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省級水網建設研究

2024-04-09 09:42余曉敏馮楚橋楊榮芳郝志斌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水網水系防洪

余曉敏,馮楚橋,楊榮芳,郝志斌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陽 550002)

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的一項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對國家水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要求貴州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有效解決長期困擾貴州發展的工程性缺水問題[1]。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網建設,在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要下大力氣在水利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設貴州大水網,大力開展“百庫大會戰”,從根本上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2]。

1 貴州省水網建設基礎與短板

1.1 水網建設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水利改革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期,開工建設了黔中、夾巖等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建立,防洪減災能力穩步提升,水生態保護修復躍上新臺階,水利管理取得顯著進展,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加上眾多的河湖水系、豐富的水資源等天然優勢,迅猛發展的大數據產業等技術優勢,為貴州水網建設奠定堅實基礎[3]。

1)縱橫交織的河湖水系為貴州水網建設提供自然基礎。貴州省河流以中部苗嶺山脈為分水嶺,北南分屬長江和珠江流域,多屬巖溶山區中小河流,流域面積50km2以上河流有1059條。河流劃分為八大水系,分別為長江流域的牛欄江橫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烏江水系、沅江水系,珠江流域的南盤江水系、北盤江水系、紅水河水系、柳江水系??v橫交織的天然河湖水系網絡,為貴州水網建設提供了天然載體。

2)初具規模的水利基礎設施為貴州水網建設提供工程基礎。經過多年的水利建設,貴州已建在建水庫3000余座(含水電站),其中,以供水為主的大型水庫有黔中水利樞紐、夾巖水利樞紐、馬嶺水庫、黃家灣水庫和鳳山水庫,中型水庫160余座,引提調水工程2.5萬余處,中型灌區236個。一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的建成,工程性缺水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已建堤防4000余公里,保護人口850余萬人、耕地26萬hm2,3級及以上堤防長度占規模以上堤防長度的10%,初步形成了堤庫結合、以堤防為主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

3)大數據發展為貴州水網建設提供技術基礎。依托國家大數據平臺,借助貴州大數據產業優勢,水利信息化在監測體系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專業應用開發與集成等方面初見成效。初步建成水文站網監測體系和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立省市縣三級水利業務網,積極推進數據庫建設。建成貴州省防汛抗旱指揮調度系統、貴州省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管理系統、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貴州省項目,率先創建貴州省水土保持大數據平臺。

1.2 水網建設短板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網建設,但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水資源特點和人口經濟狀況,決定了貴州水網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問題仍未根本解決,且面臨新老水問題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對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與建設多彩貴州現代化需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1)水資源調配能力不足,優化配置格局尚未形成。隨著“四化”加快推進,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持續增長,供水安全保障尚不足以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數量少,供水能力占比僅為32%,調蓄能力低。部分在建水源輸配水工程建設滯后,未有效形成區域供水網絡。水源之間連通建設嚴重不足,尚未形成以大補小、以豐補枯的調配格局。農村供水保障水平較低,部分縣級及以上城市應急備用水源配套管網建設滯后,抵御特大干旱和應急供水能力亟待提升。

2)防洪減災體系存在薄弱環節,風險防控能力亟待提升。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極端氣候頻發,洪水風險日益增加,迫切需要提高防洪保安全能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較為滯后,有防洪任務河流中仍有約60%的河長未治理或治理未達標。山洪災害監測預警手段仍需提升,治理達標的山洪溝僅占需治理山洪溝數量的10%。遵義市、凱里市、銅仁市等3座地級城市和湄潭、沿河等27座縣城尚未達到規劃防洪標準,城鎮防洪減災體系仍不完善。

3)水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治理修復任重道遠。貴州水生態環境狀況良好但本底脆弱,一經破壞很難恢復且治理難度大。隨著人口持續增加及工農業發展,水生態退化風險加大。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全省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水土流失問題依然突出。水生態空間劃定尚未完成,水生態空間分區管控有待加強。部分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程度不高,草海、三岔河、白甫河等河湖存在生態環境退化、生態廊道受損等問題。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存在污染風險,農村水系生態環境問題逐漸凸顯。

4)水網智慧化水平不高,建設管理機制體制仍不完善。貴州水網在全面感知、智慧分析、支撐應用等方面建設滯后,工程運行管理仍需加強,發展動力活力不足。重點河湖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監測站點和水域岸線開發利用監測不足。水利數字資源融合與共享不夠,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信息化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水網建設運行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滯后,水價形成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水商品屬性未能充分體現,社會資本參與水網建設運營的意愿不高。

2 貴州省水網建設重大意義

貴州水網是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水網在貴州的細化和落實,是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的有效途徑,對長江、珠江中下游防洪減災、城鄉供水、生態安全保障具有積極作用。

1)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貴州省位于長江、珠江上游,是兩大流域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地位十分重要,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核心省份,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節點省份,是西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在西南乃至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發〔2022〕2號文件賦予貴州“四區一高地”的全新戰略定位,亟需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水資源、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迫切需求。

2)支撐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的內在需要。貴州省委、省政府確立“一二三四”總體思路,對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作出系統部署,全力建設“四區一高地”,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在交通瓶頸基本解決后,省委、省政府已將水利排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作為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點領域。貴州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傳統水利向綠色現代水利轉型發展,著力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加快構建互聯互通、合理高效、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貴州大水網。

3)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水利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化、系統化、智慧化等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貴州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水利基礎設施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局部建設到全面推進的重大轉變,對標水利高質量發展,全省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防洪減災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增加。

總體來看,貴州水網處于發揮已建水庫效益、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加強輸排水通道建設、提升水網智慧化水平的關鍵期。對標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貴州省水安全保障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盼,立足貴州省江河湖泊水系特點和水利基礎設施布局,亟需建設貴州水網,推進新階段貴州水利高質量發展,提高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

3 貴州省水網建設總體布局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突出需求導向,處理好開源和節流、存量和增量、時間和空間的關系,結合貴州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以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保護治理水生態環境為重點,加快構建以烏江、清水江、陽河等重要江河水系為基礎,大型水庫(水電站)工程為節點,黔中、夾巖等重點引提調水工程為通道的省級骨干網,因地制宜推進市州網和縣級網建設,打通水資源調配和防洪排澇“最后一公里”,形成“一核四區”貴州水網總體布局。

“一核”,即黔中水網。本區域水網加強與國家骨干網銜接協調,以烏江、三岔河、六沖河等河流水系為基礎,以黔中、夾巖等重點引提調工程和其他區域性供水工程為通道,以黃家灣、觀音、鳳山、引子渡、東風等大型水庫(水電站)為節點,構建互聯互通、多源保障的水網格局,保障黔中經濟區以及貴陽—貴安都市圈、遵義都市圈等重要區域發展和生態用水需求,完善貴陽市、遵義市等城鎮防洪體系,改善南明河、湄江(含湘江)、劍江河、白甫河等河流生態環境。

“四區”,即黔西北、黔西南、黔東南和黔東北區域水網。黔西北水網構建以哈喇河、洛澤河、三岔河等河流水系為基礎,玉龍、彭家橋等水庫為節點,解決威寧縣、赫章縣等地區干旱缺水問題,補齊畢節市西部和六盤水市中心城區供水短板,改善草海、三岔河等河湖生態環境。黔西南水網構建以馬別河、大田河、烏都河、麻沙河等河流水系為基礎,以馬嶺、英武等水庫為節點,保障興義—義龍—興仁、盤州市城區等重要區域發展用水需求,完善興義市等城鎮防洪體系,改善鍋底河等河流生態環境。黔東南水網構建以清水江、陽河、都柳江等河流水系為基礎,以忠誠、下江等水庫為節點,保障黎平—從江—榕江、黔東經濟區等重要區域發展用水需求,完善榕江、錦屏等城鎮防洪體系,改善重安江、亮江等河流生態環境。黔東北水網構建以烏江、錦江、車壩河等河流水系為基礎,以花灘子、車壩河等水庫為節點,保障銅仁市城區、思南—印江—沿河等重要區域發展和生態用水需求,完善銅仁市城區、印江縣等城鎮防洪體系,改善錦江、松桃河等河流生態環境。

猜你喜歡
水網水系防洪
水利部:到2035 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
快速組裝防洪擋水墻裝置
夏季防洪防汛
鄱陽湖水系之潦河
水網藻生長及鈾對其生長影響的模型構建
公益宣傳(防洪進行時)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澇保護統計匯總表(本年達到)
環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臨沂市開發區水系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術
●山西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配套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