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觀察,真實寫作

2024-04-14 18:19陳晶晶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文章作文評價

陳晶晶

摘 要: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尤其對于小學高年級的語文來說,寫作能力的高低不僅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且影響著學生以后的發展。鑒于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用心感受,寫出真實的作文,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語文 寫作指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13

語文是典型的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從人文性的角度出發,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表達,都被賦予了非常明顯的人文性特征。對于不少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作文是一項難題——“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薄皩懽魑摹北涣袨椤叭隆敝?,充分說明了其難度。小學高年級學生也會生出畏懼的情緒,沒有寫作熱情,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敷衍,主要表現為文章缺乏靈魂性主旨、情感不夠真摯、用詞不夠準確精美……面對此種狀況,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讓學生改善對作文的看法,用心去觀察周圍事物,領會事物本身的特點,這樣才可以寫出優美的文章,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的問題

(一)限制學生思維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學生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內心豐富,情感靈動,相對應的就是機械性地學習。如果達不到內心富有情感,而是機械性地完成寫作任務,那么,作文必然不會打動他人。一篇有感情的作文,往往是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才能寫出。而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就需要改善學生對寫作的看法——不是為了寫作文而去寫作文。與此同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會布置作文,給出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雖然是讓學生“自由發揮”,但是條條框框的出現也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學生最后所寫出來的作文大部分都是相似的。

(二)方法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在寫作指導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問題。教學方法單一,往往會導致學生對于學科的學習興趣不足,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傳統理念進行授課,即片面地為學生講述寫作的技巧,還會告訴學生寫作環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等等。教師認為自己已經將寫作的規則告訴了學生,學生一定會寫出優美文章。但教師卻忽略了一個問題:課堂上并沒有讓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學生就不知道該寫什么。死板的教學只會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失去興趣,起不到引導作用,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評價缺乏指導

在小學寫作指導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教學的靈魂所在。好的作文需要有教師的指導,但同樣也需要教師精彩的評價,這是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基礎。一般來講,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評價,教師所給出的評價會寫成幾條,爭取讓學生看明白??涩F實的狀況與教師所想的截然不同——學生不能從教師籠統的評價中看出自己的作文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甚至認為自己交完作文就算完成了任務,在下次的寫作中還是會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寫作質量是得不到提高的。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所給予的評價是沒有效果的。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指導的含義

寫作教學是小學高年級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檢驗學生對于知識運用能力的策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目標是讓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這樣學生才會學有所獲。而對于高年級的寫作來說,既然寫作是語文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師通過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寫作水平提高,才能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給予足夠重視,讓學生真正地做到用心去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多角度地挖掘文章的價值,從而做到真實寫作。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指導策略

(一)通“觀察”提升能力

1.從教材出發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是相吻合的,是經過教育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同時,教材中的課文也是作者用心觀察而呈現出來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就需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點,從教材的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主動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以保障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既然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讓學生以教材為基礎,去分析作者所寫文章的特點,從而借助教材來為學生的寫作打開“大門”,做好鋪墊。

2.積累生活經驗

學生所寫的作文,不管是思路還是素材,大部分都來自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積累素材,這樣學生所寫的作文就更加真實。如果想要讓學生在寫作中用心觀察,教師在日常的訓練環節中就要讓學生花費精力去積累生活的經驗。積累經驗的方法有很多,第一個方法是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把自己一天中所看到的人、事、物、景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第二個方法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個小總結,說一說學了什么,或者當天發生的事……不管什么樣的方式,目的都是讓學生不斷觀察,這樣學生才會有內容可以寫。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述“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這一技巧。由于它前面所給的是人物描寫,不管是《摔跤》,還是《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或者是《刷子李》,這幾篇文章都為我們展示了人物描寫的手法——作者利用神態、語言、動作等描寫,這樣人的特點就會體現出來,就能把人物寫“活”。鑒于此,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寫作前,要對學生展開一個小集訓,讓學生把人物描寫方法掌握好,之后再詢問:“同學們,今天你們想寫誰呀?”有的同學說“我想寫自己的媽媽”,還有我同學說“我想寫我的同桌”……不管學生寫誰,教師要繼續給予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你所寫這個人的真實狀態,所以請同學們現在回憶一下你這個要描述的對象,他的樣貌如何?他的特點如何?你跟他一起做過了什么樣的事兒?……”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一個簡單的“藍圖”,以“藍圖”為導向,讓學生寫出作文。同時,教師環環相扣的提問等于把一個活生生人物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可以讓學生及時抓住靈感,進行真實的寫作。這樣把生活中的真實狀況寫入作文里,才會增加作文的真實性,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

(二)引趣味,激興趣

興趣是為學生最好的一位教師。語文教師在指引學生寫作時,也要從興趣入手,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改要求明確指出,學生在課堂上要呈現出主體地位,教師成為引導者。為了可以有效實現這一轉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把之前的“你要我寫”,變成“我自己要寫”,以此來實現教學的進步。

比如說,教師向學生介紹“寫讀后感”這一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挑選一些文章中的精彩片段,進行解讀。例如,學生之前學到《祖父的園子》,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挑選《祖父園子》中比較精彩的片段,讓學生去寫一寫觀后感。既然是激發興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自己所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去回憶“祖父園子”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但最終的寫作主旨是體現對祖父的愛,或者是祖父對兒孫的愛,中心不可偏離,其余的內容學生自由發揮。為了讓學生深有感觸,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其與祖父之間的生活:“你對于祖父的印象如何?”“你感覺你的祖父愛你嗎?”“看一看以生活真實事件融合文章內容,展開寫作是否行得通?”總之,教師要引領學生對讀寫的內容產生興趣,這樣學生才會有內容可以寫、有想動筆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三)講真實,引生活

作文是表現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一個手段,學生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寫作,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歷練的過程。學生在寫作期間,需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文章中,真正地用心去生活,才能真正用心去寫作。而教師在教學環節中,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寫作,有的只是單純地把事情寫清楚,并未表現了自己的情感。這不要緊,教師要讓學生先把文章思路理清,再抓住生活的真實性,適當給予鼓勵,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感想。

比如寫一篇題為《游______》的作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一下自己曾經去過哪些地方游玩,抓住某個邏輯順序,進行寫作。寫作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游覽順序、思維順序等。課本單元所選文章是《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師要告訴學生:如果所寫的內容與旅游的地方有關,就要運用移步換景的思路組織內容,所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更加具有節奏感,而且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有的學生想寫游覽本溪的水洞,學生看到水洞后是一種震驚的狀態,因為之前從未看到過如此景觀,單純以為那里就是一個簡單的旅游景點,從沒想過這景觀真的類似于“水簾洞洞天”……那么學生在寫作之初,就需要把自己這樣的心態變化捋順,之后再寫自己游覽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景象,將自己的心態寫入其中,才會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當然,學生的寫作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渡過難關。

(四)抓要點,積語言

1.要點

小學高年級的寫作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提高。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抓住寫作主題。我們會發現,一些學生寫作能力不高的一個原因,是學生找不到寫作的主題,審題不嚴謹或者不仔細、抓不到材料的論點。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寫跑題的問題,而跑題一旦出現,學生再想獲得高分,簡直比登天還難。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強調寫作的要求,讓學生去了解寫作的含義,以此來構建屬于自己的內容。

比如,教師為學生分析“身邊的藝術”這一寫作主題。教師會告訴學生藝術來源于生活,先讓學生去抓住生活的重點,之后再將生活中的一些藝術引入作文,作文就算扣題……教師雖然告訴學生抓住“藝術”這個重點,可是學生周圍的事物有很多(也就是干擾項很多),如何讓學生去準確抓住這些“藝術”呢?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學會觀察。例如,東北的二人轉可以稱為藝術、蘇州的昆曲也可以稱為藝術……有的同學會說自己的家鄉或者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不知道哪些是藝術。教師就可以轉變思路,告訴學生:“那你們這個地區的廣場舞,是不是也可以稱為生活中的藝術呢?”不管什么樣的方式,讓學生懂得藝術的含義,學生就抓住了寫作的中心點。

2.語言

正所謂“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科”,寫作更不例外。為了能夠避免學生在寫作在出現沒有話可以說的現象,教師要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加強引導。通過日常的閱讀積累,讓學生掌握大量的優美語句,這樣對于學生知識的拓展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利用教材讓學生積累一些句子外,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積累,或者在課外閱讀中進行積累。

例如,有些班級的教室后面會建設一個“讀書角”。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家中的一些書籍帶到班級,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也可以針對某一個閱讀題目,讓學生展開討論?;突ブ那闆r下,才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但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學生只是單純地看書,那是不行的。學生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很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看了什么,所以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記讀書筆記,讓學生記錄一些優秀的詞句段落,作為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五)展評價,給動力

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課堂上要意識到,學生寫完作文并未完成寫作的任務,還有修改階段。只有不斷修改,才會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對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寫的能力雖然處于逐漸提升的狀態,可想要讓學生作文“一遍過”,還是很困難的。學生往往在寫作中會出現一些用詞不當、觀察不仔細的問題,教師在給予指導后,讓學生進行修改,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從而在之后的中考乃至高考中發揮潛能。通過上述的內容,可以看出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很重要的。只有給學生恰當的評價,學生才會意識到哪里有進步、哪里還不足,給學生改進的動力。

比如說,學生在寫完某一篇文章后,教師會給予相應的評價。但是教師單方面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太過于單一枯燥了,教師應當讓學生組成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共同評價、互相評價。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時,才會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與同伴的差距。除了小組合作外,也要開展師生互動的評價,爭取將兩種評價相融合,讓學生更好地改正錯誤,從而實現仔細觀察、用心寫作。

綜上所述,教師指導學生寫作,一定要讓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用自己的真心進行寫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寫出更加優美的文章,并養成不斷積累、不斷觀察的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注重對于學生審美能力、文學感受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多讀書、多練習,學生才會有詞可用、有話可寫。畢竟寫作是一個積累與輸出的環節,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建更廣闊的寫作天地。

參考文獻:

[1] 趙筱青《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過程的評價指導策略研究》,《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年第2期。

[2] 李娟娟《通過細致觀察真實寫作——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指導策略研究》,《小學生作文輔導》2020年第2期。

[3] 任蕾《小學高年級寫作提高的指導策略》,《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年第12期。

[4] 王雪妍《用心觀察,真實寫作——談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指導策略》,《試題與研究》2019年第31期。

猜你喜歡
文章作文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