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保護策略

2024-04-14 02:11馮光澍鄧梨方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馮光澍 鄧梨方

摘 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傳統木構架建筑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體現了當地的地域特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正逐漸消失于歷史長河中。分析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現狀、傳統木構架建筑殘損情況及原因,并提出了對應的保護策略及保護維修技術,以期促進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的有效保護。

關鍵詞: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建筑保護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BIM技術的侗族木構架建筑保護研究”(2020KY37005)研究成果。

三江侗族自治縣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是湘、桂、黔三省交界地,主要居民為侗族、苗族、瑤族等民族,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素有“千年侗寨·夢縈三江”和“中國侗族在三江”的美譽。三江縣旅游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三江縣侗族木構架建筑群頗負盛名,全縣有很多鼓樓、風雨橋。這些木構架建筑承載著老一輩人的記憶,也是木構架建筑營造技藝的重要載體。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很多木構架建筑得不到修繕而自然消亡,木構架建筑營造技藝也逐漸消失。對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加以保護,能夠保留侗族木構架的建筑風格、結構特點,有利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的傳承和傳統建筑文化內涵的挖掘,也能為其他地區傳統木構架建筑保護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現狀

三江縣有許多傳統木構架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鼓樓、風雨橋、民居吊腳樓。

鼓樓有密檐式、巢式、干欄式、廳堂式等,被視為侗族村寨的標志性建筑,主要具有文化娛樂、議事等功能。

風雨橋的橋墩有三墩、五墩,大多建造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在侗族聚居的地方,基本上有河必有橋,因此風雨橋在三江縣很常見。橋兩邊靠欄桿處搭建有木板,供勞累的人們休息。在夏天,風雨橋也是乘涼的好去處。

民居吊腳樓多為穿斗式木構架結構,一般為三層結構。一層主要用來圈養雞鴨、牛羊等,并放置工具。二層用于會客,有火塘、廊等?;鹛劣糜谌∨?、煮飯,但因人們常常圍坐在火塘邊交流,所以火塘也是人們聯系感情的場所。人們在廊上休息或者進行手工勞作。三層是居民的起居室。

二、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殘損情況及原因分析

(一)木構件(柱、梁、檁)殘損情況及原因分析

三江縣地處桂北地區,夏季潮濕悶熱,所以真菌容易在木構件表面繁殖生存,分解木纖維,破壞木材成分。處于建筑體不同部位的木質構件存在不同程度腐損。黑色或者黑褐色霉斑,在柱子、檁條、椽子等木構件上比較常見。嚴重損壞的部位呈蜂窩狀、海綿狀,可以片狀或粉末狀剝落,致使其承載力降低,引起整體結構不穩定。同時,屋面結構荷載加重,會使其他構件破損速度加快,導致整體結構遭到破壞。

三江縣木構架建筑大多使用的是杉木,而木材具有吸水性,干燥和收縮不均勻都會造成木構件開裂。鼓樓、風雨橋、吊腳樓等所使用木材較大,受風干技術和氣候影響,木構件會產生干縮現象,同時受外力作用,也會產生干裂現象,特別是木柱、大梁上比較常見。

木構件變形是常見的殘損現象。木構件受外部荷載和時間影響,物理性能降低,老化變形,便會出現彎垂現象。梁、檁條發生彎垂變形,會導致上部結構開裂或變形,加速整個建筑結構損壞進程。

木構件遭受白蟻或者其他害蟲蛀蝕也是常見的殘損現象。南方多白蟻,如果木材防腐和防蛀做得不好,很容易受昆蟲侵蝕,導致木質纖維素降解。不同種類的昆蟲對木構件破壞不同,有些只破壞構件的表面,有些從內向外破壞。白蟻生存于木構件內部,不易被人察覺,容易破壞木構件,造成建筑坍塌。有些木構件遭蟲蛀后,表面會形成蟲道,并伴隨產生粉末,密集且深入構件內部,破壞構件的完整性,造成木構件材質疏松,強度降低。

(二)墻體殘損情況及原因分析

砌塊缺失是墻體殘損最為嚴重的一種現象。磚木結構建筑中,上層木構件破壞后,磚石砌體作為建筑的主要材料,受風雨侵蝕,黏結能力減弱或喪失,逐漸缺失,甚至導致整個墻體倒塌。砌塊缺失主要原因是桂北地區夏季多雨,風雨交加,對砌體造成一定的侵蝕破壞,導致砌塊脫落。

木構架建筑中的墻體通常起維護和承重作用,墻體開裂說明其承載力減弱,對木結構等的保護作用減弱。墻體一般采用磚石砌成,經年累月,受各種因素影響,不可避免地出現開裂問題,隨著開裂尺寸變大,嚴重的會導致墻體倒塌。山墻、馬頭墻、磚柱處易開裂??展闹饕怯捎趬w所處環境潮氣重,加上墻體面層透氣性差,進入墻體內部的雨水,在高溫下氣化膨脹,無法及時釋放。

墻面污垢是墻體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與空氣、水、微生物等接觸,受到污染,破壞原有的建筑面貌,如受潮發霉、長苔蘚、人為油漆破壞、鐵件生銹等。有的為了使用方便,在墻體釘釘子等,破壞墻面整潔。另外,隨時間變遷,建筑功能發生變化,后期人為改造過程中不恰當地使用化工涂料等,也會造成墻面污垢。

(三)屋面殘損情況及原因分析

屋面是建筑上部的結構部件,且多采用瓦作。在建筑長期使用過程中,屋面經過風吹雨打,出現瓦片破損和缺失,進而出現滲漏現象。屋面漏雨會使建筑物內部木結構遭到侵蝕,而木結構破壞會導致建筑結構不穩定,造成屋面傾斜垮塌。屋面殘損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瓦材質量較差,施工質量不好;另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使用,鳥雀筑巢、家禽攀爬、植物生長、樹葉阻塞等導致屋面遭到破壞。

三、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保護策略與保護維修技術

(一)木構架建筑保護策略

第一,使用新型建筑材料。隨著建筑業的發展,有很多新型材料產生,在保證原有建筑物整體形態不變的前提下,針對需要修復的地方,可以運用新型材料加以修復,以保證構件的經久耐用,延長木構架建筑的使用壽命。例如,可以在木材中加入高強度的復合材料,再加入和它配套的浸漬膠,以解決木質材料容易變形的問題,增加木材的穩定性和耐久性,還可以采用玻璃纖維修復方形橫截面木質結構,以展現更好的力學性能。

第二,運用數字化手段對木構架建筑加以保護。新技術層出不窮,數字化手段也逐漸用于木構架建筑的保護中?,F階段,數字化技術可以用來保存木構架的信息,可以用來虛擬修復與復原木構架建筑,還可以對木構架建筑進行監管,第一時間了解木構架建筑變形、傾斜、開裂等損壞情況。對木構架建筑的各種信息加以記錄、保存,能夠方便相關人員隨時獲取完整的數據信息,全面地了解相應的木構架建筑。對木構架建筑進行虛擬修復,能夠還原木構架建筑的面貌。對木構架建筑進行虛擬修復后再在現實中進行修復,有利于提高效率、節約材料。對木構架建筑加以監管,第一時間發現木構架的損壞情況,及時加以修葺,能夠延長木構架建筑的使用壽命。毫無疑問,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是保護木構架建筑的有力手段。

第三,進行保護性規劃和開發。三江縣傳統木構架建筑的改造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因此顯得較為混亂。如需要對木構架建筑進行改造,應該在統一規劃和指導下完成,由相關部門統籌實施,以保證木構架建筑有序改造,避免雜亂無章的情況。同時,針對木構架建筑修復、改建、新建和擴建,也建議進行統一規劃指導。相關部門可以對既有的木構架建筑進行檢測,根據檢測情況,確認該木構架建筑是進行局部修復還是拆除重建。不管是木構建筑的修復、改建、新建還是擴建,都應該考慮木構架建筑原有的文化特色,在保持其文化底蘊和當地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修復、改擴建或者新建。

(二)木構架建筑保護維修技術

第一,木質結構維護技術。木質材料在保護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壽命是很長的,加之古代其他結構性施工材料不多,因此很多古建筑都采用木質結構制作(圖1)。木質材料在自然條件下受損的原因有很多,如水浸、地震、火災、蟲害、風倒、自然老化、干裂等。傳統對木質材料r 保護一般采用涂保護漆、上光油、抹柏油、炭烤、化學藥劑浸泡等方法。如:埋于土中或浸于水中部分需要炭烤,最好涂柏油4—5遍;地上部分宜涂清漆,比較理想的是涂3—4遍光油;蟲害多的地方需要先將木料用藥液(如多菌靈)涂抹浸泡再行施工。木質材料經維修處理后效果不錯(圖2)。

開裂木柱木梁可用同種同色木料填縫,再用膩子找平,涂保護漆。自然老化腐朽的木質件需更換,一些珍貴木料(如古樟木、紅錐、桃花心木、紫檀、楠木)更換后要保存好用于古鎮文物展示。木質結構原件不用鐵釘等鐵件加固,維修時由于條件需要不得不采用鐵件時,要不留痕跡。中國傳統用于建筑鑲角填邊的山石有鑲隅和抱角之做法,進行山石加固可選用銀錠扣、鐵條、鐵扁擔、馬蹄形吊架等,木質柱梁也可采用此法將鐵件深埋于柱梁內再填縫。

第二,現代墻體仿古裝修技術。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丹洲鎮丹洲村幾條街道分布的民房大多過于現代,與古鎮歷史風貌不符,需要對外墻、門窗、屋頂進行仿古修飾(圖3)。目前比較適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選用木質材料裝飾外墻,二是在墻面貼仿古磚或仿古畫線。前者丹洲村用得很多,東門街、西門街及北門街許多民房都采用杉木裝飾,以減弱現代墻體對古鎮風貌的影響。得益于三江縣木作手工技人的經驗豐富、工藝水平高,取得了不錯的修飾效果。后者丹洲村也在用,墻面經抹灰后直接進行仿古畫線,表面平整畫線規范,施工速度快,仿真性強,但古味不足,如果施工不到位,畫出來的線容易不符合青磚規格,或線條呈波浪狀。

要取得好的效果,畫線選料要得法,可選乳膠漆、石灰、立德粉、白水泥等材料,也可直接選用配制好的含乳膠漆的抹灰膩子。傳統白色畫線材料是采用桃膠液(桃樹枝條生的黃棕色膠體經水煮后過濾得出的溶液)或用無根藤加石灰浸泡后經過濾得到的液體。在桃膠液中添加立德粉和少量生石灰混成畫線用稠漿,即可在墻面上畫線。畫線前整平墻面,噴水潤墻,稍干后按傳統青磚規格在墻上拉尺,用粗鐵條或粗鐵釘畫線,一般先畫橫條再畫豎條,橫豎需品字式交叉,即按砌磚形制畫出。如需畫凹線,加重畫線力度即可。畫出留空線后用紗布抹去露灰,就可用剛做好的白色稠漿沿線填畫了(圖4)。

四、結語

傳統木構架建筑是我國工匠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工匠巧奪天工的設計和高超的建造技藝。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傳統木構架建筑都體現了當地的地域特色。從傳統木構架建筑中,我們能窺探到當時當地的風俗人情,能夠挖掘傳統民俗文化。因此,傳承和保護木構架建筑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在傳統木構架的保護中也應該善用新技術、新材料,以更好地保護木構架建筑。

參考文獻:

[1]強明禮,任海青,杜官本.云南藏區木結構建筑的現狀與展望[J].木材工業,2013(4):25-28.

[2]楊旸,張宓.云南藏族木構架民居建筑保護研究[J].住宅產業,2021(10):55-57,86.

[3]陳娟娟,劉濤.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木構架建筑文物保護:評《中國木構古建筑》[J].木材科學與技術,2021(1):83.

[4]中國科學院中華古建筑研究社.中華古建筑[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5]井慶生.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藝[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

馮光澍(通訊作者),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景觀建筑設計、城市建設與工程施工管理。

鄧梨方,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實驗師。研究方向: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建設項目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