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專家共識(2023,上海)△

2024-04-10 19:40舒易來范新泰高子雯王大奇程曉婷呂俊胡純純徐秀周旭嬌郭犖馬競張劍寧陶永孫珊楊美琴胡炯炯蔡宇伽0李大力李耕林楊軍戴春富張天宇洪佳旭馬兆鑫黃新生向明亮時海波陳兵王武慶陳正一殷善開吳皓王正敏李華偉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基因治療遺傳性耳鼻喉科

舒易來 范新泰 高子雯 王大奇 程曉婷 呂俊 胡純純 徐秀 周旭嬌 郭犖馬競 張劍寧 陶永 孫珊 楊美琴 胡炯炯 蔡宇伽0 李大力 李耕林楊軍 戴春富 張天宇 洪佳旭 馬兆鑫 黃新生 向明亮 時海波 陳兵王武慶 陳正一 殷善開 吳皓 王正敏 李華偉

(1.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 上海 200031;2.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保健科 上海 201102;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 上海 200031;4.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遺傳性耳聾診治中心 上海 200031;5.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耳鼻整形外科 上海200031;6.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437;7.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 200011;8.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編輯部 上海 200031;9.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耳鼻咽喉科 上海 200120;10.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 上海 200240;11.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上海 200241;1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 200092;1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200032;1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耳鼻咽喉科 上海 200025;15.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 200233;16.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眼耳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波士頓 02114)

聽力損失即聽覺系統異常引起的聽功能障礙,是最常見的感覺障礙性疾病[1]。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統計,全球患有致殘性聽力損失的人數約為4.66 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5%,其中成年人4.32 億人、兒童3 400 萬人[2-5]。全球約1/500 的新生兒患有聽力損失,約2 600 萬先天性耳聾患者;我國每年新增約3 萬例新生聾兒,其中約60%與遺傳因素有關[6-8]。然而,遺傳性耳聾臨床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探究新的療法是耳聾治療領域的研究重點,基因治療為遺傳性耳聾提供了根治的可能。

基因治療是指將正常功能的基因或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一定方式導入靶細胞內,以糾正、替代基因缺陷或者異常,實現治療疾病的方法[9-11]。在耳聾基因治療領域中,主要是通過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載體,將正常的基因或基因編輯體系遞送至耳蝸細胞中表達,補償缺陷基因功能或糾正致病突變,實現聽功能的改善或恢復[11-13]。研究人員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針對VGLUT3、GJB2、GJB6、KCNQ1、PJVK、TMC1、OTOF、STRC、SYNE4、MYO6、KCNQ4、PCDH15、ATP2B2等致聾基因,研發了有效的基因治療策略[12,14]。在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臨床轉化上,國內外近期先后共有5 項臨床試驗啟動和開展(ChiCTR2200063181、NCT06025032、NCT05821959、NCT05788536、NCT05901480)。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成功開展了國際首個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完成多例OTOF突變耳聾患者基因治療,耐受性和安全性好,且成功糾正患兒聽力[14-18]?;诖?,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牽頭,聯合本地區多家單位的耳科學、聽力學、遺傳學、基因治療及康復學等專家,經過會議討論,形成本共識,內容涵蓋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的適用人群選擇、圍手術期準備、基因治療藥物注射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治療后康復等,以期為相關醫務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參考,規范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的開展,便于其推廣。

1 患者選擇標準

1.1 適應證

(1)經過基因檢測,致聾原因為特定耳聾基因突變。

(2)年齡最小可至1 歲,特殊情況可放寬至6 個月,但需全面評估治療收益及風險,加強圍手術期監護。如無任何聽力言語基礎,建議6 歲以下;6歲以上需充分告知監護人和(或)患者治療后可能存在聽覺不適應、聲音分辨能力差、言語功能恢復差或無恢復,同意后方可實施治療。

(3)優先考慮重度、極重度和完全聽力損失的患者,中度或中重度需結合相關基因聽力損失進展深入評估基因治療的必要性,并與監護人和(或)患者充分溝通手術的收益及風險。

(4)監護人和(或)患者本人對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有充分的認識和合理的預期。

(5)具備接受規范聽覺言語康復教育的條件:術前應詳細告知監護人和(或)患者本人在術后可能需要接受規范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1.2 禁忌證

(1)中耳乳突急性炎癥。

(2)內耳嚴重畸形、聽神經缺如等,無法進行基因治療藥物遞送。

(3)嚴重精神、智力、行為及心理障礙,經評估無法配合基因治療和術后隨訪及康復。

(4)其他由臨床醫師認定的手術或麻醉禁忌證。

1.3 特殊情況

(1)雙側耳基因治療:雙側基因治療更利于雙耳聽力恢復,從而改善安靜和背景噪聲下的言語理解能力及聲源定位能力。在單側耳已證實相應基因治療體系有效的前提下,建議雙側同時行基因治療。雙側順序基因治療時,需根據血清中和抗體滴度慎重選擇手術時機。

(2)已行單側人工耳蝸植入:對側耳可行基因治療。

2 術前評估

2.1 病史及資料采集

(1)患者的聽力損失和全身疾病史,包括患者的聽力史、耳鳴與頭暈史、耳毒性藥物應用史、噪聲暴露史、耳科手術史、聽力損失家族史、助聽器配戴史、言語發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史,發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發育畸形、智力發育等)和其他病史(如癲癇和精神狀況等),疫苗接種史等。

(2)患兒還應包括母親妊娠史和生產史、患兒生長發育史等。

(3)患者及家屬改善聽覺功能和言語交流的期望。

2.2 耳部檢查

包括耳周、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等,了解耳部有無發育異常、炎癥或其他病變。

2.3 聽力學及前庭功能檢查

(1)純音測聽:包括氣導和骨導;6 歲及以下兒童可選擇采用小兒行為測聽法,包括行為觀察、視覺強化測聽和游戲測聽。

(2)聲導抗。

(3)聽覺誘發電位:包括聽性腦干反應(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聽覺穩態誘發反應(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s, ASSR)及耳蝸微音電位檢查。

(4)耳聲發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或瞬態誘發耳聲發射。

(5)前庭功能檢查(能配合檢查者)。

2.4 影像學評估

常規行顳骨薄層CT 掃描、內耳及顱腦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以了解中耳乳突和內耳發育情況及有無病變。

2.5 遺傳學檢查

采集患者外周血行高通量測序(如全外顯子組測序、全基因組測序等),并使用一代測序、多重連接探針擴增技術(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或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等方法驗證后,篩選出致聾相關變異。由兩名或兩名以上臨床遺傳學專家(建議獲得遺傳咨詢師證)依據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分子病理協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 ACMG/AMP)[19-20]遺傳變異解讀標準與指南進行致病等級評判,明確致聾基因突變位點。治療的目標基因變異,應滿足“致病”或“可能致病”等級,且排除其他耳聾相關基因導致患者耳聾的可能。使用一代測序等方法驗證患者父母的基因型以明確患者變異來源,并結合患者父母的聽力學表型以明確家系共分離情況。根據遺傳模式,隱性遺傳的致聾基因變異患者應為雙等位基因復合雜合變異或純合變異;顯性遺傳的變異患者多數為雜合變異,極少數為雙等位基因復合雜合變異或純合變異。針對臨床意義未明的變異,可考慮補充致病性評估的證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我國企業生存的競爭力,改變了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這就要求我國企業特別是涉農型的中小企業,能夠適時地調整治理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涉農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有利于“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所以如何完善我國涉農企業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效率,促進涉農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2.6 言語能力評估

對配合良好的患者,可進行言語識別率和言語識別閾等測試,評估患者的言語-語言能力。對于無法配合的患者,根據監護人或同居人日常生活觀察,可采取填寫言語問卷的間接形式評估患者的言語-語言能力。

2.7 心理、智力及學習能力評估

建議6 歲以上兒童選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e Fourth Vision, WISC-Ⅳ)以及聯合瑞文智力測驗(Combined Raren’s Test, CRT),6 歲以下兒童選用格里菲斯發育評估量表(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 GMDS)。

2.8 兒科學或內科學評估

行體格檢查和相關的輔助檢查,以客觀了解患者身體其他部位有無基因治療禁忌。

2.9 家庭和康復條件評估

術前、術后均需讓患者及監護人了解到術后言語康復的必要性,并幫助其建立正確的期待值,為后期康復做好相關準備,術后接受合理規范的康復訓練。

3 基因治療藥物注射規范

3.1 倫理審查

基因治療作為一種新興治療方式,應遵照相關條例和法規,進行嚴謹的倫理審查,規范實施治療。

3.2 手術醫師的要求

手術醫師應為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且具備較豐富的耳內鏡或耳顯微手術經驗,并接受過系統的內耳局部藥物遞送的手術培訓。

3.3 手術室及基本設備要求

手術室應具備良好的無菌手術條件,具備耳內鏡系統、耳顯微鏡及耳科相關手術器械等。

3.4 術前準備

圍手術期應給予糖皮質激素以減少可能的免疫反應[21-23],常規使用抗生素,手術準備、全身麻醉準備和術前用藥同其他耳外科手術。

3.5 手術操作步驟和方法

推薦采用耳內鏡或耳顯微鏡下經圓窗膜等內耳注射,或其他已明確驗證可行的路徑。

3.6 術后處理

同一般耳內鏡或中耳乳突顯微手術。

3.7 隨訪和療效評估

制訂嚴格的隨訪時間和內容,以進行全面的安全性和療效評估。隨訪內容主要包括3 個方面。

(1)耳科學:外耳道及鼓膜查體,輔助檢查包括純音測聽(或小兒行為測聽)、聲導抗、ABR、ASSR、耳蝸微音電位、耳聲發射等。

(2)免疫學:抗AAV 中和抗體、酶聯免疫斑點實驗(ELISpot)、血qPCR 測AAV 脫落。

(3)血液學: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3.8 基因治療潛在風險評估

基因治療給藥方式包括系統給藥和局部給藥,臨床試驗數據表明,相對于系統給藥,局部給藥的不良事件風險較低[24-26]。耳聾基因治療可能出現耳部相關風險(如頭暈、耳鳴、淋巴漏、內耳感染等)或全身系統性不良事件(如肝腎功能損傷、過敏反應等),因此,圍手術期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加強護理,仔細查閱各項安全性相關的輔助檢查資料,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及不良事件進行密切監測,并給予及時有效處理。

4 治療后聽覺言語康復

建議患者在接受基因治療手術后1 個月即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定期評估康復效果,可通過聽覺言語評估軟件對患者的單音節詞、雙音節詞、短句、聲調、聲母、韻母等內容進行測試。對于言語和理解能力不足以完成上述評估內容的患兒,可采用相關問卷進行評估,包括:有意義聽覺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嬰幼兒有意義聽覺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有意義使用言語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 MUSS);聽覺能力分級(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語可懂度分級(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 SIR)等。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家庭參與和支持對聽障兒童或患者的聽覺言語康復具有重要意義[27-29],因此,患者在接受基因治療后,監護人和(或)家庭成員應該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康復訓練中,以促進他們獲得更好的聽覺言語功能。

5 結語

基因治療為根治遺傳性耳聾帶來新的希望,現有臨床試驗結果已展現出顯著療效[14-18]?;蛑委熜鑷栏裨u估和確定患者的致聾基因位點,并全面了解其病情進展、聽覺功能、言語功能和全身情況。耳聾基因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仍需不斷探索和優化,需要更多臨床試驗數據支持。本共識可為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和應用提供參考和依據,更好地促進耳聾基因治療的規范開展。

執筆專家:舒易來、范新泰、高子雯、王大奇、程曉婷、呂俊

參與討論專家(按姓氏筆劃排序):馬競、馬兆鑫、王正敏、王武慶、向明亮、孫珊、李大力、李華偉、李耕林、陳正一、楊軍、楊美琴、時海波、吳皓、張天宇、張劍寧、陳兵、周旭嬌、胡純純、胡炯炯、洪佳旭、徐秀、殷善開、郭犖、陶永、黃新生、舒易來、蔡宇伽、戴春富

猜你喜歡
基因治療遺傳性耳鼻喉科
遺傳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研究進展
遺傳性T淋巴細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纖維化中的作用
愛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的中醫藥治療
川芎茶調散治療耳鼻喉科疾病舉隅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內容簡介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內容簡介
你得了“暈屏癥”嗎?
洪專:中國基因治療領域的引路人
基因治療在醫學中的應用?
封閉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療對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