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及分析

2024-04-10 08:29袁小姍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公安民警學者心理健康

袁小姍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廣州) 警務指揮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當前,各種社會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對警務人員的執法工作帶來一定挑戰。據公安部通報,在2013—2022 年間,全國因公犧牲的公安民警共3 900 余人。2022年,全國因公犧牲民警308名、輔警179名,還有4 334 名民警、3 470 名輔警因公負傷。警察在維護社會秩序、打擊違法和犯罪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相較于其他職業,警察的工作具有高風險、嚴要求、高強度及超負荷特征,警察群體面臨更多工作壓力,容易產生焦慮、失眠、抑郁等一系列負性體驗,嚴重威脅警察的心理健康。對警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加以關注,不僅能夠提升其執法水平與工作績效,也對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提高產生積極作用[1-2]。雖然學者們圍繞不同警務人員的心理健康開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部分可供借鑒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對以往研究的系統全面總結。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中的共詞分析法及可視化技術,通過社會網絡圖的形式呈現不同警種三十幾年來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狀況,以歸納提煉并分析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及趨勢,為后續研究提供方向指引和理論參考。

1 研究方法與樣本識別

1.1 共詞分析法

本文采用共詞分析法對檢索所得期刊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以映射和表征出既往研究主題間的鄰近關系與知識結構,為探索潛在主題與學科發展間的協同演化趨勢提供指引[3-4]。具體步驟如下:通過中國知網對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相關文獻進行專業檢索,并導出所得文獻EndNote格式的題錄信息;借助SATI 對所得文獻題錄信息進行篩選,對關鍵詞提取等進行預處理,基于此,對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相關研究中的關鍵詞進行詞云分析,并構建出關鍵詞共現矩陣,同時進行相異矩陣轉換;利用Ucinet軟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社會網絡分析。

1.2 樣本識別

研究選取中國知網作為文獻檢索平臺,以SU=(′警察′*′心理′) OR SU=(′民警′*′心理′)為檢索策略,對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進行專業檢索。為增強信息的全面性與指向性,檢索時選擇同義詞擴展且未限定檢索年限,最終得到學術期刊文獻共2 969 篇。數據錄入采用EndNote_CNKI 的格式,高頻字段顯示個數為50,矩陣大小設置同樣為50。通過SATI 軟件進行文獻去重、詞干提取、應用停用詞以及應用分析等功能操作,剔除重復文獻后共保留有效文獻2 948 篇。所得文獻自1985 年起,至2023年8 月,時間跨度為39 年;總作者數為4 908 人,其中,獨立作者3 472 人;總關鍵詞為11 438 個,其中,獨立關鍵詞為4 886個;發文機構總數為3 237個,其中,獨立機構為2 131個。

2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相關研究總體概述

2.1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詞云圖過濾掉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相關研究中的低頻率、低質量文本信息,對所得文本中的關鍵詞信息予以可視化呈現。由圖1 可以看出,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有警察、基層民警、心理訓練、對策、公安院校,其次頻率較高的是心理危機、心理干預、應對方式、原因、癥狀自評量表等。通過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

圖1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期刊文獻高頻關鍵詞詞云分析

既往文獻聚焦于警察群體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說明警察群體的心理健康已經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學者們關注的重心在于為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尋求解決措施。同時,基層民警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極大重視,反映出基層民警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也從側面折射出其在維護社會長治久安方面所承擔的重要責任。此外,公安院校也屬于高頻關鍵詞,可見,警察群體心理問題的對策研究已經關口前移,由工作中的心理愈療轉為院校培養時的前瞻預防。

學者們對我國警察群體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也較為關注。學者們圍繞武警、監獄等也進行了相關研究,體現出學界對特殊警種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同時,學者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對警察群體心理健康所面臨的個人問題進行剖析,如壓力、心理危機等。此外,學者們在警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中廣泛使用了癥狀自評量表,表明警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工具得到學界一致認可。

在尋求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時,學者們的視野更加開闊,開始引入環境方面的支持措施,如社會支持等。同時,也映照出環境因素在警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重要影響。

2.2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關鍵詞分析

在綜合考慮關鍵詞數量、含義以及社會網絡分析效果的基礎上,最終選取了50 個高頻關鍵詞,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期刊文獻高頻詞統計表

表1 顯示,警察和心理健康經常作為關鍵詞出現于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中,頻次分別高達387 次和359 次。其次是公安民警,頻次達266次。由此可以發現,學者們對公安民警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關注度更高。在研究中,學者們多傾向于關注警察個體的心理素質(104 頻次)。從高頻關鍵詞還可以發現:研究者關注的群體主要為公安民警、監獄警察及武警;研究中所關注的警察群體所在警務部門主要為公安機關、監獄等,研究還涉及公安院校和警察院校等警務人才培養部門。研究主要關注了與警察群體心理健康相關的心理壓力、職業倦怠、心理危機和心理應激等因素;在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方面,主要關注了心理訓練、心理干預、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行為訓練、心理健康服務、社會支持等應對措施。

利用SATI 軟件對高頻關鍵詞的共現次數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期刊文獻關鍵詞共現矩陣,如表2 所示。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中對角線上的數值代表著該詞在期刊文獻中所出現的總次數,共現矩陣中的其他數值則代表著兩個關鍵詞在同一期刊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共現矩陣結果顯示,警察、心理健康及公安民警在期刊文獻關鍵詞中的出現次數為前三名,與表1 結果相同,均超過200 次。此外,警察與心理健康、公安民警與心理健康、公安民警與公安機關、監獄警察與心理健康以及公安民警與心理訓練的兩兩共現次數較高,均大于20次。以上結果表明,在中國的警察群體中,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同時,學界對監獄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進行了廣泛關注。

表2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期刊文獻關鍵詞共現矩陣(部分)

3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微觀探析

為進一步明晰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相關期刊文獻的研究進展,本文利用Ucinet 6.3整體網絡分析軟件對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相關期刊文獻中的高頻關鍵詞進行了社會網絡分析。在綜合圖1、表1、表2及高頻關鍵詞社會網絡分析的基礎上,結合CNKI中的核心期刊、CSSCI 論文中的高被引文獻,總結并提煉出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研究內容:一是以警察、監獄警察、基層民警、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心理壓力、職業倦怠、原因等高頻關鍵詞所輻射、鏈接和衍生的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導向研究;二是以公安民警、公安機關、公安院校、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訓練等高頻關鍵詞所映照和引申出的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對策導向研究。

3.1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導向研究

3.1.1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

綜合已有文獻,目前學者們主要圍繞公安民警、監獄警察和武警等警種展開研究,同時也有少量研究對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探究。大部分學者在研究中采用Derogatis 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對中國警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測評。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卻迥然相異。大部分研究顯示,中國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5-6]。有學者以SCL-90 為調查工具,對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元分析,發現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全國常模,一線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低于二線警察且東部地區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7]。但一項涉及北京、天津及江蘇等地四個警務部門的調查結果卻顯示,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8]。一些學者對此差異進行了解釋,認為可能是樣本容量、調查側重、比較常模、調研地區、經濟發展以及調研人群年齡和崗位分布間存在差異等原因造成[1-9]。也有學者為了解我國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年代變遷情況,采用橫斷歷史研究法,對我國1994—2017 年間使用SCL-90 量表進行警察心理健康測評的研究進行元分析發現,我國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有所下降,但降幅緩慢;女性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降幅比男性警察小,北部地區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而南部地區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有改善[10]。除上述研究外,還有部分學者從不同地區、民族、警種及崗位等視角出發,對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測評。

3.1.2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

大量研究發現,性別、年齡、工作年限、經濟水平、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地區、民族、警種等因素均對中國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顯著影響[1,9,11]。有學者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對新疆反恐一線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發現,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及警種的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9]。一項有關不同民族對新疆地區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研究發現,維吾爾族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漢族與哈薩克族的公安民警[12]。然而,在性別差異方面,學者們得到了不同的結論。有學者研究顯示女性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男性警察差[9],也有研究顯示男性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女性警察差[13],甚至還有部分研究顯示中國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別差異[7]。因此,我們應注意到群體內部異質性的問題,并從整體角度出發看待差異[1]。

3.1.3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影響變量研究

在以往研究中,學者們圍繞工作滿意度、生活幸福感、主管承諾、職業倦怠、職業認同、職業韌性、心理彈性、心理脫離、心理壓力、心理資本、心理韌性、角色超載、自尊及創傷應激障礙等變量,探討了它們與中國警察心理健康間的作用關系。有學者通過問卷調查研究發現,中國警察的主管承諾和心理資本是其工作滿意度的重要預測變量,心理資本在中國警察主管承諾和工作滿意度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對中國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14]。一項有關監獄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發現,監獄警察的工作壓力與其職業倦怠水平正相關,且心理資本在二者間起部分中介作用[15]。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監獄女警的心理韌性、工作壓力與其焦慮、抑郁水平呈正相關,心理韌性在其工作壓力與焦慮、抑郁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16]。還有學者通過對基層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基層公安民警的心理彈性在其工作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心理彈性并減輕工作壓力對基層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6]。

3.2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對策導向研究

根據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個體和環境因素均會對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17],故本文將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分為個人和環境兩方面。

3.2.1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個人方面對策研究

從以往研究中可以看出,學者們傾向于對警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養,以增強其個人應對能力。有學者在研究中提出,要積極引導警察樹立積極的態度,充分認識并應對壓力,使其在面臨困境時能夠作出恰當的評價與控制,從而提高其適應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也有學者從積極心理學視域出發,提出應以預防為中心,加強警察積極情緒的體驗、積極思維的訓練以及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注重警察個人應對能力的提高[18]。還有學者針對警察群體所面對的辦案壓力、環境壓力、應急壓力、家庭壓力及輿論壓力等職業壓力源,提出警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閱讀干預療法,并對其運作模式、實施過程及干預效果進行討論分析。此外,一項基于實證分析的高速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提出,應為高速警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以提高其職業成就感和心理健康水平[19]。

3.2.2 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環境方面對策研究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警察的基本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20],當需要無法滿足時,警察就會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需要的滿足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中也包含來自多主體、多方面的環境支持,如家庭、組織、社會及學校。有學者針對中國警察的心理危機問題,提出以多元主體、信息傳遞、信息集成、信息加工和協同合作為原則,以心理危機防治領導小組為中心,構建由警察個人、公安部門、家庭和社會組成的集預防、預警和干預為一體的危機預警體系[21]。也有學者基于積極心理學視域,提出不僅要注重警察個人的能力培養,也要加強積極向上的專業干預隊伍的建設,同時也應重視組織內人際關系的良好建立、賦能機構的積極建設以及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等方面的支持[18]。還有部分學者將注意力轉向警察院校階段的培養和干預,提出以積極心理學為理念指導,對課程主體、內容、方法及支持體系等方面進行完善,并從課程教學、社團管理、心理咨詢等方面構筑警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2-23]。同時,還有學者提出應基于教育理念嬗變下的警察心理培養模式和警察心理素質模型,從硬件建設和軟件支持出發,給予警察學員室內設施、室外設施、個體服務、集體服務及師資隊伍等支持[24]。此外,有學者以美國警察社會工作為例,對其歷史發展、實踐模式、現實意義及未來發展進行介紹,提出應在中國積極開展警察社會工作以改善中國警察的心理健康[25]。

4 結論與展望

從研究的總體概述與微觀探析來看,中國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得到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探究。第一,研究對象與內容集中,重點突出。研究主要關注了公安民警、監獄警察、基層民警、武警等警種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注重從個體和環境兩方面為其提供應對措施。第二,研究層次清晰,導向明顯。根據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相關期刊文獻的高頻關鍵詞社會網絡分析,目前研究主要分為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導向研究和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對策導向研究。第三,研究關口前移,理念嬗變。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已由工作中的干預治療轉為院校培養時的前瞻預防。

然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學者們還應注意以下方面:其一,專業研究工具有待開發。癥狀自評量表作為一種心理測評工具,應用于中國警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量,缺乏針對性且只測量了壓力后效層面,不能對壓力源進行識別,難以將各影響因素的作用大小量化,對干預措施的制定缺乏指導意義。其二,研究范圍有待擴展?,F存文獻中只考察了中國警察心理健康與其相關影響變量間的相互關系,缺乏它們之間的影響機制及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機制研究。其三,研究深度有待提高。在中國警察心理健康對策研究中,學者們主要從積極心理學視域出發,未能綜合多學科視角為中國警察的心理健康提供建議。

猜你喜歡
公安民警學者心理健康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學者介紹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淺論
學者介紹
公安民警培訓課程研發的相關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