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虎馬拉色菌病引起的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

2024-04-12 02:49陸姝含
今日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育幼色菌華南虎

劉 星,陸姝含

(蘇州市動物園 215000)

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亦稱“中國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僅在中國分布,于1981 年被列入CITES 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華南虎曾經幾乎遍布中國各個林地,除華南以外,還包括華東、華中、西南的廣闊地區,甚至陜南、隴東、豫西和晉南等個別地區亦曾發現過。如今,野生華南虎存在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2001~2002 年最后一次大規模的華南虎野生種群調查結果顯示,沒有發現任何華南虎的證據。

馬拉色菌是一種廣泛寄生于人和動物正常皮膚表面的真菌。它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正常存在于外耳道、口、肛門周圍以及潮濕的皮皺內,過度的激增會引起感染,導致馬拉色菌皮炎,該病是貓科動物真菌性皮膚病常見的一種[2]。目前將馬拉色菌分為七種:厚皮馬拉色菌、糠秕馬拉色菌、限制性馬拉色菌、球形馬拉色菌、合軸馬拉色菌、斯洛菲馬拉色菌和鈍形馬拉色菌[3]。馬拉色菌在環境潮濕及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容易生長,在動物角質層缺失、身體虛弱抵抗力低時容易引起感染。馬拉色菌引起的皮膚病主要癥狀為濕性紅疹、騷樣癥狀,發病部位通常出現色素沉著,呈黑棕色,皮屑角質化增多,外耳、指甲脂質分泌物增多且伴有難聞的氣味[4]。

1 病例介紹

2019 年1 月下旬,通過觀察發現編號543 雌性華南虎“三寶”出現發情跡象,采食明顯下降、出現打滾、往雄虎籠舍蹭、和雄虎打招呼的現象。經過多次合籠嘗試,在1 月24 日成功與編號615 雄虎交配四次,而后25 日、26 日、27 日、28 日、共5 d 時間里每天均成功交配4 次。經過101 d 的孕期,于5 月4 日下午,編號543雌虎在運動場草地上生產出兩只雌性小華南虎寶寶,由于虎媽媽首次當媽沒有育幼經驗,生產當天便出現棄崽的情況,小虎當天就被取出籠舍,由人工育幼。小虎在人工飼養過程中,在15 日齡時出現便秘的情況,長達7 d 沒有排大便,使用溫紗布按摩小虎肛門周圍,小虎有努責的動作,但未排出,而后通過肛門使用開塞露,幫助小虎排便。小虎通便后,有大量糞便排出,糞便中伴有少量未完全吸收的奶粉顆粒。排便結束后,肛門處有淡紅色透明膠狀的分泌物,4 h 后,小虎再次自主排便,依然伴有透明膠狀排泄物。通便后小華南虎奶粉攝入正常,24 日齡時,小虎左側腹部皮毛及耳廓周圍角質化皮屑增加,腹部皮毛角質化嚴重的部位出現脫毛的情況。該小虎耳朵里油脂分泌物明顯增多,呈褐色,且伴有難聞氣味。肛門外部周圍皮膚干燥。

2 臨床檢查

2.1 一般檢查

體溫檢測,小虎肛門體溫39.2℃。體表檢查,腹部、頸部、大腿內測有大量角質皮屑。肛門外周褶皺處皮膚干燥。耳朵檢查,發現耳內部有褐色油脂類的分泌物。指甲也有褐色油脂類的分泌物,指甲部位伴有難聞氣味。同時保溫箱內紗布墊散落大量皮屑。

2.2 血常規檢查

對患病的幼虎后腿內側剃毛,通過靜脈采血,進行血常規檢查。檢查結果為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減少,單核細胞數量增多。

2.3 伍德氏燈檢查

將育幼室內燈關閉,打開伍德氏燈,預熱3 min,對虎崽和育幼箱進行探照檢查,育幼箱內和幼崽毛發上散落大量熒光點狀散落分布。

2.4 鏡檢

刮取患病處病變皮膚的皮屑,涂片進行diff-quick染色,鏡檢,通過顯微鏡觀察,觀察到“花生樣”芽生酵母菌。確診為馬拉色菌皮膚病[5-6]。

3 治療

3.1 藥物治療

考慮到虎崽幼小,治療酵母菌的注射藥物對肝臟有一定的損傷,所以沒有對幼虎進行注射藥物治療。采用棉簽對耳廓內和指甲處多余油脂皮質分泌物擦拭去除,使用0.05%醋酸氯己定洗液對患處清洗,2 次/d,清潔干凈后用干凈紗布擦干,使用鹽酸特比奈芬軟膏涂抹均勻。對腹部、頸部、大腿內側的患處,周邊剃毛后,清理皮屑,同樣使用0.05%醋酸氯己定洗液對患處清洗,再使用鹽酸特比奈芬對患處及周圍噴灑治療,自然晾干,連用3 周[7]。

3.2 育幼設施消毒

育幼室進行噴霧消毒后再使用?;蓟⒌挠紫湎扔镁凭?,再用清水清洗干凈后置于太陽下暴曬,再用紫外燈照射消毒1 h 后再次使用,兩個育幼箱消毒后再輪換使用。使用的墊布、紗布等,每日更換,使用沸水蒸煮40 min,太陽下暴曬干及紫外燈照射消毒后再輪換使用。

3.3 營養加固

該小虎為人工飼養,除了正常飼喂的奶粉,另外添加多元維生素和魚肝油,加強小虎的營養吸收,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也由單純飼喂的PetAg 犬用全效代母乳奶粉添加PetAg 倍樂酷狗代羊奶粉配合使用,同時添加培菲康,調節小虎的胃腸道功能,促進吸收和排泄,保持機體健康。

4 療效評估

治療2 周后,小虎患病處不再產生皮屑,耳廓內油脂明顯減少,指甲處的分泌物也減少。腹部靠近外陰部肛門部位均有新生毛發長出,基本無臭味,肛門外部不再干燥,皮膚變得紅潤。持續治療3 周后,小虎患病皮膚和其他部位均恢復正常狀態,活動狀態良好。

5 討論

現在圈養的華南虎均為當時野外6 個虎的后代,均屬于近親繁殖,種群存在遺傳多樣性喪失、繁殖率不高、幼崽存活率低等問題。首次參與繁殖的母虎因沒有育幼經驗或者天生母性不強,常常會出現棄崽的行為。因此,華南虎的人工育幼成了提高華南虎幼崽存活率、擴大華南虎種群的重要手段。雖然現在所用的人工育幼的奶粉,可以滿足幼虎的成長需求,但和母乳喂養的幼虎相比,早期的體重增長速度、睜眼、長牙等生長發育均有所滯后,皮毛因為缺乏母虎舐舔而呈現蓬亂情況,免疫抵抗力相對低。且人工育幼環境與人接觸較多,條件致病菌感染的機會增多。而馬拉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當動物免疫力低下,并且所處的環境適宜該菌生長繁殖時,便會引發皮膚病以及其他疾病。

此幼虎出生后僅使用一次頭孢曲松鈉,所以對藥物敏感性比較高??紤]到華南虎幼虎個體的特殊性,未對小虎使用口服或者注射類藥物,而選擇使用比較保守的涂抹藥物的方法治療。馬拉色菌病在治療時主要以抗菌、防止繼發感染為治療方案,因此選擇使用0.05%醋酸氯已定洗液和鹽酸特比奈芬噴劑,同時在皮膚傷口處使用莫匹羅星聯合用藥,防止在治療酵母菌的同時,繼發感染其他細菌[8]。在持續治療兩周左右時間里,治療效果明顯,幼虎患病處恢復良好。與此同時,再對育幼箱內環境,進行清潔、消毒、滅菌等工作;對小虎的奶粉進行調整,之前單純的使用犬用代乳奶粉,而后配合羊奶粉共同飼喂,添加魚肝油有助排便,添加益生菌有助于腸道內菌群的平衡,添加少量B 族維生素有助于皮膚患處的恢復,調整奶粉的濃度等方案。使得小華南虎在45 日齡時恢復較好的狀態。在今后的飼養中更加注重食物和環境的衛生,加強飼養管理和對疾病的預防。

因為之前沒有見過其他華南虎幼崽感染馬拉色菌病的報道,為了初步觀察馬拉色菌病對幼虎的生長發育的影響,筆者對比了所在華南虎繁育基地過往人工育幼的健康華南虎雌性幼崽與本病例中幼崽的奶量攝入與體重增長情況,見表1 和表2。

表1 2018 年健康雌性幼虎的奶量攝入及體重增長狀況

表2 2019 年患病雌性幼虎的奶量攝入及體重增長狀況

2018 年6 月22 日出生的幼虎被母虎哺育3 d 后棄養,故沒有體重下降的這一過程。而患病幼虎則是在沒有吃到初乳的情況下,拿出人工飼養,故前6 d 體重會下降,慢慢調整,第7 d 開始恢復,體重呈增長趨勢?;疾』⒃?4 日齡出現明顯皮膚病變,從表2 中可以看到在14~28 日齡吃奶量沒有明顯增加,體重也沒有明顯的增長,相較于其他日齡階段,每日增重速度明顯較低,同表1 健康幼虎對比更是緩慢。在治療一周左右后,小虎吃食情況逐漸恢復,體重增長也恢復至比較正常的速度。從整體的生長發育情況看,馬拉色菌病引起的皮膚病在發病期間對攝入奶量和幼虎的體重增長存在影響,治療恢復后,對后期的攝入和體重增長沒有影響。

華南虎的繁育保護在經過全國多家動物園多年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從最初的6 只發展到現在的二百余只,成功達到了一個物種保護的最底線。但是就目前狀況依然存在諸多不足,因華南虎近親交配程度高,在交配選擇配偶時首先遵循華南虎譜系的近交系數小于4的標準,符合交配的數量很少,會出現一頭公虎配多頭母虎的情況,母虎扎堆發情,公虎過于疲勞不肯交配錯失交配最佳時機,母虎懷孕的成功率不高;也存在母虎懷孕成功,成功分娩,幼虎在母虎腹中發育不足出現畸形、死胎等情況,或因外界條件等因素,幼虎出生不久便夭折的情況也屢見不鮮[9-11]。所以,成功繁殖并成活一只華南虎極不容易。要解決以上的困境,需要足夠大的華南虎種群作為支撐。需要從業者更多的投入,對于每一次育幼出現的困難和病例,都要當做珍貴的經驗來學習和思考,為未來種群更好的發展積累更多的參考價值,在人工育幼時依然要多注意積累經驗,盡量避免人為因素造成幼虎生病。

猜你喜歡
育幼色菌華南虎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對華南虎野外放歸的機遇分析
你好,我的動物朋友
合趾猿的人工育幼
育幼經歷對圈養成年雌性大熊貓尿液皮質醇含量的影響
布替萘芬乳膏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的療效分析
圈養小熊貓育幼期行為對幼仔成活率的影響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守護“中國虎”的未來
讓我們一起留住它們
伊曲康唑聯合氯康唑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臨床效果分析
北極熊人工育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