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光溢彩《燕食記》

2024-04-16 04:59王春林
讀書 2024年4期
關鍵詞:葛亮書寫飲食

王春林

長篇小說《燕食記》是一部值得關注的優秀文學作品。作者葛亮二十多年來創作的一系列小說屢屢引起文界的關注,別的且不說,單只是長篇小說一類,即已經先后有《朱雀》《北鳶》以及這部《燕食記》,三部作品中,《北鳶》和《燕食記》先后兩次在第十、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前十,誠屬不易。依照我個人的理解,數年來閱讀葛亮最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他那似乎總是縈繞在其小說文本內外的一種氤氳“舊”氣。請一定注意,此處之“舊”絕非陳舊之意,而是指一種更多時候恐怕“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高古、典雅之氣象。又或者,也不妨被看作某種“大雅久不作”的民國氣象。粗略地回顧歷史,如此一種“舊”氣,在魯迅、胡適他們那個時代的一眾作家筆下,根本就不是問題。但進入當代社會之后,這種氤氳“舊”氣,卻差不多已成絕響,誠然是風流不再。具體到“文革”結束后所謂新時期文學的這個時段,雖然時間已然超過四十余年,但其文字稱得上與“舊”氣有關者卻寥寥無幾。除了那位與沈從文先生文脈相承的汪曾祺之外,文字里縈繞著氤氳“舊”氣者,一位是現在已經年屆七旬的南京作家葉兆言,再一位則是同樣在某種意義上與南京有著甚深淵源的新一代年輕作家葛亮。細思之,如此一種情形的形成,恐怕與他們那足稱顯赫的世家子弟身份容或有關。葉兆言的祖父為葉圣陶、父親是葉至誠, 均屬名滿天下的文人。葛亮的祖父是杰出的藝術史學者葛康俞,太舅公是五四時叱咤風云的陳獨秀,叔公則是“兩彈一星”大功臣之一的鄧稼先。某種意義上,他們文字里那帶有突出“民國范兒”的氤氳“舊”氣,完全是幼承庭訓耳濡目染的一種結果。盡管不宜做一種絕對化的論斷,但如葛亮這樣一位年輕作家,其文字功夫竟也如此這般了得,既高古、典雅,又老成、蘊藉,極具漢語的神韻,無論如何都和他的世家子弟身份難脫干系。

只要是對中國古代典籍有所了解者,就會知道,葛亮此處“燕食”二字的具體出處,乃是《周禮·天官·膳夫》,大概是大夫、士、庶人日常午餐和晚餐的意思。漢代的鄭玄,曾經將之注為:“燕食,謂日中與夕食?!焙芸赡苁且驗猷嵭倪@種理解,特別切合葛亮創作動機的緣故,所以他就把這句話干脆專門引來,當作了《燕食記》的題記。只要把小說的標題和題記結合起來,就不難揣知,葛亮這部長達四十余萬字的作品,集中聚焦表現的,就是所謂“民以食為天”的飲食文化。說到小說中的飲食書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蘇州作家陸文夫曾經創作過一部優秀中篇小說《美食家》。雖然無法確證葛亮是否閱讀過《美食家》,但從文學史的譜系來說,我卻仍然把《燕食記》看作一部對前輩作家陸文夫遙致敬意的作品。更進一步,如此一種飲食書寫的傳統,甚至還可以被追溯到偉大的《紅樓夢》那里去。盡管說作為漢語寫作史上一部空前絕后的杰作,《紅樓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視的一點,卻毫無疑問是其中的飲食書寫。能夠把看似尋常的日常飲食生活書寫到那樣一種活色生香出神入化地步的,除卻《紅樓夢》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部來。從這個角度出發,斷言葛亮的《燕食記》乃是一部上承《紅樓夢》飲食書寫傳統余韻的長篇小說,也是與文本事實毫不違和的結論。

從藝術結構上說,葛亮的《燕食記》共由“上闋”和“下闋”兩大部分組成。其中,“上闋”部分所講述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廣州和湛江(其中尤以廣州為主)這兩個地方,故事開始的時間是軍閥紛爭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結束的時間則是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正式成立的那個時候?!跋麻牎辈糠值墓适轮饕l生在香港,故事開始的時間是五十年代,結束的時間則是香港很快就要回歸祖國的中英談判那個關節點上。從敘事視角設定的角度來說,由于《燕食記》是一部集中聚焦飲食書寫的長篇小說,所以,擁有出色廚藝的廚師在文本中占據重要地位,自然也就是一種合乎情理的藝術選擇。具而言之,“上闋”部分最重要的視點人物是榮貽生榮師傅,“下闋”部分最重要的視點人物,則是榮貽生的徒弟五舉山伯。我們都知道,由于社會政治的演變,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廣州和湛江在內的中國內地且不要說高端的飲食文化,甚至在一些時候,怎么樣才能填飽肚子也都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葛亮到了小說的“下闋”部分,之所以一定要把故事的發生地“移師”香港,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作為一部長篇小說,除了深刻豐厚的思想內涵、帶有一定原創性的藝術技巧運用、具有人性深度和寬度的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塑造之外,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就是如何才能夠以藝術的方式及物。具體到葛亮這部集中聚焦日常飲食書寫的《燕食記》,衡量其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那些在文本中占有相當篇幅的堪稱流光溢彩的飲食描寫。應該注意到,在論及所謂“物質基礎”對小說創作重要性的時候,謝有順在《小說的物質外殼:邏輯、情理和說服力——由王安憶的小說觀引發的隨想》一文中曾經寫道:“小說要寫得像科學一樣精密,完全和物質生活世界嚴絲合縫,甚至可以被真實地還原出來,這需要小說家有出色的才能。因此,作家要完成好自己和現實簽訂的寫作契約,首先還不是考慮在作品中表達什么樣的精神,而是要先打好一部作品的物質基礎。所謂小說的物質基礎,就是說,一部小說無論要傳達多么偉大的人心與靈魂層面的發現,都必須有一個非常堅實的物質外殼盛裝它?!比绻x有順的看法能夠成立,那么,《燕食記》中那完全可以用流光溢彩來加以形容的精彩飲食書寫,就是這部長篇小說所具備的堅實“物質基礎”。

細細翻檢《燕食記》,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而細膩的飲食描寫,可謂比比皆是。比如,榮貽生在教授五舉山伯的過程中反復強調的所謂“慢”字訣與“快”字訣。先是“慢”:“榮師傅便以此訓練五舉。一塊面,揉、搟、折,不停歇地,讓他做上一天。成了形狀了,狠狠地用搟面杖一壓,酥皮便成了死面,回到起點。然后重新又是一輪揉、搟、折。這揉的是面,卻也是心志。在這夜以繼日的鍛煉中,人沉穩了,也漸漸挫去了少年人的輕浮氣??偠灾?,要的是他一個‘慢?!比缓笫恰翱臁保骸霸僖粚?,又是要個‘快字。用的法子,是炸‘芋蝦。所謂‘芋蝦,叫蝦卻非蝦。其實是農歷新年賀年的齋品,討個豐收吉利,‘食完笑蝦蝦,銀紙任你花。料呢,要揀幾斤重、纖維多的芋頭,刨成幼絲才不易斷。芋絲以糯米粉漿拌勻備料。然而,功夫其實在個‘炸字。油鑊里倒入炸油,大火升溫。丟進一根芋頭絲,不停攪拌炸起,待起泡浮面,轉小火即出。要的是眼明手快,動作慢了,油溫降下來,無法炸脆,又油又腍?;鹑籼罅?,芋蝦瞬間變硬變。后來市面上的芋蝦,多繞成繡球狀,便知是偷懶所致。芋蝦的上品,全是心機和時間的結晶。酥、脆、咸、香,干爽輕身。出入油迅速得宜,體態彎曲,芋絲生動得全須全尾,栩栩如生?!奔毥肋@兩段精彩文字,葛亮一方面是對整個菜品的加工過程給出了詳盡細致的描寫與呈現;另一方面則是重點強調了“慢”與“快”這二字在相關菜品生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再比如,關于蓮蓉諸味中“鹽”之重要性的那個精彩段落。那就是,盡管師父葉七已經把自己打造蓮蓉月餅的高妙手藝傳授給了徒弟榮貽生,但卻偏偏在制餡這個環節上故意留了一招。面對來自師父的考驗,榮貽生的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后來,他因為無意間舔了一下葉七捎給他的那一張空白信紙,方才猛然間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餡里所缺少的,其實是號稱“百味之宗”的鹽:“他說,鹽?!薄绊n師傅點點頭,說,嗯。鹽是百味之宗,又能調百味之鮮。蓮蓉是甜的,我們便總想著,要將這甜,再往高處托上幾分。卻時常忘了萬物有序,相左者亦能相生。好比是人,再錦上添花,不算是真的好。經過了對手,將你擋一擋,斗一斗,倒斗出了意想不到的好來。鹽就是這個對手,斗完了你,成全了你的好,將這好的味道吊出來。它便藏了起來,隱而不見?!薄绊n師傅又頷首,說,你師父這封無字信,為難我,卻為成全你。你自己悟出來的,這輩子都忘不了?!币陨系倪@些敘述話語,包括前面的“慢”與“快”二字訣,一方面固然都是在展示描述美食的具體制作過程,但在另一方面,只要注意到其中類似于“這揉的是面,卻也是心志”“也漸漸挫去了少年人的輕浮氣”“芋蝦的上品,全是心機和時間的結晶”“萬物有序,相左者亦能相生”這樣一些關鍵性字眼,就可以發現,這些看似只是討論美食制作的文字,其實早已和更為廣闊的人生、社會以及世界發生了毋庸置疑的內在關聯?!靶味抡咧^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如果把《燕食記》中的精彩飲食書寫看作“器”,把如同鹽溶于水中一般地融入到飲食書寫文字中的人生哲理看作“道”,那么,《燕食記》就完全稱得上是一個“道器合一”的小說文本。

在本文的開頭部分,我曾經特別強調葛亮小說里的氤氳“舊”氣和他那世家子弟身份之間的內在緊密關聯。但其實,《燕食記》里如上所羅列的這些事關美食的精彩飲食書寫,也同樣與葛亮身為世家子弟的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相關。試設想,倘若葛亮只是出生于一個地處偏僻地區的普通農家,那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寫出《燕食記》中那些描寫高級美食制作的仿佛字里行間都充溢著香氣的精彩文字(需要強調指出的一點是,這里絲毫都沒有歧視那些農裔作家的意思)。作為一部經得起多角度推敲衡量的優秀小說作品,葛亮《燕食記》能夠獲得思想藝術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文本中的飲食書寫,因為有了這些足稱精彩絕倫的飲食書寫,才最終成就了一部流光溢彩的《燕食記》。

(《燕食記》,葛亮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二0二二年版)

猜你喜歡
葛亮書寫飲食
Unwritten 尚未書寫
春節飲食有“三要”
用什么書寫呢?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何為清淡飲食
鳶起之時何處往
——關于葛亮研究的總結與思考
謎鴉
健康飲食
書寫春天的“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