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建筑滅火救援中室內消防設施的運用研究

2024-04-16 16:36李欣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6期
關鍵詞:公共建筑消防設施探測器

李欣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消防救援支隊,內蒙古 錫林郭勒 026000)

1 引言

近年,公共建筑數量逐漸增多,且高層建筑不斷涌現,結構日趨復雜,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難度。因此,應全面健全公共建筑設施,確保消防設施有效發揮作用,并利用消防設施及時報火警,科學組織救援工作者開展滅火,有序實現人員疏散,最大程度上確保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 公共建筑火災特點

2.1 預防難度大

對于公共建筑而言,其環境會對火災探測系統造成一定影響,可能引發系統被屏蔽,導致系統對火災狀況的探測能力下降。同時,公共建筑體積較大,存在大量可燃物,極易造成火勢擴散。由于火災探測系統性能不佳,在火災蔓延后,系統才會響應,火災控制難度隨之提升。

2.2 救援難度大

現階段建筑行業獲得了較快發展,但是消防設施卻未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在高層建筑火災中,云梯高度不足,水槍壓力較弱,以及公共建筑自身的豎向隔離問題等,造成濃煙擴散,即使借助直升機也難以有效滅火救援。另外,救助樓梯數量不足及高層建筑高度等因素也加大了救援工作難度。

3 公共建筑發生火災的原因

3.1 公共建筑存在大量火災隱患

由于建筑結構復雜,且配備諸多電氣設備,存在火災隱患。

3.2 氧氣較充足

公共建筑中具有很多可燃物,由于建筑空間較大,氧氣含量較高,若出現火災事故,將促使火災快速蔓延。另外,公共建筑設計大量樓梯間和通風管道,在火災情況下極易產生空氣對流現象,會擴大火勢范圍,不利于火災控制及救援,導致不可預計的損失。結合有關研究得知,若建筑高度在100 m 以上,在無外部因素影響時,煙氣會通過電梯井從底層擴散到頂層,這一過程耗時僅30 s,并且在“煙囪效應”下會提高火焰躥升速度,引發嚴重的火災事故。

3.3 裝飾材料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聚合物

大部分施工單位為減少工程成本,在內部裝飾過程中常選擇木材等高分子材料,此類材料易燃性高,在受熱情況下會產生燃燒現象,從而引發火災事故。另外,此類材料在燃燒過程中還會產生氮、硫等有毒氣體,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

3.4 接待的人員較復雜

公共建筑主要是為人們提供公共服務,常會接待各行各業的人員。某些人員可能缺乏火災防護意識,參與違反規定要求的活動,進而引發火災事故。如某些人員在公共建筑中抽煙,造成部分商品燃燒,導致火災事故,這是常見的火災原因。

4 滅火救援中存在的問題

4.1 正壓送風系統問題

部分公共建筑的防煙前室與樓梯間采用正壓送風系統,但設計不合理,未構建余壓閥,對樓梯間風向產生影響,使其難以到達前室,尤其在防火門存在縫隙的情況下,易造成漏風現象,導致風壓與設計要求不一致。因此,在設計正壓送風系統過程中,應重視細節,滿足設計標準,以確保在實際應用中發揮相應的效果[1]。

4.2 中庭排煙窗操作問題

對中庭消防進行設計時,應全面考慮環境風量補償性及多樓層貫穿效果。中庭高度在12 m 以下時,常借助自然排煙模式,其排煙通道應設置為高位側窗,但在安裝過程中未構建排煙操作系統,使中庭聚集大量濃煙,排煙效果較差。

4.3 排煙閥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公共建筑中排煙閥的安裝未引起重視,由于設計者認識不足,在對排煙閥位置進行選擇時,僅將其設置在墻面中間位置,排煙口通常設置于墻面,與安全出口距離較近,降低其應用的便捷性和實用性。

5 公共建筑消防設施的作用

5.1 有效預防火災

對于室內消防設施,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為關鍵構成部分,可根據建筑內的煙霧及溫度狀況進行報警。由于公共建筑存在大量火災隱患,需增強報警系統的性能,預防火災發生,以增強建筑施工安全性。

5.2 加快火災救援反應速度

在建筑火災發生過程中,第一時間減少火災的影響,提高人員的生存率非常關鍵。對于公共建筑而言,消防設施可在火災發生的早期階段對火勢進行有效控制,進一步增加后續救援工作效率。為達到這一效果,消防系統設計需重視消防設施,促進后續救援工作順利開展。

6 公共建筑滅火救援中消防設施的運用

6.1 供水方式的選取

為有效提高滅火救援質量水平,救援工作者應利用建筑消防水泵及管網進行供水,其壓力較穩定,且供水量較大,若確保消防供電不間斷,其供水時長可達2 h。救援工作者可將消防車水泵的接合器與建筑內部消防管網相連進行供水,該方式常用于建筑內部水泵壓力較小及消防水泵出現損壞的情況。另外,但由于部分高層公共建筑中的消防設施配置不科學,設備檢修工作不完善,無法持續確保供水量和壓力,也可該供水方式在缺乏消防電源或設施損壞情況下也可借助該方式,但應確保室外水源充足,一般來講,消防車自帶水泵的供水壓力最大為1.6 MPa,高度為100 m,在救援過程中壓力會損失0.2~0.3 MPa,因此,應確保壓力始終大于1.2 MPa,以確保供水正常。除此之外,還可選取耦合供水方式,這對流量揚程存在一定要求,需與室內消防用水量達成一致。

6.2 防排煙系統的運用

公共建筑的防排煙系統可以第一時間排出火災中出現的煙氣,以避免煙氣擴散,防止疏散通道受煙氣影響,保證建筑內部人員及時疏散及躲避。圖1 為建筑防排煙系統,該系統包含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通風,往往應用于高度在50 m 以下的公共建筑中,設計應基于封閉及防煙樓梯間設置開口,要求開口面積在2 m2以上,且合用前室開口需超過3 m2。另一種是機械加壓送風,一般運用于高度超過50 m 的公共建筑中,在加壓送風過程中,應盡可能確保防煙樓梯間與走道等的風壓相同,防止壓差較大影響開門,造成人員疏散逃生不便。除此之外,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盡量避免安裝于可開啟外窗之處。通常情況下可將排煙系統劃分為自然及機械方式,在高層公共建筑中,其排煙系統易受風壓等因素影響,無法實現自然排煙效果,故常借助機械排煙方式。設計排煙系統時,應對以下內容多加重視:走道設計中應保證豎向設置,房間設計中應保證豎向獨立設置,且每段在50 m 以內;高層排煙系統設置還應構建補風系統,并保證補風口建設于儲煙倉之下,要求補風量為排煙量的50%以上[2]。

圖1 防排煙系統

6.3 自動報警系統的運用

公共建筑自動報警系統至關重要,是關鍵的消防設施。在公共建筑出現災情時,火災報警系統及時啟動并對火災部位精準定位,同時,利用消防聯動系統開啟自動滅火設施,保證滅火救援工作順利開展。應對探測區域中的火災特征及房間高度等因素開展分析,使用相應的火災探測器。高層建筑應借助感煙火災探測器及時找出火災部位,故設計時應結合探測器保護面積及半徑,科學設置各個探測器之間的距離,保證可以覆蓋全部建筑部位,具體見表1。

表1 火災探測器保護面積及半徑

結合表1 中參數,借助公式N=S/(KA)求出建筑所需運用探測器的數量。式中,N為探測器數量,應保證是整數;S為建筑面積,m2;A為探測器保護面積,m2;K為修正系數。若是公共場所人數達10 000 人以上,則修正系數應在0.7~0.8,若是公共場所人數為500~2 000 人,則修正系數應在0.9~1,剩余場所的修正系數均為1。

6.4 消火栓及噴水滅火系統的運用

公共建筑內部設置消火栓及噴水滅火系統時,應科學利用消防給水系統,確保消防用水充足?,F階段,公共建筑中運用的消火栓常為獨立的給水系統,其給水方式包含兩種,一種是不分區給水方式,通常在僅有一個區供水的情況,該系統較簡單,供水設施相對較少;另一種為分區給水方式,包括串聯及并聯給水,主要用于高層且靜水壓力較大的建筑中。所有樓層均應設置室內消火栓,且保證布置的科學性;對于2 支消防水槍來說,其有2 股水柱,均可同時抵達相同平面的所有位置;將消火栓設置于樓梯間及走道等位置,可有效取用并為火災撲滅提供較大便利。根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用途及配置劃分為濕式、干式及雨淋系統等。在對該系統進行選擇時,應對建筑及火災特點等相關因素開展分析[3]。如在高溫條件下,可選用干式系統,其適應溫度在4 ℃以下,在低溫條件下可選用預作用系統其適應溫度在70 ℃以上。除此之外,還應重視對噴頭的選取,高層建筑可借助濕式系統,安裝快速響應噴頭。

7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公共建筑數量增加,引發對消防安全的重視。公共建筑的滅火救援工作始終是重點問題,在建筑滅火救援中,消防設施具有關鍵性作用,消防設施的科學設置可以促使人們及時發現火情并進行滅火救援工作?,F階段,在公共建筑中應用室內消防設施,最關鍵的是對供水方式、防排煙系統和報警系統等開展科學利用,全面落實設施安裝及調試工作,確保消防設施有效發揮作用,以實現對火勢的全面控制,提高滅火效率,從而更好地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猜你喜歡
公共建筑消防設施探測器
建筑消防設施易被忽視的常見問題及對策
建筑消防設施安全監督與檢查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統造價控制
公共建筑室內綠色環保裝飾的探討
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問題研究
第二章 探測器有反應
EN菌的引力波探測器
節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應用探討
第二章 探測器有反應
關于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與保養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