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

2024-04-09 00:53
紡織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學院院校

鄢 嫦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6)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結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礎,保護、傳承與利用非遺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5個方面對非遺的保護進行了宏觀部署?!兑庖姟访鞔_了“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核心任務,提出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包含平面設計、視覺傳達、產品設計等方向,著力培養各類設計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對傳統審美意識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而非遺融入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是傳承優秀文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路徑。

1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設置情況

從數量的角度分析,2023年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結果數據顯示(數據源于全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藝術設計(專業代碼550101)共有437條記錄,專業年限分為2年、3年、5年3種形式。其中,湖南省設有藝術設計專業的院校共有19所。從數量上看,藝術設計專業分布廣泛且辦學規模龐大,基本覆蓋全國各省。

從培養目標的角度分析,藝術設計專業分為不同方向,在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式上存在差異,此處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紡織品藝術設計方向)為例進行分析。該專業契合紡織業發展需求,面向目標崗位群培養紡織面料設計師、家用紡織品設計師、染織藝術設計人員,通過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從課程體系的角度分析,以課程性質為區分標準,劃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大類;以課程類別為區分標準,劃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一般而言,藝術設計專業在公共基礎必修課程設置上基本一致,主要有“思想政治”“雙創教育”“勞動教育”“體育”等通識類課程;專業綜合實踐課程一般均設有“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等課程。因專業方向和辦學實際存在差距,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拓展及公共選修課程的設置上存在較大差異。譬如,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紡織品藝術設計方向)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印花圖案設計與應用”“裝飾紡織品設計與制作”“文創產品設計與制作”等;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家居空間設計”“室內陳設設計”“展示設計”等。對比來看,兩者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側重點不同。但從課程設計的具體思路來看,一般遵循“目標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相應課程”的原則,推進“崗課賽證”一體融通。

2 非遺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可行性分析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十大門類。數據顯示,我國共有1 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 610個子項目。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非遺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意義重大且切實可行。

2.1 契合國家政策導向

隨著文化強國建設的推進,國家對非遺的傳承與保護越發重視。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主體,推動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體現。國家出臺系列政策鼓勵高職院校積極、主動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民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明確“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是發揮職業教育基礎性作用、發展壯大中華文化的基本要求”;《意見》提出將“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職業學校開設非遺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國家為高職院校傳承與保護非遺明確了發展思路,同時相關制度的出臺也為非遺融入高職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2 契合人才培養需求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特征與靈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度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非遺項目尤其是傳統技藝類別,如宋錦織造技藝、土家族織錦技藝、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等,工藝流程復雜、技藝精湛,將非遺相關項目融入專業、植入課程中,可以實現知識學習和工匠精神培養協同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培養設計類人才,如前文提到的紡織品藝術設計方向的紡織面料設計師以及室內設計方向的室內裝飾設計師,在實際崗位上均需具備精湛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思維。

2.3 可供參考的實踐案例

從實踐領域來看,各高職院校結合辦學實際發揮藝術設計及相關專業優勢,探索非遺融入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例如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探索“學校+企業+基地”的非遺進校新模式,發揮學校資源優勢,開展非遺項目研究、非遺產品開發;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企業合作開發“嶺南裝飾藝術”“非遺與新媒體”等課程,將粵繡、藍染等制作工藝應用于課程中,并采用新媒體技術助推非遺傳承[1];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工匠坊采用“工作室制小班化+美育大課堂”的教學模式夯實傳統技藝傳承。各高職院校的成功探索與實踐為非遺融入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思路,藝術設計專業可以重點從課程建設、學生活動、競賽項目等方面入手,推動非遺傳承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

3 非遺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

從現有研究成果和具體實踐來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對于增強學生文化自豪感、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傳承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具體策略可從以下3個方面探究。

3.1 以課程融入為渠道

課程是彰顯人才培養理念、掌握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的主要途徑,能為非遺的融入與傳承提供良好載體。根據藝術設計專業設置的相關課程類別來看,非遺融入課程主要包括兩類,分別為公共選修課程和專業課程。對于公共選修課程,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各專業設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素養”“勞動教育”“工匠精神”等基礎類課程,一方面,具備專業師資條件的高職院??梢蚤_設非遺文化類課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務”“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或者結合地域特色開設特色課程,如融合湘繡、苗繡、挑花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湖湘非遺文化”;又如有學者對常州地區的非遺項目進行了調研、整理,總結了可以與藝術設計類課程結合的項目,如亂針繡、木雕、丁堰水族馬尾繡、常州烙畫等[2]。另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缺乏非遺專業師資團隊,因此,可以開設非遺類線上選修課程,引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選修相關課程;或者以專家講座、項目展覽等形式將非遺引入校園。專業課程學習是學生掌握專業核心技能的重要途徑,而部分專業本身就設有非遺文化相關課程,如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紡織品藝術設計方向)設有“花瑤挑花技藝”“瑤族服飾”等核心課程,在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他專業方向可以在臨近核心課程中融入非遺相關內容,如部分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品牌形象設計方向)開設的“文創產品設計”課程,可以將湘繡、蘇繡、蜀繡、苗繡等非遺項目融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項目中圍繞非遺元素進行創意設計表達。此外,在畢業設計環節,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以作品設計為主,可以考慮以“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策劃畢業設計展,鼓勵學生在設計作品時融入非遺元素。例如,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潮玩花鼓》以湖南非遺文化“花鼓戲”為設計主題,用創新的藝術手法,對花鼓戲進行了重新塑造。

3.2 以競賽項目為牽引

職業技能競賽是檢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高職院校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競賽的牽引作用,引導藝術設計類學生關注非遺傳承。從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賽指南(2023—2027年)—高職組設置的賽項來看,文化藝術類主要有視覺藝術設計、數字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產品藝術設計、手工藝術設計等賽項;輕工紡織類專業設有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還有覆蓋范圍廣、參與人數多、組織規模大的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高職院??梢苑e極探索非遺元素融入各賽項的有效路徑,以大賽為契機加大非遺文化的傳播力度和影響范圍。如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長沙師范學院學生參賽作品《AD鈣—酸酸甜甜憶童年》將非遺文化中“布貼畫”表現手法融入系列海報設計中;紹興文理學院學生參賽作品應用了剪紙藝術的表現手法[3]。此外,雙創大賽的蓬勃發展也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高職院校積極探索非遺與雙創結合的有效路徑,如閩江學院“畬家銀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德宏職業學院的“載瓦遲”非遺傳承項目均在省級雙創大賽中獲得佳績;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的《土家三雙錦—織錦工藝傳承與創新引領者》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斬獲全國總決賽銅獎。藝術設計專業可以發揮專業優勢,以非遺項目為依托,積極探索非遺與雙創的有效契合點,將非遺項目打造成創新創業類項目,在競賽項目的牽引下持續輸出優秀非遺文化。

3.3 以學生活動為補充

高職院校擁有豐富多元的學生活動,這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可以將非遺文化融入各類學生活動,充分發揮學生活動的文化育人功能。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社會實踐活動,二是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可以聚焦“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非遺與鄉村振興”等主題,積極推進“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例如邵陽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發揮專業優勢,聚焦藍印花布、寶慶竹刻等本地國家級非遺項目;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凝聚青春力量,助力非遺傳承”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邯鄲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深入探討“非遺的歷史意義”“非遺的傳承和保護”“非遺項目轉型和發展”等主題。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可以聚焦本地非遺項目,如湖南省的湘繡、花瑤挑花、苗族挑花、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土家族織錦技藝等國家級傳統工藝,積極開展社會調研,助力本地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生社團活動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開展傳統手工技藝、非遺項目傳習等文化沙龍體驗活動,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體驗活動中感受非遺魅力,強化對非遺文化的認同;二是藝術設計專業可以專業為依托開辦社團,如江西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設有藝術融媒體社團、數字影視包裝研究等專業社團。發揮專業優勢,聚焦非遺文化傳承,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如非遺傳承人訪談、非遺自媒體傳播、非遺文創品牌設計等。

非遺傳承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能實現有效契合,理論有支撐,實踐也有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后續要進一步探索非遺融入藝術設計專業的路徑,推動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協同發展。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學院院校
初等教育學院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學院掠影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院校傳真
獨立學院:“我該如何存在?”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