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民居的保護與更新研究

2024-04-14 02:11閆睿婧李雨航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民居鄉村振興

閆睿婧 李雨航

摘 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各地區除了要關注當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工作外,還必須重視傳統民居的保護與更新工作。民居作為一種極富地域特色的文化載體,有效凝結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文環境、生產工藝以及審美情趣風格等信息。為了實現我國優秀民居文化的傳承發揚目標,就必須主動加強民居保護修繕工作。通過對民居的保護利用展開分析與探討,旨在提出民居保護與更新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居;保護更新

民居作為我國各地居民對先輩創造出來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風格的延續,具有顯著的代表性,能夠充分反映出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區的人文習俗、科技藝術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為了能夠讓這些具有特色的民居文化得以傳承發揚,就必須加強對民居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及時采取有效的優化改造和修復建設措施,在保留民居建筑特色的同時,又使其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滿足居住者的日常使用需求。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民居的保護利用實踐要求

(一)構建完善的民居保護利用工作體系

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各地區、各民族的審美觀念、人文習俗、歷史傳統等方面的差異,造就了各族人民所生活居住的房屋樣式與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并促使我國傳統民居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1]。民居是我國傳統文明與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維護地方文化個性和特色的物質基礎。為了能夠保障民居文化得以延續傳承,就必須科學構建出完善的民居保護利用工作體系。然而目前大部分遺存下來的民居建筑或者傳統村落并未得到科學完善的保護,那些年代失修的民居建筑已經無法滿足當地居民日常居住生活的需求,容易被人為地進行私自改造或者推翻再建,這樣無疑會破壞特色民居建筑的原貌,導致部分民居文化消失。對此,各地區相關部門必須安排專業人員對傳統民居進行保護管理,同時做好原民居使用者的安置工作。對于年代已久的傳統特色民居建筑,如果要對其進行改造保護工作,就必須在民居原有特色元素和風格基礎上進行施工,以此保證建筑風格的統一。

(二)合理開發利用傳統民居建筑資源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我國遺留下來了大量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民居建筑,對于這些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工作,需要秉持科學有效、保護建筑原貌的基本原則,將其打造成案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中心,使其能夠保持原有特色形態,向社會民眾展現出當地獨特的文化,讓受眾能夠深入了解我國多樣化的地域民俗文化。以鞏義康百萬莊園開發保護為例,其作為我國三大莊園之一,始建于明朝中葉,明末清初初具規模,是17至18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整體修建面積超過了6萬平方米,如今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翱蛋偃f”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后的封賜而名揚天下。該家族的富裕生活延續了十二代,出現了大量經營有道的人才,因而建成了這個各成系統、功能齊全、布局謹慎、等級森嚴的,集農、官、商于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2]。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管理工作,通過將傳統大型民居建筑打造成具有文化旅游資源的活動中心,不僅能夠讓年代已久的傳統民居在新時代社會獲得生存發展空間,還可以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地方習俗,讓海內外游客能夠領略到我國獨特藝術文化的魅力。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民居保護更新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民居保護更新的現代建筑材料使用不當

在我國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由于當地居民缺乏良好的民居整體風貌保護意識,因此他們在更新修建民居建筑時,會隨意大量采用現代建筑材料,以此來減少更多施工建設時間和綜合成本。以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為例,當地石窯聚落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文化,當地居民所采用的營建方式是根據全域內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靠坡村落的石窯層層疊疊,隱于自然,與環境融為一體。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旅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旅游市場及游客對當地特色民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修繕或擴建傳統民居建筑。他們在更新修建中,將大量混凝土、石磚作為核心建筑材料,打造成外立面為窯洞造型的磚墻或者混凝土蓋板的單層建筑,雖然這樣的房屋建筑更加適合人們居住使用,并且整體施工建設效率很快,但是會失去傳統窯洞民居建筑應有的物理特性和文化特色,從而造成當地民居整體風貌變得混亂,不利于我國傳統民居文化的傳承保護發展[3]。對此,當地相關部門需要及時采取相關指導措施,主動加強對傳統民居建筑保護與更新工作的指導,避免當地石窯聚落的原有風貌遭到破壞。

(二)民居保護更新缺少完善的監管機制和足夠的資金支持

在傳統民居建筑保護更新管理工作上,需要得到完善監管機制的支持,督促相關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規范操作,避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民居建筑遭到破壞。當前我國的民居建筑保護工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缺乏有力約束和監督的。有些法律條文中有涉及對古民居建筑的保護,但是并未制定相關的細則,缺乏執行力度。此外,有關部門缺乏對民居保護更新的監督工作,部分城市在規劃審批過程中,并沒有過多考慮到保護這些民居建筑的重要價值,而是以犧牲這些傳統民居建筑為代價,換取城市經濟的建設發展。民居建筑保護更新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任務,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對于建設資金方面還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投資民居建筑修建維護,獲取收益是比較慢的。因而,有些地區在民居建筑保護更新工作方面,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也沒有專門安排優秀的人才全權負責監督管理。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民居建筑的保護更新質量,致使我國具有一定文化研究價值的傳統民居遭到破壞。

(三)民居建筑保護更新技術落后

在傳統鄉村民居保護更新工作中,人們更多是采用手工技術進行修繕還原。農村當地居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很難熟練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和技術手段進行古民居建筑的修建保護工作,從而導致我國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民居建筑更新發展進程緩慢,或者是對傳統民居建筑風貌特征的保護和修復不足,無法順利開展民居文化事業保護工作。再加上現代城鎮化建設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流入外地城市,很多民居建筑都處于一種閑置荒廢的狀態,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全權負責管理,更多是一些老一輩的手藝人在對老建筑進行修繕和管理。比如傳統石窯民居建筑,其建造技術是時代工匠的藝術結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的石窯建造手藝人變得越來越少,建造技術傳承面臨著嚴峻考驗。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民居的保護與更新改進措施

(一)根據當地實際,科學搭配使用新舊材料

在對傳統民居的保護更新工作中,一些農村居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質水平偏低,不具備良好的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意識,因而他們在修建民居建筑時會盲目選用現代建筑材料,以此來順應自己的審美觀念,并降低建筑建造成本。然而將大量現代建筑材料隨意應用在傳統石窯、木屋等民居建筑的修繕和新建工作中,容易破壞傳統民居建筑的文化特色,同時讓民居建筑群落的原始風貌和形態遭到破壞[4]。因此,當地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傳統民居修繕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樹立先進的民居建筑保護管理工作理念,科學指導當地居民進行傳統民居建筑的修繕和新建工作,讓民居建筑更加符合當地風貌和地域文化特色。以老牛灣村石窯民居修繕和新建工作為例,當地多巖石,黃土層偏薄,不適宜建造土窯洞,因此就形成了大量的石砌窯洞建筑。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當地開始加大對鄉村旅游產業的建設投入力度,創新完善各項基礎設施,規劃布置景觀綠化,村民也開始對自己的房屋進行修繕擴建。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地民居風貌特色,讓廣大海內外游客感受到當地獨特民居文化的魅力,就必須科學搭配使用民居修建新舊材料。在窯洞民居建筑的主體結構設計施工上,需要優先采用當地盛產的石材,精心挑選那些大小均勻、形狀方正的石材砌筑窯面,并配以水泥砂漿勾縫。在石窯民居建筑的外立面修建工作上,需要盡量展現出當地的石窯建筑特色。在石窯內部修建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水泥砂漿抹平石窯內墻,而外層可以通過刷乳膠漆來確保整個墻面的平整干凈,為居住者創造出舒適的居住環境。對于石窯建筑中傳統木制門窗的更新,不能直接將其拆除換成嶄新的鋁合金窗,而是要通過修復手段,保留傳統石窯民居建筑的面貌特色。而對于新建的窯洞,可以合理安裝鋁合金窗或者塑鋼窗。

(二)完善相關政策,加大民居保護更新資金投入

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要想提升文化軟實力,讓更多海內外游客領略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就必須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工作。民居作為我國傳統建筑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與各地區、各民族的人文習俗、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各地必須高度重視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更新工作,要根據市場發展情況與民眾反饋意見,及時制定相關方案與政策,并積極落實,加強對當地民居的修繕保護工作,制止違法拆除與修建,避免破壞傳統民居的整體風貌[5]。

各地區相關機構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規范操作,加大對民居保護更新的監督管理力度,杜絕各類違法拆建的情況。對于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更新,可以選擇從文化事業建設角度出發,利用其文化特性創造出更多額外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人參與民居建筑修建保護工作中。

此外,民居建筑的保護更新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前期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各地區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邀請社會優秀企業圍繞傳統民居群落打造旅游項目,或電影拍攝場地等。這樣不僅能夠幫助當地解決民居保護更新資金不足的問題,實現特色民居文化的傳承保護,還可以有效創造出更多穩定的社會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三)革新民居建筑保護修繕技術

在傳統民居建筑保護更新過程中,有關部門在保證鄉村傳統文化整體性的基礎上,要合理引進一些先進技術進行鄉村民居建筑的修繕,并主動組織村民學習掌握這些民居建筑修建更新技術。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民居建筑的修繕保護工作質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還原民居的風采風貌,還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傳統材料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為農村居民創建綠色健康的生活環境。比如在民居建筑保護更新中,以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改變農村集中使用柴火的情況,并大幅提升新民居建筑的隔熱與保溫性能,成功打造一個綠色環保、科學節能的新型鄉村民居示范區,為廣大農村居民帶來更多利好。值得注意的是,當地居民在使用新技術進行民居保護更新時,還需結合當地地質特征、人文歷史以及生態環境等條件,科學合理地選用現代建造技術和設備。這對于傳統民居的保護更新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意義。比如,在華北地區窯洞建筑的保護更新過程中,當地居民可以在窯洞起拱階段就規范使用現代支模技術,以此來替代傳統立木柱及大梁等煩瑣的支模方式,有效提升特色窯洞建筑的施工質量和效率,節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各地相關部門除了要關注到農村地區的產業建設發展,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經濟收入外,還必須加強對當地特色民居建筑的保護更新工作,避免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隨意拆建古民居,對周圍生態環境和傳統民居建筑風貌造成嚴重破壞?;鶎硬块T必須根據上級相關政策,積極做好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價值開發力度,督促廣大農村居民合理運用現代技術與材料對民居建筑進行修繕保護,確保在保留民居建筑特色風貌的基礎上,為其帶來更多完善的功能,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管勃勃,蘇曉明,李旭龍.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石窯民居可持續更新策略研究:以老牛灣村為例[J].城市建筑空間,2023(1):93-94.

[2]常艷楠.淺談徐州傳統民居的保護與更新[J].工業設計,2022(12):118-120.

[3]王兵.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設計研究:以堯頭村為例[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19):111-113.

[4]劉鵬.新農村建設民居建筑保護與更新研究:以駐馬店泌陽縣民居為例[J].居舍,2022(24):30-33.

[5]馬驍驗.淺談傳統民居的保護與更新[J].學園,2022(6):90-92.

作者簡介:

閆睿婧,碩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工業遺產保護、歷史街區更新。

李雨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城鄉規劃。

猜你喜歡
民居鄉村振興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民居攝影
民居智庫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民居人物
奇趣民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