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視域下對教學中幾個“熱詞”的解讀

2024-04-11 02:22王威任靜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24年1期
關鍵詞:熱詞語文課程情境

王威 任靜

2022年版課標頒布后,“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大主題”成了熱詞,教師以課程核心素養為綱來設計學習活動,在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力求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墒钱斍昂芏嘁痪€教師對這些承載著新課標理念的熱詞理解得很模糊,導致在教學設計和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無所適從。這四個詞語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呢?筆者根據自己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的體會,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大單元

“單元”一詞的大意為:物體中自成系統的單位,功能上不可再分。語文單元中的“物體”指的就是語文課程,主要載體是教材。單個知識點和同類知識的簡單累積不能自成系統,因為它不是一個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單位。一個完整的教學單元不只是同類知識內容的組合,還是目標、任務、情境、內容、學習方式、評價多種元素的整合。教師制訂教學目標之后,就需要設計相關的學習任務來達成。任務的設置要以聯結知識和生活的情境為背景,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需要方法指導和評價。以上這些要素是一個教學單元所必備的,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法也不能再進行細分,否則教學便會呈現出“淺”“散”“碎”的現象。

為何要把這個教學單元稱之為“大單元”呢?首先,是語文課程自身性質所決定的?!罢Z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僅僅學習教材上的知識,靠課堂上的聽、說、讀、寫是不能完全學會語言文字運用的。2022年版課標中的“課程性質”中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也就是說語文課程的學習同樣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單元目標的制訂、任務的設計、情境的創設、內容的整合都要結合生活實踐,指向核心素養的發展。這樣的單元學習過程就一定會出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結。其次,是語文課程的內容所決定的。語文自古就是個無所不包的“大肚漢”,即使是小學階段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兩句話十四個字就包含了四個地名,如果不了解這四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無法理解作者當時急于還鄉的喜悅心情的。作者為何要用“穿”字呢?只有了解了“峽”,才能理解“穿”字一詞用得是多么恰當,這里的語文學習就和地理知識密切相關?!俺趼勌闇I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既有“涕淚”為何又說內心“喜欲狂”呢?這要結合當時的歷史事件來理解學習,不了解這段歷史的學生難以感悟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所以這種指向核心素養的,在內容上綜合化、結構化的,結合生活實踐的學習單元被稱為“大單元”。

二、大任務

“任務”一詞通常指上級交派的工作或擔負的責任。語文學習中“上級交派的工作或擔負的責任”就是教師結合學習目標設計的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的作用,一方面是讓學生由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主體;另一方面是對學習單元內知識的統領和整合。在任務的統領和整合下,零散的知識會發生層狀和網狀的聯結;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處理問題。語文的學習內容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交流與表達”“梳理與探究”四個方面。在正常的教學中,很難在一節課中全面涉及到。如果沒有一個任務整合,分課時學習字、詞、句、篇等知識,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終會以零碎的狀態呈現知識的簡單累積。教師設計一個任務,貫串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指引學生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子任務和每一課時的作用最終體現在整個任務之中,這樣的任務稱之為“大任務”。

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識字教學,本單元以傳統文化和美食為主題,編排了《神州謠》《傳統節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四篇課文,語文園地也包含了描寫美食味道和制作美食方法的字詞。為了整合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了“我為家鄉代言”這一大任務。在這個大任務的統領下,語文的學習更像是交響樂,是多種樂器的合奏,不是獨奏,也不是輪流演奏,是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的有機整合,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三、大情境

“情境”我們一般理解為是一種境況。生活中常見的有戲劇情境、教學情境、社會情境等。什么是“境況”呢?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很多知識是間接獲取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經驗進行挖掘和利用,使之和新知識產生對接。創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知識進行對接的情況,這就是教學情境。這個情境能夠像橋一樣,把新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座“橋”的搭建包含物理具象、情感渲染、氛圍意境等各種情況的結合。

為什么稱之為“大情境”呢?2022年版課標視域下的情境,包含但又不止于課堂上的情境導入。它涵蓋著整個教學單元,指向的是知識產生的背景和知識運用的背景,是將真實的生活帶入學習,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一種場景。語文產生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真實的生活是豐富鮮活的,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的學習情境同樣也是豐富鮮活的,加之這種情境涵蓋著整個的單元教學,所以稱之為“大情境”。這種情境賦予了學習的真正意義,是搭建在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認知境況,有具身性。

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圍繞“春天”這個主題編排了四篇體裁各異的課文,有古詩,有散文,還有童話故事。課文表現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盡顯春天的美好。把它放在新年結束后的第一個單元,意在一邊迎接春天,一邊學習春天、體驗春天,然后用所學的知識表達春天。由于地理原因,學生生活的地區每年二月份開學的時候還處在春寒料峭的階段,氣溫不穩定,植物和冬季相比變化不大,這樣對于本單元的學習就缺少了“春天”這個最大的情境。教師不能僅靠語言去描述“萬條垂下綠絲絳”,也不能只用圖片去展示“碧玉妝成一樹高”。在春天里讀春、看春、寫春、畫春,去放放風箏,這才是對“春天”的最好的學習,學生才能真切地體會到“找春天”的樂趣。為了創設這個大情境,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將第一單元調到了第二單元之后,讓學生真正在春天里學習“春天”。

四、大主題

“主題”是指作品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或者包含的主要內容。語文課程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學科的學習實現立德樹人。語文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上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構成了語文課程的主題。為何稱為“大主題”呢?一方面語文在義務教育課程中對學習其他課程具有工具性,在教學中語文課程的主題范圍就變大了;另一方面語文和生活緊密相連,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網絡熱點、社會事件等都是語文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結合語文課程要聚焦到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上,要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起到應有的作用。從發揮育人的作用來看,語文課程的主題理應被稱為“大主題”。

2022年版課標的理念落實在課堂上,最終要靠一線的教師。教師理念的轉變是語文教學發生改變的第一步?!按髥卧薄按笕蝿铡薄按笄榫场薄按笾黝}”這幾個詞語是對課標理念的高度提煉,只有理解它們的內涵,運用它們轉變當前語文教學設計和學習方式存在的不足,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程更好地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賈汪區泉城小學/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

猜你喜歡
熱詞語文課程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熱詞
熱詞
熱詞
熱詞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