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性批判:列斐伏爾空間哲學生產理論研究

2024-04-12 11:13李明炅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伏爾都市現代性

[摘要] 探討了列斐伏爾的哲學空間觀和空間生產理論及其審美傾向,以及從社會關系的再生產到空間生產、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間化轉向、后現代性的辯證認識論想象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現代社會開始轉向空間“自身”的生產,形成一個歷史的、體驗的、權力的多元化空間形態;日常生活的創造力和影響力能夠改造空間,解決都市化的矛盾空間、異質空間、物化空間和差異性空間?!叭剞q證法”推動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為現代社會提供了新的哲學視野和審美意境,闡釋了后現代性的辯證認識論想象空間關系。

[關? 鍵? 詞] 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日常生活批判;三元辯證法

一、列斐伏爾的哲學空間觀和空間生產理論

都市文化與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建筑學、地理學、哲學和文學等學科密切相關,20世紀,都市文化研究逐漸在全球興起和發展,并影響人類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的演進,推動人們生存方式和日常生活的變革。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是20世紀法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是都市馬克思主義的開拓者和西方空間美學轉向理論的先行者,“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奠基人。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列斐伏爾從鄉村社會學轉向都市文化與空間生產研究。從《進入都市的權利》到《從鄉村到都市》《都市革命》《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城市》,再到《空間與政治》《空間的生產》,列斐伏爾開始思考城市研究領域及其空間的生產性問題。城市的發展和擴張使都市遭到嚴重破壞,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等意識形態的加劇改變了都市生活原有的社會結構特點,都市的物質化和非生產性投資的矛盾也在加劇,都市工業化的進程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空間哲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之間的關系,探討自然媒介物和傳統文化中介之間的起源問題。面對都市的空間生產問題,列斐伏爾提出了要讓新的權利進入都市生活和人文環境的建議,從而適應都市領域面臨的城市空間總體性和綜合性發展的要求。

列斐伏爾認為城市是人類社會活動和共同生存交往的空間,是由人類勞動和文化不斷演進生產出來的世界,人類的實踐活動和存在方式在動態化的城市背景及其發展過程中不斷進步、重塑和變化,呈現出都市和空間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列斐伏爾還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揭示了在現代城市和社會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不斷物化和異化的現實,只有通過改變和變革才能破解資本主義社會的空間對立和矛盾。他的哲學空間觀和空間生產理論為日后城市和社會空間理論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的審美傾向

(一)日常生活批判的審美空間

列斐伏爾通過日常生活批判現代社會異化和物化的空間現象,是其哲學思想和審美傾向的重要內容。日常生活是人們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和組織單元,人們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大量不可復制且多樣化的生存生產經驗,實踐過程中的生產經驗和生存方式都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特定內容,日常生活的不斷物化和異化改變了這個存在世界和社會生產的方式,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速的同時也使人們的社會生活更加單調,生存方式也更加單一,就連城市的環境和社會的氛圍都變得趨同化。人類是通過大量勞動實踐和改造實踐發展出來的與生俱來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并隨著社會的異化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特征。只有通過變革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才能獲得人類活動和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指向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對人們深刻地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狀態,對都市文化和城市空間的機制變革具有重要的啟示。

人們往往在各種生活條件的限制下實現日常生活的多種可能,在禁錮、靜態的環境中思考和對話日常生活的張力,在實踐中尋找到破解空間矛盾和對立的方式??臻g是實踐的產物。每次社會變革都會出現自己的空間,每個社會都有自我改造并創造適應人類生存生活的生產方式,有著自身獨立的運行邏輯,人類通過日常生活實踐不斷地進行制造、創造、改造,從而構建出與之相適應的城市和社會空間。人類社會的交往活動和日常生活在空間機制變革中顯示出自身的能量。

(二)三重辯證關系的審美空間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列斐伏爾建構了空間社會性的話語,將空間的生產分為感知空間生產、建構空間生產、生活空間生產三個維度,提出在資本主義城市化和社會化的進程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始終與空間和資本的辯證關系相聯系,全球化、都市化、微觀化的空間生產為人類的社會實踐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提出空間實踐、空間表征、表征空間三種形式,社會空間是由物質空間、想象空間、物質和形象交互組成的。人的精神意志存在反映著空間的物質存在,社會空間的生產與人們的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只有通過人類主體有意識的生產實踐和自主活動才能生產出自己特定、與社會相適應的空間存在,表現出鮮明的空間審美意義。單一的物理空間無法清晰、客觀地反映社會空間的現實關系和歷史痕跡。只有在空間的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分析和批判視角下,社會實踐的結果和社會關系的產物才能顯現,體現出人在社會空間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列斐伏爾在《空間的生產》中強調從都市文化的變革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揭示社會背后的現代性問題、個體生產和總體性空間的關系,以及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轉變的連結點等,集中反映了列斐伏爾空間美學生產理論的核心內容,構筑起社會實踐的元空間理論,從多個研究領域全面探討空間生產的真理與個體存在的經驗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強的建構性和反思性。

三、從社會關系的再生產到空間生產

20世紀60年代,社會歷史辯證法開始轉向空間本體論,在現代哲學關注社會和歷史兩方面經驗維度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空間化”的第三維度,將哲學基礎的空間化本體進行轉換。在列斐伏爾的后現代思想視角下,將空間加以全面分析,并提供關于現代性思考的線索,同時也深入探討和分析其反本質、整體性主義的思想和差異化的空間本體論,其內容涉及“中心化”“反整體”“反物質”“空間區域”“空間政治”等后現代思想傾向,哲學家們開始關注社會空間和都市化改造的雙重意義。

列斐伏爾將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物化和異化現實、城市空間的境況作為現代空間問題的根源,以此表述出空間差異和差異權力的表現理論。將場域介入空間哲學批判視野中,是對國家的空間和政治、權力和現代性、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分析。從馬克思社會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轉向空間生產,為“日常生活”“都市化”“空間與生產”“空間的生產與再生產”等問題的批判和辯證法理論提供依據和線索,促進現代社會發展體系不斷變革,商品交換的世界及其使用價值也隨之還原為符號,成為現代社會關系交換的客體。列斐伏爾清晰地看到并提出社會關系再生產辯證法發展為空間生產辯證法,物的空間超越了空間的界限,成為空間本身,即生產關系本身再生產。社會體系的再生產和社會關系的差異化再生產,是一個異質化和重復性的過程,在社會關系中的差異性本體論,空間生產和再生產已然超過傳統的物質空間范圍,成為社會空間權力的象征和意志。資本主義的再生產不是“物”的再生產,也不是“量”的擴大再生產,更不是同質的社會體系再生產,而是社會關系的差異化再生產過程[1]。

人類可以觸及到的感官、想象、意志、理智都能夠改變社會空間的生產,于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便成為社會關系再生產的基礎,從而確立了一種新的空間認知。精神和生活的空間走向社會關系的空間生產和再生產,形成了歷史性的辯證法。社會物質的生產與社會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正在以一種新的方式轉向空間的生產,人類的歷史也在這樣的空間生產過程中,從空間“物”的生產轉向空間“自身”的生產,新的生產力、生產資料和生產社會關系構建了新的社會空間和生產秩序,一個歷史的、體驗的、權力的社會空間形態。

四、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間化轉向

列斐伏爾歷史唯物主義和空間生產辯證法將結構主義、多元主義、相對主義專業化和具體化,提出了空間在社會經濟世界中作用的多樣性能夠應對現代社會總體性的辯證想象,發揮更大的意義和功能??臻g結構生產最本真的語言,是實現本體論的基礎,有著時間和空間共同蘊含的意義。社會總體和人們個體的日常生活存在時間性和空間性的過程,是連續性時間和共時性空間交織的產物。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與人的身體理論密不可分,人的身體是空間的,空間也是身體性的。身體能夠在空間中感知、體驗、展示,在社會權力關系中不斷演變和發展,不同的生產觀、權力觀、身體觀、體驗觀、實踐觀都能夠在身體上得到體現、構成和反映,從而實現人與身體的自我更新。

20世紀70年代,在列斐伏爾的城市寫作中,身體成了回溯個體欲望、抵抗現代消費文化的重要維度,在《空間的生產》中被呈現為一種社會身體在物質空間與社會空間的辯證關系中所起到的媒介作用[2]。社會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與身體在空間中的適應相關,身體是空間權力、空間生產的主體,體現著社會空間的各種層次和相互關系。身體化空間和生產本體論揭示了社會空間生產的轉向,從一個社會關系、生產方式轉向另一個自身的空間,從空間中的事物轉向空間中的生產,從一種生產方式轉向另一種生產方式,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立的內容。伴隨著人類的實踐活動和個體行為逐漸轉向新的空間機制,形成對自身身體的客觀反映,作用在人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其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理論構成了絕對空間的自然形態、歷史空間的場所形態、抽象空間的政治形態、矛盾空間的地域形態、差異空間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形態等內容。當社會關系的抽象空間同質化地控制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差異化空間就會被放大,顯示出更加鮮明的空間矛盾和異化特征。人類需要用多樣性的日常生活空間形態改變逐漸被抽象空間摧毀的自然生命世界。

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學思路還提出了一種人類自身尋求解放的生活策略。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可期望的世界里,作為變革日常生活的社會基礎在全球化空間背景下不斷改變,人類需要在現代社會生產中適應自身存在的空間。列斐伏爾強調了空間生產目標的具體顯現。他認為,每個社會形態都需要存在于與自身相適應的社會空間中,沒有空間的生產就沒有真正的社會空間,只有適合人類自身適應的空間才能改變社會關系及其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才能合理轉向空間的生產,才能創造新的空間革命,不僅改變意識形態的社會制度和設施,也使日常生活、語言和空間具有創造力和影響力??臻g的生產和改造才能夠活化并解決全球化、都市化的矛盾空間、異質空間、物化空間和差異性空間。

五、后現代性的辯證認識論想象

列斐伏爾提出后現代的“三元辯證法”,即物質性的空間實踐、空間的表征、表征性空間三個不可分割的空間化辯證法,如人類的活動和行為方式、作為經驗存在的生存方式;空間的表征(空間的再現)代表著社會中的知識權力,由精英階層設計和創造的生產關系和社會結構,對上層建筑進行的規劃,以使都市化和城市化的生產和更新模式符合上層建筑和階層的生存需要和發展利益,事實上是對現代社會階層和空間化控制的生產模式;表征性空間(再現的空間),即想象的、精神的、物質性的、符號的空間構筑物,空間性實踐和表征性空間構成空間的表征,空間的表征反映著人們真實的生活體驗,不是社會階層和規劃者們創造出來的空間結構,而是存在于當代社會的真實表象和表征空間中。

列斐伏爾三元空間結構給予我們理解社會空間的視角: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會生產自己特定的社會空間,每一種社會形態也因此擁有自己特定的空間性聚落[3]。物質性空間實踐、空間的表征、表征性空間同時并存,分別強調了感知、認知和體驗的空間辯證關系,現代社會存在物質空間、精神空間、社會空間,是人類與文化、歷史、社會、符號、地理、經濟、圖志、民俗等多元譜系建立的多元空間關系??臻g的物理性和社會性存在著自在、自然的空間內容,同時還與空間的精神屬性共同作用并體現人化自然的空間觀。人們的社會生產實踐是物質空間生產及其擴大再生產、社會空間生產及空間關系再生產的空間實踐過程;空間的表征(空間再現)是概念化、虛構的精神空間;表征性空間(再現空間)則是體驗的、符號性的系統。列斐伏爾的三元辯證法包含著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這兩重維度的哲學傾向。列斐伏爾用表征性空間、差異空間、身體化空間等理論影響了西方空間哲學轉向,用人本主義改造了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生產邏輯和客觀辯證法,將其理論轉化為對消費控制理論,并形成對空間生產及其表征性空間的根本改造,解構物質社會生產的基礎,轉變了現代性歷史觀念和本體論思想。進一步推動了日常生活的批判理論,將社會空間的異化和物化的批判邏輯轉向日常生活領域,分析了空間性基本問題和生產關系的思想方式,提出了新的哲學視野,并融合后現代主義審美意義,對現代性哲學基礎和現代性歷史視野進行解構,解釋了后現代性的辯證認識論想象空間關系。

參考文獻:

[1]劉懷玉.現代性的平庸與神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閆超.離散身體的前兆 列斐伏爾與20世紀70年代的“享樂”建筑[J].新美術,2019,40(2):53-64.

[3]林葉.城市人類學再思: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的三元關系、空間視角與當下都市實踐[J].江蘇社會科學,2018(3):124-135.

作者簡介:

李明炅(1983—),男,壯族,廣西南寧人,碩士,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哲學美學、公共藝術與空間設計。

作者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伏爾都市現代性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列斐伏爾日常生活審美化路徑研究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策略演變研究
——解讀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
開關電壓二次構造的永磁同步電機無速度傳感器控制方法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