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應用優勢及具體內容論述

2024-04-14 18:20昝立亞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種植技術病蟲害

昝立亞

摘 要:我國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與進步的時代背景下,積極地加強對農業經濟的合理性管理與控制,主要實施方法是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對農業生產不同階段內容的合理重視,以此有助于改善以往我國在農業種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制約性因素。也正是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本文有針對性地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優勢以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應用與分析等三個角度展開了較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以期帶動我國農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種植技術;病蟲害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各個時期的農業產量都是比較豐富的,這樣就在一定的層面上為我國農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基礎與幫助。但是,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種植工作仍然還是存在比較明顯的制約現象。盡可能地加強對大豆和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應用,以便于有效提高我國現階段的玉米和大豆的產量,真正在我國農業種植技術手段的豐富與創新層面上,奠定更加完善且有效的基礎條件,更是將我國農產品的整體占有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1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由傳統玉米—大豆間套作模式發展而來的,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擴種大豆的關鍵之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全面推進不是單純的一行玉米一行大豆的種植方式?,F階段比較常見的技術手段應用主要體現在試點試驗當中,主要采用兩行玉米與二到四行大豆進行帶狀復合種植,這樣能夠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空間,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年際間交替輪作,同時滿足玉米、大豆兩種作物的生長需求。這種新時代科學技術下的全新產物,在單位面積范圍內,能夠有效提升大豆和玉米的整體產量,解決玉米大豆爭地問題,真正實現一季雙收,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

到目前為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已經在多地試點成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業的發展,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大豆的需求呈現出了大幅增加的現象。在這樣的大前提條件下,盡可能地加強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使用,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農業產量的提升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礎保障[1]。

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優勢

2.1提高農田利用效率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合理運用,需要相關種植人員把玉米和大豆進行間隙種植、相互交叉種植,這在極大層面上將農田內部的資源價值發揮到了極限,同時為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全面且有效性地獲取,奠定了更為完善的基礎支撐與幫助。從更加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真正掌握新型科學技術手段的升級與創新,為以往農業種植與養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導,這也就最大限度地為我國玉米與大豆種植產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相對完善的技術手段支持。在實際的種植與生產過程中,玉米的生長對大豆有著前所未有的遮蓋作用,這也就幫助大豆避免受到蟲害的問題,將其產量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在更加完善的生長模式與工作節奏引導下,玉米大豆帶狀結構的獨特性也真正促進了農業的經濟發展,提升了農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經濟效益的充分獲取[2]。

2.2營養供給充足

我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在一定的層面上有著比較強大的種植價值與優勢。由于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生物固氮作物,這也就為其之后的生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土壤內部的營養成分與含量有著極大的使用價值,這也就為之后大豆根莖在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元素提供了幫助。玉米與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在一定的層面上也能為大豆的生長提供更加充足的營養物質,即為農作物所需礦物質提供養分。同時,充足營養物質的供應也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農作物的種植與養護產量,更能大幅提升我國農產品市場經濟實力。

2.3經濟效益互補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全面且有效使用大幅促進了作物生產的效率,顯著提高了作物的產量,有利于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為科學種植提供更加完善的技術指導與幫助,能夠極大地促進我國農業各項經濟實力的提升。作物間和諧共生的一季雙收農業種植方式,在很大的層面上可以將大豆和玉米的整體產量翻倍,這對于之后我國農村地區經濟效益的充分獲取帶來了極大程度的幫助。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氮元素,這也在一定的層面上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對大豆和玉米的生長效能提升發揮出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F階段這種科學技術手段的合理運用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有利于實現以地養地的理念,在降低種植成本的前提條件下,為農戶經濟效益的充分獲取提供了基礎支撐與幫助。同時,這也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增產機理提供了理論依據[3]。

2.4順應農作物生長特點

玉米和大豆都是比較喜歡溫涼季節的植物,這也就需要在實際的種植工作中,將二者的特點與生長習性進行相對完善的整合,為之后玉米和大豆增產增收工作的有效實現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撐。經過以往多次的實驗證明與分析,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可以很好地將土地資源內部的營養價值進行充分吸收,減少以往種植過程中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長期應用這種相對完善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可以增強大豆和玉米植株的生長效能。

3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應用與分析

3.1品種選擇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使用,主要就是通過大豆和玉米兩種作物的生物性差異,構建更加科學的生物空間布局,同時保證兩種農作物在同一環境下生長。在具體的品種選擇過程中,為了能夠盡可能地保證大豆和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充分體現,相關的農業種植人員應該通過縮短玉米種植間距的方式,進一步確保單位畝數范圍內玉米植株數量的不變、畝產量目標不變,在最大限度上實現后續一地雙收的生產需求。在品種選擇上,玉米應該盡可能地選擇緊湊或者半緊湊品種,同時大豆也應該盡量選擇抗倒伏、耐密、耐陰等特點的品種進行種植,這樣也能降低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玉米對大豆的隱蔽作用。

在完善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應用工作中,也應該針對玉米與大豆的遺傳性特點和生活習性,對之后復合種植工作采取更加詳細的治理與養護手段,進而最大限度地促進我國在種植領域的發展。從更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了解到玉米作為喜光、不耐陰的植物,比較適宜在22~30℃的環境下生長,種子的發芽溫度也應該控制在6~10℃,在更加良好的光合能力作用下,玉米的生長情況也將會得到更加良好的體現,所以在具體的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中,也應該針對地區范圍內的氣候環境等,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玉米種植工作的整體效率與最終種植產量[4]。大豆主要適合在20~25℃的環境下生長,因此,在大豆實際種植工作中,種植人員也應該盡可能地加強對于相關溫度的合理把控,一旦外界的溫度過高,大豆植株的生長就會提前結束。

3.2間距與種植密度的合理控制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是保證玉米種植寬行和窄行適度,還要確保玉米與大豆的間距處于相對合理的范圍內。如果想要在具體的復合種植工作中,保證玉米與大豆的整體產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就應該精準掌握與合理設計種植間距,確保玉米的寬行間距為1.6m左右,窄行寬度為0.4m左右,這樣也就能夠為之后各項種植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較完善的基礎與前提條件。通過長期科學技術手段的引導與幫助,玉米和大豆種植間距的合理拓展不但能夠有效促進大豆和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長,還可以促進土壤肥力的有效發揮,同時也能夠保證田間作業工作的穩定推進。

3.3種肥同播

在具體的播種工作中,如果想要在真正意義上保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價值的全面體現,就應該加強對種肥同播工作的合理把控。在播種工作開始之前,農戶需要及時加強對玉米和大豆種子的提前處理,這樣也就能夠避免因為種子質量不達標而出現一些比較嚴重的安全問題。為保證大豆播種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拌種,以提升大豆的抗旱管理與抗倒伏能力。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大豆的抗旱管理與抗倒伏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玉米播種工作中,相關種植人員也應該盡可能地保證每一個種穴內播種1~2粒種子,確保播種工作的準確性及合格率。

3.4田間除草

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中,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地保證除草工作全面穩定發展,就應該對其種植與養護進行更加詳細的管理。玉米是單子葉植物,大豆是雙子葉植物,在實際的復合種植工作中,玉米與大豆的除草工作并不能夠很好兼容,這也正是現階段田間除草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播種工作開始之前,工作人員應該對播種工作時間進行把控。玉米適合早播種,大豆則適合晚播種,這種播種方式可以縮短大豆和玉米的共生周期,能夠很好地為除草工作提供較為有效的便利渠道。不僅如此,選擇適宜的除草時機也能夠科學合理地提升二者的生長效率與質量。種植人員需要在大豆播種前和出苗后分別進行除草工作,這樣可以很好地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生長效率。

最后,在更加科學且系統化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中,也應該盡可能地改善以往化學藥物的使用方式,這樣也就有利于避免大豆和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受到藥物的危害。如果上一個季節種植的農作物田間雜草相對較多,就需要在播種工作開始之前,加強對草銨膦的噴施,將已經出苗的雜草及時消滅,這樣能夠有效避免雜草對玉米和大豆營養成分的過度吸收。針對現階段雜草治理工作的實際發展情況,大豆玉米的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也將朝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與進步。

3.5水肥管理

玉米施肥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一定的層面上需要農戶進一步加強對底肥的合理施撒。在這一工作的實踐中,氮肥、過磷酸鈣、氯化鉀作為比較常見的底肥組成部分,應該針對種植范圍的實際畝數,加強對水肥管理工作的詳細把控,為后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的健康與穩定發展,提供高效合理的保障。在大豆施肥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盡可能加強對磷酸鈣、氯化鉀的合理使用,這樣有助于為其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提供高效率的水肥保障。對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的合理管理,主要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盡可能加強對澆水工作的合理管控,在播種工作完成之后,應該加強對機械開溝和降漬防澇工作的重視,以保證水肥管理工作的穩定與有效性推進。更加科學的滴灌式水肥一體化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加良好且有效的基礎支撐,在一定的層面上有利于之后追肥與施肥工作的合理性推進。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保證玉米與大豆植株生長效率、質量的全面提升,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對選種與施肥工作的合理管控,這對于之后水肥管理工作的科學與有效推進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5]。

3.6病蟲害治理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模式的順利開展,在很大的層面上也需要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對病蟲害工作的治理與管控。病蟲害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的情況下能夠直接影響我國農業種植工作的有效開展。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經常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玉米螟蟲、紋枯病等,而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根腐病、立枯病等,這對農業經濟效益的充分獲取造成了極大程度上的阻礙與制約。為了能夠徹底改善病蟲害問題對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帶來的阻礙作用,相關種植人員應該盡可能加強對田間通風、光照等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采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病蟲害防治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之后全面有效地開展病蟲害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完善且有效的技術支撐與幫助。

玉米和大豆是我國的重要糧食來源,其產量高低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增加玉米和大豆的種植產量和種植收益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發展與進步的時代背景下,不斷加強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合理運用,進一步促進大豆、玉米協同發展,能夠有效改善以往工作中的制約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優勢,其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提高了耕地地力水平,全面實現了大豆、玉米作物之間的生長互補,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另外,本文有針對性地從品種選擇、間距與種植密度的合理控制、種肥同播、田間除草、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治理等幾個角度展開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的開展能夠將單位種植面積內玉米和大豆的產量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地位。

參考文獻:

[1]趙秀蘭.大豆玉米帶狀機械化復合種植技術體系的推廣及效益探討[J].農機市場,2023(10):41-43.

[2]張旭,陳維娟,全雯珺,等.鮮食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不同鮮食玉米品種篩選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23(05):76-79.

[3]周宗萍,郝林軍,甘立奎,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不同化學除草劑的田間試驗效果[J].陜西農業科學,2023,69(09):71-74.

[4]姚建民,馬俊奎,王忠祥,等.全生物降解滲水地膜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3,25(09):178-185.

[5]焦恩國.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應用分析及發展前景[J].河北農機,2023(06):121-123.

猜你喜歡
種植技術病蟲害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蟲害防治莫忽視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