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香糖里有你的隱私

2024-04-14 16:02比鄰星
小讀者之友 2024年3期
關鍵詞:牙印遺傳信息食物殘渣

比鄰星

世界上最早的口香糖出現在什么時候?你可能會想到1893年因芝加哥世博會而風靡全球、長盛不衰的箭牌口香糖。請再大膽一點猜測,嚼口香糖的人比你預想中要更滄桑些,比方說遠古野人。

2019年,在丹麥南部的洛蘭島,科學家在厚厚的泥土下挖出了一些石器時代的器物。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坨略顯黏膩的黑褐色固體,看起來像是某種膠狀物,可追溯至5700年前,那時還是中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期。

經化學成分鑒定,科學家們將這坨膠狀物的來源鎖定到樺樹。這是樺樹皮經加熱后產生的膠,可用于粘連石器和把手,用法類似于今天的雙面膠。我相信你不會把雙面膠放到嘴里,但奇特的是,這團膠狀物上能清晰地看到一些牙印。

看來,古人會把它們放在嘴里嚼,這不就是口香糖嗎?但嚼它大概率不是為了清新口氣,目前幾種推測是這樣的:這種膠由樹皮加熱產生,但是冷卻后會變硬,不利于黏合,放在嘴里嚼一嚼可以增加它的延展性,讓膠更好用,這算是生產之用;膠里面含有一種名叫樺木醇的物質,有殺菌防腐之效,咀嚼它可以緩解牙疼或饑餓感,這算是藥用;還有個說法,就是消遣之用。

當然,研究這塊口香糖的科學家最在意的不是遠古人為什么咀嚼它。猜猜看,一個嚼過的口香糖里都會粘著些什么呢?你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以及深藏其中的DNA、食物殘渣,還有口腔里的萬千微生物。

口香糖防水加防腐的性質,讓它成了保存DNA良好的載體,最后再被厚厚的泥土一埋,可想而知,它的遺傳信息會很完整??茖W家們迫不及待地對其中提取的DNA進行測序分析。

加載出來的信息果然沒讓人失望。其中覆蓋了咀嚼者完整的基因信息,這是該地區提取到的第一份人類全基因組樣本。染色體分析顯示,該名咀嚼者為女性,雖然年齡未知,但根據口香糖上的牙印尺寸可以大致推測,對方為女童。經過進一步的基因分析,科學家們推測這位嚼口香糖的姑娘皮膚是深色的,長著深棕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瞳孔。她有著該時期比利時和西班牙的血統,說明她所在的族群可能是從那里遷徙而來,而后定居丹麥。

到此為止,我們只解讀完了三分之一的遺傳信息——口香糖上提取到的全部DNA中,有68.8%來自其他物種,大部分是口腔里的微生物群。每個人的口腔里都住了一群微生物,它們大多無害,但特定種類的細菌會引起口腔疾病,比如,口腔甲烷短桿菌就可能導致牙周炎。過去,科學家研究古人的口腔微生物,一般是從頭骨的牙齒里摳下一些牙菌斑?,F在從口香糖中提取就有一個優勢:提取物中大部分是口腔中充滿活力的微生物類群。

分析結果顯示,那時的古人口腔里的微生物其實和現代人的組分都差不多,不過,他們的口腔里還有一些鏈球菌。這種菌如今會引起肺炎,但科學家們推測那時的鏈球菌其實對人的傷害不算很大,它們是后來才變得有毒性的。

還有就是口腔里的食物殘渣。通過對DNA測序并與已知物種比對,科學家們確定了三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一種是樺樹,這個顯而易見。還有兩種大概就是這位女童剛吃過的食物——野鴨和榛子。

于是,根據以上全部線索,一幅完整的假想圖誕生了—— 一位深色皮膚的新石器時代小姑娘,身邊有剛吃完的榛仁殼和剛捕到的野鴨。

(郭旺啟摘自《今日文摘》,有刪改)

猜你喜歡
牙印遺傳信息食物殘渣
誰吃了?
舌頭有牙印兒,說明你氣虛
長時間泡碗等于培養細菌
基因與遺傳信息的概念辨析*
“洗牙”
養一只雞當寵物
三維動畫模擬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
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生物學核心概念教學——以浙科版“遺傳信息的表達”為例
誰咬了我的大餅
“愚人節”手機幽默短信五則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