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跨域協同創新合力共建環太湖科創圈

2024-04-15 20:17段進軍成濤林
群眾 2024年6期
關鍵詞:太湖戰略科技

段進軍 成濤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江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環太湖區域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經濟帶之一,也是江蘇重要的科創中心,理應承擔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使命。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合力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研發高地”。2020年,科技部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環太湖創新帶發展”。2021年,江蘇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在沿太湖地區“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建設世界級生態湖區、創新湖區”。2021年5月,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簽訂系列一體化框架協議,正式提出“共建環太湖科技創新圈”的戰略任務。今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推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質量引領性發展,加強環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創圈建設”。建設環太湖科創圈是江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選擇,也是江蘇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的關鍵路徑。

目前,環太湖各市都把沿湖發展作為城市發展重要的空間戰略。例如,蘇州提出加快共建環太湖世界級湖區,著力在產業創新協作、生態環境共保、文化旅游合作等領域取得突破,特別提出把打造“吳淞江科創帶+環太湖科創圈”作為蘇州空間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無錫“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太湖灣科技創新帶作為“頭號工程”,提出對標華盛頓等世界級湖區,打造科、產、城、人融合的世界級創新湖區、產業湖區、生態湖區和宜居湖區。常州重點推進西太湖科技產業園、西太湖國際健康城和文化、體育等方面建設,打造西太湖“兩湖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等。浙江湖州提出緊密協作環太湖經濟圈,共建環太湖高質量發展城市圈,突出南太湖新區在城市發展中的核心引擎地位,將南太湖65公里岸線建設成為極具魅力的世界級黃金濱湖岸線。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的地方一致行動是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的現實基礎,但僅僅依靠地方化行動,缺少區域化戰略思考難以建成環太湖科創圈。當前最為重要的是要將地方智慧和頂層設計結合起來,突破行政區劃,強化跨域合作,合力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快建設環太湖科創圈。

環太湖區域是多個國家和區域戰略的疊加區,江蘇建設環太湖科創圈要利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蘇皖合作示范區等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的交匯疊加效應,突破單個城市的地方化思維,在大區域戰略中強化創新政策銜接聯動,將“借勢”與“造勢”相結合,對環太湖科創圈發展戰略定位和發展路徑進行深度謀劃,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一體化創新發展新格局。

第一,加大開放創新力度,將環太湖科創圈建設成為高水平原始創新基地。環太湖科創圈建設,需要加大制度創新和開放力度,集聚整合各類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平臺,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在基礎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這也是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的戰略基礎和發展動力。為此,要緊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在科技前沿、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等領域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創新體制機制,積極爭取更多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基地落子布局。目前,蘇錫常區域已經集聚了蘇州實驗室、姑蘇實驗室、無錫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要有效利用這些創新平臺,集聚各類高精尖科研人員和高端創新要素,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戰略任務,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建設中取得競爭優勢。

第二,提升技術轉化能力,把環太湖科創圈建設成為高新技術創新策源地。環太湖科創圈不僅要成為高水平的原始創新基地,同時還要成為高新技術創新策源地和轉化中心??梢越梃b美國硅谷經驗,建立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充分發揮蘇錫常環太湖區域生態資源獨有、科研實力雄厚、高端產業集聚、交通四通八達等優勢,形成科技創新聯合體,聯合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要素集散地、創新成果轉化地。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通原始創新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通道。建設完善開放技術產權一體化交易中心和市場網絡,建立技術市場統一的監管機制、線上線下數據資源共享機制、區域中介機構互認制度,完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運營體系。

第三,打造硬核科技,建設環太湖世界級產業創新集群。從環太湖科創圈原始創新中心到技術轉化中心,再到世界級制造業中心,三大中心相互促進、良性互動,這是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的內在邏輯。要在重點區域更加突出產學研用融合創新,發揮蘇錫常環太湖區域國家級高新技術區、經濟開發區等載體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傳感及物聯網、新能源智能汽車等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努力打造硬核科技引領、數字深度賦能、高端科技與高端產業融合發展的科創圈。同時,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前瞻布局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氫能儲能、區塊鏈等領域一批未來先導產業。大力建設蘇州納米新材料和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基地、無錫(惠山)國家石墨烯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常州新型碳材料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積極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供應鏈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型制造,加快推進環太湖區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第四,強化制度建設,合力共建環太湖大科創圈。為避免規劃重疊和建設內耗,出臺一份引導各市環太湖區域的總體規劃或指導綱要極有必要,有利于將頂層設計和地方智慧結合起來,形成發展合力。對于江蘇而言,應率先完成省域范圍內的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規劃。江蘇建設環太湖科創圈要立足于廣義的環太湖科創圈,即包括上海的嘉定、青浦,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浙江的湖州、嘉興和安徽的宣城。這些地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科教資源高度密集、產業經濟體系完備、協同發展強勁活躍,有基礎、有能力、有責任打造世界級策源創新高地。此外,積極借鑒上海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經驗,深入推進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和無錫、常州聯動創新區發展。復制推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經驗,對跨區域、跨領域、跨?。ㄊ校┯蚩苿摵彤a業協同等重大問題進行共商共研共議,加強與相關規劃對接,推動共建一體化國際化現代化科技創新共同體制度,實現優質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共創共享。

(作者分別系蘇州大學東吳智庫執行院長、教授、博導,蘇州市政府研究室科研處處長)

責任編輯:孫秋香

猜你喜歡
太湖戰略科技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戰略
科技助我來看云
戰略
太湖思變2017
科技在線
太湖攬春
太湖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