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事業單位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探討

2024-04-08 22:21
活力 2024年5期
關鍵詞:事業單位有效性單位

劉 穎

(保山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保山 678000)

引 言

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有效控制單位的成本支出與財務風險,提高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信息化背景下,各行業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其中也包括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信息化運用可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優化內控環境,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但當前事業單位在內控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成為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議題。

一、信息化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

(一)提升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促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傳統的內部控制管理中,單位的財務及業務數據主要由工作人員進行統計與整理。由于各部門的協作性較差,數據統計耗時較長,以及人為過多參與,使得數據計算的真實性與準確性較低,無法為單位領導層決策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撐。而內部控制信息化后,事業單位借助計算機儲存相關數據,并實現信息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單位職工的工作效率,提升相關數據的精準性,保證單位會計工作的嚴謹性。同時,精準及時的財務數據也確保了單位領導層決策的科學性,最終推動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二)優化內控環境

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內部控制工作環境和職工工作模式。在內部控制工作中,職工利用信息系統開展數據匯總計算工作,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提升了部門協作能力,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同時,各部門利用計算機平臺訪問數據庫,可及時發現單位組織架構的不合理之處,通過增設會計信息系統管理部門及職位,進一步優化單位會計管控部門的組織結構,最終推動單位內部控制的高效實施。

(三)提升內控審計質量

在信息化背景下,事業單位的內控審計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在傳統的內部審計環節中,單位的數據分析及處理主要是通過人力開展的,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較大,而且無法對相關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進行審核與監督。隨著信息技術在事業單位的應用,事業單位審計工作在計算機的幫助下,通過簡單的操作便可對數據進行審計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同時,事業單位對職工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部門間的交流與協作,進一步提升了內控審計的質量。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管控制度信息化環境基礎薄弱

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對財務活動進行監督與控制,可幫助財務人員及時發現財務活動中的差錯,并在第一時間制定調整方案,最終保證單位的財務工作質量。雖然當前我國多數事業單位在內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技術,通過對業務工作的監督提高了業務活動的開展質量,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部分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應用不到位,管控制度信息化環境基礎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主要由系統板塊互通性、地區內控建設環境等因素決定?,F階段,多數事業單位雖然實施了內部控制管理,但其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無法滿足內部控制管理的需求。例如,某事業單位雖建立了資產管理系統、國庫業務系統、部門預算、財務軟件、債務監測平臺等信息系統,但各系統相對獨立,系統間的銜接不足,數據無法實現實時傳遞與共享。同時,單位未對信息系統進行定期的維護和升級,內控系統仍采用傳統軟件,運用手工表單等傳統形式進行內部流程記錄。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中還存在信息系統未依據單位實際情況進行本地化應用設置,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位內控的實施質量[1]。

(三)缺乏有效的會計操作控制

在信息化背景下,事業單位要想高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相關人員就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例如,在會計信息處理中,會計人員要借助計算機錄入會計數據,并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但部分事業單位的會計操作控制管理不到位,數據錄入中存在反復修改的情況,一旦數據出現錯誤,就會影響內部控制的后續工作質量。為確保會計數據的完整性與準確性,事業單位需要加強會計操作控制,重新設置財務軟件模式,避免數據錄入后出現頻繁更改的情況。

(四)缺乏強有力的監督

現階段,雖然大多數事業單位依據相關政策指導制定了內部控制體系,并在工作中強調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但是部分事業單位未將監督機構與內控管理機構進行有效分離,致使內控監督的獨立性不足,無法對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強有力的監督,降低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例如,某事業單位現行內控管理方法與單位實際不符,且內部控制行為存在不規范操作,而單位專項監督的權威性與獨立性較弱,無法及時發現內控管理中的不足,致使內部控制實施效果不佳[2]。

三、信息化背景下事業單位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內控認知,推動內控機制健全完善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可提升內部控制的實施質量。在信息化時代,事業單位要想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營造良好的內控氛圍,單位領導層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樹立正確的內控認知,在單位內部加強思想宣傳,并定期組織復盤會議,要求各部門定期對自身的不足進行分析和總結,及時制定優化對策,為后續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第二,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科學設置工作崗位,明確劃定各部門及崗位的內控職責。通過制度的規范與指導,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開展質量。第三,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實施強有力的監督管理,保證各項制度的高效落實,最終提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注重單位層面強化內部控制有效性

在信息化時代,事業單位要想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升單位對內控管理的重視度,通過培訓、會議等方式促使全員更全面地了解內部控制。在此基礎上,科學設置內部控制管理機構。例如,在單位內部委派專人負責內控審查與稽核工作,按業務種類將人員進行分類,并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對于關鍵崗位人員,在加強專業培訓的同時,需組織其進行內控業務學習,并將干部培訓計劃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中,以提升職工內控管理的專業性。同時,事業單位應依據自身業務活動與現實情況,編制精細、全面、執行度高的內控管理落實方案與內控制度。在內控制度建設中,領導層需明確部門及崗位人員職責,確定內控管理目標,并及時依據經濟活動變動及業務需求等來調整內控制度內容,以保證內控制度的落地實施。另外,為避免決策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事業單位需要建立決策問責機制,在績效考核、職位晉升等環節添加決策效率指標,保證決策的公正性。在集體決策中,可設置第三方紀律監察人員,由專人負責會議紀要的記錄,要求全體參會人員在會議結束后簽字確認,之后歸檔保存,以便于在出現工作失誤時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此外,事業單位還需不斷優化信息化系統,保證系統功能涵蓋單位業務活動流程,降低人為因素對信息準確性的影響,加強內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促進內部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事業單位信息化辦公水平[3]。

(三)注重業務層內部控制有效性

事業單位要想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還需加強預算業務、收支業務、資產控制等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

1.提升預算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

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是提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內控管理中,事業單位可從以下幾點開展預算業務:第一,組織全體職工學習預算管理的概念與知識,提升單位整體的預算控制意識,促使職工積極參與預算控制工作,營造良好的預算控制氛圍。第二,在預算決策中強調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溝通與協作,確保預算管理的科學性。第三,合理開展預算編制,依據新政府會計制度,新增預算會計科目,落實收付實現制,防止預算收支虛假問題的發生。在具體預算編制中需結合單位業務實際狀況,確保預算編制的精準性。第四,提高預算執行效率,為保證預算管理開展質量,事業單位需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通過健全預算執行監督制度,實現對預算執行狀況的實時監督,并借助針對性較強的考核指標以確保預算執行效率。預算考核結束后,事業單位可通過相關平臺公示考核結果,在社會及監察部門的監督下提升財政資金的利用率[4]。

2.注重收支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

在收支業務中,事業單位需要強化業務收支審核管控,進一步健全收支管理機制,包括規范各業務經費的收支審核流程及額度審批權限,對于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要健全決策制度,針對大額支出管理需通過集體決策,確定專項資金使用范疇,要求單項資金獨立核算;強化票據單據管理,要求經辦人在確定收支單據真實、合規后簽字,明確財務部門對票據單據的審核職責,對于不合規、虛假的單據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保證票據管理的規范化;落實輪崗機制,要求收支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落實輪崗制度,以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

3.注重資產有效性控制

在資產有效性控制中,事業單位要委派專人管理資產采購檔案,建檔內容包含采購經過、業務等資料,并依據時間順序保存,確保資產采購數據的完整性。同時,建立資產清查小組,要求清查人員定期依據采購記錄盤點資產,以全面掌握資產變動、調整及報廢的情況,之后再依據流程規范處理。對于虧空情況要及時分析原因,并生成資產清查報告。此外,加強資產使用登記檔案的構建,在資產使用部門內設置資產管理崗位,由專人負責本部門的資產管理,包括登記資產使用情況并及時上報相關部門。規范資產處置檢查流程,明確規定各類資產的處理條件。對于報廢資產,則需依照流程遞交報廢申請,審批通過后由單位統一處理[5]。

(四)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夯實內控保障基礎

1.做好系統操作控制

在信息化時代,事業單位要想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還需優化會計信息系統服務器,提高會計人員電腦終端操作的便利性。在具體實施中,事業單位應依據各崗位系統工作內容設置操作權限,明確錄入與授權過程,加強輸入環節控制,確保會計信息錄入的精準性。同時,對分析結果進行輸出,注意對數值及代碼等的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系統中的潛在錯誤,保證輸出數據的準確性。另外,利用計算機程序實現數據的自動生成,避免出現數據信息修改等問題。

2.加快推動系統安全建設

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但也增加了信息安全風險。為保證單位信息與數據的安全性,事業單位要推動系統安全建設,定期對各部門軟件系統進行維護,保證信息系統的平穩運行。同時,升級計算機軟硬件,對財務信息及數據進行加密處理,購買并應用正版殺毒軟件,提高對網絡病毒的預防能力,保證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五)注重持續推動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

為實現各部門信息的實時傳遞,加強部門溝通,事業單位還需要強化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加強單位內部各信息系統的連接性,打造內部控制信息化平臺,在預算經費范圍內提高軟硬件設施的性能,實現部門間的高效互動。同時,整合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與內部控制信息化平臺,增加分析模塊,實現對國家政策及法律的精準分析,在此基礎上優化內部控制工作。另外,事業單位應加強信息技術團隊建設,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維護內控信息系統,并對業務人員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六)加強監督和考評內控

監督與考評工作的優化可以使事業單位及時了解內控管理的不足,并制定優化方案。為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事業單位還需加強監督與考評機制的建設。在具體建設中,事業單位要健全內控監督與考評制度,由內控管理小組組織內控考評工作,包括定期審查各部門的內控制度落實情況,指出存在的問題,督促其進行調整。同時,強化對財務部門的管控,結合業務狀況及單位現狀,調整財務管理機制,制定自查制度,要求關鍵崗位人員定期開展自查工作并編訂自查報告[6]。

結 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事業單位內控管理提供了優化機遇,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管控制度信息化環境基礎薄弱等,制約了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在新時代,事業單位要積極轉變內控認知,健全內控機制,從單位層面、業務層面出發,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并通過監督與考評確保內控管理質量。

猜你喜歡
事業單位有效性單位
鳴謝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填單位 要推敲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看錯單位
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探討
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