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旋之城

2024-04-09 18:08鄧在艷
含笑花 2024年2期
關鍵詞:雙擁文山

文山市的凱旋門(即和平門),形成于最早通往越南的古驛道,位于文山城南恒豐路段,是中國文山與越南交通往來的主要出入口。1979年,素有“后方的前線,前線的后方”之稱的文山,響應國家“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號召,與全國軍民一起浴血奮戰,維護了祖國的領土完整。1984年,為了迎接勝利歸來的人民子弟兵,文山人民在文山城東面入城處興建起了一座插滿彩旗、鮮花、松柏的“凱旋門”,凱旋門因此成了文山人民擁護和愛戴人民子弟兵的象征,展現了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的軍民魚水情,成為文山人刻在骨子里的歷史記憶,“雙擁”情結由此而深種于文山人民的心里。

文山作為一座具有悠久紅色歷史的邊城,長期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邊疆安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守邊、固邊、強邊的路上逐步實現了自身蝶變。近年來,文山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用愛心獻功臣? 雙擁在基層”為理念指引,將文山這座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城市、人民外交家楚圖南的故鄉,打造成了一座具有邊疆特色的“雙擁模范城”。

自1992年至今的三十多年間,文山市圍繞雙擁陣地建設、氛圍營造、典型選樹幾個方面開展雙擁工作,不斷拓寬領域、延伸觸角,“雙擁”工作已呈現點上開花、面上成景的局面,成功實現創建云南省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如今,這座“軍愛民、民擁軍”的雙擁模范城,在文山市全體人民苦干實干加油干的努力建設下,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用詩意情懷迎接著八方來客,締造著新時代的文山神話,讓文山市的“雙擁之花”開得越來越艷。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是身著戎裝、英勇無畏的他們,是以守邊、固邊、強邊為己任的他們,是不辭辛勞、日夜堅守的他們……服役的時候他們保家衛國,退役之后他們散到各個崗位用雙肩擔責任,他們的故事在文山市大地得到了新的續寫。

陣地作為雙擁工作的重要載體,能讓“雙擁”變得可感、可觸、可體驗,發揮著匯民、聚民的功能,能讓一個城市更加具有精神力量。作為身處全州政治經濟信息中心的文山市,在雙擁工作開展過程中更是注重雙擁實景打造,向著打造沉浸式體驗的“雙擁模范城”邁進,整合具有歷史記憶的紅色資源、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間、獨特文山“擁軍愛民”故事等,建成了雙擁主題公園、雙擁文化廣場、雙擁林、軍民魚水路、國防教育文化長廊、雙擁文化墻等雙擁陣地,讓市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雙擁文化氛圍,讓雙擁工作真正“深入民心、植入兵心”。

在文山市紅旗林廠清水塘林區建起的雙擁林,長度共有12公里,面積有41.4畝,大面積采取林下空隙種植,逐漸替換的方式更替樹林,現已新種植了四百棵云南松,那挺拔的身姿正如站立的軍人;位于文山軍分區五百多平米的文山軍史館,分為文山軍史館、文山軍分區歷史、輝煌文山三個部分,共陳展圖片1267張,實物140件,成為文山地區首個規模最大、館藏最豐富、展出實物圖片最多的一所現代化場館,州、市聯動創建雙擁模范城,繪出的雙擁文化墻、愛國主義文化墻、國防教育文化墻相互結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宣傳陣地。

2021年至今,文山市人民武裝部資助貧困學生,協調資金用于貧困村建設,讓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提升,為8所學校8600多人開展學生軍訓、軍事技能和國防教育輔導,為部隊輸送合格兵員400人,成為文山市的重要雙擁陣地;武警文山支隊奉行“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軍人在沖鋒;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軍旗在飄揚”的理念,時刻保障國家重要目標安全,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和執行搶險救災等各項任務,成了文山市雙擁工作的“活載體”。

位于鳳凰路的“雙擁一條街”,全長630米。走在這條街上雙擁的氛圍撲面而來,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英雄事跡,懸掛印有雙擁標語的公益性燈箱;路燈宣傳牌上,展示有近年來文山市榮立三等功及以上的功臣畫像及事跡;綠化帶花壇上,有部隊戰斗裝備手繪圖畫;綠化樹木上,用紅色元素五角星等形狀的彩燈進行裝飾;獨特的五星棧道設計,還有石墩畫、動感單車等環境建設,給市民以沉浸式體驗。街上的“軍人依法優先”“軍車免費停放”等各種標識,更是讓文山這座城市更加精神起來,讓市民、游客充分沉浸在濃濃的雙擁氛圍中,被這座城市深深吸引。

“雙擁一條街”上最為耀眼的,便是以南部戰區某基地軍艦為原型打造的玻璃鋼材“文山艦”模型。這艘模型于2022年6月正式亮相,成了文山市的又一個“雙擁”城市新地標?!拔纳脚灐钡脑蛯?56A輕型護衛艦,長度為88.9米,寬度為11.14米,排水量為1370噸,從2018年12月開展在南部戰區某基地服役。將“文山艦”模型置放于“雙擁一條街”上,能夠營造出濃濃的“雙擁”氛圍,發揮補足精神之鈣的作用?,F在,“雙擁一條街”已然成為文山的一道靚麗城市風景線,訴說著屬于這個城市的紅色記憶。

文山市還遴選了一批社會信譽良好的企業,開展“百企千店”社會化擁軍活動,動員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加擁軍優屬工作,自愿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提供專屬優惠優待服務,并把這些企業、門店命名為文山市首批社會化“擁軍示范店”?!鞍倨笄У辍鄙鐣瘬碥娀顒釉凇半p擁一條街”氛圍更為濃烈,沿街商家都以打造“擁軍示范店”為榮,積極為軍人提供優惠服務,凡是到店消費的軍人可享受5.5折的優惠,讓軍人真正感受“文山溫度”。

目前,文山市轄區內涌現出了華山眼科醫院等42家擁軍企業,天怡酒店等38家擁軍示范店,文新街雙擁示范社區,文山實驗小學、文山市一初北校區2所雙擁示范學?!轿?、多層次營造“雙擁”氛圍,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為讓雙擁工作植入校園,市人民武裝部聯動文山實驗小學,在文山實驗小學南校區建成了國防教育展廳,展廳分為國防理論、國防精神、軍隊發展史、兵種知識、榜樣引領、國防知識、軍用裝備展示、國防力量和實驗小學以往國防教育剪影九個版塊,并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紅領巾廣播站、校門口電子大屏、班隊會、參觀國防教育展廳等,廣泛普及國防知識,組織學生開展了參觀軍事基地和軍史館、邀請革命軍人到校作講座、到烈士墓祭掃英烈、到雙擁林植樹、軍訓等活動,推動國防教育工作“從娃娃抓起”,增強了學生的國防觀念,激發學生的擁軍熱情,培養了學生愛黨、愛國、愛軍的政治情懷。同時,發動全市130所學校,將國防教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率先在全州開展“全軍十大英模掛像”進校園活動,“懸掛一套英模掛像、舉辦一場活動儀式、講述一回英模故事、召開一次主題班會、開展一堂國防教育”的“五個一”實踐活動深入人心,全力培養“國防教育小小講解員”,組織學生開展參觀學習活動,強化國防觀念、賡續紅色血脈,讓雙擁工作在轄區內全面開花。

華龍湖公園一角的雙擁知識教育林,通過設置人行道道旗和草坪花草牌,宣傳雙擁意義和國防知識,使廣大市民在游園休憩中潛移默化接受雙擁熏陶和國防教育;在文山軍分區、文山市人武部單位外墻打造軍民魚水情宣傳廊,圖文并茂展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不同革命歷史時期涌現出來的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先烈,以及杜富國、張富清等新時代英雄人物,讓市民在休閑漫步中,了解我國革命歷史的發展進程,用沉浸式的體驗幫助市民收獲知識,為雙擁“續航”注入不竭動力,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退役軍人在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掃黑除惡等各條戰線上再做新貢獻、再創新業績。

談到文山市的雙擁陣地建設,自然繞不開文山烈士陵園陳列館,建成后的陳列館供全市各級部門開展國防教育、祭掃活動,成為文山人瞻仰革命烈士的重要陣地。文山烈士陵園陳列館已建成十余年,分為北館和南館,北館陳列文山革命斗爭史,南館陳列對越防御作戰史,陳列館共分13個專題,共展示圖片749張,實物74件,景畫50幅,深刻記錄和反映了我州各族人民浴血奮戰、英勇斗爭、保疆衛國的壯麗豐功偉績,讓駐足這里的市民、游客更加了解文山、認識文山、愛上文山。

為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方便烈士家屬祭掃,文山市結合文山烈士陵園實際,聘請公司積極推進網絡祭掃平臺建設,打造網上祭掃陣地。網絡平臺分為烈士陵園簡介、代親祭掃、VR展館、網上祭奠活動四大板塊,并對文山烈士林園內的218個烈士墓逐個取像,讓烈士家屬在千里之外“足不出戶”實現異地祭掃,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緩解了烈士陵園的接待壓力。網絡祭掃平臺搭建好后,隨即通過網絡擴大宣傳面,讓廣大市民通過微信公眾號或點擊文山英烈網進入祭掃頁面進行網上祭掃活動,讓網上祭奠真正成為現實。近幾年來,每到“清明節”文山市依托“文山英烈網”,推出“網上祭掃”“代親祭掃”“認親祭掃”等暖心服務,讓烈士家屬、戰友通過一對一視頻直播或錄播方式,高效快捷實現“一觸即達”的祭掃模式。

每年,文山烈士陵園舉行大型代親祭掃活動時,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干部職工、部分烈士家屬、共青團以及少先隊員等,都會參加到祭掃活動中來。整個祭掃過程分為五個步驟,首先由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禮兵現場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參加活動的全體人員鞠躬并默哀三分鐘,工作人員宣讀代親祭掃倡議書。最后一步,組織工作人員清掃烈士墓、用抹布除去墓碑的塵土,以示對烈士崇敬和緬懷之情;為烈士墓敬獻鮮花,表達對烈士思念之情;站在烈士墓碑前三鞠躬,送上深沉的敬意,讓遠方的烈屬感受到對逝者的緬懷和追思。

整個代親祭掃的過程,不但可以寄托哀思,還為身處異地不方便來現場祭掃的烈屬提供代親祭掃服務,為廣大烈屬和祭掃群眾提供了更加安全、更有溫度、更為便捷的服務。

每逢春節、“八一”建軍節等重要節日,文山市委、政府領導都要走訪慰問駐文部隊和重點優撫對象代表,走訪市人武部、武警文山中隊、空軍駐文某部73分隊等,詳細了解部隊官兵的日常訓練、生活和學習等情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民魚水情。

在此基礎之上,雙擁辦還聯動軍方組織軍事日、軍營開放日、軍地座談會等軍地互動活動積極推進軍地聯動,開展了多次文藝慰問演出,《歡樂一家親》《阿老表》《萬疆》《不忘初心》等獨具文山地域特色的節目,為部隊官兵送去精神文化大餐。2021年的“八一”建軍節,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的吳媛媛同志在部隊表演完,接受采訪時她說:“我覺得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帶著本地的文化大餐走進軍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希望今后能多送一些慰問進軍營”,用實際行動讓關愛充斥軍營的每個角落、慰藉人民子弟兵的心靈,發揮協調軍地的橋梁紐帶作用,廣泛動員官兵在搶險救災、維護社會穩定、助力鄉村振興等重大任務中站排頭、當先鋒,積極支援文山市改革發展建設,共譜“雙擁”共建新篇章。

整合全市媒體資源力量,實現了雙擁氛圍營造“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讓“雙擁”細胞嵌入城市肌理。以人流密集的地方為工作突破口,“小切口”開展雙擁工作,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區主要公共場所設置永久性雙擁宣傳牌5塊;在便民服務大廳、車站、銀行、醫院、超市等服務場所設置軍人依法優先標志牌950塊,軍車免費停放標牌110塊;在轄區內的9個高速路口收費站點安裝“軍車免費通行”標牌18塊;在公交車站臺櫥窗安裝雙擁宣傳標語100幅;在全市運營車輛的醒目位置粘貼征兵宣傳標語1923條;在城區3個客運站安裝“軍人、軍屬優先購票”“軍人、軍屬綠色通道”“軍人候車室”“軍人專座”等標識標牌;在鄉鎮、街道各行業的1300個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雙擁標語,免費在文山城區400余部電梯淘屏滾動播放雙擁視頻宣傳,雙擁公益廣告《守護戎裝》、雙擁微電影《軍屬》,獲得了社會廣泛認可。同時,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櫥窗等公共設施進行持續性宣傳教育,組織拍攝了雙擁專題片、開展了雙擁畫冊拍攝制作等活動,讓尊重尊崇軍人成為社會風尚。

為擴大宣傳面、拓展雙擁半徑,先后投入雙擁宣傳經費170余萬元,以市、鄉(街道)、村(社區)三股雙擁工作宣傳主要力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為陣地體系,“市、鄉、村”一體化推進陣地體系建設,結合國防教育工作以擴大“雙擁”輻射范圍。同時,在市政府門戶網站、文山市電視臺、非常文山、第一文山等媒體開設雙擁宣傳專欄,多角度展示文山市雙擁工作開展情況,借助“全媒體矩陣”力量讓雙擁工作深入人心,讓雙擁宣傳直抵群眾內心。

全市的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5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為國防教育工作陣地、N種形式全面推進雙擁工作開展,形成了“1+7+17+152+10+N”的雙擁工作模式。結合雙擁工作宣傳需要,利用建軍節、全民國防教育日等開展多場文藝匯演,用心用情講好雙擁故事,組織開展了“愛我國防”演講比賽,以云南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灑戛竜為背景,編排原創紅色話劇《指路碑》,創新推出“黨的二十大精神·音樂思政課”,先后在“灑戛竜”“吳澄洞”“丫呼寨”“楚圖南故居”“花橋村史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了“感受紅色傳承 重溫入黨誓詞”“紅色故事我來講”等系列活動,紅色故事《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楚圖南》獲得在人民日報和學習強國平臺推送。

為傳承紅色基因、重溫紅色記憶,文山市積極聯系醫學專家為援老抗美參戰老兵開展義診。由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6醫院朱副院長帶領11名專家組成的醫療隊,開展“聯勤軍醫老區行”醫療健康巡診服務,為文山3位援老抗美參戰老兵進行了義診。參加義診專家組成員,認真傾聽老兵們講述當年投身革命、赴老報國的往事,并向老英雄表達了崇高的敬意,為其送上了相關的藥品,并耐心叮囑老人如何服用藥品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讓他們在新時代的文山如沐春風。其中,參加過援老抗美戰爭,1976年入伍的白禮祥同志,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第50團新兵連的一名戰士,還做過四營十五連汽車駕駛員,并在援老抗美的戰役中主要進行后勤運輸保障工作,期間曾受連嘉獎9次。如今,年過七旬的白禮祥同志身體依舊硬朗,挺直的背脊展現著一位老革命人風采依舊的軍人之姿,盡顯歲月風霜磨礪的堅毅。

而從軍28年,經受炮火硝煙的洗禮和生與死、血與火考驗的楊育富,一直從事排雷、排爆等高危、高風險作業,退役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決定與同樣是退役軍人的戰友們一道共同成立“文山先軍礪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380余萬元在職教園區閑置場地上建成了集軍事訓練、體驗教學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訓練基地,占地總面積150畝,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人駐訓,集科學健身科普基地、青少年就業見習基地,成了國防教育、軍事訓練、拓展體驗、野外對抗和學生夏(冬)令營的首選之地。2019年5月,楊育富懷著一顆赤誠的忠心,滿腔熱血地加入到了文山州老山精神研究會,并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為更好地做好“一弘三傳”(弘揚老山精神、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傳遞紅色正能量)盡心盡力地努力著,奮斗著,組織編輯出版了會刊《老山魂》,組織各地各級“理想信念”培訓,為培訓班作“老山精神”主題報告……楊育富一人就是一個宣傳陣地,一人就是一盞引路明燈,把雙擁工作融入日常、融入骨血,廣泛傳遞了社會正能量,用實際行動踐行“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

此外,文山市還發動全社會力量為現役軍人及其直親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先、優惠、優質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退役軍人及軍屬創業就業;在業務范圍內為軍人軍屬提供綠色通道;為部隊建設開展力所能及的技術服務,開展兩用人才技能培訓;組織志愿者開展雙擁文化演出和各類慰問活動。針對轄區退役軍人年齡跨度大,文化水平認知水平不同的實際,文山市就來訪的退役軍人,進行因人因事有針對性的接訪,確保每一名來訪人員都能帶著問題來、帶著笑容歸。對每一名來訪人員的情況進行記錄,并建立臺賬,落實好雙包聯制度,讓退役軍人的每一個問題,每一份訴求都得到解決,做到小事不出鄉鎮(街道),大事不出市區,從細微處切實做到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在文山市大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自2019年以來,文山市共接收退役士兵346人,其中,符合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士官128人,選擇崗位安置121人,選擇自謀職業7人,安置軍轉干部3人;解決隨調家屬2人;解決駐文部隊官兵子女入托入學204人;現役軍人家屬工作調動6人;引導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公園(廣場)、圖書館、公交車為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提供免費服務。進而,當好人民子弟兵的堅強后盾,不讓打江山的人流血又流淚,不讓保和平的人吃苦又吃虧。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將雙擁工作開展在日常。文山市于2019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文山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并在所轄的17個鄉鎮(街道)152個村(社區),掛牌成立了169個“兩站一中心”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實現了全域覆蓋。并為廣大退役軍人提供了政策咨詢、創業扶持、幫扶解困、權益保障等相關服務工作“一站式”辦理,實現了雙擁工作的“文山速度”。追栗街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被成功打造成為全州標桿型站點,被評選為云南省“十佳退役軍人服務站”。在2021年退役軍人事務部全國退役軍人工作視頻調度會上,文山市追栗街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被選為現場調度匯報,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及高度評價,文山市的雙擁工作再上新臺階。

目前,市退役軍人志愿服務已組建82支隊伍773名退役軍人,其中市級大隊1支共76人,鄉鎮(街道)退役軍人志愿服務中隊17支共335人,村(社區)退役軍人志愿服務分隊64支共362人,他們共同成了文山市各項工作的“突擊隊”,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自2019年以來,文山市結合實際,聚焦開展“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典型選樹活動,選樹了馬忠衛、王秀峰等10名退役軍人為“最美退役軍人”,選樹了王紅云、龍志敏等9名具有感人事跡的“最美軍嫂”,讓一個個生動的名字成為一個個“雙擁”的實證,成功擦亮了文山市的“雙擁”名片。

據了解,“最美退役軍人”周海波同志退役后,繼續發揚吃苦耐勞、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部隊作風,在2019年全市脫貧攻堅決勝的關鍵時期,義無反顧地投身于脫貧攻堅決勝的戰斗中。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后,周海波進駐到東山鄉南林村委會,走村串戶,不舍晝夜,與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研究脫貧致富的對策。2021年脫貧攻堅勝利結束后,本可以回單位工作的周海波,卻再次投身到鄉村振興工作隊的行列中去,把自己奉獻給文山大地,把每一次默默奉獻連成一條線,增加生命的厚重感。駐村以來,憑借多年的農村工作經驗,深知“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他與隊友們開具致富增收方子,引進適宜南林村種植的經濟作物,為實現群眾增收開辟新途徑,找準致富新路子,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軍人本色。

而“最美軍嫂”周杏芳的丈夫常年不在身邊,為了支持丈夫工作,她一個人默默承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多次因工作成績突出而立功受獎,家里的大事小情,她一個人承擔,似乎成了別人眼中的“孤勇者”,但周杏芳卻無怨無悔。母親重病,她瞞著丈夫;兒子生病,她獨自守護,成了丈夫的“大后方”,從不讓身在軍營的丈夫分心。平時,當丈夫愧疚的談起日常,覺得苦了她的時候,周杏芳只簡單了說了一句:“沒事,我能行,你放心吧”。吃了多少苦,度過多少孤寂的日子,但是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孝敬老人、支持丈夫,撐起了他們的“小家”,成為丈夫“背后的女人”。

在已經過去的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更是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退役軍人,他們當中有以身作則、迎難而上,專門負責運送湖北返鄉人員到市級醫學觀察點任務的武裝干事張添賢,也有組織退役軍人為社區居民開展防疫工作的“吹哨人”羅文華,更有響應國家號召、慷慨捐贈20余萬元三七產品的文山七麟公司董事長王麟猛……正如王麟猛曾說過的“直到今天,我還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班長,一心帶著我的兄弟姐妹團將公司發展壯大,想像守護孩子一樣守護好文山三七,讓離開文山的人們回家?!痹浽诓筷?,保家衛國;如今在家鄉,守護三七,是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真實寫照。

而臥龍街道文新街社區的黨委書記羅文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退役軍人,在社會需要時主動擔起提高退役軍人服務站服務質量的大梁,打造了一個120平方的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為368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服務。2021年,他組織74名退役軍人成立文新街社區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帶領隊伍沖鋒奮戰在疫情“防控、巡防”“創文、創衛”的第一線,奔走在大街小巷、小區,累計開展志愿活動1000余次,充分展示了“退役不褪色”的老兵精神。2022年,在上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指導下,羅文華當仁不讓、主動擔責,帶領社區干部在文新街社區打造了全長630米的“雙擁一條街”,吸納商戶成為“擁軍示范店”,為退役軍人搭建了服務、交流平臺,讓“雙擁一條街”成為文山市一條靚麗的風景線。他將半生融入了社區的廣闊天地,積極當好社區兵支書,在繁忙而充實的歲月里綻放著異彩,使擁軍優屬政策落地開花,在2023年被評為“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百名優秀主任(站長)”。

而今,為“空巢老人”送藥上門、修理管道、清潔衛生等,隨時都有羅文華的身影,是真正的“退役不褪色,轉業不轉志,離軍不離黨”。在每年元旦、春節、“八一”前夕,羅文華總是帶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走訪座談和慰問活動,對轄區困難退伍軍人進行優撫慰問,累計發放慰問金4.8萬元,并與重點對象建立了常態化聯系機制,及時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傳遞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近年來,他將為退役軍人辦實事、解難題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幫助5名困難退役軍人申請了臨時救助及大病醫療補助,及時解決政策咨詢類問題57個,收集解決訴求10件,不斷傳遞黨和國家的關愛,提高退役軍人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F在,始終抱著精忠報國之心的羅文華,他又把剛剛成年的兒子羅斌,送到軍營延續軍旅夢。

為讓雙擁工作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文山市積極組織關愛軍隊表彰獎勵的先進典型,為立功受獎現役官兵家屬送喜報257次,發放獎勵金69.2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470人,共計492.1萬元;為退役軍人、軍烈屬等家庭懸掛“光榮之家”牌匾11800塊。在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組織下,相關領導先后深入開化街道、臥龍街道、新平街道、德厚鎮、薄竹鎮等地走訪,為馬塘鎮熱水寨村的灰家良父母、小街鎮朵白庫村吳永盛父母等多名現役軍人,以及60名“四有”優秀士兵(士官)家庭,送去立功喜報、“功臣之家”牌匾和獎勵金等,并與軍人家屬親切交談,仔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家庭生活情況,通過簡單而隆重的儀式,表達了對軍人軍屬的崇高敬意?,F在,文山市柳井鄉的好兒郎郭德清,已成為全軍優秀軍士、陸軍第五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讓文山市“雙擁花”開得成色更足。

為實現雙擁工作的提速換擋,邀請了國家“一級戰斗英雄”史光柱、排雷英雄杜富國等到社區開展“講英雄”故事宣講活動,聘請文山籍軍人、全軍優秀軍士、陸軍第五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郭德清擔任文山市征兵形象宣傳大使,發動國防教育講師團700余名講師深入到學校、社區、村寨等開展國防教育“六進”活動,真正實現了文山市雙擁工作的“突圍”,讓“雙擁聲音”傳播得越來越遠。

有著十余年軍旅生涯的郭德清,歷經二十多場重大軍事行動砥礪錘煉,三次國際軍事比賽頂尖較量,山地障礙挑戰極限,編組射擊生死決斗,在西藏林芝軍分區多次立功。郭德清作為登頂“歐洲第一高峰”的雪域勇士,把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忠誠、血性與擔當詮釋得淋漓盡致,把自己鍛造成一把永不卷刃的勝戰尖刀,在一次次“戰斗”中增強了自身本領。2016年,他參加了“厄爾布魯士之環”國際軍事比賽,從六萬多名官兵中殺出重圍,向極限發起挑戰,敢與自己過不去,三個腳指甲脫落仍不下訓練場,六天五夜連貫作業從不叫苦。面對高手如林的國際賽場,他把榮譽挑在刀尖,涉險灘、越障礙、過沼澤、攀絕壁,技壓群雄掀起“中國震撼”,一舉斬獲團體亞軍和兩個單項第一、五個單項第二,挑戰了極限、創下了奇跡。

后來,郭德清再次領隊出征,實戰實訓帶出好獵手,以身示教練出硬身手,擦亮大國軍人靚麗名片,奪得團體亞軍和4個單項第一,成了文山人的驕傲。目前,郭德清個人先后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四次,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先后被陸軍和西藏軍區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強軍目標,為文山青年樹立標兵榜樣,樹立文山的好男兒形象!

為弘揚部隊官兵先進事跡,激發學生參軍報國熱情,文山市聯動文山學院開展了“英模事跡報告會”活動,邀請郭德清到文山學院為師生們作交流,激勵大學生投身軍旅、綻放青春。報告會上,郭德清將自己的事跡娓娓道來,用簡單樸素的語言,從守初心、真愛國、懂感恩、回饋時代等方面進行分享,現場回答了文山學院師生參軍入伍前在體能訓練上需要注意什么?進入部隊日常訓練做些什么?面對生命的危險你怕過嗎?當祖國需要你無條件離開部隊時你的心情如何?是怎樣一種信念讓你一直堅守在部隊……鼓勵青年學生肩負起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積極投身軍營為祖國國防建設增光添彩,“身臨其境”的報告會為學生插上了軍旅夢的翅膀。

如今,浮雕式4米長的“愛民河”,正講述著生動“愛民河”的雙擁故事,反映了從文山市壩頭的龍潭寨到壩尾迷灑村全場34.5公里的,解放軍35165部隊主動承擔盤龍河458.5米的截彎改道任務后,部隊在盤龍河畔安營扎寨,熱火朝天開展盤龍河的改道工作。經過近千名干部、戰士和文山人民一起連續鏖戰四十個日日夜夜,移土15萬方,開挖了長450米,寬40米、深5米的新河道,1986年3月盤龍河改道竣工,讓大小河灣136處的盤龍河由害變利,被部隊命名為“愛民河”。今天,“愛民河(盤龍河)”依舊蜿蜒流淌,一直造福著文山人民,成為“雙擁”的時代見證。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彪娪啊堕L安三萬里》獲得好評,帶領人們在瑰麗的唐詩世界里漫游,在千年文脈里感受文化自信。于文山而言,只要軍心在,民意在,“愛民河”就永遠在,“凱旋門”的故事就會一直延續。

【作者簡介】鄧在艷,女,云南威信人,作品散見于《文山學院學報》《含笑花》《黃河口文藝》《天下美篇報》《文山日報》等,作品收錄于《月是故鄉明》《寫在大地上的“西疇精神”》《拾韻七鄉》等書籍。在征文比賽中多次獲獎,2023年7月獲全國“革命老區文化建設優秀作品·報告文學類”,2021年、2023年分別獲云南經濟日報征文一等獎。

猜你喜歡
雙擁文山
詩與象
詩與學
開慧雙擁廣場:嶺上驕楊,長年自青青
歌頌梧州雙擁模范城
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做好“雙擁”工作 增進魚水深情
雙擁共建
加強新形勢下雙擁工作的三個建設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 activity alo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