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義地區杜仲矮化密植栽培研究

2024-04-16 03:41吳德濤趙盈盈湯建華楊選輝楊勝偉楊秀偉鄧寬平
農技服務 2024年3期
關鍵詞:矮化杜仲綠原

吳德濤,趙盈盈 ,湯建華,楊選輝,楊勝偉,楊秀偉,鄧寬平

(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別名思仙、思仲、玉思皮、膠木等,為杜仲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 m。幼枝被黃褐色毛,成熟后無毛,老枝有皮孔。成熟后的樹皮呈灰褐色,表面粗糙,折斷后用手拉開,可看見許多細絲。生于海拔300~500 m 的疏林、谷地或低山中。杜仲為落葉喬木,每年冬季落葉,春季開始發芽,夏季葉片進入旺盛期。

杜仲作為中藥運用已有千年的歷史。目前杜仲的開發運用主要是杜仲皮和杜仲膠。杜仲常用藥用部位為杜仲皮,杜仲皮可生產杜仲壯骨丸、杜仲平壓片、復方杜仲片等[1]。杜仲皮作為傳統中藥材,杜仲膠作為一種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天然橡膠被廣泛運用于各行業領域。而更為經濟、產量巨大且再生能力強的杜仲葉卻運用較少?!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將杜仲皮和杜仲葉均收入,且杜仲皮和杜仲葉藥效基本相同,杜仲皮主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暈目眩,妊娠漏血,胎動不安,用量為6~10 g。杜仲葉主治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軟,用量為10~15 g。許華[2]測量杜仲不同部位的綠原酸含量表明,杜仲葉和杜仲皮的綠原酸含量較高,而杜仲葉綠原酸的含量高于杜仲皮,杜仲葉的綠原酸含量為3.21 mg/g,杜仲皮的綠原酸含量為2.11 mg/g。杜仲的花、皮、葉均可入藥,各部位成分含量有所差異。為探明杜仲各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王麗楠等[3]對杜仲各部位主要成分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綠原酸的含量在杜仲葉片中最高,為0.45 mg/g,而杜仲皮中的綠原酸含量為0.33 mg/g,杜仲葉片中的綠原酸含量較杜仲皮中高0.12 mg/g。杜仲葉藥理作用與杜仲皮基本相同,具有抗氧化、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調節免疫力、抗骨質疏松等功效[4]。

我國杜仲產區一直有飲用杜仲葉茶的習慣。四川文山羌族“杜仲嫩葉熬粥”代代相傳[5]。陳營軍等[6]用杜仲葉汁、桑葉汁和紅棗汁,添加其他可食用調味劑制作復合飲料,通過感官評價和外觀評價,得到較好的效果。徐青梅等[7]以杜仲葉與新鮮茶葉為原料,研制出復合功夫茶。杜仲葉除可作食品外,在動物飼料的添加上運用也越來越廣泛。杜仲葉組織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目前許多飼料加工廠將杜仲作為一種新型飼料添加劑,促進家禽的生長發育和脂質代謝,提高家畜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改善動物食品品質[8]。如杜仲葉提取物添加在奶牛日常飼料中,奶牛的日平均產奶量有所提升且牛奶中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此外,牛奶中乳脂含量也有所提升,且乳腺日細胞數有所降低[9]。杜仲葉屬于大量可再生資源,相對于杜仲皮和花的產量,杜仲葉均高于二者,且其綠原酸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部位。因此,杜仲葉用于添加飼料成為最佳選擇。目前,遵義地區杜仲均為高大喬木,葉片難以采摘。為減低勞動成本并提高葉片生物產量,矮化杜仲的種植方法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遵義地區杜仲多為高大樹種,以采收皮為主,為有效利用杜仲,通過引進葉用杜仲品種,在遵義試點矮化種植,主要從栽培密度,矮化枝條的培養,不同季節杜仲葉中綠原酸含量方面進行研究,為葉用杜仲矮化栽培在遵義地區推廣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杜仲苗木來自當地種子苗,2 年生苗,苗均高80 cm,種植地海拔820 m,全年平均氣溫15 ℃。

1.2 試驗方法

栽培密度:設置4 個處理,A1,行株距90 cm×100 cm,740 株/667m2;A2,行株距140 cm×100 cm,476 株/667m2,A3,株行距180 cm×300 cm,123 株/667m2;A4,株行距120 cm×100 cm,679 株/667m2。種植杜仲時修剪后以3 個枝條為標準,當年分支數均為3,枝栽培1 年后統計成活率和農藝性狀。矮化枝條設置4 個處理。處理1,第一分支高20~25 cm,一級分支4 個;處理2,第一分支高25~30 cm,一級分支5 個;處理3,第一分支高30~35 cm,一級分支6 個;處理4,第一分支高35~40 cm,一級分支7 個。定植第二年,測定單株葉片的重量。

1.3 種植方式

種植穴栽培,穴長寬60 cm×60 cm,深60 cm,底肥(發酵牛糞)32 kg/株。底肥上覆蓋厚5 cm 左右的細土,再放入苗木,放置苗木時,保證根舒展,不能窩根,如根較長,可適當修剪后種植。蓋土的標準不能低于原土痕。移栽的苗木及時澆水,一次性澆透。

1.4 農藝性狀測定

2022 年6 月,根據Z 型結構排列,每組選取10 株測量,測量所選植株株高(主干貼近地面處至頂部枝條最高點垂直距離)、地徑(主干貼近地面處向上3~5 cm 處)、第一分支點高度(主干貼近地面處至第一個有效分支點距離)、分支數(有效分支即正常分化的枝條)。株高測量選用精確度0.1 cm 的卷尺,地徑測量使用游標卡尺,精確到0.01 cm。

1.5 矮化枝條的培養

杜仲本為高大型喬木,矮化品種只是相對矮小,任其生長,后期不便采摘。為培養可方便采摘的矮化品種,枝條的修剪必不可少。修剪成叢生狀樹形,栽培當年不修剪,讓樹苗自然生長,冬季在修剪口以上10 cm 處短截。種植后第二年春季萌芽后,當萌條長至5~10 cm 時,每株選留生長健壯、位置分布均勻的萌條3~4 個,培養成叢生狀,其余抹去。待主干長到150~200 cm 時,去掉頂端。盡量培養分支低的側枝。側枝預留盡量成散型,中通。待側枝過高后培養3 級枝,直到樹形豐滿。2—3 月對杜仲枝條進行修剪,待葉片采收后,測量單株產量。

1.6 折干率和綠原酸含量的測定

遵義地區杜仲在3 月中旬至4 月初開始萌芽,5 月正值葉片生長旺期,采摘產量達不到預期標準。6 月葉片開始成熟,僅頂端有新葉,因此選擇在6 月測定綠原酸含量。7—9 月,發現綠原酸含量與6 月相差不大,為節約成本,未測定綠原酸含量。10 月,杜仲葉完全成熟,頂端不再有新葉,因此選擇此時測定葉片綠原酸含量。待杜仲葉面水分完全蒸發后,采摘葉片。采摘后的杜仲葉片,立即拿到實驗室稱取鮮重。放入干燥設備中烘干。40 ℃低溫烘4 h,放置1 h 后,高溫60 ℃繼續烘干,直至用手輕輕揉搓可碎。送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檢測綠原酸含量。

1.7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 進行數據分析

折干率=葉片鮮重/葉片干重×100%

成活率=成活植株/種植植株總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對杜仲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 可知,種植杜仲時修剪后以3 個枝條為標準,當年分枝數均為3 枝,定植第二年,各處理的分枝數為4~7 枝,A2處理的分枝數最多,為7 枝;A3處理其次,為6 枝;A1和A4處理均為4 枝。種植密度對杜仲的成活率影響不大,各處理的成活率為84.3%~85.2%,A1處理最高,A2處理最低,但二者相差較小,僅0.9 百分點。株高,定植第二年各處理的株高較定植當年增長3.8~18.2 cm,但生長較為緩慢。地徑的變化不大,較定植當年增加0.03~0.16 cm。

表1 不同栽培密度杜仲的農藝性狀

2.2 不同修枝處理的單株葉鮮重

經測定,矮化枝條修枝處理1~4 的單株葉鮮重分別為75.20 g、85.03 g、92.76 g、87.57 g。處理3(第一分支高30~35 cm,一級分支6 個)的杜仲葉片單株鮮重最高,處理1(第一分支高20~25 cm,一級分支4 個)的杜仲葉單株鮮重最低;處理2(第一分支高25~30 cm,一級分支5 個)的單株葉鮮重為85.03 g,處理4(第一分支高35~40 cm,一級分支7 個)的單株葉鮮重為87.57 g,處理2 和處理4 間相差不大,僅相差2.54 g。處理3 與處理1 相差17.56 g,與處理2 相差7.73 g,與處理4 相差5.19 g。不同修枝處理的單株葉鮮重表現為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

2.3 不同采摘時間杜仲葉的折干率和綠原酸含量

由表2 可知,采摘時間越晚,杜仲葉片的折干率越大,綠原酸的含量越小。采摘時間為6 月的折干率為0.31%,采摘時間為10 月的折干率為0.39%。采摘時間為6 月的綠原酸含量為4.286 mg/g,采摘時間為10 月的綠原酸含量為2.382 mg/g。

表2 不同采摘時間杜仲葉的折干率和綠原酸含量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種植密度對植株的成活率影響不大。植株是否成活與植株本身的生理狀態,植株種植技術,土壤及其他相關外界因子有關。但種植密度對植株的后期生長有一定的影響。種植密度不同,杜仲平均發枝數不同,其中種植密度為476 株/667 m2處理的分枝數最多,達7 枝。作為采收葉子為主的杜仲,分枝數越多,采收葉片的數量多,植株的產量越高。前期植株生長緩慢,密度對杜仲農藝性狀及單株產量的影響不大。每株杜仲保留6 個枝條的情況下,單株葉產量最高,為92.76 g。在引進栽培時,因考慮木本樹種投影面積大,根系等原因,與其他矮化栽培相比(1 600 株/667m2)[10],試驗設計的密度較小,試驗設計的最大密度為740 株/667m2,且未考慮在不同種植密度下不同修枝處理對杜仲葉產量的影響?;陧椖考夹g的缺陷,將增加種植密度,適當改變技術方案,進一步完善遵義地區杜仲矮化種植技術,為今后杜仲在遵義地區推廣種植提供技術參考。綠原酸含量檢測結果表明,杜仲葉片在6 月進行采摘的綠原酸含量較高,達4.286 mg/g,與王麗楠等[11-12]的研究發現杜仲葉在4 月份采收最佳,遵義地區杜仲葉綠原酸含量為3.12 mg/g有所差別。這可能與不同地區氣候差異等有關,4 月遵義地區杜仲葉片還在生長階段,未成熟。劉榮華等[12]測量的是5 月底杜仲葉綠原酸的含量,且采用的是自然晾干葉片,而試驗測量的是6 月中旬杜仲葉綠原酸的含量,采用的是低溫烘干。因此,采摘時間和烘干方法等也是導致綠原酸含量有差異的原因。研究僅測量了6 月和10 月杜仲葉綠原酸的含量,烘干方式僅采用的低溫烘干,未進行其他方法的對比,因此數據不夠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更加全面地對杜仲葉不同月份或季節綠原酸和其他主要成分進行測量,并采用多種方式干燥葉片,探明遵義地區杜仲葉最佳采摘時間和最佳干燥方式,為杜仲葉的采收時間和加工方式提供技術參考。

猜你喜歡
矮化杜仲綠原
冀西北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技術
矮化中間砧蘋果幼樹抽條調查
蔓三七葉中分離綠原酸和異綠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綠原酸對3T3-L1前脂肪細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HPLC法同時測定杜仲-當歸藥對中5種成分
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不確定度的評定
矮化盆栽菊花的方法
【第三部】
略陽杜仲
殃及池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