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1到2021:對兩個歷史拐點的反思

2024-04-16 07:13李迅雷
股市動態分析 2024年7期
關鍵詞:存款債務規模

李迅雷

人口結構的變化是經濟總量波動的決定性因素嗎?我們從已經剛剛經歷過的事例中能夠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地方債的反思

2011 年,筆者對于地方債務的過快增長感到擔憂,寫了一篇文章——《昨日推力會否變成明日陷阱》,發現為了應對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 年次貸危機的沖擊,都采取了地方政府投資大擴張的方式,并為此大規模向銀行舉債,前一次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速達到48% 的峰值,后一次則達到62% 的峰值。(見下圖)

回顧2009 年以來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保增長的目標總是容易實現,擴內需則主要體現為“擴投資”,調結構難度最大。據財政部發布的“2023 年12 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余額情況”顯示,截至2023 年12 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40.7 萬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58688 億元,專項債務248685 億元。2024 年,我國僅地方專項債的發行規模就達3.9 萬億元。

此外,全國城投有息債務也快速擴張,估計每年年均增速或在10% 以上。如2011 年為6.8 萬億元,如今的規模應該超過50 萬億元了吧?對有息債務的具體規模和增速難有非常準確的預估,但基于各投資機構的估算,總體規模應該是不小的。但地方債務的增長卻未能帶來GDP 的同步增長,2019 年至今,地方債(一般債加上專項債)同比增速維持在15% 左右,大約是GDP 增速的3 倍以上。

2011 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高達32%,如今則為負增長,核心原因是投資回報率下降。民間投資增速之所以在過去20 年中出現巨大落差,應該與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和房地產長周期的下行有關。但地方政府和國有資本要擔負穩增長的任務,因此,在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的背景下,通過加大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力度來實現穩增長目標,這就導致了債務增長過快的問題。

M2規模增長為何總是遠超預期?

中國的M2/GDP 之比已經從2011 年的174.5% 上升到2023 年的231%,也就是說,2015 年以后,中國經濟越來越多地依靠舉債投資來實現穩增長,但GDP 增速回落的大趨勢則沒有因此而改變。

我國央行擴表規模很小,但商業銀行的信貸增速卻非??捎^。如2020 年人民銀行總資產僅較2019 年增加了1.7 萬億元,增速僅4.5%,增幅遠不及美聯儲、歐央行和日央行。但我國2020 年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速高達12.8%,說明中國的貨幣擴張,主要是商業銀行驅動的,導致銀行總資產大幅增加。

截至2024 年2 月,我國的M2 中居民存款規模為143.6萬億元,占M2 的比重高達47.9%,而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12 月,居民存款規模只有81.9 萬億元,時隔4 年零兩個月,存款增長了75%。

圖:兩次外部危機導致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增長率飆升(單位:%)

來源:國家審計署

居民存款增長過快但消費增長過緩,這是近年來需要反思的。

2021 年:老齡化加速與房地產周期重疊

2021 年我國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4%,標志著中國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不僅如此,由于預期壽命的延長與出生率的下降,我國的老齡化在加速。其速度超過當年的日本,即只要花9 年時間,到2030 年,中國就將步入超老齡化社會(65 歲及以上老人占比超過20%)。

我國自2021 年下半年以后,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新房銷售面積均大幅下降,意味著房地產周期的上升階段結束。與此相對應的是,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數據,2023 年我國的宏觀杠桿率水平達到287.8%,與西方國家的債務水平相當。

從目前看,2023 年居民部門的房貸余額首次出現下降,即居民部門繼續加杠桿的意愿不強了,而民間投資2023 年也出現了負增長。也就是當人口周期與經濟周期疊加,全社會杠桿率水平已經加得滿滿當當。

調結構——更待何時?

“調結構”是一個很老的話題,即經濟結構需要重新調整,以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求。但調結構又是知易行難,經常被“穩增長”的KPI 考核要求取而代之。中國有句成語叫未雨綢繆,而如今已經到了“雨季”。我認為,至少有兩大結構需要調整,一是居民收入結構,二是產業結構。

從居民收入結構看,盡管我國的經濟增速仍領先于全球,但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卻很嚴峻,且從全球主要經濟體比較看,我國居民家庭部門的債務壓力也比較重,其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 的比重偏低,即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收入獲得感不夠強。

另一方面,2024 年年初我國居民存款卻已經到了143.6 萬億元,盡管這與我國居民在債券、股票、基金、理財產品等金融資產的配置比例偏低有關,但居民存款規模全球第一卻是不爭的事實。

同時,居民收入差距較大,高收入組的收入水平長期維持在低收入組的10 倍以上。這恐怕是消費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消費的主力是中低收入群體。

從近日上海市中心豪宅的搶購盛況看,高收入群體的購買力依然很強,故調結構的重心是多渠道縮小收入差距。

例如,一是財政支出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轉移支付。

二是通過稅收等手段來增加對高收入群體征收,重點是加強對應納未納人員進行有效征稅,如目前個稅所覆蓋個體數量非常有限,與居民存款額的高增長形成很大反差。

三是鼓勵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和投資,以推動商品和服務業的繁榮,擴大就業。從疫情前的數據看,我國境外游的人均消費額位居全球第一,說明高收入群體的消費潛力很大,但需要出臺相關鼓勵消費政策。

四是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鼓勵高收入者擔負社會責任,即“第三次分配”。2022 年前官方在這方面宣傳較多,希望繼續。

第二大需要調的結構是產業結構。即要提高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的比重。中國早已成為制造業全球第一大國,但服務業偏弱。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在一次采訪中說道,中國制造占全球31%,但消費僅占全球14%。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和對出口的高度依賴,出口順差大又會導致西方國家對我國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因此,應該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政策來尋求結構平衡。筆者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提到,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消費的乘數效應遠大于投資的乘數效應,故擴內需戰略的重點是放在擴消費上。同時,財政支出結構也作相應調整。

目前中央財政加杠桿存在巨大空間,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較強,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也足以為經濟轉型提供充分保障。(本文有刪減)

猜你喜歡
存款債務規模
50億元!目前規模最大的鄉村振興債券發行
追回挪走的存款
負利率存款作用幾何
家庭日常生活所負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規模之殤
生命的存款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規??蛇_15BG的Veloce Strato平臺
萬億元債務如何化解
萬億元債務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萬元債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