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形成依據、獨特優勢與實踐要求

2024-04-16 09:39戴春勤陳博軼
理論與當代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文明

戴春勤 陳博軼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社會以來,現代化成為世界各文明國家的一致追求,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證明,唯有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弊鳛槲覀凕h帶領人民進行現代化道路的獨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是飽含深刻理論和實踐意蘊的重大命題。本文系統梳理中國式現代化的形成依據,深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要求,全面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效能,從而堅定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形成依據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仿造我國歷史文化而來的復制品,不是機械照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刻板印象,更不是對西方現代化發展的克隆與照搬。它是黨和人民解碼中國模式、闡述中國理念、彰顯中國作為的獨特標識和偉大創舉,是科學理論、文化底蘊和現實基礎三位一體互動融通的必然結果。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理論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其輸送深厚文化滋養;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道路上的實踐探索為其鋪設牢固現實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的正確指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人類文明史表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發展,都離不開先進思想的引領?,F代化道路的探索亦是如此。如果沒有科學思想的引領,那么實現現代化就是一個偽命題,容易被葬送。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視野來考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對資本主義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批判與探索中,形成了具有科學指導意義的現代化思想。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并未在經典文本中提及“現代化”這一術語,但毋庸置疑,由于他們當時正身處現代化發源地的歐洲、正親歷資本主義現代化實踐最富影響力的時代,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僅深刻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更是時代產物和積極回應。一方面,他們客觀分析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進步作用。資本主義采用的機器大工業生產方式,創造出巨大的生產力,推動了大型工業城市和現代國家的建立,并由此形成了巨大的世界市場,使各民族的歷史變成世界史。另一方面,他們也全面批判了資本主義現代性問題。資本邏輯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同時造成人的異化、生態破壞和社會貧富分化等各類“現代病”。列寧領導工人階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大大豐富和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思想。列寧認為,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當務之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當勞動生產率超越資本主義時,我們才能確保社會主義取得勝利并走向現代化。列寧將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看作是人民群眾自身的責任和追求,主張要大膽吸收和利用科學、技術等資本主義有益成分來促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從歷史思維來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同樣也是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了對現代化的不懈探索,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現代化思想指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相繼失敗。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才在“兩個結合”過程中成功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程,很大程度是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中國化時代化的歷程,同時是中國式現代化正確道路成功開辟的歷程。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是正確指導現代化發展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的典范,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辟得好、行得穩、走得遠的理論依據。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滋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5000年歷史長河中積淀、形成、磨煉和傳承下來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為政以德、民惟邦本、推己及人的社會觀、道德觀,道法自然、厚德載物、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下觀等,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其一,“民惟邦本”的思想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文化土壤?!渡袝の遄又琛分刑岢觯骸懊裎┌畋?,本固邦寧?!比嗣袷菄业母?,只有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天下才能太平。當今所提倡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即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實質上是對傳統民本理念的新時代詮釋與再創新。同時,在中國所追求的現代化進程中,對人口眾多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目標,亦應秉持人民至上來實現。其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文化土壤。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疤烊撕弦?,道法自然”表達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樸素看法,自然成就了人,人也成就了自然,流露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中國式現代化注定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歸根到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規定,是古人辯證自然觀在當今中國生態現代化建設中的創新體現。其三,“好德如好色”的思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文化土壤??鬃釉凇墩撜Z》中講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薄吧奔粗肝镔|利益,德則指的是精神境界。處理好這兩對關系是個人與社會“德性”的體現。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們在堅持物質進步、生產力不斷解放的同時,注重個體價值觀、道德觀培育,同步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四,“尚和合”的思想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的文化土壤?!秶Z·鄭語》中寫道:“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事物如果完全相同則無法發展,只有相處和諧才能生長發育。天下沒有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由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內在的精神氣質決定的??傊?,在堅定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后盾。

(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道路的實踐探索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鳖I導中國這艘巨輪去探索和實現現代化,特別是面對近代歷史滿目瘡痍、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局面,想要扭轉乾坤,無疑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不同發展階段具體國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現實根基。具體看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二十八年,推翻“三座大山”,成為中華民族現代化道路探索的堅強核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國家百廢待興、一窮二白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由一個落后農業國邁進社會主義工業國的歷史轉變,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塑造與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之家”和“三步走”的戰略,從中國特點出發推動我國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不斷走深,為現代化道路的新飛躍夯實了制度基礎和物質條件。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接續奮斗,物質、文化生產力有了新的飛躍,使我國現代化有了更為完備的制度基礎、更加充裕的物質保證和更具活力的精神力量。要言之,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及不同階段的實踐探索,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進步與顯著飛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是不同于西式現代化的嶄新道路,作為后發國家的現代化,我們一不對內剝削,二不對外擴張,憑借自主發展實現現代化,充分彰顯這一道路的獨特優勢。

(一)揚棄資本本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式現代化在價值立場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決揚棄資本本位。資本邏輯是資本運動規律的抽象表達,蘊含資本的無限擴張與利潤最大化。資本與資本邏輯在推進資產階級文明過程中具有積極作用,無疑不能全然抹殺這種“資本的偉大文明作用”。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追求現代化進程中,普遍極化了資本邏輯的運動,放大了資本作用的發揮,導致西方現代化走向人類文明發展的對立面。如工業主義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市場主義致使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資本邏輯造成人際關系變成金錢和商品關系等問題。這種以資本為中心的西式現代化,因無法限制資本邏輯擴張,勢必導致內部增生各類對抗性關系和矛盾性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人民至上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高準則,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打破和應對以資本邏輯為核心的現代化的必然之舉。我國人口規模巨大,要使14億多人口能夠整體進入現代化社會,將會面臨各類特殊、復雜和艱巨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始終秉持正確的現代化觀,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把人民擺在中心位置。如果放任資本無序擴張,而忽視現代化建設中的人民主體性,必將導致整個現代化事業的傾覆。因而揚棄資本邏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站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實國情下推動現代化發展的鮮明價值立場,是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獨特優勢。

(二)消除貧富分化,堅持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在目標指向上始終堅持共同富裕,堅決消除貧富分化。西方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現代化,資本強有力支配形成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目標指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財富分配不均、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等不平等現象。資本家作為人格化的資本,其目的不過是實現自身“錢袋的增殖”。資本“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聚集在少數人手里”,不斷制造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懸殊現象。窮者愈窮,富者愈富,資產階級物質生活資料的極大豐富與工人階級的貧窮、困苦同步發展起來,在西方資本主義推動現代化進程中,這種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顯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解決。反觀中國式現代化,我們致力于在發展中消解貧富分化現象,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由中國式現代化內在精神特質和現實目標指向共同決定的。一是從內在精神特質來看,古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質樸共同富裕愿景,今有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推進社會主義實踐,實現共產主義的共同富裕內涵。二是從現實目標指向來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導,全體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共同享有發展成果,最終指向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制度??傊?,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持以最廣泛的人民利益為引領,著力維護和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穩步推進全體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紅利,堅決防止貧富兩極分化。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們推進一系列為民、富民、惠民政策落地,為建設和落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系列科學且精準的政策支持,繪制出全面實現人民共富的雄偉藍圖。

(三)反對物質主義,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在行動理念上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決反對物質主義。資本主義的內生性動力決定了西方現代化是無法擺脫物質主義的現代化。生產與消費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生產的目的是資本的積累,而資本的積累又離不開龐大的消費。因而為了獲取更多剩余價值,資本家無限制地生產,以期有無限制的消費,這就造成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使得“物”似乎具有決定人的命運的神秘力量,人拜倒在商品、金錢之下。正如馬克思指出:“在現代世界,生產表現為人的目的,而財富則表現為生產的目的?!边@種“物”對人的神秘統治力量,蔓延侵入生產、社會各個領域,就造成金錢至上、物欲橫流,個人癡迷于物質欲望、奢侈享受而忽視道德價值和精神追求,物化成為現代化過程中的強勢話語。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西方引領的現代化該何去何從?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辯證統一,它們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總括和知識結晶。中國式現代化因其社會形態和制度基礎不同,能夠從根本上擺脫資本邏輯宰制,達到物質和精神相協調。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不會放棄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與擴展需要建立在豐富的物質基礎之上。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新時代以來,我們同樣堅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核心,破解妨礙生產力提升的種種現實問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豐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也絕非單純的經濟現代化,它在追求物質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兼顧精神文明建設,把物質生活的充裕與精神生活的豐富統一起來。新時代以來,我們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現代化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社會主義人文素養,提高個人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梢哉f,在促進物質生產力巨大發展的同時,協調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和諧是中國式現代化又一獨特優勢。

(四)抵制生態破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式現代化在發展要求上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決抵制生態破壞?,F代化的基礎和核心是工業化。西方在工業化進程中走了一條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典型的“污染在前,治理在后”之路,在追求資本擴張和剩余價值膨脹的西方現代化中,生態化與工業化呈現二律背反的關系,在極盡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產之中,保護生態環境意味著收益減低、成本增高,這顯然違背資本家獲取最大利益的原則。因而在二元對立思維的價值觀指導下,西方現代化的實現不斷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他們認為人能夠征服和支配自然,從而導致在現代化實踐中發生能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和生活高浪費的“黑色”生態現象??傮w而言,協調好生態化與工業化之間的沖突是人類現代化所遭遇的共同難題。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于堅持走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去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是民有所盼政有所為的新路,是對西方生態現代化觀念的揚棄和內在超越。具體來看,一是站在國家戰略發展全局,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以來,我們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穿五大文明建設各個環節,將“美麗”列為現代化強國建設主體目標,“綠色”作為發展的主色調,引領現代化新征程。二是構建綠色生態發展路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比西方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三是促進生態、社會和經濟三位一體統一于綠色現代化的發展之中。正如習近平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崩煤谩熬G水青山”來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統一。

(五)不走西式侵略舊路,堅持和平發展正道

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方式上始終堅持和平發展正道,堅決不走西式侵略舊路。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建立在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瘋狂壓榨和掠奪之上。以新航路開辟為起點,西方現代化走過的幾百年,充斥著戰爭、殖民和掠奪。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為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紛紛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大量使用奴隸,造就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并蓄意挑起戰爭,互相爭奪彼此資源。馬克思對此形象地總結道:“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笨梢哉f,西方現代化取得全球主導地位,并非源于其理念或價值觀的先進或優越,而是因為其在組織化的暴力方面擁有顯著優勢。中國式現代化,其本質特征在于不遵循侵略、爭霸的舊有路徑,而是堅持以和平方式推進和實現現代化,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底色。具體看來,一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國強必霸”的邏輯。不同于西方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恃強凌弱的強盜思維,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在獨立自主中尋求合作,始終堅持在和平框架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堅持胸懷天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二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文明沖突”的邏輯。文明沒有優劣高貴之分,每一種文明都有自身的獨特性。西方強調文明間的差異性和互斥性,而中國注重文明間的依存性和互補性。中國式現代化主張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與融合中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發展指明方向。正如習近平所講:“中國式現代化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要求

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探索、積累和發展,成功開辟了在世界現代化浪潮中激流勇進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了新的偉大歷史成就,展現出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征程中走好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現代化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本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實踐準則,堅持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價值遵循。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卓越的事業,必須有卓越的領導者。中國的現代化事業不能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根本保證。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建設實現了唯物史觀視域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它是“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三者的有機結合,是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合規律性意味著,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這一無產階級先進集體的領導下,我們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協調推進“五位一體”,促進共同富裕等成果落地,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另一方面,合目的性意味著,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事業才能始終做到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為指導,以全體人民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價值旨歸。社會主義的事業和共產主義的理想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帶領,并為此持續奮斗。試想如果我國推行的是西方多黨制、兩黨制模式下的政治體制,各個黨派為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團輪流執政,那中國式現代化就會成為空談。因為這樣的體制下,不同黨派輪流“坐莊”分享國家權力,實行政治分肥,人民的利益必將被束之高閣,淪為選舉政治的玩物??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棒接著一棒跑”的長期歷史過程,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有效地匯聚和協同現代化建設的各方力量,全面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二)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在任何現實社會里,經濟關系都要凝結成各類制度,體現社會關系的是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它在制度系統里是決定性、第一位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經濟制度基石,塑造了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所有權結構、分配策略和經濟運行方式,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之間的區別。因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必須構建更加全面、完善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一是從所有制層面來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保障國家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提升公有制經濟營利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又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供公平競爭和發展創新的市場環境,保障多種所有制經濟在現代化發展中的貢獻力。二是從分配方式層面來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激發生產者勞動積極性,促進各種社會資源和要素合理配置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健全成果分配機制,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三是從運行機制層面來看,踐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府宏觀調控相統一是既活躍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又彌補市場缺陷、限制資本邏輯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市場發展與政府調控形成合力的基礎上,既能夠加強宏觀調控,注重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又能完善市場體系,推動創新發展??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發展要求。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私人產權結合下的市場經濟制度必然帶來其現代化過程中階級固化、貧富分化、社會不公和勞資對立等問題,這是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進程無法克服的“痼疾”。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一個包含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多元主體結構中,確保市場經濟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同時積極防范資本邏輯可能帶來的問題,這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實踐準則,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堅持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國家發展道路不同,呈現出的文明形態、格局和趨勢也會有所不同。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凸顯其內在的價值取向,也表征了其文明境界。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推進,不斷開辟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僅標識中華文明復興的宏偉目標,更是孕育人類文明進步的嶄新形態。習近平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敝袊浆F代化的形成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孕育是統一于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一體兩面的總過程,這就意味著,在追求現代化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全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朝著代表全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究其原因,一是能夠為處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關系提供全新思路。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始至終從未中斷的文明,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大量解決現代化問題的寶貴思想資源,充分調動這些資源不僅能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也能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二是能夠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提供文明新秩序。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華文明與世界各類文明基因的對撞融合,不同于西方“國強必霸”和“文明沖突”,我們在建設現代化過程中一貫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不同文明形態構成的有機整體,唯有秉持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更好地開辟區別于資本主義的廣闊空間。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問題研究”(項目批準號:21XKS02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戴春勤系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陳博軼系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余爽悅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