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索

2024-04-14 22:29趙丙陽
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工匠思政院校

趙丙陽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須融入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之中,能有效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優勢。在“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主體包括: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大學生社團指導教師,以及專業課教師,這一群體應主動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實踐之中。由于高職院校專業群分布的特殊性,工匠精神不僅須融入針對工科專業群學生的思政教育之中,還須滿足非工科專業群學生的思政教育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應從廣義的“工匠精神”出發,兼顧各專業群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特點,將工匠精神中所蘊含的共性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實踐中來。在這里,筆者將“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共性歸納為:專注、精進、穩定、進取,即對待工作應具備專注的意識,并擁有業務精進的思想,以及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進取之心。

一、研究背景介紹

在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踐的問題中,目前存在著以下代表性的觀點和建議:第一,高職院??梢砸愿黝愓n程為陣地、以多渠道實踐為載體、以校園文化為平臺、以加強師資隊伍為抓手,將工匠精神更充分地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1];第二,高職思政教育包括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教育,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職業人才,當前要做好“融”的文章,即將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堂、融入課程思政、融入校園文化、融入社會實踐,提高高職人才培養的實效性[2];第三,工匠精神是社會主流文化之一,高職院校要持之以恒地進行培育[3];第四,高職院校要充分立足于自身發展的現實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學生責任意識,使學生掌握先進、多元化的勞動技能技巧,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逐漸養成良好積極的勞動精神[4];第五,應在明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基礎上,從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建設校園文化、完善校企合作等角度出發,探究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5]。

從以上觀點和建議出發,在這里還須提出以下幾點:第一,當前須在“大思政”的視域下融入工匠精神,進而通過發揮各類思政教育主體的育人優勢,形成促進學生職業素質養成的合力;第二,在融入工匠精神時不僅須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他們知其所以然,所以思政教育主體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就業需求和職業愿景,幫助學生實現對工匠精神的內化;第三,有學者提到了勞動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校企合作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方面的作用,對此筆者持贊同態度,所以高職院校還須重視企業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的相關作用。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眼點

(一)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專注學業的意識

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共性元素之一便是“專注”,所以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須引導學生形成專注學業的意識。這里的“學業”包括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對職業技能的訓育。之所以將其作為著眼點,歸因于:高職在校生的主業便是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任務,并形成前置性的職業技能,所以思政教育在融入工匠精神時,便須首先契合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經驗表明,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是引導其形成該意識的必備條件,因此,專業課教師須在此擔負思政教育的相關責任。

(二)以思政教育激發學生形成學業精進的理念

“工匠精神”中的業務精進元素,在這里便可轉化為學業精進,且應重點在職業技能的訓育中獲得精進的效果。目前,“崗課賽證”融通式育人模式在高職院校得到推廣,這就為學生的學業精進提供了實踐的載體。從激發學生形成學業精進的理念出發,參與“崗課賽證”融通式育人任務的主體,都應擔負起各自的思政教育職能,通過思政教育來配合融通式育人模式的展開,這樣就能使學生在面對“工匠精神”時,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三)以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

使學生形成專注于學業的意識,以及學業精進的理念,還須以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為保障。具有工匠精神的各類人才,都普遍擁有穩定、篤行的心理素質和行為偏好。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須聚焦以下功能:第一,使學生在職業能力養成中,形成思想自信;第二,使學生在面對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時,形成道路自信;第三,使學生在面臨學業困境時,形成能力自信。

(四)以思政教育激勵學生形成職業進取的意愿

匠心的特質不在于求穩,而在于通過業務精進來不斷超越自我,以實現自我能力眼界的提升和職業格局的提高。顯然,匠人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須秉持一顆進取之心,所以在這里還要以思政教育來激勵學生形成職業進取的意愿。為使學生形成這種意愿,在思政教育中便須為他們樹立標桿,形成榜樣效應,并能讓他們在學習榜樣中獲得共情,進而催生出自己的職業進取意愿。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一)思政教育各主體間的協同程度不足

在將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共性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實踐中去時,須得到多元思政教育主體的配合與協同,這樣才能形成合力。然而,目前卻面臨著思政教育主體間協同程度不足的挑戰,具體表現在:第一,專業課教師在實踐課程思政時,較為突出對學生崗位工作的專注及精進意識和理念的塑造,而并未觸及“穩定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進取之心”等元素;第二,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則較為突出學生對職業愿景的塑造,并對職業進取之心有所觸及,但對其他元素則觸及較少;第三,大學生社團則以開展專項活動的方式,也較為關注學生的職業愿景塑造。

(二)承載工匠精神的課程資源開發不足

在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實踐中時,須充分挖掘課程教育的比較優勢。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感性認知,直接來自他們在課程學習中的所見所聞。然而,當前包括思政課在內的課程資源開發仍顯不足,具體反映為:第一,在全國統一教材、統一大綱的基礎上,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中的力度不足;第二,在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上,缺少與工匠精神內容的融通渠道;第三,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

(三)思政教育針對學生訴求的關注不足

根據“刺激—需要—行動—滿足”的邏輯要求,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實踐之中,并通過思政教育將其精神傳遞給學生時,思政教育主體則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刺激”,進而使學生內生出對工匠精神的向往。因此,這里的“刺激”須契合學生的“需要”,即須關注學生的訴求。然而,當前在思政教學中針對學生訴求的關注略有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可能以旁觀者、聽眾的主體定位來對待思政教育。顯然,這就制約了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向往。

(四)校企合作中思政教育協作能力不足

工匠精神應融入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思政教育協作中來。特別在頂崗實習階段,可使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然而,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著思政教育協作能力不足的情況,這就使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實踐存在短板。

四、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以目標管理增強思政教育主體的協同程度

由于“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共性元素主要為專注、精進、穩定和進取,為了發揮高校各思政教育主體的育人優勢,高職院校應對各思政主體間的協同實施目標管理。具體而言:第一,專業教學院系應以增強學生的學業專注度為己任,主要將“專業思想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實踐內容,以使學生能初步形成專注于專業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訓育的思想。在專業課學習中,任課教師須通過踐行課程思政來引導學生建立學業精進的意識。第二,公共課程在幫助學生獲得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課程教師在課程思政中應重點融入工匠精神元素。第三,輔導員、思政課教師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進取”的工匠精神元素。

(二)以課程資源開發為重點支撐思政教育實踐

在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共性元素中,“專注”與“精進”根植于學生的智力系統,而“穩定”則歸屬于學生的非智力系統。由于課程教學能直接為學生傳遞出工匠精神,所以當前須以課程資源開發為重點來支撐思政教育實踐。具體而言:第一,在專業課的課程資源開發中應充實典型人物案例,在這些典型人物身上能顯著地體現出所在行業的工匠精神。該案例資源不僅可供專業課教師教學應用于課程思政教育,也可以作為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素材。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選擇典型人物案例時,應盡可能從行業內知名工匠或者本校的優秀畢業生中選擇典型人物,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共情心理。第二,在社會實踐課程中,可定期邀請優秀畢業生前來為在校生開設就業和職業規劃講座,并在講座中以現身說法式的思政教育,來突出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

(三)創新思政教育形式促進學生內化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融入思政教育中時,最終須使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不斷內化工匠精神,即將“專注、精進、穩定、進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并以篤行的姿態來踐行自己的座右銘。為此,高職院校便須創新思政教育形式,通過對學生建立有效的“刺激”,來激發出他們的“需要”。具體而言:第一,輔導員可在班會活動和日常管理中,傾聽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和職業規劃的訴求,將這些訴求進行整理和歸類,并在各思政教育主體中進行分享;第二,思政課教師可在課程教學中設計課堂討論環節,圍繞“什么是工匠精神”“擁有工匠精神對達成訴求的意義”等問題進行互動討論,進而使學生能在觸及自身利益的思辨中內化工匠精神;第三,在“崗課賽證”貫通育人模式下,專業課教師可就“職業競賽中的工匠精神”為主題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并從本專業優秀畢業生的典型案例中引申出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

(四)以企業思政教育提升學生的工匠精神認知

工匠精神所蘊含的進取元素,須在勞動教育中由學生通過親身感知方能體會。此時,便須以企業思政教育為主線,來提升學生的工匠精神認知。在現代師徒制下,企業方都會為參與頂崗實習的學生安排企業指導教師,該指導教師便承擔著師父的角色。在校企合作框架下,應明確企業方的思政教育主體責任,并要求企業指導教師將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工作專注度、技能精進程度,以及崗位心理素質和進取意識等,納入對學生實習情況的評價體系之中。在此基礎上,企業指導教師須承擔起工作中的思政教育職責,企業指導教師主要采取以身作則、制度管理、對學生工作行為糾偏,以及定期開展實習工作總結等方式,使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逐步從感性向理性躍遷。

五、結束語

由于“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共性元素主要為專注、精進、穩定和進取,為了發揮高校各思政教育主體的育人優勢,高職院校應對各思政主體間的協同實施目標管理。由于課程教學將能直接為學生傳遞出工匠精神,所以當前須以課程資源開發為重點來支撐思政教育實踐。高職院校便須創新思政教育形式,通過對學生建立有效的“刺激”,來激發出他們的“需要”。須以企業思政教育為主線,來提升學生的工匠精神認知。

猜你喜歡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工匠風采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工匠神形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工匠贊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