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與磨煉:鐘嶸《詩品》的“直尋”說

2024-04-09 17:56王潤梅
美與時代·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鐘嶸詩品詩歌

摘 ?要:“直尋”是鐘嶸在《詩品》中提到的一個詩學概念,意為即目、會心?!爸睂ぁ痹诖颂幨钱愇?,“直尋”應作“直置(直致)”?!爸敝茫ㄖ敝拢痹谄渌墨I材料中含有放任、率真、直接之意。在言意關系上,直尋、直置和直致三詞通用,即目、會心與率直、自然之意互補?!爸睂ぃㄖ敝?、直致)”與諸概念相互交織,相互發明,共同服務于高度融合的麗辭怨情,“直尋”是自然與磨煉的辯證和諧統一。

關鍵詞:鐘嶸;直尋;磨煉與自然

一、“直尋”“直致”和“直置”

當前學術界對鐘嶸“直尋”一詞的異文存在較大的爭議?!对娖贰吠ㄐ斜局芯d“直尋”,如楊焄《詩品譯注》、楊明照《文賦詩品譯注》、王叔岷《鐘嶸詩品箋證稿》、陳元勝《詩品辨讀》都按“直尋”來解。曹旭《〈詩品〉所存疑難問題研究》一文指出《詩品》多處有衍文錯訛之處,他雖沒有指出“直尋”是一處訛誤,但認同“直尋”一詞有誤存在極大的可能[1]。有學者認為“直尋”是鐘嶸的自創,但后世詩論家引用鐘嶸“直尋”一詞的也很少見到,唐代司空圖論詩時并未提到“直尋”,而是說“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2]?!爸睂ぁ币辉~別有說法,胡政認為“直尋”當以“直置”解[3]。其一,“直尋”一詞在六朝習見語錄中,與“枉尺”連用,意為“屈小伸大”,劉勰曾用“枉尺而直尋”來說明寫文章時應當從總體把握,這種用法在鐘嶸“序言”中提到“直尋”的語境中,并不合適。其二,胡政認為,“直尋”是一個典故,鐘嶸不會用典故表達“不用典”的意圖。其三,鐘嶸自創“直尋”并不能表達不用典的意圖,同時代在詩文批評中“直尋”一詞很少見。而“直置”一詞,不僅在六朝習見,還具有“自然”“本來性質”之意,在詩學批評中,“直置”有不用典之意,《文鏡秘府論》也專設“直置”一體。故直尋當為“直置”。

汪文學雖然并未明確地說“直尋”就是“直致”,但他在一篇論文中引用了大量《詩品》的內容來詮釋“直致”的含義,他認為直致是審美境界,直置是創作方法,鐘嶸評詩有雅致和直致之分[4],但司空圖“然直致所得”中的“直致”,是一個行為動詞,“直致”是否又具有直接獲得之意?彭國忠站在文學史的脈絡上界定、闡發“直致”的概念,他在關鍵詞“直致”旁加注“(直尋)”,將二者等同起來了,彭國忠認為“直致與直尋、直置等義近”[5]。三位學者的論述不盡相同,但都頗有見地,本節意圖在版本上和其他文獻的參照中對此問題再作一個補充。

據前人考證,鐘嶸《詩品》現存的幾個本子有三個版本系統,《吟窗雜錄》《山堂群書考索》和《類說》本?!兑鞔啊纷鳌爸敝谩?,《考索》和《類說》作“直尋”。據楊焄的說法,宋陳應行輯《吟窗》在《考索》本之前[6]11,但現存《吟窗》已經是明嘉靖時期的覆刻本了,宋章如愚《山堂群書考索》是元延祐七年圓沙書院刻本,宋曾慥《類說》是明代刻本。若楊焄說法正確,且刻本在刊刻中沒有錯訛,鐘嶸《詩品》原文處應作“直置”,但“直置”在明代有無衍誤篡改,難以判斷,元代《山堂群書考索》作為現存最早的本子,流傳過程中字詞有無變動,也難以定說。時移字遷,歲月悠長,從版本上辨別“直尋”“直置”頗為困難。

經筆者查閱,“直尋”一詞,在詩文評論中少有所見,魏晉之前和后世確實大都與枉尺連用,“尋”本指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孟子·滕文公下》就是這種用法:“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薄扒曳蛲鞒咧睂ふ?,以利言也”[7]均表示小有所損,使大有收獲的含義。這與鐘嶸《詩品》中表達“即目”所見的直尋之義相去甚遠。直尋連用作一個詞,表示不假思索、直接求得的含義,在元末明初施耐庵的小說中出現,《水滸傳》第6回“那個擄來的婦人,投井而死,直尋到里面八九間小屋”[8]244,又如第100回“直尋到酒店里”[8]1482?!爸敝隆币辉~,在北魏常景《司馬相如贊》一詩中就被直接運用到詩歌創作中:“長卿有艷才,直致不群性”[9]。此處的“直致”指人品性上的率直,“直致”也出現在《華陽國志》《抱樸子》和《世說新語》中。明代《楚辭集解》的“小序”中也還有“今考其辭,大抵多直致而無潤色”[10]的說法,清代朱璘輯的《諸葛丞相集》也有記載“事有不可以直致而曲以致之者”[11],“直致”一詞又在言語上與“曲”相對,有直白明了的表述之意。

同樣,“直置”一詞在古代文集中也常出現?!段男牡颀垺げ怕浴分杏小皩O楚綴思,每直置以疏通”[12],此處對“直置”的解釋,王運煕和周振甫的看法一致,都解釋為直書其事,直接說出之意。筆者認為,《文心雕龍·才略》篇中的“直置”應作一個行為動詞來理解,孫楚構思寫文,都是在放松身心,放任思慮的情形下疏通思路,寫作而成的。與“孫楚綴思,每直置以疏通”相對應的是“摯虞抒懷,必循規以文雅”,其中,“直置”與“循規”相對,“直置”當有不循規之意,又《文選》中江淹《雜體詩》“直置忘所宰,蕭散得遺慮”[13],前句的含義就是放任自我而忘記外在對自己的束縛,直置與蕭散互文,意同,可對《文心雕龍》中的“直置”作一補充。直置的自然所得之意在唐代還在使用,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中“天放”一詞,就說到“乖彼天然,直置放任”[14],意謂不受拘束,同時又將“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疏為“直致率情,任于天命”[15]??梢?,“直置放任”和“直致率情”在任其天性、情感,自然表達這個層面上已經意思相近,甚至可以等同起來了。

通過以上版本的分析和語詞在文本中出現的情況,筆者認為,“直尋”可能是元明時人輯錄刊刻時造成的錯訛,繼而又被固定下來,成了一個“習非成是”的文字學頑固現象,《詩品》中的原文更可能是“直置”一詞?!段男牡颀垺泛徒汀峨s體詩》中的“直置”都涉及到主體蕭散自然、率性而為的精神狀態,與鐘嶸在《詩品》中表達詩歌創作不求故實、而放眼當前景色物事所要求的主體行為的內在精神要求一致。但“直致”既指表達的直接,也有天性上富有的率直、自然之意,含義在后世趨同。當前對《詩品》的學術研究多用“直尋”而少“直置(直致)”,如李欣《鐘嶸“直尋”說與克羅齊直覺理論之比較》[16]、馬榮江《從“直尋”到“妙悟”的理論背景分析》[17]、蔣茜《鐘嶸“直尋”的創作美學研究》[18]都是直接使用“直尋”的例子。從語言學角度來說,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對言之意的思想的揣摩和領悟,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在這個層面上,“直尋”“直致”和“直置”可通用。上文對“直置”和“直致”在其他文本中的辨義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鐘嶸所說的語境含義,下文仍使用當前通行本中“直尋”一詞的說法。

二、直尋與諸概念關系

“直尋(直置、直致)”一詞,在《詩品》的“序言”中被提出,作者云:

夫屬詞比事,乃為通談,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唯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6]68

鐘嶸把吟詠性情的詩歌與政論奏議文章對舉,重視主體對眼前景、胸中意的捕捉,“羌無故實”“詎出經史?”在一正一反的詰問中直接表明了他對詩中用典的反對態度。在“序言”的同一段中,鐘嶸提到大明、太始年間的人作詩如同抄書一般,像任昉、王元長等人競先爭用從未被別人用過的典故,由此形成了一股惡劣的用典風氣,詩壇上的蠹文尤甚。因此“直尋(直置、直致)”是針對當時用典過度、繁縟詩風而提出的一種作詩原則,這是鐘嶸提出“直尋”說最直接的現實原因,也是很多研究者闡述“直尋”的落腳點。

此處的“直尋(直置、直致)”作為“用事”“典故”的反面有“不用典”的含義與方法論指導。就其本身而言,結合前文“直置(直致)”含義的辨析,鐘嶸要求詩人主體轉向眼前的外在世界,用流暢明媚的語言表達一種真景、真情,這是一種任性,也是一種自然。鐘嶸列舉的古今勝語,都是真情主導了眼前景,景致成為了情感抒發的跳板與助推器。東漢徐干“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之流水;曹植“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之高臺、悲風;張華“清晨登隴首,坎壈行山難”之“隴首”……諸種風物的背后都透出一個詩人主體的形象,他們煢煢孑立的身姿宛如目前,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只詞片語與詩人懷人、望遠、登臨之際時的慨嘆憂傷情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鐘嶸評價陸機詩歌是“尚規矩,不貴綺錯,有傷直致之奇”,可見,規矩是綺錯和直致的對立面,而“規矩”則指陸機“先質后文,重規沓矩”的創作特點,那么“直致”就應當是在吟詠性情的出發點上面向社會生活,因不同的境遇景象而創作的綺錯詩章。

與用事用典相對應的命題還有鐘嶸提出的“自然英旨”一詞:“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詞既失高,則宜加事宜,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能夠書寫出天然美好詩歌的人已經很少了,機警高明的文辭難以創作,姑且在詩歌中表現自己的學問,也是個理由罷!這里鐘嶸明顯也將“學問”與“自然英旨”對比,推崇后一種能夠流露、彰顯出自然、華美、有滋味的詩歌,與“直尋”相比,“自然英旨”更能在上層義的層面上概括鐘嶸的詩美理想,“直尋”則是在此種理想的指引下受情感驅動的思維路徑。那這種“自然英旨”的審美境界如何抵達呢?“故詩有六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弘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盵19]鐘嶸追溯至《詩經》中的六義,將“賦”“比”“興”作為一種創作手法,要求詩人合理取用,在表達時,仍要以“風力”與“丹彩”濟之。

所以說,“直尋(直置、直致)”其實是鐘嶸論詩時提出的觀點之一,與《詩品》中提到其他的諸多詩論觀點,如“自然英旨”“滋味”“風力”“丹彩”相輔相成,它們之間的關系可如圖1所示:

圖1

“直尋”所得的精言妙語,并不是吉光片羽式地偶然閃現,而是有最高的詩美追求和內部詩法與風格的相互參照與補充?!爸睂ぁ?,也就從即目所得,寓于心而成章,反對雕潤繢眼的典故堆砌而具有了更豐富的含義,它還要求在具體的表達中正確使用“賦”“比”“興”,融合“風力”與“丹彩”,反映出鐘嶸對詩歌藝術性的自覺追求。在這個追求中,外在形式要與詩歌內在本質的性情相吻合,相互熠熠生輝,概括起來就是自然與磨煉的忖度。自然指真情篤意的流露;而磨煉,就是要對眼前事物有選擇地捕捉,在文字的排列組織中妙合真情,語詞又有機警驚人的魅力。這在鐘嶸對其他詩人定奪品級的斟酌中尤為明顯,求“奇”的機警之語深得鐘氏喜愛。

三、直尋之下的詩歌品鑒

具體而言,就鐘嶸最推崇的曹植,他下的評語是“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6]68?!肮菤馄娓摺北臼怯脕砥吩迦宋锏墓趋狼迤?、氣質凜然之語,此處引申為對曹植詩歌清奇風格的評價。如曹植的《箜篌引》一詩,“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用語敏捷,蘊情于景,突如其來的驚風吹拂的不是白云,而是白日的轉移,光影飛馳,向西流既指夕陽西下,又含流水一去不返之意。在這兩句詩中,足見曹植高蹈的文采。而作為游宴的《箜篌引》一詩,又有深沉的、動人悱惻的幽怨之情,“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一字一句椎心泣血,華年流逝,終化為一抔黃土零落在山丘之處,又有誰不會死去呢?命運如此,又擔憂什么呢!可以看到,曹植的詩歌在辭采上華麗富盛,有奇語之妙但不詰屈聱牙,露而不憤的雅怨之情又是曹植內心感情的真實寫照,這種辭與情的絕妙結合,也無怪乎鐘嶸說曹植之才譬如“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6]68了。

在自然與磨煉中重視詩歌情辭、文質合一的還有鐘嶸對陸機所擬的古詩的評價,“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6]68文章溫潤而美麗,其中的情感也以深遠的悲情動人心惻,這樣的詩歌才是上品佳作,如《赴洛道中作》一首:“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高巖,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比姴辉栌玫涔?,文辭奇美,字里行間卻都滿溢著凄愴動人的情感。在評價班婕妤的詩歌時,鐘嶸也從情、辭兩個角度來品評,“怨深文綺”的《團扇》短章盡含班婕妤被君王冷落、棄置在旁的哀怨之情,并認為其“侏儒一節,可以知其工矣!”可見在悲情、怨情之外,他還要求詩歌詞句的美麗新奇。又如下品中,他對虞羲的作品也有“奇句清拔”的稱譽,從這幾個例子中就可窺見,鐘嶸品評詩歌,是在自然中求工整,并尤愛怨情與奇語。

也正是這樣的品鑒標準,對于無文質木與鋪文雕刻的詩歌,鐘氏頗有貶語,且都置于中品和下品中。如中品的陶淵明詩,他認為在情意上是“篤意真古”,而文辭多婉約閑愜,就像在“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云”的田家閑語中,有其幽微的情感在,但陶淵明的此種放達閑適的情辭,與鐘嶸推崇的濃烈的怨情與奇語麗辭相去甚遠,故置于中品。又如在評價顏延之的作品時,也是從辭與情兩個角度分而論之,“體裁綺密,情喻淵深。動無虛發,一字一句,皆致意焉”。但顏延之的毛病就在于在落筆時,對辭意刻意精心巧構,喜用典故來抒情,這就是辭勝意而造成詩歌蕪漫艱澀的后果,但在這種構制之中,又有典雅之句,所以鐘嶸亦將其放在中品。

四、結語

可以見出,鐘嶸《詩品》崇尚的詩美理想是自然與磨煉的和諧統一,鐘嶸對這一品鑒標準雖未直接點明,但結合他的“序言”和具體的評語,可見一斑。因而“直尋(直置、直致)”也是在“自然英旨”下的具體要求,直尋、直致并不意味著不重雕飾,而是以情為本,對詞章摘句進行的選構、組合。在鐘嶸看來,只要是發乎情,一些隨口隨心寫下的詩句,都要強于旁征博引掉書袋的詩句,但他最推崇的還是打動人心扉的怨情和奇麗的文辭。

鐘嶸的“直尋”一說,大大影響了后世詩歌創作和詩論的創新。漢魏六朝對情感與文采的結合,還在嘗試階段,或情濃于辭,或僅求辭藻的華美。但唐詩,既不借助典故之實,其文采又華美婉轉如彈丸,精雅絕妙,達到了情采合一的詩之高峰。宋代的詩美理想一變,簡樸古淡的陶詩又被推為至尊?!爸睂ぃㄖ敝?、直置)”對詩論的影響中,唐有司空圖的“生氣遠處,妙造自然”,宋有嚴羽《滄浪詩話》中的“別材、別趣”,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不隔”,均系于此。

參考文獻:

[1]曹旭.《詩品》所存疑難問題研究[J].文學評論,1997(6):87-97.

[2]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638.

[3]胡政.“直尋”與“直置”——鐘嶸《詩品》校議一則[J].許昌學院學報,2008(3):50-52.

[4]汪文學.說“直致”——關于鐘嶸《詩品》的一個詩學概念的詮釋[J].齊魯學刊,2003(5):71-75.

[5]彭國忠.中國詩學批評中的“直致”論[J].文學遺產,2011(3):12-21.

[6]楊焄.詩品譯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

[7]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孟子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 2020:189-199.

[8]施耐庵,羅貫中.明容與堂刻水滸傳(四)[M].李贄,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244.

[9]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下)[M].李金松,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1032.

[10]汪瑗.楚辭集解[M].董洪利,點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30.

[11]柳玉東.臥龍崗武侯祠與諸葛亮文化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178.

[12]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97.

[13]蕭統.文選譯注[M].張葆全,胡大雷,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312.

[14]楊柳橋.莊子譯詁(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181.

[15]陳鼓應,趙建偉.周易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423.

[16]李欣.鐘嶸“直尋”說與克羅齊直覺理論之比較[J].美與時代(下),2014(4):47-49.

[17]馬榮江.從“直尋”到“妙悟”的理論背景分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51-57,118.

[18]蔣茜.鐘嶸“直尋”的創作美學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7.

[19]王叔岷.鐘嶸詩品箋證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7:72.

作者簡介:王潤梅,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詩學與美學。

猜你喜歡
鐘嶸詩品詩歌
詩歌不除外
海萌輝二十四詩品纂刻作品欣賞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沖淡
詩品出于人品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吳英昌《詩品二十四則·勁健》
詩歌島·八面來風
論鐘嶸《詩品》中的“怨”
鐘嶸論賦、比、興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