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養殖密度對興凱湖翹嘴鲌幼魚生長的影響

2024-04-10 14:27劉煒裴雪瑩茆健強陳樹橋張雷鳴代雅凡周國勤
水產科技情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池塘養殖生長

劉煒 裴雪瑩 茆健強 陳樹橋 張雷鳴 代雅凡 周國勤

摘 要:為研究養殖密度對興凱湖翹嘴鲌幼魚生長性能的影響,探索興凱湖翹嘴鲌池塘養殖密度閾值,設置養殖密度分別為15萬尾/hm2(D1)、30萬尾/hm2(D2)、60萬尾/hm2(D3)、90萬尾/hm2(D4)、150萬尾/hm2(D5)共5個試驗組,進行了為期180 d的興凱湖翹嘴鲌幼魚池塘培育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幼魚的增重率隨著放養密度的增加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放養密度最低的D1組幼魚的增重率最高,達63.74%,但與D2組(60.57%)沒有顯著差異,D1、D2組幼魚的增重率顯著高于其他密度組(P<0.05);幼魚的體長增長率也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加呈現顯著下降的趨勢,D1組體長增長率最高,為3.16%,D5組最低,為0.56%;養殖試驗結束時,5個試驗組魚的肥滿度無明顯差異。結果表明,池塘養殖條件下興凱湖翹嘴鲌幼魚的適宜培育密度為30萬~60萬尾/hm2。

關鍵詞:興凱湖翹嘴鲌;池塘養殖;養殖密度;生長;養殖效益

翹嘴鲌(Culter alburnus)隸屬于鯉科(Cyprinidae)、鲌亞科(Culterinae)、鲌屬(Culter),是我國重要的淡水名優經濟魚類之一,其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經濟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和市場歡迎。興凱湖翹嘴鲌是在興凱湖水域形成的獨立天然種群,與黃河鯉、松江鱸、松花江鱖合稱為我國“四大淡水名魚”[1]。興凱湖翹嘴鲌體長,側扁而薄,頭后背部稍隆起,口裂傾斜,下頜突出,背部和兩側呈青灰色或淺棕色。該魚為中上層魚類,最適生長溫度為22~30 ℃,生長要求水體溶解氧在5 mg/L以上,pH在5.5~8.5。興凱湖翹嘴鲌幼魚期以吞食大型浮游動物為主,成魚期以野雜魚為主食[2-4]。近年來,由于口感佳,營養豐富,市場前景好,興凱湖翹嘴鲌已被多地開展商業化養殖。

養殖密度是水產養殖的一個關鍵性參數。隨著水產養殖產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在規模擴大、帶來高收益的同時,密度過高導致的魚病風險也在加劇。高密度養殖不但容易導致水質惡化,同時也被認為是一種潛在壓力源,會對魚類生長性能及存活率產生影響[5]。已有的研究報道已經證明了養殖密度與魚類生長之間的相關性,并且不同物種之間這種相互作用模式存在一定的特異性。養殖密度對魚類生長性能的影響已經在多種魚類中被證實,如王明華等[6]等對4種不同養殖密度下斑點叉尾

魚回

的養殖凈利潤和投資回報率進行了研究,發現當放養密度為18萬尾/hm2時,養殖經濟效益可實現最大化。李倩等[7]研究發現,當太湖魴鲌的放養密度超過1.0 kg/m3時,其特定生長率顯著降低。黎品紅等[8]發現,養殖密度對華南鯉幼魚的生長指標有明顯影響,其最適養殖密度是43.48尾/m2。目前尚未見有關興凱湖翹嘴鲌幼魚最適池塘養殖密度研究的報道。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放養密度對興凱湖翹嘴鲌幼魚生長性能的影響,旨在探索興凱湖翹嘴鲌池塘養殖密度閾值,為該品種的養殖管理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條件

試驗池塘為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祿口基地的5口生產性養殖池塘,面積在0.300~0.347 hm2(具體見表1)。池塘呈長方形,采光及通風條件良好,四周無遮蔽,四面護坡為砼質,池底為土質。水深1.5~2.0 m,淤泥深度不超過20 cm。池塘水源來自南京秦淮河支流,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2001)的要求。每口池塘配備1臺功率1.5 kW的葉輪式增氧機和1臺120 W的投飼機。

1.2 幼魚管理

興凱湖翹嘴鲌幼魚來自南京水產科學研究所周崗基地,為4月23日孵化的同批次幼魚,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質健康。5月20日,按照15萬、30萬、60萬、90萬、150萬尾/hm2(分別編號為D1、D2、D3、D4、D5)的放養密度分別投放入各試驗池塘(見表1)。幼魚入池后,將聚維酮碘用水稀釋100倍后,全池遍灑消毒,用藥濃度為45~74 mg/m3。隔日將翹嘴鲌粉狀配合飼料(具體見表2)浸潤化漿后潑灑飼喂,同時培育浮游生物。1周后,對幼魚進行為期7 d的轉食馴化,馴化期間投喂翹嘴鲌破碎配合飼料(營養成分同粉狀料),平均粒徑為0.3 mm,日投4次,飽食投喂,即每次投喂至幼魚不再攝食后停止。馴化結束后,保持每天投飼兩次(9:00和17:00)。

1.3 生長性能測定

試驗自2021年5月20日開始,至11月16日結束,共進行180 d。試驗開始時,測量幼魚的各項指標(初始全長、體長和體質量),之后,每30 d測量1次,每次在各試驗池塘隨機抽取30尾魚。生長性能指標主要包括增重率(RW,%)、體長增長率(RL,%)和肥滿度(CF,g/cm3),其計算公式如下[9]:

RW=100×(Wt-W0)/W0 (1)

RL=100×(Lt-L0)/L0 (2)

CF=100×Wt/Lt3(3)

式(1)~(3)中,Wt為終末平均體質量(g),W0為初始平均體質量(g),t為養殖試驗天數(d),L0為養殖試驗開始時魚的平均體長(cm),Lt為養殖試驗結束時魚的平均體長(cm)。

1.4 數據和分析

試驗數據使用EXCEL 365和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較(Tukey法),用t檢驗計算P值,設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數值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和分析

2.1 不同養殖密度對興凱湖翹嘴鲌幼魚生長指標的影響

各養殖密度組試驗魚的體質量和體長增長情況見圖1~圖2。由結果可以看出,在180 d的養殖試驗過程中,各密度組試驗魚的體質量和體長均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增長,且養殖密度越低,增長趨勢越明顯。其中D1組的體質量和體長增長速度最快,D5組則增長最慢。除了6月份外,同一時期D1和D2組試驗魚的體質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與其他密度組有顯著差異(P<0.05);而同一時期D4和D5組試驗魚的體質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該兩個組魚體質量增長趨勢不明顯,與其他密度組差異顯著(P<0.05)。

養殖180 d后,各試驗組魚的各項生長指標見表3。由表3可見,D1和D2組試驗魚的終末體質量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D5組魚的終末體質量最小,僅為(3.32±0.73)g。體長方面,D1和D2組試驗魚的終末體長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而D5組魚的終末體長最小,為(6.49±0.72)cm。D1和D2組試驗魚的增重率明顯高于其他組,D4和D5組的體長增長率明顯小于D1、D2、D3組;D2組的終末肥滿度最高,D4組的終末肥滿度最小。

2.2 生長式型

隨著試驗的進行,各密度組的興凱湖翹嘴鲌幼魚體質量均呈指數生長(見圖3)。各試驗組魚體質量的生長方程式分別為:WD1=3.136 2e0.495 6 t(R2=0.982 3);WD2=1.999 3e0.567 5 t(R2=0.977 7);WD3=1.622 5e0.526 7 t(R2=0.959 4);WD4=1.033 5e0.326 6 t(R2=0.952 3);WD5= 0.802 1e0.239 6 t(R2=0.997 0)。

各養殖密度組興凱湖翹嘴鲌幼魚體質量與體長的關系曲線見圖4。如圖4所示,以方程W=aLb擬合幼魚體質

量與體長之間的相關關系,分別得到:WD1=0.008 0L3.136 5(R2=0.983 2);WD2=0.008 2L3.163 3(R2=0.994 7);WD3=0.009 0L3.061 8(R2=0.966 3);WD4=0.024 8L2.598 3(R2=0.970 0);WD5=0.023 3L2.640 5(R2=0.971 4)。其中D1、D2和D3組的b值>3,表明該養殖密度下幼魚呈現異速生長。D4和D5組的b值<3,表明該養殖密度下幼魚呈現負異速生長。

3 討論

密度是決定養殖魚類生長速度、產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集約化養殖應盡可能地提高單位水體中的放養密度,以獲得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10]。但是,養殖密度過高不僅加劇了魚類對空間和餌料的競爭,導致能量消耗增多和餌料系數升高,而且還會抑制魚類的正常生長,甚至造成魚類發病和死亡。魚類的臨界養殖密度因種屬和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臨界密度內,死亡率不受密度的影響,而當超出臨界密度后,死亡率會隨著密度的升高而升高。從代謝的角度來看,在高密度養殖環境下,魚類新陳代謝旺盛,血液中的皮質醇、血糖和血紅蛋白水平也相應升高,血液攜氧能力上升。短期內皮質醇和血糖水平的上升有利于緩解魚體所遭受的脅迫,但持續過久會導致機體或組織對氨基酸的利用率下降,并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11-13]。

此外,已有研究發現,養殖密度過高將抑制魚類生長,增加患病風險。王且魯等[14]發現,亞東鮭的生長速度呈現隨著養殖密度增大而先穩定后顯著減緩的趨勢,在一定密度范圍內,數量基數的增大會抵消個體生長速度的降低;麻艷群等[15]發現,黃顙魚放養密度過高會導致其增重率和體長生長率降低,并且使水體中亞硝酸鹽增加,水質惡化;王躍斌等[16]發現,不同密度的日本黃姑魚幼魚在室內循環水養殖30 d內,各密度組魚的生長及存活出現了顯著差異,但其非特異性免疫性能并未受到明顯影響;張家松等[17]認為,9尾/m2是圖們雅羅魚幼魚的最適養殖密度,在該密度下,魚的體質量、增重率、日增重、特定生長率均高于其他密度組。本試驗通過對興凱湖翹嘴鲌在不同養殖密度下生長指標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養殖密度增加,興凱湖翹嘴鲌的增重率、體長增長率逐漸降低,說明高密度嚴重影響了興凱湖翹嘴鲌幼魚的生長。同時,隨著養殖時間的增加,各組幼魚的肥滿度無明顯差異,推測該密度區間對興凱湖翹嘴鲌幼魚肥滿度的影響較小。

楊虹等[2]發現,高密度養殖條件下興凱湖翹嘴鲌的生長性能受到顯著抑制。本試驗也證實了興凱湖翹嘴鲌的生長速度和生長效率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高密度養殖中,養殖戶所追求的高產量和高收益并不是以高的生長效率為前提的,而是以較大的種群個體基數為基礎。興凱湖翹嘴鲌是集群型魚類,劉文奎等[18]認為,集群性魚類聚集在一起生活會表現出生長加速、攝食積極的特點,而分開飼養則會導致其食欲下降、生長緩慢。因此,在實際養殖生產中,應在考慮最大養殖效益的前提下把握合適的養殖密度,密度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興凱湖翹嘴鲌的生長。綜上考慮,為使養殖綜合效益最大化,在池塘養殖條件下進行1齡以下興凱湖翹嘴鲌培育時,建議放養密度為30萬~60萬尾/hm2。

參考文獻

[1]高春濤,尹海富.興凱湖翹嘴鲌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水產,2013(6):22-24.

[2]楊虹,李敏,張曉光,等.池塘養殖興凱湖翹嘴鲌生長特性的研究[J].漁業經濟研究,2009(4):32-36.

[3]陳清華,劉偉,唐富江.興凱湖4種野生鲌類營養成分的比較分析[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 6(1):88-92.

[4]楊虹.興凱湖翹嘴鲌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9.

[5]郭海燕.養殖密度對魚類生長情況的影響[J].重慶水產,2013(1):40-43.

[6]王明華,姜虎成,秦欽,等.池塘養殖密度對斑點叉尾魚回“江豐1號”苗種生長、成活及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4):203-206.

[7]李倩,孫麗慧,姜建湖,等.放養密度對IPRA養殖太湖魴鲌生長、抗氧化酶及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23,47(3):479-487.

[8]黎品紅,馬冬梅,朱華平,等.養殖密度對華南鯉幼魚生長特性的影響[J].漁業研究,2019,41(1):63-69.

[9]周西,詹政軍,季亞培,等.餌料種類對黃顙魚仔稚魚不同階段生長和存活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5):324-327.

[10]王冠.養殖密度對紅鰭東方鲀幼魚生長和生理指標的影響及腦和肝的轉錄組分析[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22.

[11]倪金金.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下養殖密度對大口黑鱸生長與生理機能的影響[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20.

[12]REN Y Y,WEN H S,LI Y,et al.Stocking density affect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sm of Amur sturgeon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GH/IGF axis[J].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8,36(3):956-972.

[13]王裕玉,徐跑,聶志娟,等.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下養殖密度對吉富羅非魚生長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6(5):78-84.

[14]王且魯,王金林,劉飛,等.不同養殖密度對亞東鮭亞成魚生長性能的影響[J].水產養殖,2020,41(4):8-10.

[15]麻艷群,司楠,董升輝,等.不同放養密度對黃顙魚生長性能及水質的影響[J].水產養殖,2021,42(8):26-31.

[16]王躍斌,胡成碩,胡則輝,等.養殖密度對日本黃姑魚幼魚生長及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J].海洋漁業,2017,39(1):51-57.

[17]張家松,高春山,高娜,等.養殖密度對圖們雅羅魚(Leuciscus waleckii tumensis)幼魚生長和飼料效率的影響[J].水產養殖,2020,41(4):22-25.

[18]劉文奎,樊啟學,杜海明,等.養殖密度對雜交鱧仔魚生長與存活的影響[J].淡水漁業,2007,37(4):45-48.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of juvenile Khanka Culter alburnus

LIU Wei , PEI Xueying2, MAO Jianqiang2, CHEN Shuqiao2, ZHANG Leiming2, DAI Yafan2, ZHOU Guoqin2

(1. College of Fisheri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of Fishery Sciences,Nanjing 21001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ptimal stocking density of Khanka Culter alburnus,a 180-day breeding trial of C. alburnus fingerlings under five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of 150 000(D1),300 000(D2),600 000(D3),900 000(D4) and 1 500 000(D5) ind/hm2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 gain rate of fis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P<0.05),and the weight gain rate of group D1 was the highest(63.74%),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1 group and the D2 group(60.57%),and the D1 and D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density groups(P<0.05).The increase rate of body leng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P<0.05),the highest was 3.16% in group D1,and the lowest was 0.56% in group D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inal plumpness among five groups after 180-day tria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optimum stocking density range for C. alburnus juvenile was 300 000 to 600 000 ind/hm2.

Key words: Khanka Culter alburnus; pond culture; culture density; growth; culture benefit

猜你喜歡
池塘養殖生長
碗蓮生長記
共享出行不再“野蠻生長”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野蠻生長
生長
東北寒冷地區斑點鱒鮭池塘成魚養殖試驗
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
《生長在春天》
淡水魚養殖的技術特點
臺灣大泥鰍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