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變育人模式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2024-04-09 17:58馮安華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北京市育人科學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北京市對外開放單位。2012年以來,學校先后成立溫榆河分校、康營分校、睿德分校等13個分校,以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為核心的教育集團逐漸形成。該校堅持“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讓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辦學理念,秉承“勤奮、求實、創造、奉獻”校訓,實施“人文管理,溫馨德育,和諧課堂,陽光服務”的辦學方略,推動育人模式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本刊編輯:高中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特別是創新能力培養有重要意義,貴校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獲得多方面好評。請介紹您的相關思考與貴校的實踐經驗。

任煒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高中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是因材施教思想在新時代的體現,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特別是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在多樣化特色發展過程中,構建了“創新·卓越·多元”的育人生態,在育人理念、治理體系、課程教學、評價方式、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為學校特色發展提供保障。

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要以特色課程建設為核心。圍繞育人目標,特色課程就其本質而言,是學校某一門(類、群、體系)課程實現卓越(優質),并融合學校特有的價值觀和辦學理念,逐步形成學??茖W的課程體系、運行機制和環境生態,最終塑造學校的課程特色和課程文化,彰顯學校辦學和育人特色。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以學生為中心從豐富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時空和重塑學習場景等維度,精準設計能夠滿足多樣化特色發展的高水平課程群,以增強學生自主選擇的精準性,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體驗需求,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依托國家級、市級特色教育基地建設,使課程建設從過去的“模塊式”“階梯式”向“立交橋式”發展。這里的“立交橋”,是指從課程建設與設置,要多層次(縱)、多通道(橫)、動態交叉(意義關聯),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復原知識立體關聯的固有本質;要拆除跨越校園的圍墻,借助社會教育資源;要從學生成長視角,為不同個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合適的“自助餐式”課程。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積極組織各學科教師規劃、設計、實施單一學科與跨學科的課程群,開發了200多門校本特色課程,形成了側重道德品質和人格發展的明德鑄魂課程群、側重人文修養和藝術氣質的誠意潤心課程群、側重學科素養和興趣特長的格物啟智課程群、側重思維品質和終身學習的學問思辨課程群、側重國際視野與民族理解的融通課程群、側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貫通培養課程群。在此基礎上,學校構建了王選實驗班、強基實驗班、人文實驗班、王綬琯科創實驗班的特色課程體系。這些舉措把教學從教室擴大到校園,從校園延伸到社會,從書本聯系到現實生活,并確保課程的基礎性、選擇性、思想性、時代性、實踐性和整合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選擇,助力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也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本刊編輯: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有其深刻的現實背景。高中教育階段是許多學生潛質與特長的成長期,對于發現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有基礎性的作用。請介紹貴校在這方面的創新舉措。

任煒東:創新是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動力,基礎教育階段是科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重要時期與培養強國后備人才的基礎階段。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衡量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學校要為拔尖創新人才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課程資源、教師隊伍和相關設施等方面的支持。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目標,通過五育融合助力學生在創新中成長。

一是加強思政課改革創新。強化五育協同,注重實踐教學,開展校園提案、模擬政協、模擬法庭、紅色研學(博物館、航天基地、衛星發射)等活動,參與央視思政大課拍攝(天舟發射現場教學、拍攝天宮實踐教學)。打造系列特色思政課程品牌,豐富德育載體。學校從組織學生參觀王選陳列館到“百名科學家進課堂”系列學生晨會,再到系列國旗下講話,使學生在學習科學家精神和科學創新方法中,堅定創新報國信念。

二是學校整體建構校本課程,實現五育融合。學校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建立科學家育人的課程。如王選實驗班的課程體系,包含道德與生活體驗類課程、體育與身心健康類課程、人文與藝術修養類課程、科學探究與創新類課程、信息學競賽課程等。學校不僅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給學生們做報告,還組織學生到知名大學及各地開展研學活動——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制作的跨學科、多樣態、項目制、表演式的作品大量涌現,讓創新精神深入學生心靈。

三是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融入教育教學工作。在“雙減”背景下,我校積極探索分層科學設計作業,旨在減輕學生負擔,精準評價與反饋,促進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發展。如物理學科作業已經形成了診斷類、鞏固類、建構類為主的三類常態作業,同時還定期布置形式多樣化的閱讀類、探究類、實踐類、制作類、調查類等彈性作業。這杜絕了無效作業,提高了作業布置的質量,豐富了作業的形式,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增加了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時間。

四是健全校社協同育人機制。開展院士講堂、名家進校園、校友訪談、育人實踐基地建設等活動,構建起校社共育創新人才的良好氛圍。以已故王選院士的“創新精神、愛國精神、工匠精神、奉獻精神、合作精神、好人精神”為引領,使演講、手繪、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融入育人過程。為實現基礎教育和高校課程貫通融合,聘請科研院所專家為拔尖創新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例如,黑客攻防實驗室與360科技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協議。學校還每年將學有余力的40名高中生、70名初中生送到高校院所開展短期訪學,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培養其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本刊編輯:科學精神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與地方教育部門近期密集發布相關文件強調,在“雙減”大背景下,要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最近又遴選了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據了解,貴校長期堅持科學教育,發展了學生核心素養,促進了辦學質量的提高。請介紹貴校在這方面的創新經驗。

任煒東: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一貫重視科學教育??茖W教育組織機構健全,科技教師隊伍強,相關課程體系完善,軟硬件設施齊備,教學方式多樣,教育成果豐碩。

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學校從1983年就成立科技組,后成立科技教研組;在全市率先成立科學教育辦公室,有專職科學教育主任和校區主管。

二是構建科學教育課程群。課程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2011年八十中學成為首批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高中特色試驗項目學校以來,積極探索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以培養“具有強烈好奇心、形成基本科學思維、掌握一定科學研究方法、具備一定動手能力且具有科學家精神的創新型人才”為科學教育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依據“以人為本、多元開放、自主選擇”的原則,構建了“三級立體生態”課程結構和內容,形成了涵蓋七個學科的大科學教育“生態課程群”,包括必修、選修和社團競賽課等78門課程。這些課程著力培養不同學生在科學教育方面的興趣潛質需求,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發展。

三是加強科學教育與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學校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通用技術等學科率先進行項目式的科學教育探索,隨后在高中數學、物理、化學進行跨學科項目式的科學教育。學校將實驗室走廊墻面、室內墻面和天花板都做了情景化設計,實現了“身邊處處是科學”的沉浸式科學探究模式,并以教育數字化為突破口,開展科學教育的“教、學、考、評、管、研”等全場景應用,全力打造符合“教學個性化、教研協同化、評價多元化”的科學教育數字環境。

四是突出科學家精神培養,開展館校合作教學活動。學校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科學家精神作為立德樹人的靈魂和主線,形成“三全”系列德育活動機制??茖W教育不僅僅要激發學生探究意識,讓學生擁有扎實的科學知識功底和基本的科學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其家國情懷。通過講座參觀、研學旅行、情景劇表演、讀書分享會等形式,將科學家勵志故事在真實情境中再現,充分挖掘價值觀引導功能,讓學生既感受科學家的崇高品德,又學習科學家的創新品質。學校與國家博物館、中國科技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阿里巴巴、華為等機構合作,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活動。學校多年來在科學教育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天上有兩顆小行星以八十學子命名;在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金鵬論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數量居全市第一名;在2023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八十學子榮獲“中國科協主席獎”。

本刊編輯:教育數字化程度是學?,F代化的標志之一,對于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2024年1月,貴校承辦了北京市教育數字化工作推進會并榮獲第一批“北京市智慧校園示范?!狈Q號,請介紹貴校在這方面的理念與舉措。

任煒東:近年來,國家和北京市將教育數字化轉型列為重點工作。我校深度落實,著力實施好“建、培、用、享”四大工程,推動學校數字教育生態建設。

一是智慧校園環境構建工程。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以來,我校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以完善教育服務資源配置與評價體系、規范數據體系為路徑,全力打造教、學、考、評、管、研等場景泛在互通、高效協同的智能教育環境,拓展教育資源與學習場域,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感知等新技術應用,推動“學習泛在化、教學精準化、教研協同化、評價多元化、治理精細化”。

二是師生數字素養培育工程。我校在硬件升級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通過構建數字學生畫像、供給豐富可選擇的數字智能課程、搭建國家—市—區—校四級學生展示平臺,培育未來數字公民;通過承擔數字化課題研究、開展混合式分層分類校本研修、搭建集團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基本功展示平臺、完善教師數字化學習長效培訓機制,推動教師隊伍數字素養的整體提升。

三是數智賦能深度學習工程。搭建交互式教學、在線練習和測驗、虛擬實驗室等數字化平臺,實現課堂實時互動、即時反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挖掘多樣化學科工具,強化學科特色化技術應用,讓學生通過體驗、設計、操作、表達等多種路徑,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學重難點、外化思維過程、發展實踐創新能力。利用AI智能分析技術,采集教師教學及學生課堂、作業、考試等學習過程數據,實現教學練測評全維學情追蹤,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監控調節和診斷總結,支持教學的及時優化和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學習,助力教師減負、課堂提質,推動深度學習的實現和發展。

四是教育集團優質資源共享工程。以任務驅動教師開展學科內、年級內及跨學段、跨學科合作,建立集團教育資源庫。截至目前,依托名師工作室、青年教師發展研究院和學習科學研究院,八十中教育集團共享課程教學資源1萬余個,其中1千余節微課在全國智慧教育云平臺共享、點擊量超過10億次。應用直播型、共享型、資源型雙師等課堂模式,組織昆明、雄安和北京三地學校同上一節課,實現優質師資和教學資源的共享,賦能于教師,創益于學生。探索教育集團內聯合一體化教研機制,建立3地15校區的虛擬教研室,開展學科校本培訓、主題教學研討、研究成果交流展示等教科研活動,推動北京、昆明、雄安校區優質均衡發展。我們將在數字化賦能教與學模式上下功夫,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能力。

編? ?輯:馮安華

任煒東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物理學科特級教師,特級校長,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朝陽區鳳凰計劃領軍人才。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北京市先進工作者、朝陽區人民教師等榮譽稱號。在《課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現主持全國規劃辦課題“智能技術賦能區域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猜你喜歡
北京市育人科學
北京市:發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點》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科學拔牙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