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型糅合、品牌化、系列化:2024年春節檔電影市場觀察

2024-04-11 01:00包曉
中國電影市場 2024年3期

包曉

【摘要】隨著看電影成為春節新年俗,春節檔已發展成為集聚效應強、話題性足、市場規模大的黃金檔期。本文從喜劇類型糅合、電影品牌化、青年導演扶持三個方面討論了2024年春節檔電影的話題,從票房與觀影人次、平均票價、電影企業等維度分析了檔期的市場表現,并對春節檔建設、電影發行效率、電影評論機制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春節檔 電影類型糅合 電影品牌化 青年導演扶持 檔期建設

春節是全球華人最隆重的節日。隨著看電影成為春節新年俗,春節檔已發展成為集聚效應強、話題性足、市場規模大的黃金檔期。2024年春節檔共有8部電影上映,喜劇元素占據主流,熟悉的電影品牌受到歡迎,觀眾滿意度85. 9分,居各春節檔滿意度第2位、各檔期滿意度第4位[1],檔期票房80. 16億元,觀影1. 63億人次,均創造了同檔期的新紀錄,平均票價下降。同時,也存在類型豐富度不足、撤檔較多等問題。

一、春節檔電影的兩個話題

(一)喜劇的疊加與糅合

2024年春節檔有《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第二十條》《我們一起搖太陽》《紅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黃貔:天降財神貓》8部電影上映。3部動畫電影之外,大多具備喜劇元素:喜劇人賈玲兌現了上部電影票房超過30億元就瘦成一道閃電的承諾,成為“狠人”導演;《飛馳人生2》強調100%的“含騰量”;《第二十條》從現實案件切入,平衡了普法與喜劇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張藝謀“拍的電影里面笑聲最多的一次”[2];《紅毯先生》則是一出自己演自己的荒誕喜劇。

喜劇與春節主題的適配度高,是春節檔一以貫之的剛需。在春節檔形成之前的賀歲檔發展初期,《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等馮氏喜劇一枝獨秀,“鐵打的賀歲片,流水的女演員,不變的是葛優這張笑臉”[3]。2009年至2014年,《家有喜事》《花田喜事》《最強喜事》《八星報喜》《百星酒店》《六福喜事》等賀歲喜劇在春節前夕上映,港味十足。2014年,“澳門風云”系列代替“喜事”系列成為檔期新寵。

綜藝電影自帶喜劇屬性。2014年春節檔《爸爸去哪兒》獲得近7億元票房引發熱議。有的認為綜藝電影粗制濫造圈錢,是缺少審美價值和藝術營養的快餐,不能算作電影;有的認為既然可以打開電視看電影,為什么不能走進影院看電視? 2009年至2017年共上映12部綜藝電影[4],票房最高的幾部集中在2014和2015年春節前后,這兩年既是電影市場增速較快的時期,也出現了《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現象級綜藝節目。春節檔的綜藝電影將家庭從客廳帶入影廳,開辟了合家歡的新場景,是為市場注入活力的一條“鯰魚”, 2017年后減少。

奇幻電影是按照人間的邏輯和秩序創作的超越庸常的架空故事,虛中有實,虛實相接。春節檔的奇幻電影有的源自古典志怪與傳奇小說,如“西游”系列、“西游記”系列、《捉妖記2》《神探蒲松齡》《新神榜:哪吒重生》等,有的以超自然的時空穿越、靈魂互換為主線,如《美人魚》《刺殺小說家》《你好,李煥英》《交換人生》等,這些電影借助特效技術,錨定奇幻屬性,融合喜劇元素,既有尚奇重怪的影像風格,又有插科打諢的斗法段落,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懸疑與喜劇的類型差異較大,前者講究結構嚴謹、情節縝密,追求驚悚刺激的沉浸感,后者常以夸張的手法營造輕松的氣氛。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滿江紅》等懸疑喜劇在懸疑框架下,通過喜劇演員參演、小品化的情節設置等方式,調和了類型的互斥,實現了敘事的張力?!稘M江紅》編劇陳宇認為,片中松弛的喜劇服務于緊張的懸疑,是“用喜劇元素完成對懸疑類型的革新”[5]。

此外,春節檔還有《101次求婚》《前任攻略》等愛情喜劇、《瘋狂的外星人》等科幻喜劇等。

喜劇是“一種用引人發笑的方法來表達人類的自信心和超越精神的電影戲劇類型,用笑聲來超越現實社會的矛盾,以笑來表達人類的自由與自信”[6],現實的關聯性強,類型的融合度高。在合家歡的觀影預期下,春節檔電影在喜劇結構或敘事模式中尋找趁手的工具,產生跨類型的疊加與雜糅,形成獨特的審美體驗,取得了檔期觀影的最大公約數。近年來,短視頻等即時滿足型娛樂方式降低了喜劇創作的門檻,也提高了觀眾的笑點。但喜劇電影創作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拼接生硬,包袱老套,笑點尷尬,有的橋段懸浮,笑過即忘,缺少回味與后勁。笑是痛感與快感的夾雜[7],生活需要笑聲。春節檔的喜劇電影與春晚的相聲小品一樣,都令人期待。長視頻的喜劇創作應遵循藝術規律,在現實生活中尋找那些能夠共情的燃點、痛點與笑點。

(二)翻拍改編、系列化與品牌化

2024年春節檔有很多熟悉的面孔?!靶艹鰶]”系列出品至第10部,被稱為“年貨電影”;《飛馳人生2》續寫了前作的角色和故事,也是韓寒的第4部春節檔電影;張藝謀導演認為春節檔電影“是中國電影人向全國人民交上的答卷”[8],從12月的賀歲檔轉至春節檔,《第二十條》是他2022年以來連續第3部春節檔電影,老當益壯;《紅毯先生》是寧浩繼《瘋狂的賽車》《瘋狂的外星人》之后第3部春節檔電影;《熱辣滾燙》是賈玲的第2部春節檔電影,翻拍自2014年日本電影《百元之戀》,在原故事架構下進行本土化改編,提供了新的信息與價值,上映后也獲得了原作導演和編劇的祝賀;《我們一起搖太陽》是韓延的“生命三部曲”終章,部分取材于《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動情的永恒約定》一文。翻拍改編的跨文化跨媒介交互、續集系列的延展、主創的品牌化運營能夠降低試錯成本,提高競爭壁壘,打造無形資產,是春節檔電影的突出特點。

翻拍改編那些被驗證過的故事是縮短生產周期、控制市場風險的有效方式。早在2011年春節就有《武林外傳》《將愛》《我知女人心》3部翻拍改編電影。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均改編自劉慈欣小說,分列檔期票房前兩位, 2019年也被視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2021年春節檔尤為顯著:《你好,李煥英》改編自賈玲2016年同名小品;《刺殺小說家》改編自雙雪濤同名短篇小說;《侍神令》改編自網絡游戲《陰陽師》;《新神榜:哪吒重生》改編自神話《哪吒鬧?!?;《人潮洶涌》翻拍自2012年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

系列電影在主題類型、人物設定、情節風格等方面進行延續和迭代,是電影工業水平的一種體現。當前,春節檔是系列電影發展最成熟的檔期,包括“西游”“西游記”“澳門風云”“爸爸去哪兒”“唐人街探案”“流浪地球”等多種類型,有的暫告段落,有的仍在繼續。值得一提的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2009年至2015年是賀歲檔的主力動畫電影, 2016年退出, 2023年再返春節檔;“熊出沒”系列始于2014年, 2017年開始在春節檔上映,不斷拓寬觀眾年齡層,票房高位穩定, 2014和2015年完成了兩個動畫系列的置換。

電影的品牌以導演或主演為主,具備旺盛的創作力、鮮明的作者風格和必要的生產周期。伴隨行業發展,陳思誠、郭帆、賈玲、韓寒等導演的作品成為春節檔的重要支撐,郭帆的《流浪地球3》定檔2027年春節檔,賈玲的第3部電影《轉念花開》已經備案。就像和熟人打交道感到放松自在一樣,春節檔的品牌化運營在電影類型之外與觀眾增加了一紙契約,在情感勾連之上添加了一道保險。

同時,也應看到觀眾的閱片量在提高,鑒賞能力在提升,要求著新的創意和表達?!丁笆奈濉敝袊娪鞍l展規劃》提出了繁榮電影創作生產的目標,一方面“鼓勵原創性作品”,“積極借鑒世界電影的先進成果和經驗,促進題材、類型、風格、手法、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鼓勵開發品牌化、系列化電影”。面對世界與時代之變,電影人既需要避免創作公式化、生產流水線化的路徑依賴,增強品牌的生命力,也需要在題旨開掘、人物塑造、技術賦能等方面持續創新,加強原創性,滿足觀眾的多樣需求。

二、2024年春節檔電影市場分析

(一)票房與觀影人次

2013年以來,春節檔票房節節攀升,基本上兩年邁上一個大臺階。2018年以來,春節檔所在當月票房均突破100億元[9]。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票房17億元,觀影3443萬人次,保持著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的紀錄。截至2024年2月中旬,在電影票房排行榜上,前10名中有6部出自春節檔,前20名中有10部[10],體現了檔期強大的影響力。如果一年只去一次電影院,那么很可能就是春節期間和家人一起。

票房方面,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 2024年春節檔票房80. 16億元,同比增長18. 47%,超過2021年的78. 43億元,刷新了檔期票房的紀錄。其中,《熱辣滾燙》27. 18億元;《飛馳人生2》23. 98億元;《熊出沒·逆轉時空》13. 89億元;《第二十條》13. 4億元;《我們一起搖太陽》9565萬元;《紅毯先生》8330萬元;《八戒之天蓬下界》325萬元;《黃貔:天降財神貓》86萬元。單日走勢略有變動,《熱辣滾燙》正月初二票房超越《飛馳人生2》位列第一;《第二十條》口碑發酵后,正月初五超越《熊出沒·逆轉時空》位列單日第三,節后排片走高。

觀影人次方面,檔期觀影1. 63億人次,同比增長26. 36%,超過2021年的1. 60億,也創造了新的紀錄。春節檔期觀影主要是建立在春運基礎上的親友相聚的社交活動。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春節檔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占比53. 5%, 35歲及以上觀眾占比38. 3%,女性觀眾占比62. 9%,單均購票2. 07張,多人觀影占比提升,均為近年來的高點,這也符合2019年至2023年觀眾結構變化的趨勢[11]。

2024年春節檔市場有良好的基礎。其一, 2023年全國電影票房549. 15億元,占全球票房的比例為22. 7%[12],復蘇強勁。今年首個重要檔期元旦檔觀影人次3660萬,票房15. 3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保持了很高的市場熱度;其二, 2008年以來,春節假期大多從除夕開始,春節檔電影一般避開年夜飯和春晚,在正月初一上映。今年春節假期從正月初一至初八,不僅多一天假,而且從初一開始,對電影發行而言,可謂多出了2天的市場空間;其三,正月初五情人節中途助力,單日票房12億元,是假期單日票房的第二峰值,也是情人節票房的第二高。

(二)平均票價

春節檔是電影院區別定價的重要場景。春節檔成型以來,平均票價的走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2013年至2019年,影院租金成本上漲較快,且春節檔觀影的需求增幅整體高于總場次的供給增幅,價格上漲壓力較大,但平均票價保持了穩定,主要影響因素是票補。票務平臺從2014年暑期檔《變形金剛4》、國慶檔《心花路放》開始,通過票補爭奪流量入口,擴大市場份額,電影發行方則通過票補提高影院首日排片,以求占據主動。票補穩定了票價,也引發了虛假排片、惡性競爭等行為,單部電影“沒有1億元票補進不了春節檔”[14]。2018年春節檔片方聯手限制了票補,觀眾實際支付的票價不低于19. 9元,單部影片補貼不超過50萬張,平均票價提高至39. 72元, 2019年漲至44. 84元。

疫情影響下,電影生產節奏受到干擾,影院時開時關,春節檔作為全年最重要、最下沉的檔期,成為影院“回血”的指望。2021年平均票價漲至48. 90元, 2022年達到52. 76元,是最貴的一年。中國消費者協會評論稱,“電影市場銀幕過剩與內容短缺的結構性難題,疫情波動與政策影響的多種現實挑戰,迫使影院通過提高票價緩解現金流緊張的窘境,從產業短期止損的角度來說或許可以理解,但觀影人數普遍減少、觀影頻次持續走低的事實,卻說明單純的票價依賴無異于竭澤而漁、飲鳩止渴”[15]。2023年春節檔平均票價52. 30元,是2016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2024年,不少影視上市公司已扭虧為盈,行業正在走出陰霾,票補主體有了新的變化。在國家電影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指導下, 11家金融機構在春節期間投入3000萬元數字人民幣觀影補貼,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多地的電影主管部門推出了新春觀影惠民活動。電影主管部門組織發放的消費券、優惠券面向檔期所有影片,提振了內需,熨平了票價短期波動,發揮了重要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同時,今年春節檔缺少以特效為賣點的大片,片方提高了票補在宣發費用中的比例,平均票價降至49. 18元。

創作有成本,光影有價簽。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在不同階段,主要影響因素也不同。票價調整的背后,折射的是宏觀經濟環境、產業發展階段、企業經營策略等課題。票價的優化,需要交易雙方、監管部門等的共同努力。

(三)電影企業

春節檔是電影的舞臺,也是企業的競技場。單片票房關系著企業的業績與市值,也體現著行業話語權,兼具里子和面子。

從上映總量看, 2013年至2023年,春節檔新片數量分別為8部、8部、9部、5部、7部、7部、8部、7部、10部、8部、8部[17]。2024年8部,與往年基本持平。檔期上映總量尤其是有效數量,既取決于企業的項目儲備與生產進度,更取決于企業對項目的預期和預算。

從票房分布看, 2013年以來,排名第一的電影占檔期總票房的比例最高是2013年《西游·降魔篇》67. 3%,最低是2015年《天將雄師》25. 5%,平均占比約四成,排名前三的電影票房占比八成左右,集中度較高。2024年,排名前四的電影票房占比97. 9%,票房后四的電影在假期結束前撤檔。

從電影企業看,中影參與出品、發行《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第二十條》《我們一起搖太陽》5部,體現了國家隊的實力。華強方特等出品的“熊出沒”系列建立了寬深的品牌護城河,被視為春節檔電影品質的質檢員和盈虧的標尺。騰訊系的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和企鵝影業出品《熱辣滾燙》,電影幕后紀錄片《我只活一次》2月22日在騰訊視頻、騰訊新聞上線。光線影業出品《第二十條》,貓眼參與出品、發行《熱辣滾燙》《熊出沒·逆轉時空》《飛馳人生2》。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熱辣滾燙》,淘票票參與出品、發行《熊出沒·逆轉時空》《飛馳人生2》《熱辣滾燙》。對于聯合出品方而言,一般需自帶產業資源,儒意影視、橫店影業、保利影業等均參與多部電影的出品和發行。5位導演的關聯企業參與電影出品,賈玲的大碗娛樂位列《熱辣滾燙》出品方第五,并增加了文藝小紅、騎小馬兩家關聯企業,話語權提高,韓寒的亭東影業是其電影的第一出品方,此外還有黎楓文化(張藝謀《第二十條》)、壞猴子影業(寧浩《紅毯先生》)、好家伙影視(韓延《我們一起搖太陽》)。

三、觀察與思考

(一)加強檔期建設,鞏固“春節看電影”的新年俗地位

人們在春節假期既有時間也有預算,文娛消費豐富多彩。2022年正月初四開幕的北京冬奧會、2023年春節期間的電視劇《狂飆》《三體》的熱度均不輸于電影。2024年2月, 16部精品微短劇獲得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重點推介,在春節期間上線,發展勢頭迅猛。2024年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數據,春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22. 93億人次。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1. 63萬場,同比增長52. 1%,票房收入7. 78億元,增長80. 1%,觀演657. 65萬人次,增長77. 7%。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 74億人次,增長34. 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 0%。隨著中國公民免簽目的地的增加,出境游也在爭奪人們的假期時間。

作為全年最重要的電影檔期,春節檔不僅要有做強電影市場的擔當,還應跳出行業,在更寬的視野中重新定位,提升與春節其他文娛活動的競爭力。一是加強影片供給?;仡櫞汗潤n歷年的票房冠軍,包含了奇幻、古裝、懸疑、戰爭、科幻等,類型的豐富度高,包容性強。今年春節檔缺少大場面的“硬菜”壓陣,系列電影尚欠新鮮,應進一步提供多元類型,滿足市場多樣需求;二是強化觀影儀式感。發揮電影院沉浸感強、氛圍感足的優勢,以硬件設備提升感官交互維度,以軟件運營為消費注入創意與文化內核,為線下社交提供慶祝性、儀式化紐帶,讓人們在辭舊迎新的團聚中強化節日認同,獲得新的感悟;三是開拓海外市場。2023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的海外票房過億,今年《熱辣滾燙》的全球發行權(不含中國內地與日本市場)授予索尼影業。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年升格為“世界年”“地球節”,作為承載和表達春節價值觀的新年俗,春節檔電影還應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拓展海外市場。

(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電影發行效率和精準度

春節檔之前,幾家影片發行方“挾密鑰要排片”,經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與8家投資出品方代表座談達成共識,“任何單位或組織都不能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干預包括電影排片在內的市場經營活動,對各市場主體正當的經營活動做出限制性安排”[19]。檔期后半程, 4部電影撤檔,規模前所未有。2月14日晚,《我們一起搖太陽》出品方表示“在檔期選擇上出現了重大失誤”,退出春節檔,延至3月30日上映。2月16日,總攝制經費2. 6億元且已改檔過一次的《紅毯先生》宣布退出春節檔?!饵S貔:天降財神貓》《八戒之天蓬下界》的排片均不足1%,也宣布撤檔。

目前,電影市場形成了以春節、暑期、國慶檔為主干,元旦、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長假檔期為特色,小微檔期為補充,周末為基礎的檔期體系,檔期來源各異,體量不同,既有功能互補,也有彼此競爭。電影檔期與節假日緊密相連,節日主題往往就是檔期的底色。春節檔有凝親聚友的合家歡屬性,觀影人次多,市場規模大, 2018年以來,春節檔票房的全年占比基本在10%以上, 2022年占比高達20. 1%。同時,春節檔也是全年競爭最激烈、門檻最高的檔期,《八戒之天蓬下界》出品方稱“發行和宣傳成本水漲船高,是平時的3倍以上”,今年排名前四的電影票房占比97. 9%,馬太效應明顯。為實現影片與檔期的共贏,促進全年市場的聚峰填谷,建議:一是根據電影的題材特點,結合檔期主題屬性,提高電影發行的精準度和預案的充分性,避免臨時撤檔,減少損失;二是針對行業痛點堵點,照顧各方合理關切,扎實推進分線發行;三是發揮大檔期與中小檔期的各自優勢,通過大檔期拉新獲客,擴大觀影人次,通過周末檔等中小檔期轉化留存,提高觀影頻次,建立具有差異化、包容力的檔期體系。

(三)拓展話題邊界,完善電影評論機制

春節檔電影的影響范圍廣、話題性足,堪稱輿論場的社交貨幣。從官宣定檔到開啟預售,從映前宣發營銷到映中口碑維護,從前瞻預測到盤點展望,能夠形成多輪話題熱點。電影之外也常常形成出圈的熱搜。今年春節檔有預售階段干預排片引起的爭議、正當防衛案例的解析、科學減肥的方法探討、屏攝帶來的對版權保護的討論、半數影片撤檔背后的分析、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測、檔期新紀錄的解讀等,涉及法律、商業、健身、資本市場等眾多專業領域,體現了春節檔戲里戲外廣泛的關注度和電影產業發展的成熟度。

電影評論是連接電影創作與需求的紐帶,評論對象涵蓋電影創作、電影市場、電影產業、電影技術等多個領域,是電影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電影史,可以說也是一部電影評論的歷史。當前,媒體融合日益深入,媒介環境日趨復雜,傳統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等電影評論陣地形態差異化,電影觀眾、評論讀者分眾化,電影評論的評論主體、話語風格、傳播模式、受眾畫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電影評論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把好電影評論方向盤,強化評論的價值引領作用,完善評論標準,倡導批評精神,反對刷分控評,營造健康評論生態;二是加強評論陣地建設,鞏固傳統電影評論陣地,用好新媒體評論平臺,推出更多全媒體評論產品,開展即時與深度、大眾與專業等適應不同語境的電影評論;三是針對春節檔期的熱點話題,開展跨專業、跨領域的交流對話,進行理性、建設性的評論解讀,助力電影行業行穩致遠。

春節檔對電影創作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啟示,也是電影市場的年度風向標和晴雨表。一年之計在于春,站在新的起點,帶著新的課題,中國電影行業有信心、有潛力攀登新的高度。

注釋

[1] 2015年以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咨詢公司對春節檔影片進行觀眾滿意度調查。2015年至2024年春節檔滿意度得分分別為(2020年空缺): 80. 3分、81. 4分、80. 9分、83. 4分、83. 9分、85. 2分、85. 3分、87. 1分和85. 9分。各檔期滿意度從高到低分別為: 2021年國慶檔89. 1分, 2019年國慶檔88. 6分, 2023年春節檔87. 0分, 2024年春節檔85. 9分, 2017年暑期檔85. 7分。

[2]沈杰群,張藝謀談新作《第二十條》:這是我拍的電影里笑聲最多的一次,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2024年1月14日。

[3]梁君健,中國電影市場檔期的秘密,《電影藝術》2011年第1期。

[4]分別是《樂火男孩》(2009)、《我們約會吧》(2011)、《快樂到家》(2013)、《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2013)、《爸爸去哪兒》( 2014)、《我就是我》(2014)、《寶貝,對不起》(2015)、《奔跑吧!兄弟》(2015)、《爸爸去哪兒2》(2015)、《爸爸的假期》(2015)、《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2016)、《歡樂喜劇人》(2017)。

[5]陳宇、王乾宇,基于“敘事動力學”的類型片創作方法論———與電影《滿江紅》原著及編劇陳宇對談,《當代電影》2023年第7期。

[6]郝建,《類型電影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第359頁。

[7] (古希臘)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0年版,第293頁。

[8]李博, 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討會舉辦,春節檔高票房與好口碑背后的成功“密碼”,《中國藝術報》2023年2月10日第1版。

[9] 2018年2月、2019年2月、2021年2月、2022年2月、2023年1月的月度票房均突破100億元。

[10]按票房高低分別是:《你好,李煥英》(2021)、《流浪地球》(2019)、《滿江紅》(2023)、《唐人街探案3》(2021)、《長津湖之水門橋》(2022)、《流浪地球2》(2023)、《紅海行動》(2018)、《唐人街探案2》(2018)、《美人魚》(2016)、《熱辣滾燙》(2024)。

[11]燈塔研究院,《龍騰虎躍,勢如破竹———2024年春節檔電影市場洞察報告》。

[12]據英國高爾街分析公司(Gower Street Analytics)數據, 2023年全球電影票房339億美元,增長31%,中國票房77. 1億美元,增長83%。

[13] 2005年數據來源:李妍、劉嘉,投入產出成正比票房同比增加38%春節電影市場票房人次雙豐收,《中國電影報》2006年2月9日第16版; 2006—2011年數據來源:趙麗,《春節檔10年回顧:從8000萬到近20億,不斷擴大“同心圓”》,《中國電影報》2016年2月3日第4版; 2012—2024年數據來源:藝恩咨詢, 2017年后數據含服務費。其中, 2024年春節假期從2月10日至17日,共8天。

[14]肖揚,各大片方將聯手限制票補,春節檔電影票價不低于19. 9元,“限補令”為春節檔票房“擠水分”,《北京青年報》2018年1月23日第A19版。

[15]汪子旭,中消協:電影市場單純票價依賴,無異于竭澤而漁,《經濟參考報》2022年2月16日第A2版。

[16]數據來源:藝恩咨詢, 2017年后數據含服務費。

[17] 2020年春節檔原計劃7部,包括《唐人街探案3》《囧媽》《姜子牙》《奪冠》《緊急救援》《急先鋒》《熊出沒·狂野大陸》,受疫情影響全部撤檔。2023年春節檔《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1月24日上映, 1月25日晚決定撤檔,改檔2月17日上映。

[18]數據來源:藝恩咨詢, 2017年后數據含服務費。

[19]兩協會關于召開春節檔影片宣傳發行放映座談會簡訊,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網站, 2024年1月30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