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淵明和他的兒子們

2024-04-15 20:12劉成紀
讀者 2024年8期
關鍵詞:農夫饑餓陶淵明

劉成紀

在中國歷史上,陶淵明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田園詩人,還是一位“多產”的父親。他一生結過兩次婚,生了5個兒子:老大阿舒;老二阿宣;老三和老四是一對雙胞胎,名叫阿雍和阿端;最小的兒子叫阿通。

一個秋天的傍晚,這位詩人在自家的小院子里閑逛。他看到東面的籬笆墻邊開出了大朵大朵的菊花,金黃而亮麗的色彩將小院裝點得充滿生機。在為菊花之美沉醉的瞬間,他又不經意抬頭看見了畫出一條彎曲墨線的南山,于是感慨——“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刻,我不知道詩人的兒子們在干什么。他們是在模仿父親游目騁懷,還是覺得這個老頭子吟詩的樣子相當有趣?我更不知道詩人的妻子在干什么,她是在廚房里為晚餐而忙碌,還是燙好了酒等著詩人的抒情早點結束?

陶淵明,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有些另類的詩人,對做官和富貴具有一種天然的潔癖。這種潔癖,加上他的歸隱、他的情趣、他的詩文,使他成為后世中國文人的“精神偶像”。但是,當局外人將一堆贊譽送給這個“滿肚子不合時宜”的詩人時,我卻總想著一個有點殘酷的話題:他的妻子和孩子們靠什么生活呢?

在中國古代,文人們要想過體面的生活,除了家底殷實,唯一的選擇就是出來做官,用或厚或薄的薪水滋養自己的閑情雅致,并為兒孫提供較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在這一點上,陶淵明也未能免俗?!爱犖艨嚅L饑,投耒去學仕”,從這句詩看,他在青年時代是有這種想法的,而且從29歲到41歲,他確實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之類的小官。但在眾多追求加官進爵的士人當中,陶淵明又明顯是特立獨行的。他不會委曲求全,更不愿虛與委蛇,而且對一般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鄉間生活甘之如飴。隨著一句“田園將蕪胡不歸”的有力反問,妻兒們對他的期待也就化為泡影了。

種種跡象表明,辭官歸隱的陶淵明不是種田的好把式。他在南山下種了一點豆子,結果種得“草盛豆苗稀”,可見滿腹的才學無助于農作物的增收。從古至今,沒有哪一種職業比農業勞動更出力不討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確實和文人追慕的閑適情調格格不入。但陶淵明偏偏要在這種生活中尋找產生詩性精神的可能性,于是問題來了:對于田園,農夫一心一意地種豆,他三心二意地去“種詩”;農夫關心的是谷物收成,他關心的是田園風光;農夫流淌的是汗水,他流淌的是詩情。最后,農夫的糧倉滿了,陶淵明的詩匣也滿了,但美妙的詩篇怎么也變不成盤中的食物。于是,詩人和他兒子們的日常生活就變得很拮據:“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在肚皮永恒的抗議聲中,所謂“君子固窮”的志節,也似乎要因此而變得不堪一擊。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痹娙吮火I到了要出門討飯的地步,此刻,他的兒子們又在做什么呢?在等著討飯的詩人爸爸帶點食物回家嗎?

如果詩人的兒子們相信爸爸會帶回食物,那他們就錯了。陶淵明雖然自感討飯有辱斯文,但基于中國崇詩敬文的美好傳統,他常常能遇到仁慈的施主。于是“談話終日夕,觴至輒傾杯”,他在施主家喝上了,而且不醉不歸。這個一走三晃的醉中仙客,還會記得給他的兒子們帶食物嗎?

陶淵明好酒在中國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他喝酒時不太講究菜肴,從菜園子里摘幾根黃瓜、拔幾棵大蔥就可以佐酒了。但喝著喝著,他有了酒精依賴癥,一天不喝就“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這種不良嗜好不但耽誤了農活,損壞了他的身體,而且還要浪費家里本就不多的口糧——“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詩人將糧食都做了酒,他的兒子們吃什么呢?

既討厭做官,又不擅長務農,再加上對酒不倦的愛,陶淵明注定一生要過得潦倒?;蛟S,詩人不適合結婚,更不適合生孩子,既已娶妻生子,他就要務實一些——老老實實做官或辛辛苦苦種豆,讓妻兒的生活有個依托。但陶淵明不是這樣,他仍然要活得像菊花那樣高潔,仍然幻想桃花源里的鄉民會為他天天“設酒殺雞”。這樣,熱愛生活卻不善于經營生活的詩人——捎帶著他的妻兒——必然要運交華蓋了。

從陶淵明留下的史料看,他的家庭生活還算幸福。無論他在彭澤縣做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重大決定,還是將自家的田地種得一塌糊涂,他的妻兒都沒有埋怨過他。他當官就隨他當官,他喝酒就任他喝酒。即便在“舊谷既沒,新谷未登”之際餓得去討飯,他的妻子也沒和他紅過臉——“年饑感仁妻,泣涕向我流”,只是向丈夫抹了一把眼淚。陶淵明的兒子也相當好玩。當他喝著自釀的杯中物時,最小的兒子阿通經常在他膝前爬上爬下——“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一個女人不應該將自己的命運無條件地托付給生活在云端的詩人,否則,她必將挨餓受窮。但是,如果女人心甘情愿地跟著詩人挨餓受窮,從不提出質疑和挑戰,這種生活的困窘倒也不會影響家庭的和睦穩定。從這一點看,陶淵明在家庭生活方面還是擁有相當高的幸福指數的。這是他能夠氣定神閑地做田園大夢的重要保障。

但是,家庭的和睦、田園的夢幻,依然不能遮掩陶淵明心中的痛楚。這種痛楚來自他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敗感。在《責子》一詩中,他對自己的5個兒子有如下評價: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對一個成年男子來說,腹中的饑餓忍一忍就過去了,“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也是自然規律。但是,望子成龍的愿望卻帶有一點形而上的性質,即孩子的成功不但會使父輩充滿教子有方的成就感,而且意味著他的生命將會以一種更高級的方式在未來得到延續。

很久以前,一位白手起家的老太爺養了一個紈绔子弟,他每天看見兒子就覺得礙眼。但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卻為他生了個爭氣的孫子,孫子一次大考就考了個狀元。慶功宴上,老太爺說起自己的兒子,言語之中自然又帶著許多不屑和輕蔑,但他的兒子這次不愿再忍氣吞聲,振振有詞地講:“哈哈,老爺子!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強,我的兒子又比你的兒子強,你還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呢?”

顯然,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從自己的兒子身上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他失去了現在,卻擁有了未來。借此,他一生的壓抑和挫敗感一掃而空,實現了輝煌的人生大反轉。

陶淵明一生沒有享受到這種讓人揚眉吐氣的成功,這已被歷史證明。他一生向往田園,歌頌田園,卻不期然又為田園培養了5個壯碩的莊稼漢。這頗具諷刺意味。上天和苦難的詩人開了個玩笑——既然你筆下的田園生活這么美好,那就讓你的兒子們在這詩意盎然的田園里做農夫吧。

但這顯然有違陶淵明的意愿,這個玩笑對一個善良的詩人而言有點殘酷。像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陶淵明愛自己的孩子。為此,他在長子阿舒出生時一口氣寫了10首詩。在這組詩中,他從遠古的陶唐氏開始追述顯赫的家世,希望兒子能繼往開來,再顯榮光。妻子懷孕時,他就卜嘉日、占良時,要給兒子取個好名字。兒子出生時,他也忘了“閑飲東窗”的瀟灑,而是忙著磨石生火,燒水做飯。一句“夙興夜寐,愿爾斯才”,道出了他對孩子殷切的期望。

當5個兒子都成了不喜文墨的莊稼漢,我能感受到陶淵明的失望。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今天,有人從遺傳學和優生學的角度分析,認為是他喝酒太多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這種說法值得商榷。首先,陶淵明的父親陶逸也是個酒中仙,但陶淵明的智力并沒因此受到影響。其次,他的“懶惰故無匹”的大兒子出生時,陶淵明29歲,這時他應該還沒有染上嚴重的酒癮。最后,中國古代的酒與現代的酒相比,酒精含量較低。

陶淵明面臨的問題很嚴峻:老大懶惰,老二的聰明沒用在正道上,老三老四到了13歲還不能數到10,老五整天就惦記著摘梨摸棗。按照陶淵明遇事逃避的一貫個性,他既然可以為遠離塵世的喧囂躲到鄉下,當然也會為躲避這群不爭氣的孩子而進一步逃到酒里?!疤爝\茍如此,且盡杯中物”,煩到最后,喝醉拉倒,讓望子成龍的美夢見鬼去吧!

詩人陶淵明有很多煩惱,但關于孩子的煩惱更多源于他自己。作為一個詩人,他需要與現實保持距離,但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他要與現實達成一定的妥協?!皩铱詹猾@年,長饑至于老”,在他留下不多的詩篇中,涉及饑餓的就有10多首,可見饑餓成了他此生揮之不去的夢魘。當被饑餓折磨時,他可以去討飯,可以被一些愛慕其詩藝的人邀去共食,可以用精神的力量戰勝饑餓,甚至可以靠年老胃器官的衰退來增強對饑餓的抵抗力,但他的兒子們沒有這種能力??梢韵胂?,這是一群整天為胃的空虛而憂心忡忡的孩子,是一群見到食物就兩眼放光的孩子。對食物的渴望占據了他們的心靈,用盡了他們的智力,他們哪還有心思舞文弄墨呢?當身體的正常發育甚至能否活下去都成為問題時,他們的爸爸卻要求他們成才,這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除了多子和饑餓,陶淵明的歸隱也成為他的兒子們成才路上的致命障礙。對于鄉村生活,陶淵明一方面像農夫一樣自耕自食,另一方面則有高蹈的心靈將他引向精神的彼岸。這種對鄉村生活的審美超越和反觀能力是他成為田園詩人的重要因素。但是,他的兒子們卻不可能具備這種精神的二元性。他們從肉體到心靈都屬于鄉村,沒有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這種生活方式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也制約了他們精神的成長。

多子、饑餓、鄉村生活,已先在地決定了陶淵明的5個兒子成為農夫的命運,而所謂的育子成才也顯然成了他不切實際的士人之夢。當然,如果陶淵明有堅強的意志,兒子們成才也并非不可能。中國歷史上不乏起于鄉野、終于廟堂的才俊之士。但是,從陶淵明一貫淡泊名利的思想狀態看,他是不會教育孩子“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從他自由散漫的個性看,也很難想象他會讓孩子閉門讀書。另外,他的生活旨趣是與老百姓“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他的生活理想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他又怎么能教育孩子胸懷大志,到外面的世界去拼去闖呢?

顯然,陶淵明的生活理想與望子成龍的愿望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他一生向往鄉村生活,他的兒子們最終也成了農民,這才真正符合生活的邏輯。假如陶淵明為此深深陷入煩惱,就會讓人懷疑他寫田園詩的真誠了。

值得慶幸的是,陶淵明天性達觀,雖沒有能力解決問題,但有足夠的能力化解煩惱。這種能力使他從來不會跟自己過不去,對世間的一切沉浮、悲喜看得很開。比如對待大兒子阿舒,他雖然“夙興夜寐,愿爾斯才”,但接著就說了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爾之不才,亦已焉哉!”即便這些問題讓人暫時想不開,也沒關系,因為還可以用酒來自我排遣。數杯老酒一下肚,就什么煩惱都沒有了。

陶淵明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可笑又可氣、可愛又可惱的父親。他善于編織夢想,卻不擅長經營家庭;他像天下所有父親一樣望子成龍,卻最終將兒子們望成了“蟲”。但是,不管家庭生活富裕還是貧窮,不管孩子們成了龍還是成了蟲,太陽每天照樣升起,生活還要繼續。所以,對于為人父母的人而言,大概沒有什么比學會用快樂的心情化解煩惱更重要了。

(無極烏龍摘自微信公眾號“京師美學”,王進城圖)

猜你喜歡
農夫饑餓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躺在樹下的農夫
農夫和蛇
農夫和蛇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回憶饑餓
一張饑餓年代的教師“特供證”
不為五斗米折腰
饑餓的磊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