡管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初始階段可能需要一些額外投入,但在長期運行中,它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通過減少水資源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侵蝕和農業損失,農民可以節約成本并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此外,保護性耕作技術還可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收入。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優勢顯而易見,它不僅有利于土壤保護、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還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并促進農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保護。因此,推廣和應用該技術對于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機推廣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1、教育培訓

一是組織培訓班和研討會:農機推廣機構可以定期組織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培訓班和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和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民代表進行講座和經驗分享,向農民介紹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效益。培訓班和研討會可以針對不同的農作物類型和地區特點進行分組,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

二是技術手冊和資料發布:編寫和發布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技術手冊、操作指導和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可以包括種植方法、施肥措施、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導,針對不同農作物和地區進行詳細說明。通過印刷版、電子版和網絡平臺的形式,將這些資料廣泛分發給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和指導。

三是培養示范員:培養一批具有保護性耕作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農民培訓師和示范員。他們可以在農村社區或鄉鎮設立農機推廣站點,為周邊農民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和咨詢服務。通過培養這些本土專家,可以提高農民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能力,并更好地傳遞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理念和實施方法。

四是教育宣傳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渠道,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教育宣傳活動。制作宣傳片、海報和宣傳冊,向廣大農民普及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知識和意義。同時,可以邀請農業專家和農民代表參與電視節目、廣播訪談和專欄文章,為農民解答疑問,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工作,農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保護性耕作技術,并具備實際操作的能力。同時,教育培訓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共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合力。

2、示范推廣

一是選擇示范農田:在不同地區選擇一些典型的農田作為示范基地,這些農田可以代表當地的不同土壤類型、氣候條件和農作物種植情況。通過在這些示范農田上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并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向農民展示其優勢和可行性。

二是示范農民培訓:選定一批積極愿意嘗試新技術的農民作為示范農民,并為他們提供專門的培訓和指導。這些培訓可以包括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原理、操作方法、管理要點等內容。同時,示范農民還可以邀請其他農民到農田參觀,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成果,增加其他農民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認知和興趣。

三是示范農田開放日活動:定期組織示范農田的開放日活動,邀請農民、農業專家、學生和政府有關人員等參觀和學習。通過實地觀摩,讓參觀者親身感受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效果,并提供現場解說和講解,回答他們的問題,進一步推廣和宣傳保護性耕作技術。

四是示范農田的科學研究支持:與科研機構合作,在示范農田上開展科學研究,監測和評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效果和影響。這些研究可以包括土壤質量、水分利用效率、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等指標的監測和對比分析??茖W研究結果的發布和分享,可以增加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業界的信任和認可度。

五是建立農民示范園或示范站:在農村建設農民示范園或示范站,為農民提供一個實踐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這些示范園或示范站可以模擬真實的農田環境,展示不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效果,并組織培訓班、講座和展覽等活動,加強農民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通過加強示范推廣,農民可以親眼見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實際效果,了解其操作方法和管理要點,并獲得相關專家的指導和支持。這將有助于農民更容易接受和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并在實踐中逐漸掌握和運用這些技術。同時,示范推廣也為其他農民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機會,促進了技術的傳播和推廣。

3、技術指導

一是建立技術指導團隊:組建由專業人員組成的技術指導團隊,包括農業專家、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民代表等。這個團隊的主要職責是提供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農民正確理解和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

二是個別輔導與示范操作:技術指導團隊可以通過個別輔導的方式,深入到農民田間進行現場指導和示范操作。他們可以幫助農民了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具體操作步驟,并解答農民的疑問和問題。

三是制定技術指南和手冊:編寫簡明扼要的技術指南和手冊,將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詳細闡述。這些手冊可以分發給農民,供他們參考和學習,同時也可以作為技術指導團隊的工具之一。

四是定期技術培訓和交流會議: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交流會議,邀請農民和相關專家參加。這些會議可以是培訓班、研討會或座談會的形式,旨在促進技術指導團隊與農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分享最新的技術進展和成功案例。

五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如手機應用程序、在線平臺等,向農民提供及時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通過這些平臺,農民可以隨時獲取關于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信息,包括操作指南、疑難解答等,增強技術指導的便捷性和覆蓋范圍。

通過加強技術指導,農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可持續性。

4、政策支持

一是政策宣傳和倡導:制定專門的政策文件或指導意見,明確將保護性耕作技術列為農業發展的重點支持項目,并將其納入農業發展規劃中。同時,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如政府發布會、媒體報道等,廣泛宣傳政府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支持和倡導。

二是資金支持和補貼政策:為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農民提供資金支持和補貼政策。這些資金可以用于購買相關設備、改善土壤條件、進行培訓學習等。補貼政策可以根據農民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程度給予不同比例的補貼,激勵更多農民參與其中。

三是建立獎勵機制:設立獎勵機制,鼓勵那些在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方面表現優秀的農民或農業合作社。獎勵可以包括榮譽證書、獎金、參觀學習機會等,以激勵和表彰他們的努力和成就。

四是推進標準與認證體系:建立相應的標準與認證體系,確保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農產品符合相關質量和環境標準。政府可以制定標準并推動其在市場上的認可和推廣,以提高農民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積極性。比如,通過農產品的認證和溯源體系,建立品牌信譽和消費者信任。通過第三方機構對使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的農產品進行檢測、認證,并在產品包裝上標注相關信息,向消費者傳遞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保障,以此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五是政府牽頭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與農產品加工企業、超市、電商平臺等建立合作關系,將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產品推廣到更廣泛的市場。通過參加農業展覽會、舉辦推廣活動、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等方式,擴大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當地農產品銷量,吸引更多農民參與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中。

通過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為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引導作用。這不僅能夠增加農民采用該技術的意愿,還可以降低其經濟風險,促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同時,政策支持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產業氛圍,吸引更多農民和相關利益方參與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中。

5、合作交流

一是組織合作交流活動:定期組織合作交流活動,邀請農民、農業專家、研究機構和農技推廣人員等參與。這些活動可以是研討會、座談會、農田觀摩等形式,旨在促進各方之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二是建立合作網絡和平臺:建立一個專門的合作網絡或在線平臺,為相關利益相關者提供一個交流和協作的平臺。該平臺可以用于分享技術資料和資源,發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并提供在線討論和解答問題的功能。

三是跨區域合作與合作伙伴關系:促進跨區域的合作與交流,與其他地區的農業部門、研究機構和農民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合作項目、技術培訓交流等方式,促進不同地區之間的經驗互補和共同發展。

四是技術指導團隊的合作:建立技術指導團隊之間的合作機制,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梢远ㄆ诮M織技術指導團隊間的培訓、研討會或工作坊,分享最新的技術進展、教學方法和案例經驗,提高整體的技術指導水平。

通過加強合作交流,可以整合各方資源和經驗,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6、科研支持

一是科研項目資助: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科研項目。這些資金可以用于開展關于保護性耕作技術改進、適應性試驗、效果評估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以提高技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是優先支持科研機構:將保護性耕作技術納入重點支持的科研領域之一,鼓勵各級科研機構加強對該技術的研究與探索。通過向科研機構提供項目資助、人才支持和實驗基地等資源,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科學研究和創新。

三是數據共享與合作研究:建立數據共享平臺,鼓勵農業部門、研究機構和農民共享保護性耕作技術相關的試驗數據和成果。同時,鼓勵開展跨機構、跨地區的合作研究項目,共同解決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中的關鍵問題。

四是評估與驗證:開展科學的技術評估和驗證工作,確保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技術符合科學原理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通過定期的實地觀察、數據收集和效果評估,對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進行驗證和改進。

五是培養科研人才: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技術領域的科研人才培養。通過設立專業學科、開展培訓課程和研究生項目等方式,吸引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參與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中。

通過提供科研支持,可以不斷完善和創新保護性耕作技術,并提高技術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蒲兄С诌€有助于積累更多的實證數據和科學依據,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7、金融支持

一是農業信貸政策:制定有利于農民申請貸款的政策,并設立專門的農業信貸機構或農村金融服務機構。這些機構可以向農民提供低利率、長期貸款,用于購買種子、農藥、肥料等保護性耕作所需的農資。

二是農業保險制度:建立健全的農業保險制度,為農民提供保險保障。針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相關的風險,如氣候災害、病蟲害等,推出相應的農業保險產品,幫助農民降低風險和損失。

三是政府補貼政策:制定政府補貼政策,鼓勵農民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補貼可以包括直接給予經濟補貼、提供優惠價格的農資、設立獎勵基金等形式,以減輕農民在推廣和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上的經濟負擔。

四是農民專項貸款項目:設立專門的農民專項貸款項目,用于支持農民參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培訓和推廣。這些貸款可以用于購買相關設備、進行土地改良、實施新技術等,幫助農民順利轉型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

五是農業合作社或農民合作組織:鼓勵農民組建農業合作社或農民合作組織,通過集體經營、共同投入資金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合作社可以向成員提供貸款、發放股權、共享收益等形式,幫助農民共同參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實施。

通過為農民提供金融支持,可以幫助他們解決資金問題,更好地應用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益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增長,實現農民的可持續發展和脫貧致富目標。

綜上所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在農機推廣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前景。通過推廣該技術,可以改善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減輕土壤侵蝕和水資源浪費的問題,促進農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保護。同時,這也符合社會對于可持續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未來,應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培養農民的意識和技能,進一步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作者單位:112536遼寧省昌圖縣寶力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保護性耕作農田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寧夏保護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術模式探討
保護性開發利用高鋁煤炭資源的必要性及相關建議
農田創意秀
耕作深度對紫色土坡地旋耕機耕作侵蝕的影響
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要領
農田搞養殖需辦哪些證
農田制作所
草地耕作技術在澳大利亞的應用
保護性耕作機具選型中注意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