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中鄉愁

2024-04-12 04:29綦德周
西部散文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哨聲哨子說書人

綦德周

耳中的鄉愁如同發酵的面團,終于爆發。鼓鼓的,癢癢的,如同一種昆蟲觸摸著我的神經線。

耳朵是人的感知器官,許多鄉愁都是通過它在腦海中留下了永久記憶。

年少的我清晨還躺在土炕上睡眼惺忪的時候,就聽到鍋灶里的風箱“呼噠呼噠”有節奏地唱了起來。我知道,這是母親在做早飯了。風箱使用時傳出的聲音雖說很有節奏,但不是太美,盡管這樣,我還是很愿意聽到風箱勞作的聲音。因為它的聲音響起,就快飯吃了。到12歲時,我還體驗了獨立拉梧桐木風箱燒火蒸年糕的活兒。風箱拉得越快,風越大,鍋灶里火勢就越旺,那次,與風箱結識,過了一把癮,耳中留下了風箱的不同聲音。

我在村里讀書的時候還是小學五年制,村小實行復式教學,兩個教室。那時學校還沒有鐵鈴,作息時間都是靠一個小小電鍍的白鐵哨子來指揮,哨聲響三聲,上課。響兩聲,下課。當時的吹哨人是班長,他把織網的尼龍繩系著鐵哨子掛在脖子上。我們十幾個小朋友時時刻刻聽從于這個“哨子”的。就讀四年級那個暑假早晨,忽然,哨聲在大街上響起。哨聲響起不尋常,哨聲就是我們集合信號。我顧不得跟其他小朋友玩,穿著背心、短褲小跑著趕到教室,原來是學校組織學生幫著生產小隊復收小麥揀麥穗。這次活動很有趣,盡管熱點,可我們品嘗了“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活動結束后,小隊長獎勵我們每人一支帶橡皮的鉛筆,直到初中我還保留著那支墨綠色的它。

哨聲,一直陪伴我走過五年的時光。

耳朵里的鄉愁還記得那個賒小雞人的聲音:賒——小——雞——啦!一個中年男子黑黝黝的長臉,口里含著用過期的日歷紙卷的老旱煙,肩上挑著竹藤編制的矮挑簍,里面咿咿呀呀的雛雞擁擠在一起。母親在門前賒了8只小雞,公雞2只,母雞6只。說是公雞過年燉雞凍,母雞留著下蛋。小雞長得很快,不長時間就下蛋了。母親先是積攢了一些,淹成咸雞蛋,說是蔬菜不接濟了,可用它就飯。這個時候,我正在讀初中,中午在學校吃飯,我拿的就是窩窩頭和咸雞蛋。那咸雞蛋打開之后,微微溢出芳香的黃油,讓同學們著實羨慕了一陣子。

耳朵里的鄉愁娓娓講著說書人的故事。當時,農村的文化生活比較貧乏,放電影是活躍村文化生活的主旋律,可我們這個小村一年到頭最多能來放3次,少得可憐。不過,多虧有幾對說書人時常來彌補這個短缺。說起來,說書人說的故事比不上電影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可村里的老少爺們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那年初春,昨暖還寒,村里來了一對說書的盲人,村里安排農戶招待晚飯后,準備還是在大隊4間辦公室里說書。結果,這次村民們來得格外多,屋內擠滿人,室外還有好多人。說書人也感受到了這種氣氛,不顧寒氣侵蝕,毅然決定搬到室外,一連有聲有色地說了《西游記》里的《三調芭蕉扇》;《三國演義》里的《孔明借箭》,最后,在村民的要求下還補了一段《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從頭至尾我一直聽了一個半小時,體會到了讀書多的好處,讀書多就懂事多。多年以后,還是念念不忘?,F在回想起來,說書人的水平,盡管不如后來劉蘭芳播講的《楊家將》《岳飛傳》水平高,但仍不失魅力所在。

耳中鄉愁最讓我不能忘的事是年終生產小隊“開支”的場面?!伴_支”,就是生產小隊把全年收入按社員掙的總工分數折合成具體錢數分發給社員。當時男勞力一天掙9分,早上出工加2分。婦女,一天掙7分,早晨出工加1分或者1.5分。每年一到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生產小隊的記工屋里熱鬧非凡,人聲鼎沸,家家戶戶都來了主事人,有的還帶了孩子來助興。生產隊長按記工表上人員排列,依次喊著前來領錢:家吉(諧音)3口家,掙得總共分3630分,每個工分1角1分錢,應該領399.3元錢……家吉從會計手中接過厚厚的一大疊10元為主的紙幣,臉上樂開了花,自己知道,這是自己兩口子一年的辛苦錢,也是來年的養家糊口錢。我在現場,越聽越有趣,本來父親早早拿到了開支錢,可我不想早離開,一直聽著生產隊長逐個社員名字叫完了,大體就知道了誰家開支最多,才意猶未盡地離開現場回家。

耳朵里的鄉愁多得數不過來,父母的叫喊聲,老師的執教聲,家禽家畜的叫喚聲,村里戲班子的鑼鼓聲,村里揚水站495柴油機的負載聲……它們一一刻在我的腦海里,印在我的心田上。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

猜你喜歡
哨聲哨子說書人
那一刻
Max講故事——說書人
問答歌
厲害的哨子
岐山哨子面
變與不變中看“說書人”
變與不變中看《說書人》
在卑微與高大中穿行的說書人——師陀《說書人》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