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基于拉斯韋爾程式

2024-04-10 00:53李申浩楊漸雨陳雪
南方論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受眾

李申浩 楊漸雨 陳雪

(1.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2.廣西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4;3.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荊門 448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能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傳播話語權?!盵1]“國際傳播是國與國之間‘民相親’‘心相通’的重要路徑和渠道,是世界交往的基石和載體?!盵2]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日益成為政界和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美國政治學家、傳播學先驅人物拉斯韋爾首次提出了“拉斯韋爾程式”。隨著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引向深入,構成傳播過程的五大基本要素逐漸演變成傳播學研究領域的五大基本模式,形成了傳播過程中的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等不同體系和類別的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系列思想理論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及改革過程中逐漸形成并賡續發展,既充滿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政治參考價值,利用拉斯韋爾經典傳播模式來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傳播,有重大學理價值和現實關懷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控制分析:明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主體

傳播者作為傳播過程中的控制主體,起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過程中控制信息整體性和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必須明確傳播者在國際傳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升國際傳播的效能。黨和國家領導人、人才智庫、非政府組織等構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主體。

首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過程中處于核心領導地位,他們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展現狀,能夠以最權威、最準確、最科學的視角謀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基本原則,他們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事業的統籌者與詮釋者,其在外交活動中的一言一行始終代表著國家的國際形象,影響著國家的國際認同,關乎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黨和國家領導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國際交流互動的諸多場合通過演講、聲明、署名文章等方式向世界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力求客觀真實地展示中國形象,不斷提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話語權,表達與世界各國共謀發展和追求和平的強烈愿望。

其次,由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組成的人才智庫為國內外受眾深入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他們主要從事政策咨詢與學術研究工作,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相關的軟科學領域及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實踐積累,并不斷優化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新方法、新策略。專家學者們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積極廣泛地主持或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宣講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中的重難點,便于其在世界人民大眾中高效傳播,這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人才智庫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中流砥柱。

最后,非政府組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本身“具有志愿性、非營利性、非官方等特點”[3],非政府組織結構精簡、機動性強,信息流通渠道多元,其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過程中的折射場域廣泛而深遠,且傳播過程中更能貼近受眾、反映民意,具有其他傳播主體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能有效彌補細節缺位、信息滯澀等不足,展現出強大的親和力。充分調動非政府組織對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積極性,規范其在傳播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形式內容,保證傳播活動的高質量、高水平完成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事業的重要環節。

二、內容分析: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話語

內容為王,信息表達的特定符號是受眾接觸到的最直觀的內容,作為信息符號的話語是傳播活動的內容載體,好的傳播內容需要一套與之相適配的話語。如何全力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話語,一是要科學地總結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話語的主要內容,更凝練地呈現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思想理念與國際交流主張,形成完善的思想儲備體系,特別要注重國際傳播的議程設置,以保證傳播工作井然有序。二是既要堅持中國特色,闡釋清楚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優勢特征所在,也要與國際接軌,展現國際視野,在遵循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開放性的基礎之上,采用契合國內外受眾樂于接受的話語表達方式,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新發展。三是要充分借助各類國際媒體平臺,塑造風清氣正、客觀務實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新風尚,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面對西方部分不良媒體的故意抹黑和詰難,要始終站穩中國立場,堅決維護中國國際形象,以國際傳播活動為契機,讓世界民族真正感受和認識到中華民族的魅力與品格。

針對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應考慮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巧妙地融入講解過程中,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關鍵要素,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潛移默化地向海外受眾傳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對于如何傳播好中國聲音,則是要傳遞出中國愿以團結、友好、互助、向上的理念與國際社會開展密切交流,表達中方在奮進道路上的慷慨氣魄,讓中國之聲浸潤世界的每個角落?!笆赂锩宦暸陧?,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4],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逐步創立并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要積極客觀地向世界展現好中國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史跨越,讓世界人民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這一命題的本真意蘊,實事求是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傳遍海外,破除對西方國家社會制度與發展模式的盲目崇拜,為國際合作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思想資源。[5]

三、媒介分析:拓寬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渠道

媒介是傳播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中間環節。傳播者應利用多種類型的傳播媒介,針對具體的傳播環境,發揮出不同媒介所具備的特有優勢,助推拓寬傳播渠道,從而達到更好的國際傳播效果。

一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官方渠道,是極其重要的傳播渠道,黨中央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主導者,統領全局,協調各方,站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涉及國家未來發展重大領域的最前沿,時刻洞察著國際格局的演變,促進國際傳播事業行穩致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與世界各國密切交流,以超人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并在中國舉辦一系列的主場外交活動,與各國領導人會晤,向世界各國真誠、友好地傳達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誠摯地展現中國愛好和平、謀求共贏的外交理念和大國擔當,代表黨和國家發出新時代中國最強音。

二是出版黨的文獻譯著渠道,近年來,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編譯局、外文出版社等權威單位先后翻譯出版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關于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的重要著作,成為廣大海外受眾了解中國的一個嶄新窗口。這些著作在各國通過多語種出版發行,全面系統地向國際社會展示和介紹中國治國理政思想,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世界各國在處理和解決自身問題時提供更多選擇與借鑒,同時為國際社會進一步深入探索和了解中國樣貌及中國未來的發展理念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獻是其成立100 多年來,歷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不斷求索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嘔心瀝血之作,其不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有重大指導意義,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及整個世界的發展進步都有無可比擬的推動作用。

三是文化交流渠道,通過深層次且更富感染力的傳播形式起到了補充和完善的作用。中華文化紛繁復雜、博大璀璨,不論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亦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有著先天的本源聯系,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建設、先進“國學”文化的推廣及當代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持續加強,讓海外受眾能夠更細致、更直觀地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感受中國歷史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獨特魅力。借助世界文化廣泛交流之大勢,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開辟新道路,書寫新篇章。

四、受眾分析: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對象

不同受眾之間的層次類別和心理差異會直接影響傳播效果,應當對不同受眾采取差異化的傳播策略,明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對象,形成科學有效的傳播機制,實現對受眾進行精準化傳播。

一方面,傳播者要重點關注意見領袖,其在大眾傳播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他們具有眾多的社會關系,活躍于社群之中且有著較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對社會群體中各圈層的意見領袖進行協調和管理,引導其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并積極自覺地參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活動,將有助于凝聚強大的國際傳播合力。通過調查分析,厘清各類意見領袖的言行特點與規律“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其特長與潛力,針對個體間不同的性格特質,制定一一對應的傳播方案和類目清晰、結構分明的傳播體系,逐步搭建并完善由意見領袖所構成的人才隊伍,幫助他們盡快成長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重要力量。應重視社群中意見領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在助力國際傳播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可給予精神及物質獎勵,從而激發其圍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議題進行客觀公正宣傳和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的思想自覺,促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傳播水平的穩步提升。

另一方面,要根據受眾群體的實際情況開展傳播工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所面向的是全世界人民,他們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民族,文化不同、信仰相異、職業有別,應系統判斷具體受眾群體的現實特性,在核準內容一致的基礎上,構建形式多樣“因地制宜”的國際傳播體系,巧妙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信息技術,拓寬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外延,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且不失格調的傳播樣態不斷提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接受度,靈活化解傳播環境中各類負面因素,呼吁倡導海外紙質及網絡媒體正視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采用客觀即時的態度報道中國資訊,從而循序漸進地消除部分海外受眾長期以來在腦海中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塑造精彩紛呈、沁人心脾的國際傳播新格局,令廣大受眾主動加強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感知、理解和認同。

五、效果分析:傾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回饋

特別要注重傳播效果,關注我們的傳播對象在接受傳播內容之后所產生的不同的反應。[6]傳播者應及時傾聽受傳者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的回饋,依據反饋信息迅速調整國際傳播策略,保證傳播活動的高效率進行,以求盡快達到預期的傳播目的。

首先,應及時回應海外社會的偏見與誤解,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正名。長期以來,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西方中心論等不和諧因素對國際社會的有序運行帶來了極大挑戰,部分國家頻繁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和誹謗污蔑,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設置了很多障礙,例如,“中國威脅論”“中國霸權論”“中國崩潰論”時常侵染著國際輿論空間。針對這些不正當的論調,需要做到敢于發聲、善于發聲,以求真務實、據理力爭的理念將一切有害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及傳播的蠱惑之音肅清于無形,以期做到增信釋疑。將中國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本應向世界闡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及文化的核心意蘊和現實價值以真實的樣貌呈現于國際全球,幫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鋪平道路。

其次,對于國際社會中極力維護中國形象,樂于深入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受眾群體,應予以肯定和贊揚,嘗試將其發展為國際傳播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注入海外有生力量,以此為基點,實現傳播活動由被動向主動進行轉變,潛移默化地將世界中各方面友好力量團結起來,構筑起國際傳播事業的全球網絡,多措并舉打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新模式,讓世界人民認識中國的真實形象,發自內心地認同中國的發展,自愿地向他人宣傳中國愛好和平、爭取共贏的發展理念,并自覺做到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真信、真學。

基于傳播學拉斯韋爾程式促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特別要注重傳播過程中的控制、內容、媒介、受眾、效果等環節的協同性發展,不斷整合國內外各類傳媒資源,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媒體的優勢特征,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和世界發展趨勢,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健康生態,為傳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受眾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新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