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強區首位戰略

2024-04-16 03:31孫海東
群眾 2024年7期
關鍵詞:濱湖院所太湖

孫海東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為我們加快推動產業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無錫市濱湖區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堅定不移實施創新強區首位戰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76%、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邁上新征程,濱湖將立足稟賦優勢、大力發展具有濱湖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努力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多作貢獻。

激活創新基因,釋放科教資源的優勢潛力。堅持以“新”提“質”,以“質”塑“新”,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體現濱湖擔當、展現濱湖作為?!耙凰徊摺奔せ顒撔聺摿?。心懷“國之大者”,保障“國之重器”,主動融入“新型舉國體制”,大力支持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全力保障無錫先進技術研究院構建國產軟硬件生態,依托重點高校及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合力構建“實驗室體系”,形成更多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持續放大高校院所溢出轉化效應,積極承接高校院所孵化項目,加快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持續擦亮“現象級”院所經濟名片?!耙蝗σ宦贰贬尫艅撔乱?。積極融入環太湖科創圈建設,依托湖灣院所聯盟、濱湖(上海)中心、香港科創飛地等,深化與環太湖、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高校院所、創新企業的合作。全面提速“山水東路科創谷”建設,統籌沿線功能布局與空間形態塑造,整合各類創新資源要素,聚力打造環太湖科創圈上“高創新度、高集聚度、高標識度”的“太湖之眼”?!耙划a一園”匯聚創新合力。深化與駐區高校交流合作,著力構建“創新引領、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的園區體系,不斷厚植新質生產力。系統提升新型研發機構孵化效率,提速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清華無錫研究院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等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培育更多“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推動“高精尖”創新資源加速轉化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夯實產業筋骨,構建面向未來的動能集群。堅持向“新”而行、向“實”發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讓科技擁抱產業、創新鏈接未來??v深推進產業蝶變。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總部經濟、綠色經濟、院所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五大經濟”,精準選育人工智能、新能源、合成生物學裝備、量子科技等前沿賽道,切實推動未來產業接續布局、集群成勢。落實全區高質量產業載體總體發展規劃,制定60個特色園區推進計劃,加快完善工業用地產出監管機制,深化資源利用績效評價,提升“畝均產出”,向“每平方米要效益”。全面深化數實融合。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大力推動“智改、數轉、網聯”齊頭并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拓展生產方式、延伸制造邊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系統推動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支持科技型龍頭企業實施“數字換腦”“機器換人”,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綠色工廠”“燈塔工廠”上實現更多突破。加快現代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直播經濟,搶先布局新型消費場景,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著力提振發展后勁。搶抓政策機遇,有序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拉動投資、促進消費,雙輪驅動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用好投資熱力圖、招商靶向圖和招商全流程管理數字工具,全力以赴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群引鏈、招才引智,切實以重大項目“實物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添能。

壯大企業主體,煥發實體經濟的細胞活力。大力實施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推動形成行業龍頭企業頂天立地、高新技術企業搶占高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金字塔”式企業集群?!皵U增量”推動企業“五上”發展。圍繞企業“上量、上規、上市、上云、上榜”,前移工作關口,建設濱湖“經濟云大腦”,繪制13條核心產業鏈、126個產業節點、1800余家重點企業“圖譜”,梯次建立“準五上企業”培育庫,動態掌握企業運營狀態、盈利能力、發展需求,“一企一策”確保服務精準直達?!皬妰群恕碧嵘髽I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承擔或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融通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創新資源,加強行業關鍵共性和基礎底層技術攻關。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政策支持,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企業加計抵減等政策,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八芷焚|”孕育一流企業。聚焦區內有實力、有潛力的重點企業,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引導鼓勵企業新上重大項目、開展兼并重組、發展總部經濟、加快國際化布局,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主動對接央企國企、知名民企,搭建更多戰略合作平臺,釋放產業協同升級的“乘數效應”。

升級要素環境,營造催生創新的載體沃土。系統推動“人、地、金、數、法、用、扶”等關鍵要素供給、優化、組合,以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躍遷。筑“人才高地”。圍繞不同類型人才需求,升級“濱湖之光”人才政策,實施產才融合攻堅行動,瞄準“高精尖缺”、釋放“青年引力”、打造“無憂生態”。提“土地效益”。以規劃統籌“調”空間、以低效提質“騰”空間、以新增載體“建”空間、以布局飛地“投”空間,三年騰出3平方公里產業空間、新建300萬平方米載體。引“金融活水”。發揮“省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范區”作用,打響“太湖金谷”品牌,用活鼎祺母基金,做大“濱科貸”規模,采取多元化手段激蕩金融活水,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為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布“數據算力”。夯實數據基礎、算力支撐,成立區大數據中心,推動區大數據公司實體化運營,提速中國移動長三角數據中心建設,釋放國家超算(無錫)中心產業賦能效應。強“知識產權”。在創成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的基礎上,進一步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加快金杜長三角知識產權中心建設,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建“應用場景”。支持企業立足濱湖開展場景研發與測試,探索打造一批城市治理、工業服務、文化旅游、生態建設等數字應用場景,構建AIGC數字影視生態圈。

擦亮湖灣底色,探索綠色發展的濱湖路徑。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精心雕琢高品質宜居宜業宜游空間。守護“太湖佳絕”。做足“山水文章”,高標準建設無錫太湖植物園、太湖自然資源博物館、太湖108廊道,精心扮靚蠡湖、梁溪河、運河外灘等濱水空間,加速打造“全域花園城區”。發展“綠色經濟”。加速布局合成生物、氫能儲能、新能源汽車、風電等綠色產業,探索建立碳軌跡查詢統計機制,推動綠電綠證交易規模穩步擴大,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煥新“五灣五城”。深度融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結合全市功能區建設,布局打造蠡湖(灣)未來城、運河灣現代城、紅沙灣科學城、靈山灣生態城、九龍灣智造城“五灣五城”,引入優質資源,豐富品質配套,繁榮人文經濟、夜間經濟,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推動濱湖發展新質生產力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生動、越走越精彩。

(作者系中共無錫市濱湖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段培華

猜你喜歡
濱湖院所太湖
濱湖選煤廠煤泥分選與回收系統技術研究
基于人體五感對濕地公園植物配置的應用研究——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為例
國內外科技巨頭人才保留政策對航天院所的啟示
以創新發展為引領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庫運行機制探討
軍工院所經濟運行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小小書法家
太湖思變2017
太湖攬春
智慧院所類咨詢報告如何編制
太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