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空間句法的舊城商業區公共空間修補更新研究

2024-04-11 07:13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24年6期
關鍵詞:解放路高峰句法

周 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轉型,城市發展進入了“存量規劃”時代。2021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提出了“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主題。年會投稿大數據顯示,“城市更新”位列榜首,占總投稿量的11%,且連續5 年成為各界專家學者關注的研究熱點[1]。作為重要的城市空間更新類型,城市舊城區的傳統商業區通常擁有悠久的歷史,是城市商業文化的起源地。許多舊城老商業區的發展受限于資源,在更新改造時如何突破限制,重塑商業區的公共空間,提升老商圈活力,是城市更新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研究現狀與背景

規劃學界的學者們普遍認為,空間是參與社會治理的一種重要工具,高效并且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間具有提高公民幸福感、增加社會資本、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社會整合的功能[2]。在此背景下,運用一種可以理性、量化分析城市空間的技術方法合理實施更新改造改善城市公共空間,重新賦予城市生機與活力,為城市舊區改造提供一個實用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內學者采用多種方法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定量研究,除了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傳統方法外,近年來創新運用空間句法、大數據等新型技術手段對公共空間改造更新進行量化研究。例如,陳建華等[3]引入空間句法理論技術,從定量化的角度構建傳統村鎮使用后評價體系,并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信息對傳統村鎮公共空間的改造提出相應策略。李曉旭等[4]以舊城中心區城市公共空間為對象,運用空間句法理論,通過軟件模擬建立舊城中心區的凸空間量化模型,從空間組織層面對中心區的開敞廣場空間、半圍合休憩空間和圍合廣場空間進行軟件模擬和現場實測。盛強等[5]基于百度街景時光機和實地調研數據,分析了2015—2020 年北京中心城區7 km2范圍胡同區空間治理前后的社區業態變化情況,并應用空間句法模型分析了其分布規律和變化趨勢。舒平等[6]通過實地調研與空間句法探索“社會向心空間”產生的根源及影響因素,總結住區“道路可達性”及“空間圍合程度”是住區空間結構對“社會向心空間”的客觀影響因素,并提出以“社會向心空間”為導向的住區設計新思路。黃晶等[7]分析了人行活動實地計數、空間句法線段地圖與百度熱力圖這3種常見量化分析方法的適用維度,發現這3 種工具在現狀分析與設計支持層面的價值,并討論了量化分析方法為城市既有街區更新提供數據支持的層面??傮w來說,空間句法結合大數據的多維度量化分析的范式已成為當今城市、鄉村改造的熱門技術手段,為本次舊城區公共空間更新研究提供了參考。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高峰-石巷口片區為研究對象。高峰-石巷口片區位于南寧市興寧區,是老商業區重要組成部分。場地周邊為南寧市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朝陽商圈、興寧區步行街和中山路美食街。場地內部有南寧市老牌商業批發中心,即和平商場,以及南寧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即新會書院、解放路小學等,是老南寧城市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南寧市傳統商業區,反映老南寧歷史文脈的重要街區。

2.2 分析方法

空間句法在對研究公共空間本身拓撲關系的基礎上,運用數理量化的方式研究人對空間的認知,有效解釋了空間本體與使用之間的關系,并用量化形式精確說明人與使用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機制及空間底層邏輯[8-9]。

利用空間句法不僅能探討空間的邏輯與社會效率之間的復雜關系,還能從不同人群的需求及行為特征角度出發,彌補公共空間評價中量化分析的缺失[9-10]。利用空間句法對場所的空間可達性和可視范圍進行測度,通過百度熱力圖探尋場所活動性與可達性之間的內在關聯[11],在舊城區城市公共空間的改造與更新設計中實現分析的多維量化。

使用空間句法的關鍵在于分割空間[12]??臻g劃分正確與否對后續量化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起著決定性作用。常見的空間劃分模型有軸線模型、線段模型、視域模型和凸空間模型4 種。

空間可達性和穿行度量化分析主要采用空間句法軸線模型和線段模型,兩者都有明確端點的直線去概括空間,將空間結構簡化成一些直線。線段模型在軸線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長度元素,能精確地體現空間尺度感。在CAD 軟件中用最少且最長的直線表示出高峰-石巷口片區的路網,轉存為dxf 文件導入Depthmap 軟件,通過軟件計算出句法變量,用深淺不同表達。

空間可視范圍量化分析采用空間句法的視域模型。與可達性分析不同,可視范圍的分析目的是解析人們在商業區內行走時可視的對象和視線穿越區域。視域分析的原理是根據人在空間中的活動,傾向于利用視線作為行為的判斷標準,體現空間對人的引導作用,因此視域分析需要明確的空間界定[13],第1,在CAD 中對高峰-石巷口片區的平面進行處理,將地塊中的建筑物、構筑物、樹叢等實體面看作是室內的隔墻,相當于將地塊作為一個巨大的室內空間進行分析。第2,將室外公共空間處理成密閉的多邊形后,轉存為dxf 文件導入Depthmap 軟件中進行分析。分析前,需將地塊空間網格化,選擇一股人流(600 mm)的大小進行點陣的建立。第3,用不同顏色表達地塊每個點的句法變量,得出地塊空間可視范圍分析圖。

2.3 研究框架

本次研究為公共空間現狀評價和公共空間更新方案評價:第1,在場地模型的基礎上,采用空間句法分析南寧市興寧區高峰路-石巷口片區不同地塊的交通可達性和可視范圍,結合百度熱力圖和現場調研得到人群活動的聚集點,將該區域的人行活動數據與公共空間特征進行疊加,得出商業街區公共空間活力研究的有效信息,并為下一步空間修補更新設計提供量化分析支撐。第2,解決當前問題的同時,再次運用空間句法,在路網結構、空間整合度等方面進行方案比對,輔助評價設計方案和決策。

3 結果與分析

3.1 空間可達性分析

可達性體現了公共空間使用的便捷程度,是評價空間活力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將可達性分為宏觀和微觀2 個層面,采用的數據為整合度。整合度的意義在于每一個空間均有一個對應的整合度值來表述其在系統中的便捷程度,以及系統中該空間的可達性、被選擇作為出行目的地的可能性以及它與其他空間的集聚或離散程度[14]。

在宏觀層面,利用空間句法的軸線模型進行模擬計算,選取高峰-石巷口片區周邊約2 km 范圍,涵蓋整個朝陽商圈,主要考慮外部交通對地塊的影響。全局整合度顯示了在系統中街道可達性的強弱。從分析結果來看(圖1),地塊東側朝陽路整合度值最高(1.67),其次為北側的人民路(1.35),西側的水街和南側的江北大道處于全局整合度中等的區域。這表明該地塊外部道路可達性較高,道路之間的連接性較強,更多的外部交通和人流來自地塊東側和北側。

圖1 朝陽商圈片區軸線模型全局整合度分析(來源:作者自繪)

在微觀層面,主要探討地塊內部交通路網的步行可達性,因此,利用更為精準的線段模型進行模擬分析。結果顯示(圖2):全局整合度較高的軸線出現于高峰路,全局整合度最高為48.7;外圍的人民路、西關路、解放路的全局整合度適中;而東南側的新華街及地塊內的小斷頭路處于整合度較低的區域。處于中心位置的高峰路擁有較高整合度,說明地塊內高峰路是主要的步行交通中心,對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作為地塊內核心的商業活動場所,高峰路兩側匯聚了大量的商業設施,晚上開設了夜市,使調研時對高峰路的認知感受最強。高峰路與人民路之間的小路整合度適中,表明此區域街道之間的連接性較強,街道空間更容易抵達。高峰路與新華街之間均為斷頭小路,新華街在空間位置上距離高峰路雖近,但可達性卻弱于人民路。

圖2 高峰-石巷口片區線段模型全局整合度分析(來源:作者自繪)

為了避免邊界作用對模擬計算結果的影響,以局部整合度數值來分析小尺度范圍內的步行交通情況,從而反映出該范圍內的商業次中心。將步行出行范圍設定為50、100、200、300、500 m 這5 個等級,在步行尺度下對片區進行分析:當范圍在200 m以內時,局部整合度高的區域為小街巷;當范圍在200 ~300 m 時,局部整合度高的區域逐步向高峰路轉移;當范圍約在500 m 時,高峰路和北側的巷路都具有較高的整合度。結果表明,小范圍的步行交通可達性都由小街巷承載,高峰路中部及北側小巷可達性較高,街道空間的集聚性和公共性強,能形成片區的次中心。南側的街巷不成系統,無論何種尺度,其整合度都很低,說明該商業區步行體驗感不好。

3.2 空間穿行度分析

空間的穿行度體現了某一空間被最短路徑穿行的可能性,穿行度越高,說明某一空間吸引穿越交通的潛力越大,通常用選擇度來表示。選擇度是考察一個空間“出現在最短拓撲路徑上的次數”,其意義是表明某空間吸引穿越交通的潛力大小,對道路系統的測評與優化具有一定的價值[15]。

與線段模型的全局整合度相似,高峰路中西段的選擇度高(圖3),表明高峰路中西段穿越性人流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峰路本身為該片區的主要道路,加上中西段有兩條巷道與城市主干路人民路相連接,且向西延伸又可連接城市主干路江北大道,在這一片區的路網系統中起到樞紐作用。片區內其他區域全局選擇度較低,作為商業區表明其他道路“人氣”不夠。為了更好地模擬人們步行出行時的選擇情況,設定了3 種出行距離,分別為100、200、300 m。結果表明,當范圍在100 ~200 m 時,小巷道成為選擇度最高的區域,說明在小地塊范圍內街道尺度適宜,建筑底層一般是中小型商鋪,是局部選擇度較高的區域。當出行距離超300 m 時,局部選擇度與全局選擇度非常相似,主街被選擇頻率較高??梢?,高峰-石巷口片區作為商業區,應提高對人流的吸引,在交通路網方面,應在小尺度空間內對巷道進行改造提升。

圖3 高峰-石巷口片區線段模型全局選擇度分析(來源:作者自繪)

3.3 空間可視性分析

可視性是人類感知空間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響使用者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們通常喜歡在高度開放的空間中活動,可視性的提高也會帶來更多視線穿越的機會,從而改善人們潛在的選擇。因此在商業區中,可見性越好的公共空間,其開敞度也越高,更容易形成人流的積聚點。

從圖4 可以看出,外部城市道路交叉口普遍呈深色,說明具有較高的整合度,視域范圍開敞,可視性好。其中,西關人民路口顏色最深,說明整合度最高,是現狀最佳的可視性節點。人民解放路口次之,西關新華街路口呈深灰色,表明其具有較高的整合度,擁有良好的可視性。這些道路交叉口均屬于連接型的節點空間,是高峰-石巷口片區人車混行、交通流量較大的路口,也是高峰-石巷口片區商業步行的主要進出空間。除此之外,整條人民路也具有不錯的整合度,說明人民路街道空間視線開敞度較好。但是,該片區內部的高峰路、解放路、新華街及地塊內小路總體顏色偏淺,說明這些區域街道空間的可視性差,空間整體開敞度不好,整個商業街區缺乏有效的節點空間。對比前面的可達性分析,發現高峰路交通可達性好但可視性差,說明高峰路作為商業交通要道,承載著大量人流,但開敞度不夠,空間的視線穿透弱,封閉性較強,缺乏良好的視野氛圍,沒有形成錯落有致的商業空間,在后續的改造中應該重點考慮。

圖4 高峰-石巷口片區空間視域分析圖(來源:作者自繪)

3.4 人群聚集點分析

通過百度地圖熱力圖,分別選取工作日和周末的4 個時間節點數據(圖5)進行分析,發現高峰-石巷口片區人群集聚點大部分來自東北角,具體為和平商場轉角處、裕豐大廈、和平商場西側的巷路;其次為東南方向,主要是三街兩巷商圈的人流,在18:00—21:00 時間段最為密集。最后,西面的解放人民路口在白天也是人流密集區域。在后期的改造中,應注重對上述區域的開放空間進行設計。

圖5 人群聚集熱力圖(來源:網絡)

4 問題梳理

4.1 交通便捷性差,路網連接不合理

從高峰-石巷口片區的全局整合度和選擇度看,數值高的區域僅限于主街高峰路,其他區域數值都低。這表明該區域內部交通可達性不均勻,穿行度低的區域說明沒有更多的路線供出行選擇,對局部區域交通引流不利?,F場調研發現,這主要是路網連接和局部道路寬度不合理造成的。由于新華街和高峰路缺少街巷聯系,商業片區出現較多斷頭路,限制了商業區的人流活動。此外,從局部選擇度來看,在選擇度高的區域路網系統沒有形成閉環,使某些片區對交通的吸引力弱,導致交通的可達性、便捷性差。

4.2 空間開敞度小,街巷界面單一

從高峰-石巷口片區空間視域分析結果可知,區域內可視范圍較好的區域僅為外部道路交叉口,區域內部可視性普遍偏低,沒有形成連貫的視線通廊,節點空間視線通透性較差。經調研,內部道路寬度范圍1.5 ~3 m,但道路周邊均為高層建筑,街巷寬高比小,使空間在視覺體驗上較為壓抑、昏暗,開敞度不夠,同時建筑界面單一,同質化嚴重。

4.3 開放空間缺失,人群交流體驗差

高峰-石巷口片區除了交通便捷性差外,開放空間的缺失也制約了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公共行為。從人群聚集點的現場調研發現,人與人的交流場景大多為三三兩兩蹲著或攔路人行道,片區內幾乎沒有開放空間和街頭綠地及景觀小品,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缺乏承載的場地,周圍環境多為臟亂,體驗感差迫使人們快速離開,導致商業區留不住人。

5 改造更新方案設計及評價

5.1 改造方案設計

為提升高峰-石巷口老商業區的活力與人氣,落實到空間結構調整與街巷整改,重點在以下3 方面:第1,調整高峰-石巷口片區內部路網,打通斷頭路,使商業區的內部街巷連通,提升片區步行交通可達性。第2,結合街巷尺度提高片區的可視性,利用較好的公共空間開敞度促使人流的駐足停留,提升商業人氣。第3,針對不同的主題和使用人群合理設置開放空間,為人們的社會活動提供場所。設計提出了3 個具體的空間改造方案設計(圖6)。

圖6 高峰-石巷口片區三個空間改造方案總平面圖(來源:作者自繪)

1)方案一:第1,西關路西巷向東南方連通新華街,形成“T 型”巷道。第2,將和平商場西側的巷路從高峰路連通至新華街。第3,取直連通解放路以及解放路小學東側巷路。第4,打通新華街與解放路,使新華街、解放路、當陽街圍合的地塊形成休閑綠地。保留了和平商場同時加入立體連廊。第5,在街巷寬高比小的地方采用底部架空或者建筑上層退臺的處理手法,在街巷寬高比大的區域采用建筑平面錯位的處理手法,使得空間富有層次感,視野開闊,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

2)方案二:第1,西關路西巷向東南方連通新華街,形成“T 型”巷道。第2,將和平商場西側的巷路從高峰路連通至新華街。第3,取直連通解放路以及解放路小學東側巷路。第4,打通新華街與解放路,使新華街、解放路、當陽街圍合的地塊形成休閑綠地。在這一方案中,同時還對和平商場進行了建筑單體改造,加入立體連廊,形成貿易街區。

3)方案三:第1,將和平商場西側的巷路從高峰路連通至新華街。第2,將解放路小學東側的巷路從高峰路連通至新華街。在這一方案中,形成以高峰路為主的魚骨形路網,能極大改善高峰路與新華街的聯系。第3,打通新華街與解放路,使新華街、解放路、當陽街圍合的地塊形成休閑綠地。第4,在和平商場南側增加開放空間,形成小集市,通過高峰路街巷尺度變化達到視域開闊的效果。第5,在原有肌理上通過局部重組新增一些較為對內的圍合空間,彌補片區缺少交流空間。

5.2 改造方案的句法評價

在路網優化方面,3 個方案均有2處主要道路連通了高峰路和新華街,并進一步連通并拓寬地塊內巷道。利用空間句法作為評價工具對3 個方案進行評價,結果如圖7 ~圖9 所示。

圖7 3 個改造方案的全局整合度對比(來源:作者自繪)

從全局整合度來看(圖7),方案一和方案二的高峰路基本都保持了整合度較高的優勢。在相同區域對比兩者整合度,方案一均比方案二要高,說明方案一的路網設計做得更好,使空間可達性更高。方案三路網整合度高的區域由原來的高峰路轉移到高峰路+解放路,形成“十字交叉”,使片區空間中心轉移,或可形成新的商業節點。

從全局選擇度來看(圖8),方案三在南面石巷口片區采用了“環形路網+橫縱街巷”的設計,使該區域的選擇度比另外2 個方案略優,區域內能吸引更多的穿行人流。將全局整合度和選擇度結合在一起考慮,方案三“南面石巷口片區+解放路+高峰路”將最有可能成為目的地和穿越路徑的線段,地塊商業價值潛力最大。

圖8 3 個改造方案的全局選擇度對比(來源:作者自繪)

從視域分析結果可知(圖9),方案一在空間可視性上處理得最佳。方案一采用了底部架空、建筑上層退臺、建筑平面錯位及高架連廊等4 種處理手法設計街巷空間,街巷尺度變化“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富有層次和趣味;方案二僅用了連廊方式及更新建筑立面方式;方案三則通過創造廣場、院落等開放空間來提高空間視野的開闊度。在改善空間開敞度方面,方案二和方案三的設計手法略顯單一,預期效果不如方案一好。

圖9 3 個改造方案的視域分析對比(來源:作者自繪)

6 結語

以南寧市興寧區高峰-石巷口片區為例,利用空間句法的整合度、選擇度、可視范圍等量化數值對片區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利用空間句法對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評價。結果顯示,舊城商業區公共空間的可達性與穿行度疊加,可以識別空間集聚程度高低,判斷地塊的商業價值潛力??梢曅钥梢耘袛嗫臻g的視線焦點及空間開敞度,而結合人群聚集點可挖掘潛在可提升空間。

猜你喜歡
解放路高峰句法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病毒病將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應對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忘不了的解放路
石慶云
解放路上的喧囂與柔情
句法二題
詩詞聯句句法梳理
雨天早高峰,自在從容時。
烏龜和小喜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