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大市場的綠色之路
——基于空氣質量視角

2024-04-10 11:56陳建行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城市群空氣質量勞動力

張 暉,陳建行

(海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海南???570228)

0 引言

2022 年4 月10 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因此,加快完善國內統一的大市場,充分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中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同時也是“十四五”期間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之一。此外,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提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由此可見,建設市場一體化和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綠色發展都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都是關系到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那么這兩者之間具體的影響機制是什么?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探究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綠色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要實現市場一體化不得不面對國內特有的市場分割現象。市場分割是指由于某種力量或者手段的阻礙,使得商品、要素和資源無法在區域之間自由地流動導致市場相關性較差的現象[1]。雖然區域間的市場分割能短暫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2],但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地區間的市場分割會抑制商品、人力、資本等要素在地區間自由的流動,不利于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盡管學術界Holz[3]、李善同等[4]、桂琦寒等[5]的研究普遍認為國內市場逐步趨于一體化,但市場分割仍舊存在?,F有陳剛等[6]、范欣等[7]、曹春方等[8]、丁從明等[9]、彭聰等[10]、洪正等[11]的研究分別從司法獨立性、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官員交流、地區方言種類、高管校友圈、財政分權制度的角度來討論市場分割的成因,但尚未有文獻探討空氣質量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40 多年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伴隨著經濟活躍度的提高,空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12]。Pun 等[13]、Deryugina 等[14]分別對增加抑郁癥的發生率、提高居民的死亡率進行了研究,表明空氣污染對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還對地區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尤其是空氣污染的經濟效應。如李衛兵等[15]的實證研究發現空氣質量下降會制約企業生產率的提升;陳帥等[16]基于監獄工廠的數據實證分析發現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勞動生產率也會隨之下降;趙領娣等[17]在分析經濟增長和空氣污染如何影響就業時發現空氣質量下降會制約勞動者就業;謝婷婷等[18]通過研究空氣污染對人力資本的影響,發現空氣污染會顯著降低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

空氣污染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空氣能見度下降,因此在空氣質量較差的地區資源和要素的進入往往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影響商品、人力、技術等在地區間的自由流動。如Konstantopoulos 等[19]的研究發現能見度降低,將會增加企業所面臨的運輸方面的不確定性,使得商品的流通受到一定的阻礙;Mueller等[20]的研究發現低能見度可以導致機動車行駛速度大為減慢,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將致使交通道路封閉,阻礙機動車正常行駛,大大降低了交通運輸效率,從而影響商品高效流通。蔡婉華等[21]在探討中國工業大氣環境效率、工業要素流動與工業經濟產出的空動態關系時,發現大氣環境質量提升能夠促進要素的流動;李超等[22]實證研究空氣污染對企業庫存的影響,結果顯示空氣質量下降會增加本地企業的庫存水平。因此空氣質量會對區域間市場一體化產生重要影響,空氣質量的區際效應值得學者們研究,但目前對空氣質量區際效應分析的文獻較為缺乏。

本文以空氣質量的區際效應為出發點,基于2001—2019 年的城市數據,探究空氣質量改善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隨著經濟的發展,空氣質量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特別是空氣質量的經濟效應??諝馕廴咀蠲黠@的表現就是大氣能見度的降低,這是由于空氣中細微顆粒和有害氣體在空氣中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氣溶膠,通過吸光和散光降低大氣能見度。能見度的下降會導致機動車運行速度降低,甚至有可能使得道路封閉,無法通行[19],也會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從而影響運輸的不確定性,使得商品無法高效率地在地區自由流動,影響到企業的商品庫存,導致地區整體商品流通程度下降。此外,李衛兵等[15]的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會通過危害人體心理健康、擠占企業研發投入資金、造成勞動力資源和人力資本錯配以及減少勞動力供給等途徑降低地區企業的生產效率,使得商品無法快速且高效地在市場上流通。由于空氣污染使得要素流動受到阻礙,對于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會造成要素需求大于要素供給的現象,促使要素價格上升,抬高商品價格,而兩地間商品價格相差越大,商品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就會受到阻礙。因此空氣質量改善會提高大氣能見度,促進商品運輸效率的提升,加速商品在區際間的流動,而商品流通程度與市場一體化息息相關,所以市場一體化也會受到影響。

He 等[23]、Chen 等[24]的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會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Zhang 等[25]的研究表明空氣污染還會影響勞動者的心理健康,大大提高了心理疾病的發生概率??諝赓|量下降的非經濟效應會成為勞動力流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考慮到對自身身心健康的影響,勞動力在流動過程中做選擇時往往會主動選擇空氣質量好的地區,特別是那些高技能和高學歷的勞動力,這些人由于自身的競爭優勢,且環保意識更強,更加重視自身的身心健康,基本不會流入到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使得該地區的高級勞動力活躍度降低,形成了大氣的地方保護主義,因此空氣質量改善會打破這種大氣的地方保護主義,促進勞動力要素在區際間的自由流動。地區高級勞動力的活躍度往往會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區位選擇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若一個地區高級勞動力的活躍度較高,說明該地區人才集聚較高,對于需要高級勞動力維持技術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往往會選擇該區域進行投資,從而提高了區域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形成,促進了資本的進入;反之則相反。此外,空氣質量下降對企業員工身心健康的影響,員工必然會要求企業增加健康補助開支來彌補自身的損失使得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26],阻礙了外來資本的進入,因而空氣質量改善會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提高利潤水平,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吸引資本進入??諝赓|量改善引起勞動力和資本的流入往往會帶動或者促進地區其他產業效率的提升,更有效促進要素在地區間自由流動,促進市場一體化形成。

綜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設:

H1: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市場一體化;

H2:空氣質量改善會提高商品流通程度促進市場一體化;

H3: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勞動和資本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有利于市場一體化的形成。

2 研究設計

2.1 模型構建

為分析空氣質量與市場一體化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設定如下基準回歸模型:

其中,segit為被解釋變量表示t城市在i年份的市場一體化程度;airit為解釋變量表示t城市在i年份的空氣質量;controlit代表可能會影響市場一體化水平的相關控制變量;βi和γt分別表示時間固定效應和城市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2.2 相關變量的定義

2.2.1 市場一體化

本文以市場分割指數來衡量市場一體化水平(seg),市場分割指數越大代表市場一體化程度越低,反之則相反。為了避免回歸系數過小不便于分析,本文將市場分割指數擴大100 倍并進行縮尾處理。關于市場分割指數的測度,本文參考桂琦寒等[5]基于冰川成本理論發展而來的相對價格法,考慮到地級市相關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采用7 大類商品(即食品煙酒、衣著、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和生活用品及服務,這里需要指出的是2015 年后以生活用品及服務替代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用于測算地級市之間的市場分割程度,具體構建方法如下:

第三,計算qkijt的波動情況,記為Var(qkijt)。相對價格方差Var(qkijt),不但綜合了既定時期內i和j兩地各種商品的價格信息,而且還有助于剖析造成區域市場分割的非地理因素,能夠對市場分割進行整體評價。

第四,計算出某區域與它所相鄰區域的相對價格方差的均值,作為該區域市場分割指數[27]。

本文測算市場分割指數的方法著重關注的是兩個區域間相對價格方差的變化情況,不會因為類別不同而受影響,所以該指標的構建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2.2.2 空氣質量

本文的解釋變量空氣質量(air)是以PM 2.5 來衡量,PM 2.5 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顆粒物,它也稱細顆粒物。PM 2.5數值越大代表空氣質量越差,反之則相反。之所以選擇PM 2.5 衡量空氣質量而不用空氣質量指數(AQI)是因為PM 2.5 的數據樣本較為齊全,而空氣質量指數(AQI)是從2014 年才開始大規模推廣使用,2014 年以前是以空氣污染指數(API)來衡量空氣質量狀況且數據缺失較為嚴重。鑒于不同的污染物可能對地區收入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且考慮到部分年份數據的缺失和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2001—2013 年的空氣污染指數(API)的數據和2014—2019 年的空氣質量指數(AQI)非平衡面板數據作為替代指標進行穩健性檢驗。

2.2.3 控制變量

參考劉瑞明[28]研究市場一體化所選取控制變量的思路,本文選用地區年平均溫度(tem),地區年平均降雨量(pro,取對數),財政分權(fisdec,人均地方本級財政支出和人均中央本級財政支出的比值),政府參與程度(govint,地區財政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GDP 之比),對外開放程度(open,地方進出口貿易總額和GDP 的比值),互聯網發展程度(inter,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取對數);基礎設施建設(infra,公路里程數與行政區域面積的比值)。

2.3 數據來源

以中國城市為研究對象,本文所使用核心解釋變量空氣質量的數據是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經濟數據與應用中心提供的全球PM 2.5 的年均濃度數據整理計算而得的,計算被解釋變量市場分割指數的原始價格指數從各省份統計年鑒和各個地級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手工搜集整理得到的。其他變量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各個省份歷年統計年鑒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為了保證口徑的統一和城市樣本數量的充足性,本文所使用數據的時間跨度為2001—2019 年,涉及到224 個城市樣本;由于新疆、西藏、海南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數據不完整,因此沒有將這些省份或地區納入樣本范圍內。主要變量的統計特征詳見表1。

表1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3 實證結果和分析

3.1 基準回歸

本文采用依次加入控制變量的方法來檢驗空氣質量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基準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當未加入控制變量時,空氣質量改善會對市場一體化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當依次加入氣候控制變量和城市層面的控制變量時,空氣質量改善對市場一體化產生的正向影響仍然是顯著的,當進一步考慮對外開放因素時,雖然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略有下降但仍然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綜上所述,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市場一體化,假設1 得到了驗證。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3.2 穩健性檢驗

3.2.1 替換解釋變量

由于空氣質量可以用不同指標來衡量,為了結論的可靠性和嚴謹性同時考慮到相關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了2001—2013 年空氣污染指數(API)和2014—2019 年空氣質量指數(AQI)的數據進行指標替換重新回歸分析,具體的回歸結果詳見表3 所示,其中,替換空氣質量的衡量指標后,空氣質量改善仍會促進市場一體化且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基準回歸結果是穩健的。

表3 替換解釋變量、剔除特定城市和考慮外生沖擊因素的穩健性檢驗

3.2.2 剔除特定城市的影響

考慮到省會(首府)城市、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環境保護政策更多,環境保護力度更大,可能會影響到基準回歸結果。因此將省會城市、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城市樣本數據剔除,重新進行回歸分析,具體的回歸結果如表3 所示,其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市場一體化形成,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相似。

3.2.3 考慮外生沖擊因素

除了考慮區域特征因素外,樣本期內若有發生外生沖擊因素也會使回歸結果產生偏差,影響結論的穩健性。在2008—2009 年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此期間各地方政府為了穩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可能會采取地方保護主義行為造成市場分割,影響實證結果。因此本文剔除了這兩年的所有樣本數據,重新回歸分析具體結果如表3 所示。其中,可以看出控制外生沖擊因素后空氣質量改善仍會抑制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與前文結果基本一致。

3.2.4 工具變量法

為了進一步緩解空氣質量下降與市場分割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關系即內生性問題,需要找到合適的工具變量進行回歸檢驗。該工具變量必須和空氣質量有高度的相關性,并且工具變量只能通過影響空氣質量來影響市場分割,不存在其他影響渠道。由于Chen 等[29]、Deschenes 等[30]的研究證實了逆溫是較好的替代空氣質量的工具變量;參考Deschenes 等[30]做法,選用逆溫作為工具變量。由于逆溫現象的發生會使空氣中污染物顆粒難以擴散,提高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從而降低空氣質量,因此逆溫與空氣質量高度相關。但逆溫是一種自然現象理論上與市場分割無關,因此本文對工具變量的選擇具有合理性,該數據由NASA 提供的MERRA-2衛星數據整理而得,具體的回歸結果詳如表4 所示。

表4 Ⅳ回歸

從表中第一階段回歸可知逆溫會對空氣污染產生正向的促進作用,第一段的F值也遠高于弱工具變量的門檻值。由表4 中第二階段回歸結果可知空氣質量改善會抑制市場分割程度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了在使用工具變量有效緩解內生性問題后,空氣質量改善仍然會促進市場整合,進一步驗證了前文結論的可靠性。

4 機制分析

以上內容主要是驗證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市場一體化并檢驗結論的穩健性,本部分內容主要是探討空氣質量改善如何促進市場一體化?本文主要是以商品流通程度、勞動力流動和資本流動為視角進行渠道機制分析,以下指標原始數據來源于各省統計年鑒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4.1 商品流通程度

借鑒李小平等[31]的做法,本文以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來衡量商品流通程度(comcir),其中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剔除價格影響因素,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完全由商品總量變化引起,具體的構建方式如下:

一個地區若是商品能夠自由流動,即外地的商品流入不受阻礙,本地商品的流出也不受約束,那么市場就會出現良性競爭,在市場競爭機制下地區企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維護和提升自身市場份額,會引進其他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區域間的貿易,促進市場一體化的形成。

空氣污染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造成能見度下降,而能見度下降必然會降低車輛行駛速度、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甚至封閉道路。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外地商品流入本地區的成本。為了探究空氣質量改善會如何通過影響商品流通程度進而影響市場分割,進行相關實證分析,具體結果如表5 所示,其空氣質量改善會提高商品流通程度,促進市場一體化形成,假說2 得到驗證。

表5 機制分析

4.2 勞動力流動

現有文獻對勞動力流動(lab)的衡量指標主要有兩大類: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其中,絕對指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勞動力流動整體規模大小,而相對指標闡明了地區間勞動力流動方向,更加真實地反映地區間勞動力流動情況。因此本文參考胡立君等[32]的做法,具體如下:

勞動力流動特別是高技能勞動力的流動對于地區經濟發展和促進市場一體化至關重要。一個地區若高學歷和高技術人才集聚,會大大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和生產效率,促進商品市場競爭,有助于市場一體化的形成;而對于普通勞動力集聚,會使得企業生產成本下降,也促進商品市場競爭,有助于緩解市場分割。

由于空氣污染會嚴重影響勞動者的身心健康,所以空氣質量較差的地區往往阻礙了勞動力的流入特別是那些高學歷和高技能人才的流入。為了驗證空氣質量改善能夠有效促進勞動力流動從而抑制國內市場分割程度,本文利用地區三大產業的就業人數占地區的總人口數比重的增長率這一相對流動指標作為勞動力流動(lab)的代理變量進行實證分析,具體的回歸結果如表5 所示,其勞動力流動的系數顯著為負且在5%水平顯著,說明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勞動力流動,進而抑制國內市場分割,推動市場一體化形成,假說3 得到驗證。

4.3 資本流動

資本流動(cap)的衡量指標參考李小平等[31]的做法,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資本的流動對促進區域的經濟增長與市場一體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資本的流入可以增加地區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商品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資本流入也會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可以提高商品的創新產出,促進市場競爭,也可以降低生產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兩方面都能緩解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的形成。

空氣污染對勞動力流動的阻礙,降低地區人才集聚度,使得地區整體的生產效率和創新效率降低,地區的產業結構也較為低級。對于資本投資者而言遵循利潤最大化原則,往往會選擇生產效率和創新效率的地區,選擇人才集聚度較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為了檢驗空氣質量下降通過影響資本流動來加劇國內市場分割程度,本文以地區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增長率作為資本流動的代理變量進行實證分析,具體的回歸結果如表5 所示,其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資本流動,從而抑制國內市場分割,推動市場一體化形成,假說3 得到驗證。

5 異質性分析

5.1 城市群異質性

城市群城市與非城市群城市相比,城市群內部不同區域之間的邊界感相對降低很多,區域間市場一體化程度相對較高,所以空氣質量下降對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效果也是不相同的。本文根據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八的城市群,將總樣本劃分成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表6 所示。之所以選擇經濟總量前八的城市群是因為第八名以后的城市群的經濟總量與前八的城市群相差較大,不具備太大的分析意義。根據表中結果可知,空氣質量改善會顯著抑制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的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形成,且空氣質量改善對非城市群城市的市場一體化的影響更加明顯。

表6 城市群異質性和區域異質性分析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群內部之間的城市,其政府間溝通合作不斷深化和產業間分工不斷加強,因此城市群內部之間相比非城市群而言市場一體化程度更高。此外,隨著城市群發展的不斷深化,盡管城市群內部之間行政邊界感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仍然存在,但這種影響會隨著發展的不斷深入逐步減弱,所以空氣質量改善對城市群內部之間的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可能會相對較小一些。而對于非城市群來說,由于城市間的行政邊界感較強,政府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合作,甚至不乏存在以鄰為壑現象,因此相比城市群而言非城市群城市的市場分割程度會更高,空氣質量改善對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更加明顯。

5.2 區域異質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各級地方政府利用本地資源稟賦優勢吸引外資投資加速經濟增長,這種現象在東部地區尤為明顯,其次是中西部地區。由于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基礎設施水平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因此改善空氣質量在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可能也是不相同的。本文將總樣本分成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進行分組回歸,具體結果如表6 所示,其空氣質量改善會對東部地區的市場一體化的影響更為顯著,而對中西部地區的影響不是很明顯。

之所以在東部地區更為明顯可能是因為在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政府對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遠大于中西部地區,交通網絡更為發達與相鄰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更為方便,且東部地區擁有優質的海港,對外經濟貿易頻繁;此外,改革開放以來傳統制造業在東部地區拔地而起,相比中西部地區對環境的影響更為嚴重一些。因此空氣質量改善會促進要素和商品更快地在區域之間流動,從而促進市場一體化。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差財政收入有限,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受到限制,地區交通運輸網比較落后;此外,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制造業密集度相比東部地區低很多,對環境污染相對較輕。因此在東部地區空氣質量改善會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效率、促進區域間貿易往來,推動商品和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

6 拓展分析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但空氣污染狀況仍舊讓人擔憂。據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 年仍然有126 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未達標。為了提升空氣質量,中國在環保方面曾經頒布了很多政策法規,早期的空氣質量標準是在1982 年執行的,后來由于舊的空氣質量標準對于提升空氣質量的效果逐漸變小,所以環保部門在2012 年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相關修改,并且同年在全國各地分批執行。在這次的修改最大的特點是首次將PM 2.5 納入到控制范圍內,新標準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的環境保護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對于綠色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12)》(以下簡稱《新標準》)這一改善空氣質量的政策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由前文可知空氣污染會通過影響商品流通、勞動力流動和資本流動加劇地區的市場分割,而《新標準》的實施勢必會對地區的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新標準》作為提高空氣質量的環保政策是否會促進市場一體化的形成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探究上述問題,本文以《新標準》為政策沖擊,運用雙重差分法探究提升空氣質量的政策是否會促進市場一體化的形成。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新標準》分3 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2 年)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共74 個;第二階段(2013 年)包括國家環保重點城市和模范城市在內的116 個城市(包括87 個地級市和29 個縣級市);第三階段(2014 年和2015 年)涵蓋所有地級市。

為探究《新標準》的政策效果,本文以《新標準》政策作為一項準自然實驗構建多期雙重差分(DID)模型,具體模型如下:

式(7)中,seg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市場分割指數,treati×postt為虛擬變量,表示i城市若在t年份實施該政策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controlit表示所有控制變量;βi和γt分別表示城市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根據表7 中的實證結果可知,交互項系數都顯著為負,說明了這項政策的實施有效地降低了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

表7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12》政策檢驗

雙重差分法的有效前提是必須要滿足平行趨勢檢驗,因此本文參考Jacobson 等[33]的做法進行平行趨勢檢驗,具體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在《新標準》實施前,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新標準》實施后產生了顯著的政策效應,滿足平行趨勢檢驗。

圖1 平行趨勢檢驗結果

為避免前文回歸結果受到不可觀測因素的影響,借鑒Cai 等[34]的做法進行安慰劑檢驗,具體結果詳見圖2,從中可以看出估計系數絕大部分落在0 值附近且服從正態分布,絕大部分的估計系數結果不顯著,因此基本可以排除不可觀測因素對前文結果的影響。

圖2 安慰劑檢驗

7 結論與啟示

為探究市場一體化的綠色路徑,本文以2001—2019 年224 個城市為研究樣本,探討空氣質量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1)空氣質量改善會顯著地削弱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形成,這個結論經過替換解釋變量、剔除干擾因素的影響、考慮外生沖擊因素和工具變量法等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2)相比城市群而言,空氣質量改善在非城市群城市對市場分割的影響更為明顯;相比發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傳統制造業蓬勃發展,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空氣質量改善對市場一體化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3)機制分析表明空氣質量改善會通過提高商品流通程度、促進勞動力流動和資本流動推動市場一體化形成。(4)進一步分析發現提升空氣質量的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的形成,這一結論經過平行趨勢檢驗和安慰劑檢驗仍然成立。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地方政府應該制定符合本地區發展情況的環保措施,建立本地區的環保監督機制嚴格監督政策的實施,把改善空氣質量作為地區的一個發展目標,促進市場一體化的形成。第二,深化城市群發展戰略,提高城市群內部政府間溝通交流與合作的效率降低內部壁壘,最好中心城市牽頭建立城市間互助機制,深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合作,同時要加快城市群建設進程,降低非城市群城市間的行政壁壘。第三,地方政府應該嚴格執行中央制定的環保政策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12》,降低區域PM 2.5 的濃度,同時與周邊其他區域形成環保聯盟,共同努力改善空氣質量,才能夠更有效地降低市場分割、促進市場一體化,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而努力。

猜你喜歡
城市群空氣質量勞動力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長三角城市群今年將有很多大動作
我國第7個城市群建立
把省會城市群打造成強增長極
“空氣質量發布”APP上線
車內空氣質量標準進展
重視車內空氣質量工作 制造更環保、更清潔、更健康的汽車
開展“大氣污染執法年”行動 加快推動空氣質量改善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